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国茶品鉴全书
  4. 霍山黄芽
设置

霍山黄芽(1 / 1)


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霍山大花坪金子山、漫水河金竹坪、上土市九宫山、单龙寺、磨子谭、胡家河等地。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李肇《国史补》曾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

霍山黄芽传说:唐朝时有一位公主名李翠莲。她出生在帝王之家,自幼淡泊名利,敬佛修善,经常出没于京城大小寺庙之中。虽贵为公主,但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在一次法会上,李翠莲巧遇一位霍山南岳庙的游方高僧。高僧见李翠莲面相慈悲,骨格清奇,便对李翠莲说道:“公主出身豪门,心怀慈悲,幼时即结佛缘,甚是难得,如能在东南方出家修行,他日必成正果。”李翠莲听了高僧一席话后,更坚定了她出家修行的决心。于是,在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她悄然离开京城,千里迢迢地来到霍山,在霍山县令和南岳高僧的帮助下,到了挂龙尖上的一座庵庙削发为尼,当上了住持。

李翠莲在京城时虽不食荤,却酷爱饮茶。霍山是著名的黄芽茶之乡,李翠莲在诵经弘法之余,也带领众尼随当地茶农一起采茶制茶,乐此不疲。李翠莲在采茶制茶之初,遍访当地茶农,虚心请教采茶制茶的经验。晚上,李翠莲在灯下细心研读陆羽《茶经》。几年后,李翠莲终于悟出茶叶制作的精髓,总结了一套完整的采茶制茶方法和加工工艺。她制作的茶叶有一种独特的清香之气,得到当地茶农的赞赏,经常向她讨教制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天,一位农妇捧着一包自制的生茶,请李翠莲品尝指导。李翠莲品尝之后甚是惊讶。她见此茶虽然制作粗糙,但茶质甚好。急问农妇此茶产于何处。农妇答道,此茶产于抱儿峰(今霍山太阳乡金竹坪附近)。

李翠莲听完农妇介绍之后,感叹不已。从此以后,每到春季谷雨前,她就带领众尼跋山涉水,到抱儿峰一带采摘茶叶。回来后用她独特的制作工艺,精心烘制。此茶经诸多茶农茶商品尝后,称之为黄茶之冠,茶中极品。

后送于当朝皇帝品尝,皇帝当即降旨,将抱儿钟秀黄芽茶,纳为朝廷贡茶,岁贡三百斤。皇帝为霍山黄芽茶赐名并亲笔题写“抱儿钟秀”茶名,一时在民间传为佳话。

资料记载:霍山黄芽茶历史悠久,早在1千多年前就已成为唐朝名茶,明代被列为贡品,清朝更定为内用,清末民初作为贡茶忽然绝迹。据唐朝李肇写的《国史补》中,关于开元至长庆(713-821)年间史实的记载,有一段这样说:“寿州有霍山黄芽,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商货不在焉。”

唐杨晔《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记载:“寿州、寿春郡士贡丝、布匹、茶、生石斛。”从这位宋代大文学家记述中,可以看出霍山茶叶,唐时即为贡品。因当时霍山属寿春郡,茶、石斛均为霍山出产。

据《霍山县志》记载:朱明王朝把霍山黄芽列为贡茶。明初规定年贡20斤。正德十年(1515年)贡宁王府芽茶1200斤,细茶6000斤。芽茶1斤买银1两,尤恐不得。

清乾隆十四年《霍山县志·茶考》载,六安州岁贡芽茶200袋,每袋重1斤12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25袋,县办茶175袋……

清朝文学家、旅行家张星焕称诸佛庵仙人冲的茶为“仙人茶”。他在《皖游记闻》中曰:“霍山仙人冲以左元放故里得名,如今左姓最多,皆为元放之后裔也。其地产石灰……亦产茶,贾人美其名曰‘仙人茶’。”

干茶鉴别

霍山黄芽干茶经过杀青、初烘、摊放、复烘、足烘五道工序。外形紧细成条,有如莲心;色泽黄嫩油润,芽叶成朵者为上品。

霍山黄芽茶特征

泡茶品鉴

霍山黄芽冲泡后汤色橙黄而明亮,香气清鲜,芽嫩叶肥,形成别具一格的茶叶品质。具有降脂减肥、护齿明目、改善肠胃、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1备具

玻璃杯1个,霍山黄芽茶4克。

2冲泡

将茶叶拨入玻璃杯中,冲入80℃左右的水冲泡即可。

3品茶

片刻后,汤色黄绿清澈,香气清香持久,叶底嫩黄明亮,片刻后即可品饮。

贮藏

日常生活中霍山黄芽茶,一定要保存在密封、干燥、常温的环境中,才不会使之变质。

密封

可用干燥箱贮存或用陶罐存放茶叶。罐内底部放置双层棉纸,罐口放置两层棉布而后压上盖子。

干燥

可用有双层盖子的罐子贮存,以纸罐较好,其他锡罐、马口铁罐等都可以,罐内仍是须先摆一层棉纸或牛皮纸,再盖紧盖子(棉纸或牛皮纸都能起到防潮的作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