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盛唐崛起:从内丹烧水
  4. 第131章 金矿的诱惑
设置

第131章 金矿的诱惑(1 / 1)


转眼间已经是五月份了,这次沈无忧在临川把几种农作物全部种下,所有从光阴长卷中具现的种子全部进入生长期。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岭南那边已经来信,他们那边的水稻长势良好,还有橡胶树已经成功长出幼苗。

橡胶树虽然重要,但沈无忧并不担心,岭南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就算把种子直接丢在地上长势也不会比南方差。现在只需要让时间自然流逝,大唐最多只需要五年就会造就一个真正的盛世。

“哦?”

这时候沈无忧眺望吐谷浑的方向,这时候一种类似第六感的直觉告诉他,在吐谷浑战场有一颗将星冉冉升起。而且从中感受到的气息也非常熟悉,他不禁摇了摇头,这不正是薛礼吗?

沈无忧的视线仿佛穿过茫茫吐谷浑草原,似乎能看到远方的战火与薛礼的身影。这种超乎常人的直觉与感知,让他对薛礼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好奇。他深知薛礼的性格坚毅果敢,一旦投入战场,便如同鱼入大海,无论身处何处都能迅速崭露头角。

“少爷该回去吃饭了。”

这时候慕雨的声音打断了沈无忧的思绪。

沈无忧听完点点头就准备回去,这段时间慕山海父女两人对这里已经习惯了。目前慕山海主要负责农庄的化肥,在其他空闲时间里都会看沈无忧书写的《元素五行录》。慕雨现在更像沈无忧的婢女,每天负责打扫庭院洗衣服,由于识字不多现在每天都被自己父亲恶补文化这方面。

到了临川以后,这里有许多北方没有的蔬菜,刘福深知沈无忧爱吃蔬菜,每天都会让人去镇上的集市带一些新鲜的蔬菜。自从慕山海父女两人来了以后农庄就少了些许威严多了许多烟火气。

现在这边的村民也都从刘福口中知道地上种植的是什么了,甚至有许多外地人特意过来观看,不过由于有玄甲军在,大部分人只能远远的看上一眼。此时的水稻已经进入拔节孕穗期了,这种水稻很明显和村民自己种植的有很大差异。沈无忧这边种植的超优31号水稻的抗性不是普通水稻可以比拟的,最优秀的是抗病还有抗倒的特性,这种水稻在生根期就比其他水稻要优秀不少。

远处村民种植的水稻和沈无忧几乎是同时间种下的,现在村民的很多水稻都已经开始出现像稻瘟、纹枯、稻曲、恶苗等一些病症,还有许多地方出现大面积发黄的迹象。反观沈无忧农庄这边几乎全部生长的笔直,大小高度完全一样稻橞饱满,沉甸甸的挂在水稻上。

现在沈无忧唯一要做的就是“除虫”,这边很多村民除虫的方式都是采用粗暴的“生物控制”,在田间放养大量的蜻蜓。后面沈无忧有教给慕山海简易除虫的药剂,这种药只是比较普通的碱性物质。是用草木灰、生石灰来提炼,这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办法,如果太复杂了不利于传播。

就在下午的时候一大队人马来到了农庄,这次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新上任没多久的江南总督李恪。刘福自然认识李恪,见他大老远从豫章的总督府过来定有要事不敢怠慢。

慕山海父女在得知李恪身份的时候急忙躬身行礼,总督应该是很多平民百姓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大人物,李恪显得有些焦急,直接让带路去找沈无忧。

“沈兄,多日不见近来可好?”

李恪这次见到沈无忧显得有些激动,多日不见李恪倒是憔悴许多。

沈无忧向李恪拱手行礼后把李恪请进书房,他知道李恪或许是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需要他拿主意了。

见到沈无忧后李恪心中安定不少把近日遭遇一一说明。李恪上任后就雄心壮志,准备在江南做出一番成绩,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当他来到江南后,发现这里的民风民俗与北方大不相同。百姓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与他的想象相差甚远,这让他感到很困惑。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尝试融入这个新的环境。

他开始与当地的官员和士人接触,了解当地的情况和文化。他还努力学习当地的语言和习俗,希望能够更好地与当地百姓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他遭遇了一些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毕竟沈无忧和他离的也不远。

在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后,李恪开始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发现当地的农田水利问题非常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于是,他开始组织人力物力,修建水利设施,改善农田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然而当他准备做的时候才明白什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动工程要么向朝廷拨款,要么就发动徭役,这两种方法都不是他想要的。

如果说他敢上书徭役,他相信朝堂参他的折子,肯定会铺天盖地的出现在甘露殿,到时候自己父皇定然会暴怒。陛下平时最厌烦的就是地方主官动不动就发动徭役,最近这两年已经很少有地方主官敢发动徭役了。

沈无忧听后送了一口气说道:“没钱好办!除了钱没有其他问题了吧?”

这时候的李恪听完有点反应不过来,地方政绩不就是靠钱堆起来的吗?没钱难道喊喊口号就能让百姓什么都不干,一直在修路修水利吗?

沈无忧接着说道:“差多少钱?算了!还是多送你一些吧!你军政大权全部掌握了吧?”

李恪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沈无忧话题转换的太快了,但还是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他父皇还在呢,这群人哪敢放肆。

沈无忧招呼了一下慕雨,让她取来笔墨,没过多久沈无忧就在纸上画了起来。这画的不是别的而是“矿”江西矿产丰富,黑色金属类除铁矿储量可观,还有锰矿、钒矿和石英等等矿产资源。但这些目前只有五台山能发挥作用,其他人根本不会大肆采购这些矿产。

这么多的矿石目前五台山还没有办法消化掉,不过沈无忧把金山金矿的位置给标出来了。其实除了“金山金矿”,还有“花桥金矿”,但花桥金矿不在李恪的辖区,不太好运作。

沈无忧把纸递给李恪说道:“这几个地方都有矿产,金矿你要小心些,其他矿石提炼好供应给五台山。”

“沈兄,这!这……私采金矿,这是要杀头的啊!”

李恪听完被吓坏了,沈无忧要是让他弄弄铁矿,他承受点压力也就干了。但是让他一个总督私采金矿,要是被朝中大臣知道了其他人先不说,魏征肯定第一个跑过来和他拼命。

沈无忧听完罢了把手说道:“没让你一直干这个,你只要在前期运作出一百万贯的钱财,后面我就有把握让你这里税收翻个十几倍。”

李恪听完小心脏开始扑通乱跳,这也有点太刺激了,他长这么大都没有干过这么出格的事情。不过能让江南这边商税翻个十几倍是什么概念,这就相当于小半个大唐的商税总和了,没有任何一个想有一番作为的主官能拒绝这个诱惑。然而前期自己发现,再自己弄几十斤金子,这个难度对地方官来讲有点难度,但对于一个总督来说并不难。

李恪平复一下心情问道:“我想知道的是怎么用这一百万贯发展江南?”

沈无忧说道:“炼钢还有造船两个产业就足够了,炼钢就是我刚刚给你几个矿产的位置,后面我会让五台山的工匠来江南,沿河岸建造焦炭化工厂。造船江南这边也有优势,不但靠近南海,并且水路纵横只要水路交通利用起来,就能反哺钢铁产业的运输从而带动江南。”

李恪又问道:“这么多钢铁五台山能不能吃的下?”

沈无忧点点头说道:“这么跟你说吧,你建十来个上万工人的钢铁厂五台山都吃的下。到时候你怕钢铁太多卖不出去的话,我再给你用钢铁造船的流程,这样一来两个产业都可以相互发育。”

听沈无忧这么说李恪就懂了,这么说来他在江南只要一直产钢铁,后面直接在五台山把铁变成真金白银,到时候有了钱财发展江南不过是轻而易举。目前虽然不清楚用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么多铁都用掉,但这些事情不是他需要担心的,有沈无忧在后面只需要他一直不间断对五台山大量供应铁就可以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 从今年开始,朝堂已经对五台山的用铁已经不限制了。

两人又在一起敲定了一下细节,主要是后面钢铁厂的归属问题。既然已经有了金矿这个“启动资金”后面就没有必要把朝堂牵扯进来了。再者经过沈无忧的提醒,这也是李恪在江南发展自己势力最好的一次机会,规模如此宏大的钢铁产业一旦建立起来,李恪在江南的影响力会无限扩大,甚至可以直接影响整个江南的经济。

最后讨论的结果是沈无忧三成李恪七成,本来李恪是不同意沈无忧拿这么少的,这金矿的位置和后面的工艺全部都是沈无忧提供的。李恪除了要“运作”前面需要的启动资金,几乎没有任何贡献,但目前李恪想要有所作为治理江南必然会牵扯大量的钱财。

“你身边人手可够,要是缺人的话我倒是可以替你引荐一个。”

就在李恪准备回去处理金矿的时候,沈无忧对准备要走的李恪说道。

要是别人这么说的话李恪可能会不以为意,但这话从沈无忧口中说出来就不一样了,要是稀疏平常的普通人沈无忧定然不会开口。

李恪急切道:“不知沈兄引荐何人?”

“临川本地士族,才学没有问题,只是吏治经验可能会不够,在你身边做一段时间的校书郎历练一段时间就好了。”

沈无忧这时候想起了张观澜,通过平时的闲聊,学识如何还是能看出来的。沈无忧喊来刘福,让他去把张观澜请过来。

这里和张观澜的农庄离的比较近,在刘福说明来意后,张观澜放下手中在忙的工作跟着刘福一起来到农庄。

张观澜来到农庄后感觉农庄侍卫又多了一些,还有一个浑身都透露出一股贵气的十几岁少年,正跟沈无忧坐在一起喝茶。见他过来后就一直在打量他,时不时的还点一下头,这有点让张观澜看不明白了,是沈无忧给他介绍了一门亲事,还是这少年的姐姐?

“咳咳……观澜这位是新上任的江南总督蜀王李恪。”

沈无忧看张观澜的神色好像在脑补一些什么,及时出声提醒。

“见过蜀王殿下!”

听沈无忧说完后张观澜不敢放肆,率先向李恪躬身行礼。

“观澜不必多礼,本王一直以来就非常敬重沈兄,只是没想在临川一隅之地沈兄 向我引荐了你。”

不得不说李恪在治理江南以后变化有些大,只是一直在他身边的人都没有发现,两个月没见的沈无忧已经感受到了李恪的细微变化。

“当不得蜀王殿下称赞,能得沈县伯赏识全是观澜的运气使然。”

张观澜听完脑袋有些反应不过来,自己这是要出仕了?他到现在府学都还没有上完呢,一直都是出于随心所欲半耕半读的状态,这样的半吊子就能直接出仕了?要是被自己孙康映雪努力读书的同窗知道了情何以堪?

李恪说道:“你觉得当下大唐状况如何?这里只有我和沈兄可以畅所欲言。”

张观澜听后感觉不太妙,原来还要校考他的见识,听完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太宗皇帝承袭高祖,以文治武功之策,奠定盛世之基。太宗皇帝注重政治制度之改革,推行科举,选拔人才,分官设职,各司其职。此举打破世家贵族之垄断,开启公平公正之用人机制。此为太宗皇帝治国之首要策略,为盛世奠定坚实之基础。”

李恪听完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后向沈无忧问道:“沈兄离真正打破世家贵族垄断 还要多久?”

“如果按照陛下的制度继续发展下去一百年可断!”

这是沈无忧按照后世的发展做出的推断,到了安史之乱以后世家已经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后面书籍的印刷越来越频繁,科举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世家在后面已经影响不到时局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