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救世宰相
  4. 第282章 军粮告急
设置

第282章 军粮告急(1 / 1)


永平城原县衙大堂内。

范文程一手拉着多铎一手拉着阿敏,笑呵呵地走进大堂。

多铎撅着嘴埋怨范文程:“好你个范先生,本贝勒又不是得胜还朝,你笑什么笑?”

范文程仍然笑嘻嘻地回答:“十五爷能够毫发无损地回到永平城,就是大胜,奴才为什么不笑?”

让范文程这样一说,多铎释然了。

多铎停了一会,又问:“范先生,你不会向皇上汇报,老十五是灰溜溜跑回永平城的吧?”

阿敏接过来笑话他:“老十五呀老十五,无论怎么说,你也是几万大军的统帅,怎么还像个孩子?”

范文程严肃回答:“让你率军撤回永平城,是我范文程亲手写的军令,是功是过都由我一身承担,十五爷不用挂怀。”

他们说话的时候,多尔衮和李永芳已经走进来。

范文程见几个主将已经到齐,立即高声喝道:“众将听令!”

多尔衮等人立即整齐站好,齐声应答:“末将在。”

范文程:“几路大军已经齐聚永平城,本钦差命令,多尔衮率一万五千兵马把守东门,多铎率一万五千兵马把守南门,阿敏率一万五千兵马把守西门,李永芳率一万兵马把守北门,本钦差率领五千精兵居中策应。”

多尔衮等人齐声应道:“谨遵将令。”

范文程:“各位将军请坐,有什么疑问尽管问。”

多尔衮问:“前几天阿敏和多铎极力要求撤进永平城,被我严肃阻止,为什么范先生一来,就命令他们轻易丢掉两城?”

范文程:“此一时彼一时也。十四爷是四城主将,当然要尽力保卫四城;本钦差是皇上钦命有便宜行事权力的特使,首先要考虑的是几万将士的生命安全,其次才是保卫四城。孙承宗诡计多端,本钦差逐渐看出,他想把咱们分割包围,分而食之。便决定几万大军攥成一个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

多铎笑道:“一个冲天炮打出去,肯定把老孙头揍个半死。”

大家都笑了。

停了一下阿敏却说:“遵化、迁安的兵马,撤得太急,没顾上带回粮草辎重。”

范文程一皱眉,又说道:“二位贝勒爷不用担心,永平城内的粮草,还能支撑几天,咱们慢慢想办法。”

多尔衮问:“范先生有什么好办法?”

范文程拱手道:“奴才已经秘密安排了几十个汉军旗人,到周围县城去购买粮食,慢慢聚少成多,也许能应付一时之急。”

永平远郊大路上。

几个商人打扮的汉人,赶着几辆装满粮食的牛车,正慢慢向县城走去。

吴三桂率领十几个骑兵,擦着牛车走过。

已经走出半里多地,吴三桂忽然想起了什么,立即拨回马头,招呼手下骑兵:“跟我来!”

吴三桂催马走近牛车,不紧不慢地问道:“车上装的什么?”

为首的商人回答:“不敢欺瞒军爷,装的是粮食。”

吴三桂问:“运往哪里?”

商人回答:“永平城外三里屯。”

吴三桂问:“三里屯谁家?”

商人回答:“财主李家。”

吴三桂大怒:“胡说八道,三里屯只有张杨两姓,怎么会又出了一个财主李家。”

吴三桂跳下马拔出剑,抵住商人的胸膛,厉声喝道:“说实话,不然立马宰了你!”

商人面如土色,浑身颤抖:“我说,我说。”

永平郊外明军大帐内。

孙承宗、祖大寿等人含笑看着吴三桂。

吴三桂眉飞色舞连说带比划:“我哪里知道三里屯只有什么张杨两姓,只是觉得这个运粮的商人有点可疑,没想到一诈,倒诈出来了——还真是替叛匪运粮食的奸细。”

孙承宗脱口赞道:“好啊,三桂真是长大了,知道用计谋了。”

吴三桂趁机请求:“孙阁老,请你派末将率兵,在永平四郊设下关卡,严格检查过往行人,不准一粒粮食运进永平城。”

孙承宗笑道:“好主意,本官准许你带领一千兵马设卡,另带三千关宁铁骑组成机动部队,随时准备迎头痛击出城抢粮的叛匪。”

永平城原县衙大堂内。

多尔衮对范文程说:“范先生,真没有想到孙承宗如此老辣,咱们在周围各县购买的粮食,一粒也运不进来;派出去几队抢粮的士兵,都被关宁铁骑打回来了。”

范文程安慰多尔衮:“十四爷莫急,咱们再想想办法筹集一些粮食。”

李永芳走进来,拱手报告:“范先生,末将到粮仓里查过了,粮食最多还能撑三天。”

范文程一皱眉:“怎么会这样?我带来的粮草不是能够支撑半个月吗?”

李永芳:“范先生忘了,你当时是按三万人算的,现在永平城里已经有六万多兵马。”

范文程一拍脑袋:“我是忙昏头了。这怎么成,难道三天以后让几万大军喝西北风吗?”

范文程背着手,在大堂里绕来绕去。

多尔衮、李永芳的目光也随着范文程的身子转来转去。

忽然,范文程停下脚步,面目狰狞地说:“顾不得许多了,传令下去,组成几十个搜粮小队,到老百姓家里挨门挨户搜查粮食,全部运进粮仓。所有抗拒收粮者,格杀勿论。”

李永芳担心地说:“范先生,此举是不是有点儿过头了?难道真要让全城百姓活活饿死?”

范文成胸有成竹:“先把粮食搜集起来再说。”

永平城内居民小院。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正在院子里陪着小孙女扔线球玩耍。

小孙女儿迈着稚嫩的脚步,跟着线球跑来跑去,“咯咯咯”的笑声似银铃一般。

老头儿眉开眼笑,弓着腰跟在小孙女后面跑来跑去,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

老头直起腰来刚想休息一会儿,只听得院门被人拍得“啪啪啪”直响,紧接着响起粗暴的吆喝声:“开门,快开门!”

老头迈着蹒跚的脚步,赶快去开门。

门刚一打开,立即闯进来五六个执刀挺枪的清兵。

老头小心翼翼地问道:“各位军爷,有何贵干?”

一个领头清兵蛮横地说:“你们家的存粮,必须全部交出来。”

老头问:“存粮食犯法吗?”

一个清兵上前推了老头一把,骂道:“老不死的东西,哪里有这么多废话,把粮食交出来,不然就宰了你!”

领头清兵吩咐:“别跟他废话,快进屋去搜。”

老头张开双臂阻拦,却被清兵踹倒在地。

三个清兵进屋,功夫不大,各自背出了一袋粮食。

五六个清兵扬长而去,老年夫妇抱头痛哭,小孙女儿也哇哇大哭。

永平城原县衙门口外。

一群居民聚集在衙门口外,哭声连天。

老年夫妇抱着小孙女儿站在前面,连声哭喊:“青天大老爷,行行好吧,还给我们的活命口粮吧。”

居民们参差不齐地喊叫:“大老爷,行行好,我们不想饿死!”

几个执刀挺枪的清兵走出来,厉声呵斥道:“喊什么,喊什么?这里是范先生办公事的地方,走开,走开!”

老年夫妇跪倒在地,后面的居民也都跟着跪下,哭喊着:“还我们的粮食,还我们的粮食!”

衙门口的居民越聚越多,哭喊声越来越大。

永平城原县衙大堂内。

衙门口的哭喊声一阵阵传进来,范文程越来越焦躁,只见他猛然一拍书案,厉声喝道:“一不做二不休,把城内的居民通通赶出城去。”

站在一旁的李永芳似乎没听明白,问道:“把老百姓都赶出城去?”

范文程恶狠狠地点点头,又补充一句:“立即执行。”

李永芳应道:“末将马上安排。”

永平城东门口。

两大队执刀挺枪的清兵,押着一队居民,缓缓走出东门。

抱着小孙女的老头儿,愤怒地质问清兵头目:“你们抢了我们的粮食,还要把我们赶出家门,真不让我们活了?”

老头儿挣扎着想往回跑,一个清兵拿枪抵住他的胸膛,厉声骂道:“老东西,现在就不想活了?老子可以成全你!”

老头儿犹豫了,只好跟着居民队伍向城外走去。

永平郊外明军大帐内。

祖大寿进来报告:“孙阁老,范文程太歹毒,不但抢光居民家中的粮食,还把他们都赶出来了。”

孙承宗似乎并不感到意外,点了点头说:“我早就料定范文程会这样做,幸亏早让吴襄父子准备了充足的粮食和帐篷,足以暂时安置这些被赶出来的居民。”

祖大寿有些吃惊:“孙阁老,你难道真是诸葛亮再世?怎么会把一切事情都能预先料到?”

孙承宗笑笑:“什么诸葛亮再世?本官只不过是洞察人性、明白事理罢了。”

祖大寿问:“今天老百姓被赶出城,与人性、事理有关吗?”

孙承宗:“当然。范文程是在入侵关内的几万清兵生死关头,手执金牌令箭前来指挥作战,他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几万清兵的安全,其次才是扩大地盘。前几天,咱们几十万大军,将他们分割包围,搞得他们风声鹤唳惶惶不安,范文程这才将所有兵马齐聚永平城。咱们来个坚壁清野,他们的粮食就越吃越少,只能从老百姓口里夺食。范文程的天良还没有彻底泯灭,所以,才把老百姓赶出城来就食。”

祖大寿哀伤地说:“老百姓真苦,怪不得古人说过,‘宁为太平犬,勿为乱离人’”。

孙承宗眼睛一亮:“复宇啊,看来你还是读过一点书。”

祖大寿摇摇头:“在两代帝师面前,我怎么敢提读书二字。”

孙承宗笑道:“复宇啊,太谦虚也不是好事。好了,你同吴家父子结合起来,妥善安置被赶出来的百姓。”

祖大寿拱手道:“遵命。”

永平城原县衙大堂内。

多尔衮面带笑容走进来,对范文程拱手道:“各部将领已经遵照范先生的指示,将城内百姓全部赶出城去了。范先生实在高明,这一下咱们的军粮至少能支撑一个月。”

范文程一开始还有点儿沾沾自喜,稍停了一下,神色却渐渐严峻起来。

多尔衮不解,看着范文程问道:“范先生,你想起了什么?”

范文程懊恼地说道:“范某疏忽了,范某疏忽了。”

多尔衮:“范先生疏忽了什么?”

范文程颓然坐在椅子上,轻声说道:“城中已经没有一个明朝百姓,孙承宗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下令攻城了。”

多尔衮满不在乎:“那又怎么样,反正咱们现在是兵精粮足。”

范文程有些无奈地说道:“十四爷,容奴才再好好想想吧。”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