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救世宰相
  4. 第286章 救袁无果
设置

第286章 救袁无果(1 / 1)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正殿内。

崇祯端坐在龙椅上。

周延儒、温体仁、张维迎等文武大臣肃立两旁。

温体仁正要出列奏报,却听殿外有一个太监高喊:“河北大捷!河北大捷!”

崇祯一听,面露喜色,吩咐道:“快呈上来。”

一个太监双手高高举着一封奏折,低头躬身快步走到御座前跪下。

徐应元走下台阶,双手接过奏折,快速走回御座旁边,躬身递给崇祯。

崇祯一把抓过奏折,打开细看,还没有看完,就笑着说道:“好,甚好!孙阁老果然不负重托,四天之内拿下三城,为我大明朝廷立下奇功。”

两旁的文武大臣立即跪倒在地,齐声高呼:“臣等给皇上贺喜!”

崇祯抬抬手:“各位请起。”

文武大臣起立回到原位。

张维迎出列奏道:“昨日深夜,广渠门、德胜门的围城叛匪,已经全部撤走,叛匪打下山海关的计划已成泡影。这都是孙阁老为我大明朝廷立下的奇功,臣请皇上大力表彰。”

崇祯微笑点头:“英国公有什么好主意,说说看。”

温体仁却不等张维迎说话,立即高声叫道:“皇上,孙承宗四天拿下三城不假,围困北京的叛匪因而撤走也不假,但,纵敌逃窜更是事实。”

崇祯吃惊地问:“纵敌逃窜?”

温体仁胸有成竹:“臣得到消息说,遵化、迁安的叛匪几乎是毫发无损退进永平城,孙承宗明明调动二十万大军,集结二百门大炮,将永平城围得水泄不通。但匪夷所思的是,仅仅开始总攻三个时辰之后,叛匪主力就冲出北门,逃往蒙古。”

周延儒出列奏报:“皇上,若是温阁老的消息得到证实,恐怕就不能说孙承宗立下奇功。”

张维迎刚要开口反驳,却听崇祯说:“孙承宗督师河北,十几天之内即收回四城,消除了对京城的威胁,足以告慰列祖列宗、天下百姓。”

张维迎同一些文武官员齐声赞道:“皇上圣明。”

崇祯:“朕立即去太庙祭拜,感谢列祖列宗、各路神灵的护佑。祭拜祖宗、神灵之后,朕还要亲赴永城,慰问大军。”

周延儒立即跪倒在地,连连叩头,情绪激动地说:“河北前线战事刚息,尚不平静,皇上万金之躯,岂能轻履险地?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温体仁:“周阁老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议,恳请皇上三思。”

崇祯略一思索即说:“此事再议吧。”

张维迎:“孙阁老为大明朝廷立下不世之功,理应回朝接受嘉奖。”

崇祯:“宣孙承宗立即班师回朝,朕亲赴德胜门外摆宴接风,内阁、五府、六部九卿文武官员设十九席陪同。”

张维迎:“皇上圣明!”

文武百官齐声高呼:“吾皇圣明!”

北京德胜门外。

两排芦席搭成的大棚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一个大棚内,皇家乐队起劲儿的吹打着《得胜令》。

崇祯端坐在正中御座上,面露微笑看着东边首座上的孙承宗,席中的文武大臣都恭谨地看着孙承宗。

崇祯瞟了旁边的徐应元一眼,徐应元连立即一招手,鼓乐停了。

崇祯含笑说道:“孙阁老此次出征,前后不到一月,即将威胁京师、山海关的叛匪全部赶出关外,唐朝名将李靖、本朝名将徐达、常遇春也不过如此。孙阁老老苦功高,朕敬你一杯。”

孙承宗赶快站起来说道:“皇上谬奖,臣实在不敢当。此次河北大捷,上赖皇上英明,下靠将士用命,孙某之力实在微不足道。”

崇祯:“孙阁老不必过于谦虚,请满饮此杯。”

崇祯一饮而尽。

孙承宗也一饮而尽,双手举着杯说道:“谢皇上。”

崇祯指点着孙承宗身边的周延儒说道:“周阁老,你是文臣之首,孙阁老是你的属下,但他的文韬武略,堪为本朝文官表率。你该率领全体文官敬他一杯。”

周延儒赶紧起身拱手道:“臣遵旨。”

周延儒双手捧着酒杯,对身边的孙承宗说:“孙阁老潜心军事二十年,一朝奉命出征,即立下大功,可喜可贺。各位同僚,咱们同敬孙阁老一杯。”

东边席上的文官,一起举杯同声说道:“下官同敬孙阁老。”

孙承宗站起双手举杯:“谢各位大人。”

文官们一饮而尽。

崇祯笑看着西面首座上的张维迎说:“英国公,守卫北京之时,你与孙阁老并肩作战、共冒的矢,他的功绩也是你的荣耀,你还不带领所有武官敬他一杯?”

张维迎赶快应道:“臣遵旨。”

张维迎双手举杯,招呼武官们:“各位将军,孙阁老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大智大勇堪为我辈楷模。咱们共同敬他一杯,请他以后多多指教。”

武官们共同举杯同声呼道:“多多指教。”

孙承宗赶紧举杯应道:“多谢各位将军抬爱。”

孙承宗同武将们一饮而尽。

崇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请各位开怀畅饮,以表庆贺。”

张维迎:“皇上,表示庆贺,还应该干点儿别的吧?”

崇祯一笑:“周阁老,你们与司礼监尽快拟出表彰章程。”

周延儒:“臣遵旨。”

孙承宗:“皇上,臣所作所为都是分内之事,微不足道。但辽东将士、勤王军队常年餐风露宿,备尝艰辛;一遇战事,则刀枪加颈,凶险莫测。真正受苦的、有功的是他们,请皇上优加抚恤,以安军心。”

崇祯略有迟疑:“孙阁老,若是所有参战将士都优加抚恤,需要多少银两?”

孙承宗随手从怀中掏出奏折,双手呈给崇祯:“臣已草拟章程,请皇上御览。”

崇祯接过来,随手放在桌上:“日后再议吧。”

紫禁城乾清宫偏殿内。

崇祯坐在中间的书案后面,周延儒、温体仁、孙承宗、张维迎等七八个文武官员坐在两边。

崇祯:“今天咱们君臣的小朝会,是应孙阁老之请,专议前方战事。”

周延儒:“孙阁老有什么高见,请一一道来。”

孙承宗:“高见谈不上,只是近几年督师辽东,有些感想而已。”

崇祯:“孙阁老说说吧。”

孙承宗:“山海关由大明名将徐达亲自督造,号称天下第一关。二百多年来,从未被敌人从外面攻破过;可是这一次,建州叛匪集结重兵意欲从西面攻打,天下第一关便岌岌可危。北京城经列祖列宗多年加固,堪称金城汤池;可是这一次,皇太极从广渠门、德胜门南北夹击,金城汤池便摇摇欲坠。原因何在?”

孙承宗停下来,环顾崇祯及文武官员。

张维迎欲发言,被孙承宗目止。

温体仁侃侃而谈:“原因在于建州叛匪兵强马壮,游牧民族来去如风。”

崇祯眼中露出赞许之意。

周延儒立即响应温体仁:“温阁老所言极是。”

孙承宗厉声驳斥:“不对。”

崇祯声调平和地说:“孙阁老,请说说你的理由。”

孙承宗:“臣先讲两段本朝史实。正统年间,我朝正处‘全盛之天下’,皇帝一声令下,便可调集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却在一日之间,败于区区几万瓦剌军队,英宗皇帝陷于敌手,大明朝廷岌岌可危。此次危机,全是奸宦王振一手造成。万历年间,建州叛匪努尔哈赤凑集十三副铠甲,率领几十号人马,横行三十年,最终建立八旗军队号称十几万人马,成为我大明劲敌。这种恶果,全是朝廷文恬武嬉造成。由此可见,患在内而不在外。如今朝廷阉党虽除,党争不断,国力日损。外敌纯是内乱养成。”

一开始崇祯的态度很是不以为然。但听着听着,崇祯便不断微微点头。

温体仁盯着崇祯看了两眼。

周延儒听孙承宗讲完,想开口驳斥,却见温体仁微微摇头目止,便没再说话。

崇祯思索片刻说道:“孙阁老所言很有道理,朕决定严肃整理内政,杜绝后患。”

温体仁:“皇上圣明。”

崇祯没理温体仁,看着孙承宗说:“孙阁老,朕后悔当日没有随着皇兄一起跟你读书明理。”

孙承宗拱手道:“臣才疏学浅,不堪重任。”

崇祯:“望孙阁老多多为朕分忧。以孙阁老看来,朝廷应该如何才能剿灭叛匪?”

孙承宗:“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乘胜追击。”

崇祯:“请孙阁老讲详细些。”

孙承宗:“所谓上下一心,是指前线将士,都胸怀为国杀贼之心,只要皇上将心比心,体谅他们的辛苦,便能事半功倍。”

崇祯点点头:“好。”

孙承宗:“所谓团结一致,是指朝廷内部,应该抛弃私见、平息党争,拧成一股绳,则无往而不利。”

崇祯又点点头:“很好。”

孙承宗:“所谓乘胜追击,是指借这次大胜的东风,再接再厉,选调精兵强将齐聚辽东,区区十万叛匪不难荡平。”

崇祯连连点头:“太好了。”

崇祯又问:“孙阁老有什么具体措施?”

孙承宗:“袁崇焕虽身犯大罪,请皇上施如天之仁,饶他一命,命他戴罪立功。”

崇祯勃然变色:“袁崇焕之事不要再提。”

孙承宗神色一凛。

周延儒、温体仁互视一眼,目中含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