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明:开局送瞻基皇兄升天
  4. 第113章 胡俨到来
设置

第113章 胡俨到来(1 / 1)


胡俨进京的规格,低调到不像话。

一驾简陋青布马车,家中老仆充作车夫扬鞭驱策,一个二十多岁的关门弟子跟车夫挤在一起,坐在车辕上。

拉车的老马瘦骨嶙峋,马车的行驶速度,跟牛车也没什么区别。

谁能想到,胡俨就这样轻装简从,一路从江西南昌府,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城。

可就算如此,依然有几位消息灵通的朝廷重臣守在城门边上等候。

黄淮、杨士奇、杨荣、金幼孜。

这些人虽是立场不同,境遇天差地别,个人品行更是什么样都有,却都没在这当口拿言语挤兑对方。

胡俨入阁之时,和他们分属同僚。

对胡俨的学识人品,他们未必人人都会见贤思齐,却不耽误他们对胡俨的敬重。

马车在道旁戛然止住。

在弟子搀扶下,胡俨颤巍巍下了车来,团团作揖:

“老朽一个行将就木之人,无官无职,怎敢劳烦各位大人于百忙之中相迎。”

“真真折煞老朽!”

几人寒暄过后,胡俨辞谢掉几人邀请,回到马车上淡然吩咐:

“去皇宫!”

车马萧瑟,过奉天门驶入皇城之中。

胡俨已经打定了主意,不管新君如何以高官厚禄挽留,都要辞谢返回乡里。

新君继位相召,千里迢迢赶来参见是礼。

辞谢后返乡,是为心中坚守的道义。

这位新君上位历程,胡俨也曾有所耳闻。

新君为人深沉,手段狠辣,上位之法是不太光明的。

胡俨对此并不太认可。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黄土已经埋到脖子,又何必折节以事权贵。

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御书房之中,朱瞻墡和胡俨相对而坐。

得到胡俨到来的消息,朱瞻墡就让兴安守在皇宫正门口相候。

胡俨坚持让马车和随从留在宫门外,与兴安两人一步步走入皇宫之中。

兴安将胡俨送至御书房之后,自己返身出去关上房门,远远守在外头。

这一次,就连兴安都没能有幸随侍在旁。

朱瞻墡和胡俨默默相对,好半晌后,胡俨打破沉寂:

“圣上千里相召老朽,不知有何要事?”

朱瞻墡粲然一笑。

果然,据说胡俨性格赣直,倒真没有错。

哪有人第一句话,就直接摆明车马询问,你把我千里迢迢叫来,烦不烦啊?有何贵干?

而且,自己新君继位,你个小老儿第一次参见,连个马屁恭贺都没有。

也就是朱棣和自己,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但凡换一个喜欢臣属吹捧的皇帝,你这小老儿,真就只能早早退休,埋首于书籍之中过一辈子了。

朱瞻墡并未开口以高官厚禄相邀,而是拿起一大叠早已泛黄的纸稿,递给胡俨。

“胡祭酒,看看这些纸稿。”

胡俨不在意地接过,随手打开一册翻阅起来。

昏黄老眼刚扫过几行,猛地瞪圆,全神贯注在字里行间中。

越看眉头蹙得越紧,表情疑惑和兴奋并存,显然,已经被纸稿上的内容深深打动。

并且,以他的博学,对纸稿内容依然有诸多不解。

胡俨好不容易才将注意力从纸稿中恋恋不舍拔出,翻到这册纸稿封面,喃喃低语念了出来:

“物理......万物运行之理吗?”

随即,又翻阅起其他几册纸稿,每翻一册,口中喃喃低语不止:

“数学......化学......地理......天文......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律法......医学......农学......”

好半晌,胡俨才将一大叠或薄或厚的纸稿一一翻阅过去,干枯手爪已经颤抖如同中风:

“陛......陛下......这些纸稿是从何得来?”

“老朽惭愧,曾自认学识也算过人,诸子学说、民间奇技淫巧也多有涉猎,可这些纸稿所记载内容,竟大都闻所未闻。”

“可惜这纸稿不少语焉不详,未能尽述其妙,老朽才疏学浅,很多也看不太懂。”

朱瞻墡站起,拿起案头印鉴把玩,口中淡淡说道:

“朕于潜邸之时,整日无所事事,博览华夏群书以及番外孤本古籍,偶有所感,就随手记录下来。”

“可惜思虑不甚周全,有些记录,确实只涉及皮毛。”

朱瞻墡口中如此解释。

其实却是穿越过来之后,整日闲着无聊,将记得的现代各门知识一一记在纸上。

只是各门知识详细粗略程度天差地别。

像基础学科,自己学过的专业,能洋洋洒洒记上几十万字。

可像是军事、外交、律法、医学这些,就只有简简单单几千上万字,粗略记载之后,就抛诸于一旁。

胡俨已经听得激动难抑,一下子站起身来:

“陛下......竟是您写的?”

“陛下学究天人,老朽与您相比,这一大把年纪,还不如活到狗身上去。”

“陛下您年不过二十,学问广博之处,老朽自叹弗如,唉......”

胡俨可是主持过永乐大典重修,能在学问广博上让胡俨见之兴叹,既让胡俨在自己最得意之处深受打击,又好奇心大炽。

朱瞻墡丝毫没有被夸耀的喜悦,神情淡然如旧:

“胡祭酒,你觉得朝廷各部官员,本身才学与所担任职务需要具备的学识,相得益彰吗?”

胡俨被问得一愣。

好半晌才苦笑道:

“老朽不知陛下此言何意。”

“从隋朝开科举取士以来,各部官员都是在学子之中择优拔擢。”

“若说才学和职务所需学识相符......官员们精通儒家精义,担任各个官职日久天长,大道相通,自然都能摸索出其中道理。”

朱瞻墡哈哈一笑:

“日久天长,摸索出其中道理?需要五年?十年?”

“上进之人,或天生有这方面天赋之人,确实能琢磨出一些道理,可后来的继任者又得重新摸索,又是五年,十年。”

“时间,就是在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中浪费掉了,政务处理,就只能看天吃饭。”

“遇到能聪明悟透之人,谓之一代能臣,遇到愚昧不堪或得过且过之人,则是所谓的庸臣,对吗?”

朱瞻墡猛然看向胡俨,目光灼灼:

“胡祭酒,为什么不能将前人摸索出的道理整理归纳,形成一门系统的学问,让后来者提前学习,再择优任用呢?”

胡俨微微闭上双目,身躯轻颤不止:

“陛下,您是打算?”

“将千年以来的官吏选用规则,一把推翻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