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之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
白毫银针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亢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良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
这一天,志刚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沉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叫“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马上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因为回头也成了一块巨石。
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碰见鹤发爷爷,同样告诉她万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用糍粑塞住耳朵,果断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种下全部种子,当即下山。回籍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即是茶树,这即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资料记载:经查史书了解到,白毫银针在1891年开始外销,1912~1916年为繁盛时期。
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一位,1990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全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又两次评为全国名茶。
干茶鉴别
白毫银针因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又分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两个品目。
白毫北路银针
白毫北路银针,产于福建福鼎,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其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密,富有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佬山,太佬山产茶历史悠久,有人分析,《茶经》中所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佬山。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福鼎太佬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来,福鼎大白茶品种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
白毫北路银针茶特征
白毫南路银针
白毫南路银针,产于福建政和,茶树品种为政和大白茶。其外形粗壮,芽长,毫毛略薄,光泽不如北路银针,但香气清鲜,滋味浓厚。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高仑山头,于19世纪初选育出。政和白毫银针,则随政和大白茶的利用应运而生。据介绍,1910年,政和县城关经营银针的茶行,竟达数十家之多,银针畅销欧美,每担银针价值银圆320元。当时政和大白茶产区铁山、稻香、东峰、林屯一带,家家户户制银针。当地流行着“女儿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和银针”的说法。
白毫南路银针茶特征
泡茶品鉴
白毫银针冲泡后汤色杏黄,滋味醇厚回甘,冲泡后,茶芽徐徐下落,慢慢沉至杯底,条条挺立。白毫银针性寒,有退热、降火解毒之功效。
1备具
透明玻璃杯1个,白毫银针茶3克及其他茶具或装饰茶具。
2洗杯、投茶
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进行温杯,而后弃水不用。
3冲泡
用茶匙将茶叶从茶荷中拨入玻璃杯中,倒入开水冲泡片刻。
4赏茶
片刻后,汤色清澈晶亮,香气毫香浓郁,叶底肥嫩全芽。
5出汤
2分钟后即可品饮。
6品茶
入口后甘醇清鲜。
特别提醒
1.白毫银针泡茶时,新茶不需要洗茶,而陈茶药性明显,更不宜洗茶,可在第一次冲泡就直接品饮。
2.水温最好用90℃左右的沸水,因为白毫银针未经揉捻,茶汁不宜浸出。
贮藏
日常生活中白毫银针茶,一定要保存在密封、低温的环境中,才不会变质。
密封
可用干燥箱或陶罐存放茶叶。罐内底部放置双层棉纸,罐口放置二层棉布而后压上盖子。
低温
最好能预备一台专门贮存茶叶的小型冰箱,设定温度在-5℃以下,将拆封的封口紧闭好,将其放入冰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