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重生,双杀大周姐妹花
  4. 第185章 满心算计又为难
设置

第185章 满心算计又为难(1 / 1)


程不器心中只是替那些寒窗苦读十年的考子寒心,一时也无言以对。

经过莫九千的评阅,程不器对王尚可的自述又信了两分,加之他有李潘作保,索性决定暗下帮他查一查这起科举徇私舞弊的案子,争取在中秋之前给皇帝李承安捅出来。

遇上这种正好可以打皇帝脸的机会,程不器没有理由去错过。

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可能会彻底激怒李承安,程不器也愿意一试。

程不器忙着准备诗会的事,另一边将王尚可推给他的李潘也在忙忙碌碌,不过他就是闲中找忙,忙的也是如何与礼部尚书府的大小姐董蕙儿套近乎。

其实从程不器的角度来看,董蕙儿与李潘是极其相配的,从两人的性格与外貌、出身,都恰似天生一对,而且恰好李潘因皇帝冷落忽视,至今尚未娶妻。

董蕙儿也是自小眼光高,其父董魁也想着找一个万里无一的好小伙当女婿,所以她也是在府中独自耽误了不少光阴,年过十八仍旧未曾出嫁。

程不器自己心里比较过两人,也暗下将两人联想到一起设想了一遍,觉得合适才在上次饭局上同时约了两人前来,悄无声息地搭了这根红线。

李潘也算是不枉费程不器的一番苦心,第一眼见到董蕙儿就心动不已,毕竟也是长安各府小姐中有名的大美女,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没有不喜欢的道理。

那日晚间夜宴散后,程不器送董蕙儿回府的路上,两人各坦陈心迹,程不器将她当做普通朋友对待,断了她对自己的心思,倒是让她情绪低落了一阵。

但李潘也不是榆木脑袋,看得出董蕙儿的心思,也猜得出程不器除了对传闻中与他青梅竹马的柳府千金一往情深以外,对其她女子好似并无兴趣,所以也放开了胆子开始追求。

李潘名正言顺地上董府拜访过董蕙儿两次,这种光明正大的行为很直接地表达了他的心思,董蕙儿也明白,而且她对这位帝王家的二皇子没有什么反感,两人相处时也还算自在愉快。

只是李潘的拜访苦了董蕙儿的老父亲董魁,这位皇帝近臣,由其一手提拔起来,作为三皇子李宣心腹之一的礼部尚书。

董魁其实心中有一分幻想,他理想的女婿是只在正月十六开朝点卯时见过一面的程不器,这个赫赫有名的威王世子,大周百姓口口相传的少年英雄。

不过近几个月来程不器在京中所作所为有些令人望而生畏,纵使身居高位的董魁也不例外。

虽说他见惯了许多非同寻常的场面,但若是自家宝贝女儿嫁给如此一个胡作非为、嗜杀成性的小阎王,多多少少还是让这位老父亲忐忑不安。

董魁也暗下物色着其他年轻后辈,可如今董蕙儿已经在家中耽误了不少青春岁月,再不尽早找一个合适的年轻人与她婚配,那可能真的会留家成一个老闺女,这辈子都嫁不出去。

而且有了程不器这个对比的标杆,要想再找一个比之他差不了太多的年轻人实在太难,京中多的是名门望族、高官亲王家的少年公子,但却没几个是有真才实学的后起之秀。

董魁虽然也着急于自家闺女的婚事,但还是不愿低头妥协,将她嫁给一个毫无用处的纨绔子弟,恰在此时李潘数次来访,倒是让董魁看出了他的心思。

其实总体而言,李潘的出身也算是极贵重了,毕竟是皇帝的儿子,纵使再不受宠,也确实被朝中百官忽视,但他的血脉实打实的没有假。

若是自家女儿嫁给皇子,将来少不得高低也是个王妃,倒是也还算符合自己与女儿的目标追求。

董魁看出了李潘的心思之后,也暗下打听过自家闺女的心意,见她只是闭口不言,也猜得出她没有多少反感,这位操心好几年的老父亲自己倒先在心中替两人定下了这门亲事。

不过董魁又多少有些贪心不足,瞧出了李潘的心思,又开始了一种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行为。

只不过是看出了李潘与自己女儿之间的确互有心思,他董魁就觉得好似铁板钉钉一般,更生出了一种李潘钟情于自家闺女,非她不娶的错觉,变得有些有恃无恐起来。

默许董蕙儿与李潘来往的同时,董魁又起了骑驴看唱本的心思,还在暗中观察、搜罗各家年轻人的消息,总想找个比李潘更好的人选。

甚至为此董魁觉得李潘看的上董蕙儿,那也许太子李焱也看得上?

虽说太子成年之后由皇后亲自择女,皇帝亲自主婚,已经为他迎娶了太子妃,但当个太子家的侧妃也未尝不可?

而且董魁虽然看似是皇帝一手扶持,明里要他私下效力于三皇子李宣,暗中支持他参与夺嫡,但他自身主管礼部工作,对大周礼制看的最为重要,心底深处其实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坚定支持者。

董魁只不过是貌似迎合皇帝的心意支持李宣,为的是搭他的顺风车受到皇帝重用,内心深处则是看好太子李焱将来能够继承帝位。

只是太子之尊过于贵重,且又有皇帝明面上盯着,董魁也只是自己心中幻想着不敢真有这种心思。

作为礼部尚书,董魁其实没有类似兵部掌管军队,或是户部掌管国库银钱米粮、大周土地赋税这般大的实权,他唯一还能让李宣格外重视的原因,是因为每三年一次的科举主要由礼部承办。

科举是大周筛选、招纳士人为国所用的主要渠道,也是广大学子完成人生蜕变,追求功名利禄的直接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大周官场新生力量的选拔。

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广大学子是被筛选的对象,筛选他们的主试官,则有着极大的权利,这里的权利不是决定某一个考生的前途,是能够通过考试筛选、招纳门生力量的手段。

作为礼部尚书,通常都是当届考生的坐师,拥有拉拢、培养新生人才的便捷权,不仅为考生指点仕途赢得敬仰,还能明目张胆地扩张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李宣对董魁重视的主要原因。

董魁作为礼部尚书,除了大国邦交之时的使节来往,与每年的岁末祭典章程的制定、主持以外,就属三年一次的科举最为忙碌,寻常时节多数清闲的很。

今年的科举刚刚进入尾声,董魁忙碌了一个多月才逐渐轻松下来。

不过本已经快到了会试放榜的日子,中榜的学子名单也已经拟定,上头却忽然来了几道旨意,不仅要董魁临时加进几人,还硬生生将一个本是头名的学子成绩与姓名,硬生生换到了另一人头上,还让董魁好一阵纠结为难。

董魁的上司只有丞相陆文桢与皇帝李承安。

作为老派书生的代表,陆文桢的清廉有口皆碑,自然不会是他的暗中授意,这种明目张胆的徇私舞弊,也只有皇帝旨意,董魁才敢如此放肆行事。

当榜单放出之后,那名被顶替姓名与成绩的学子确实来闹过,可他人微言轻,又毫无背景势力,最终也只是黯然而归。

做了这种事,董魁自然是心中愧疚难安,毕竟自己当年也是走这一步来的,看见这名落魄的学子,他又何曾没有看见自己年轻时的身影?

而且不止此次开科,往年科举,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情形出现,只是没有这一次动作大罢了,毕竟硬生生将会试头名给偷梁换柱般替换掉还是头一次。

不过这一次董魁应了上头的指令,做成了此事之后,心中竟有些惴惴不安,总觉得似有不妥,好似要出什么大事。

董魁自然不知道,这一次的科举徇私案,被他未来的女婿,推到了自己又看好、又畏惧的程家小王那儿,要不了多久又是一桩惊动天下的丑闻大案。

在李潘将王尚可推荐给程不器之后,这一桩惊天动地的科举徇私案,正在一天天暗中发酵,而彻底激发此案的导火索,则是李承安亲自主持的殿试。

会试之后,皇帝亲自在承德殿主持殿试,考究中榜贡士的才华能力,最终定下三甲。

董魁身为礼部尚书,科举前后一应事宜多数都由他一手操持,多年来数届考过,除开他不能谨守公平公开原则以外,也还算是兢兢业业。

而程不器在知道了王尚可这一事之后,最初只是出于李潘的面子原因,与对王尚可的同情,答应帮他暗中查访一遍。

但在此后又向莫九千仔细请教了大周科举制度之后,生出了别的心思,一套针对礼部上下的算计慢慢展开,而程不器当先要动手对付的就是这位礼部尚书大人。

不过介于董蕙儿的面子,尤其是董魁还很有可能是李潘的未来岳父,程不器针对他的一些动作亲善许多,不似对付段成天那般,只给出臣服妥协或者去死这两条路。

程不器一边先让莫九千派人暗中查访,一边操心还有不到半月时间就要如期举办的‘中秋四国大诗会’,而当下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人员不足。

举办诗会很简单,重点在于有没有人来,不管是参赛还是观赛,都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一点程不器很头疼。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