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救世宰相
  4. 第323章 新任督师
设置

第323章 新任督师(1 / 1)


锦州城下黄帷大帐内。

皇太极坐在虎皮帅椅上,代善、阿敏、多尔衮、多铎、李永芳等十几个将领,站在下面。

皇太极看着李永芳问:“李额附,这两天你与祖大寿联系过吗?”

李永芳:“昨天晚上我潜进锦州总兵府催他行动,他还是说要等待最佳时机。”

阿敏气呼呼地说道:“等待,等待,要等到什么时候?”

多尔衮:“祖大寿这小子是不是耍咱们?”

皇太极喘着粗气说道:“别管他了,命令大炮轰击半个时辰;之后猛烈攻城。不把祖大寿打疼,他就不会乖乖听咱们的。”

多尔衮、多铎:“皇上,下令吧!”

皇太极大手一挥:“开炮!”

范文程转身出去亲自传令。

一会儿工夫,震耳欲聋的大炮声就响个不停。

锦州东门城楼。

密集的炮火,连续不断地在城楼左侧炸开,城墙很快就塌了两丈多长的大口子。

站在城墙垛口观察的祖大寿立即下令:“赶快填石块、填沙包。”

训练有素的明军将士,立即冒着炮火、扛着石块、沙包从两边,跑到城墙缺口处快速扔下。只见扛着石块、沙包的明军将士络绎不绝、忙而不乱,两丈多长的缺口很快就被填死了。

明军将士们一阵欢呼。

祖大寿又大声下令:“炮火反击!”

只见城墙上早已准备好的大炮,纷纷向城外射击。

明军的大炮,口径大、射程远,有些炮弹在城下清军的炮兵阵地里炸开花,清军的一些大炮被炸得七零八落。

城头上的明军将士们又一阵欢呼。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偏殿内。

崇祯坐在书案后面,问站立在西侧的张维迎:“英国公,锦州战事如何?

张维迎拱手答道:“臣自两个月以前领了圣旨,专意关注锦州战事,每天蹲在兵部观看战报,接见前线来人。祖大寿他们在锦州已经坚守了三个多月,打得十分艰苦,多次要求增援。”

崇祯:“可以吩咐宁远、山海关分兵增援。”

张维迎:“宁远、山海关也要准备应对叛匪们的攻击,不敢轻易分兵。”

崇祯低头思考对策。

张维迎掏出一本奏折,说道:“兵部、户部的几十位文武官员,联名上了一道奏折,请皇上御览。”

站在东侧的温体仁眨了眨眼睛,立即说:“在职官员有本上奏,都要通过通政司,由英国公代奏,恐怕不合规矩。”

张维迎:“皇上命令末将专职过问关注锦州战事,这道奏折就是议论锦州战事,由末将代奏,有何不妥?”

崇祯说道:“英国公说说奏折的大意。”

张维迎:“这几十位文武官员,一致要求皇上重新任命孙承宗为辽东督师,赶赴锦州前线,指挥平叛。”

温体仁立即驳斥张维迎:“前不久,皇上才下旨罢免了孙承宗的辽东督师,怎么能朝令夕改?”

张维迎:“锦州前线战事紧张,不让孙承宗前去,难道温阁老有意挂帅?”

温体仁面红耳赤,连连摇头:“下官不懂军事,请英国公不要拿国家大事当儿戏。”

张维迎轻蔑地笑道:“原来温阁老也知道自己不懂军事啊?那就不要针对军事问题乱发议论。”

闵洪学:“本官也不懂军事,但身为辅臣,也觉得朝廷不能朝令夕改。”

崇祯严厉地说:“不要再提孙承宗赴辽东之事。”

张维迎:“锦州前线确实需要增援助。末将以为,此次锦州大战,建州叛匪几乎集全国之力,蜂拥于锦州城下。朝廷若能选派得力统帅,率大军将叛匪层层包围,与城内遥相呼应,毕其功于一役,根除心腹大患。”

说到这里,张维迎又掏出一本奏折:“这是孙承宗主动请缨的奏折,请皇上御览。”

崇祯却决绝地说:“朕不看了。增援锦州的大军统帅,请内阁另荐贤能。”

夜,北京温体仁府邸小客厅内。

闵洪学一脸奸笑,恭维温体仁:“今日在朝堂上,幸亏首辅大人一语定乾坤,要不然孙承宗还真有复出的可能。”

温体仁自负地说:“本官这个首辅也不是白当的。”

闵洪学:“那是,查遍大明历史,论胸中韬略,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温阁老?”

温体仁摆摆手:“咱们说要紧事,你觉得谁最适合当增援锦州的大军统帅?”

闵洪学:“下官思虑再三,还是觉得洪承畴最合适。”

温体仁:“详细说说。”

闵洪学:“洪承畴虽是文官出身,却长于军事。在西北剿贼,几年之间,从参政当到五省总督,确有过人才干。西北流贼称他为‘洪阎王’,流贼大头目高迎祥就是被他活捉的。皇上对他非常欣赏。”

温体仁:“那就麻烦你起草奏章,咱们大力保举洪承畴出任辽东督师。”

紫禁城乾清宫偏殿内。

崇祯走下台阶,双手扶起跪在地上的洪承畴,亲切说道:“洪总督三天之内,驰骋一千多里,从陕西赶到北京,实在辛苦,免礼,起来说话。”

洪承畴又叩头:“臣叩谢皇上关爱。”

崇祯:“赐座。”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走过来,安排洪承畴、孙承宗、温体仁、闵洪学在两侧坐下,然后自己悄然退下。

闵洪学:“陛见之前,臣和温阁老已经给洪总督详细介绍了辽东形势和锦州战局。

崇祯:“很好。洪总督前往辽东平叛,还有什么要求?”

洪承畴:“关宁铁骑所以战绩辉煌,一大法宝就是足兵足饷。臣臣此次所带四万陕兵,原先的粮饷都是在西北五省自筹,臣已不再任西北五省总督,所需粮饷恳请皇上按时拨付。”

崇祯一笑:“民间有句俗语,说‘皇帝不差饿兵’。朕不会让你们饿着肚子打仗。”

闵洪学、温体仁、洪承畴都笑了。

洪承畴:“听说皇太极围困锦州,调集了十三万精兵,对外号称二十万。陕兵虽然勇猛剽悍,终究人数不多。臣恳请皇上再加派人马。”

崇祯:“朕已同内阁、兵部商议过,从北方各省再选派九万精兵任你差遣。”

温体仁:“洪大人,这次皇上可是殚精竭虑,满足你所有要求。你有什么具体打算?”

洪承畴略一思索,随即答道:“三个月之内,在锦州击败皇太极,三年之内恢复辽东。”

温体仁愣了一下,随即问道:“有把握吗?”

洪承畴信心满满:“陕兵是下官精心培育出来的剿贼劲旅,打遍西北无敌手。这一次就让东北的建州叛匪,见识一下陕兵的厉害。”

崇祯大喜:“温阁老拟旨,封洪承畴为兵部尚书衔蓟辽督师,加一品太子少保。”

洪承畴赶快离座跪倒在地:“臣洪承畴叩谢天恩。”

崇祯:“洪大人,你若能恢复辽东,朕绝不吝公侯之赏。”

洪承畴:“臣纵使肝脑涂地,也要报答皇上信任。”

温体仁:“洪大人,你的十三万劲旅,加上锦州城内原有守军,单从数量上也大大超过建州叛匪,况且我军有精良的炮火。此战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洪承畴:“托皇上洪福,借阁老吉言,一战定乾坤。”

崇祯:“洪少保,朕派太监张若琪与你同赴辽东赞襄军务。”

洪承畴:“有张公公居中联络,剿匪军务定当事半功倍。”

崇祯:“传旨御膳房,摆下丰盛宴席,朕要为洪少保壮行。”

北京东直门外。

旌旗招展,鼓乐齐鸣。

百姓们在路边排成两行看热闹。

温体仁、闵洪学率领文武百官给洪承畴送行,孙承宗也在其中。

洪承畴、监军太监张若琪与温体仁并肩走了一段路,洪承畴才拱手说道:“二位阁老日理万机,不要远送了。”

温体仁:“本官代替皇上前来送行,一定要伺候二位上了马才行。”

洪承畴连连拱手:“下官实不敢当。”

张若琪也连连拱手:“老奴实不敢当。”

二人正在谦让,孙承宗走过来,冲着洪承畴、张若琪躬身施礼:“孙承宗拜见洪大人、张监军。”

洪承畴赶忙还礼:“孙阁老太客气了,下官远行,实在不敢劳烦孙阁老送行。”

孙承宗:“孙承宗不是来送行,而是来随行。”

洪承畴一下摸不清头脑,问道:“不知孙阁老所说随行,到底是何意?”

孙承宗:“眼下锦州危急,孙承宗愿意投到洪大人帐下,一同奔赴辽东,随时献言献策,为国家效力,替洪大人分忧。”

洪承畴脸色一变:“孙阁老是内阁辅臣,投到下官帐下,不合适吧?”

孙承宗:“辽东形势已经万分危急,孙承宗早已把名誉地位抛到九霄云外。只要洪大人肯接纳孙承宗,当个普通小吏也毫无怨言。”

洪承畴连连摇头:“不合适,不合适,未奉皇上明旨,洪某绝不敢行此越轨之事。”

孙承宗:“孙承宗粗通武艺,报名投军总可以吧?”

洪承畴还没回答,温体仁走过来,以嘲讽的腔调说道:“孙阁老,你如此纠缠不休,是不是有点不识趣?”

孙承宗瞥了温体仁一眼,轻蔑地说:“孙某只是不想尸位素餐,更不想像某些人一样嫉贤妒能贻害国家。”

温体仁面红耳赤还想争辩,闵洪学走过来说道:“孙阁老,你这样要求,不是明摆着让洪大人为难嘛?”

洪承畴趁机说道:“孙阁老请回吧,洪某还要率大军东行。”

温体仁拉着洪承畴、张若琪扬长而去,闵洪学紧随其后。

孙承宗愣在原地,满面忧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