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盛唐崛起:从内丹烧水
  4. 第168章 吐蕃和亲
设置

第168章 吐蕃和亲(1 / 1)


李靖在吐谷浑的平定似乎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场短暂的梦魇,想要真正将这片土地完全纳入大唐的统治之下,却是另一场更为复杂和艰难的挑战。

这片广袤而神秘的高原,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那里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与中原有着天壤之别,使得大唐的子民们,包括那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将士们都不禁对这个新世界感到困扰和迷茫。

首先,高原上的气候极端严酷,生存环境恶劣。对于那些习惯于中原温润气候的士兵们来说,这里的每一呼吸都充满了艰难。空气稀薄,令人窒息,而且温差极大,白天酷热,夜晚酷寒,这一切都让大唐的军队在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其次,高原上的吐谷浑人并未被战争的恐惧所压垮,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和自身的智慧,与唐军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游击战。这些战斗规模虽小,但却异常激烈,每一次都给唐军带来了深深的困扰和损失。

除此之外,大唐还面临着内部的矛盾和纷争。一些朝廷官员对于扩张领土的代价和意义产生了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大唐对吐谷浑的统治。他们对于战争的代价和长期统治的复杂性产生了疑虑,这种政治分歧无疑给大唐的统治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就在大唐对吐谷浑动刀的时候,吐蕃这时候也没有闲着,松赞干布这位雄主已经看出吐蕃最大的短板——政治制度落后。

在吐谷浑与大唐的交锋中,松赞干布,这位具有远见的吐蕃雄主,敏锐地察觉到了吐蕃政治制度上的落后。他明白,要想使吐蕃在强大的大唐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政治改革。于是,一场旨在改革吐蕃政治结构的伟大事业就此展开。

首先,松赞干布决定迁都。他选择了位于今拉萨的逻些作为新都,这一决定无疑对吐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地理位置上,逻些地处高原,地势平坦,具有天然的军事防御优势。同时,逻些也是吐蕃的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交通条件。

迁都逻些后,松赞干布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政治改革。他借鉴了大唐的统治制度,设立了官僚体系,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根据能力而非血统任命官员,打破了以往的贵族垄断,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松赞干布还积极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使吐蕃的司法体系更加公正和规范。

松赞干布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他深知,一个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于是,他大力推广佛教,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学校,推广汉字,开启了吐蕃的文化繁荣。此外,他还鼓励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推动了吐蕃经济的繁荣。

在吐蕃的宫廷中,噶尔东赞与松赞干布的交谈引起了波澜。这位智谋过人的大相,用他敏锐的政治触觉,察觉到了与大唐和亲的无比重要性。他说:“陛下,我听说大唐美丽动人的公主多不胜数,我们可以通过和亲,巩固与大唐的友好关系,这将对吐蕃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松赞干布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明亮。他明白噶尔东赞的建议并非空穴来风,和亲不仅能帮助吐蕃与大唐保持和平,还能带来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于是,他决定向大唐提出和亲的要求。

消息传到大唐,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尽管有些人对吐蕃的和亲抱有疑虑,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巩固两国友谊的绝佳机会。

汉唐两个朝代的和亲多不胜数,用姻亲连接国家血脉和纽带的传统,但是和亲之人的地位却有截然不同的区别,欧洲的王室联姻行为,其实作用也和华夏类似,但是王女嫁过去地位往往都很高,有很多甚至成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这是基于封建制宗亲律法下的产物,而华夏的和亲,要么是被迫要么是为了缓和关系,以女人为付出做的买卖,最后结局大多数都不好。

即使是历史上无数赞誉的文成公主和亲不也是如此,被史书无数美化的后,真相又有谁知道?

文成公主和亲的时代,正是贞观之治、大唐大治的时代。尽管离后来的开元盛世还有一段距离,但那个时候的唐王朝已经算是东北亚的第一强权国家。

经历过渭水之盟的屈辱,唐王朝毕其功于一役,借匈奴内乱,李靖突袭千里绝灭突厥,成就了唐太宗天可汗的威名。大唐帝国以强大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但即便是这样的强国,也需有远虑。这是统治者的必修课,如唐太宗这样的帝王当然也如此!

此时的吐蕃,虽然还没有达到巅峰时期的势力,却在稳步走向强大的道路上。这一切,与松赞干布父子的英明领导以及当时的气候环境息息相关。

千年前的雪域高原,并不是如今日这样的恶劣自然环境,反而是草原牧场牛羊如织,水土肥美,比现在更适宜与人类生存。在这个时代,吐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逐渐成为了大唐帝国的一个强大对手。

松赞干布父子对吐蕃王朝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军事上,更体现在他们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他们注重文化教育,推广佛教文化;发展农业经济,改善百姓生活;巩固中央集权,提高政治稳定。这些举措为吐蕃的繁荣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个时期的吐蕃也得到了周边国家的关注和支持。与大唐帝国之间的和亲,不仅缓和了两国的紧张关系,还促进了两国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吐蕃从大唐引进了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和高度文明的王国。

然而,随着吐蕃的逐渐崛起,与大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尽管两国之间的和亲为边境的和平稳定做出了贡献,但在某些历史节点上,这种关系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唐太宗看来,与吐蕃的和亲是一种战略手段,既可以缓解边境压力,又可以利用吐蕃牵制其他敌人。然而,他也意识到吐蕃的实力日益增强,可能会成为大唐帝国未来的威胁。因此,他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大唐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防止吐蕃坐大。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边防防御,提高边境地区的军事实力;推广儒家文化,提高大唐的文化软实力;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盟,共同遏制吐蕃的发展。这些措施为大唐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在军事成就和政治清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这个时期仍然面临着几个关键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主要有民生问题、人口不足、边疆防线、官僚制度以及自然灾害。

首先,民生问题在贞观年间仍然普遍存在。尽管新农作物的推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农民仍然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这为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其次,经历了战争和灾害后,大唐的人口数量出现明显下滑。人口的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给社会经济恢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为这不仅减少了劳动力,还影响了消费市场和税收收入。

在边疆防线方面,大唐帝国虽然通过和亲政策与吐蕃建立了友好关系,但边境线上的安全威胁并未完全消除。在东北亚地区,新兴的高句丽等国家对大唐构成了威胁。同时,西部的吐蕃也在不断增强其实力,给大唐帝国带来了潜在的军事压力。

此外,尽管政治上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但官僚制度的问题仍然存在。世家大族和官僚权力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太宗和官员们长期的共同努力。

在雪域高原的深处,吐蕃,这个奴隶制度的遗腹子,如今已经破茧成蝶,内政强大,外交和军事行动如日中天。而此刻,它终于捕获了唐王朝的注意力。对于一个如日中天,又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政权,是该争取安抚,还是该将其置于唐王朝的对立面?这是个难题,也是个英明之主必须面对的抉择。

唐太宗深知,吐蕃的强大不是威胁,而是挑战。他心中明白,与其将吐蕃视为对手,不如将其变为朋友。他知道,他不能忽视这个新兴的力量,也无法忽视这个力量背后的机遇。

唐太宗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他的手指在地图上滑过,最后落在了吐蕃的位置。他心中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决策,更是对一个时代未来的赌注。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做出了决定。

当李世民同意吐蕃和亲请求的时候,朝堂上一片哗然。许多老臣纷纷站出来反对,其中地位最高的便是张玄素。这位太子太傅,身居高位,却也阻挡不了他心中的那份执着。他不仅是李世民的忠实谋士,更是大唐所有皇室子弟的先生,他的影响力无与伦比。

张玄素站在那里,眼神坚定,言语决绝。他挥舞着手中的玉笏,口中说道:“陛下,吐蕃乃狼子野心,与他们和亲,无异于开门揖盗,请陛下三思!”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震慑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回应他的忠告。他坐在龙椅上,沉静如水,仿佛在思考着什么。然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平稳而坚定:“玄素,你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的大唐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战争。与吐蕃和亲,可以为我们赢得时间,也能避免无谓的流血。”

“陛下,今日吐蕃要和亲您答应,明天大食国要和亲您也答应吗?难道后面高丽要和亲您也答应吗?我们泱泱大唐,难道只能用我们大唐的子女去换取强盛吗?”

李世民听了张玄素的话,眉头微皱,但他的语气依然平稳:“玄素,朕明白你的担忧。但你也要明白,我们大唐的强大,不是靠一味的武力就能实现的。”

张玄素听了这话,心中一阵痛。他知道李世民的决定已经不可动摇,但他还是想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陛下,我并不是不懂您的苦心。我也明白您是想让大唐能够稳定发展,可是……可是这样下去,我们大唐的威严何在?我们的子民,又将如何看待我们?”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也闪过一丝无奈。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无力。他只能希望,李世民能够明悟,能够为大唐的未来,为百姓的福祉,做出正确的决定。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回应他的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他知道,他的决定已经做出,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必须承担。

而张玄素,也静静地看着李世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他的责任已经尽到,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必须接受。

这一刻,他们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们的决心和信念。一个是英明的君主,一个是尽职的臣子,他们的目标虽然不同,但他们的追求都是一样的——为了大唐的繁荣和稳定。

最终,张玄素微微一礼,默默地退下了。他知道,他的话已经说尽,接下来的一切,只能交给时间去证明了。

张玄素的话语在朝堂回荡,其实这和当时社会女子地位有很大关系,就连皇室都无法摆脱。

当年的平阳公主高祖的第三女李秀宁,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华夏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

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华夏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令人讽刺的是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均无记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