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乘风破浪的唐朝女子
  4. 第11章 墙头马上:井底银瓶摧心肝
设置

第11章 墙头马上:井底银瓶摧心肝(1 / 1)


前面我们讲了一个美好浪漫的“一见钟情”的故事。亲 ,.愛.的 .讀 .者 , 此 ,頁 .面 .内 .容 ,.为 盗.版 , ,.請,.下 .载番 .茄 ,.小 ,说 ,.A p .P., .我 ,們,提.供正 ,版 .免 ,.费 .阅 讀.。,.且實时 更新.无.廣.告 .。,.下 载 地.址 ,.: ,

这样的浪漫,从古至今,对于年轻男女,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想一想宝黛初见时,“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惊喜,“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的心有灵犀,这一段经典唱词,今人听来,往往也是不自禁的面露微笑、心驰神往。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一见钟情”的开头,都能有“从一而终、白头偕老”的结局。

在女性普遍缺乏独立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时代,尤其如此。

且看白居易笔下,墙头马上一见钟情,却始乱终弃的这个故事。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一诗,有一个副标题:“止淫奔也。”看起来这首诗的主题是抨击私奔行为,维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不过,白居易究竟为什么写这首诗?真的只是为了批判私奔?

且来看看全诗: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全诗开篇,是女主人公悲痛怨忿的控诉:用银瓶从井底打水,快要提到井口的时候,拴着银瓶的丝绳断裂了,银瓶沉入了井底;在石头上打磨玉簪,玉簪快要磨成的时候,突然从中间断成了两截。沉到水底的银瓶,断成两半的玉簪是什么命运?只能被人废弃。这就是今日我与你离别后的命运!

离别之际,女主人公回忆起当年与恋人初见时的美好情形。那时她与郎君还不曾相识,待字闺中,美丽多姿,与同伴们在后园中无忧无虑地游玩。怀着少女的青涩幽香心思,倚着矮墙把玩着一枝青梅(在这里又出现“青梅”这个意象了),郎君骑着白马从垂杨下经过,墙头马上,遥遥相望,一见钟情,两心相通。少女忍不住与郎君说起话来,郎君指着南山松柏立下誓言:此心不渝,有如常青松柏。女主人公被感动了,于是将自己少女的双鬟合成妇人的发髻,暗地里跟随郎君而去。

故事到这里,还是一个一见钟情的浪漫故事。

元人白朴用这个素材,写了一出杂剧,就叫做《墙头马上》:洛阳总管李家小姐千金在园中游玩,宰相裴家少年少俊骑着马从园外经过,两人一见钟情,裴少俊致诗曰:“为谁含笑在墙头?”李千金答曰:“莫负后园今夜约。”两人趁着夜色在李家后园相见,相约私奔,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生了一儿一女后才被裴父发现。裴父斥李千金为娼妓,将她赶走。后来几经周折,裴少俊发愤图强考中进士,裴父又得知李千金是洛阳总管之女,于是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假称裴李两家“曾议亲事”,亲自上门接回李千金,一家团圆。

《井底引银瓶》这个故事,如果按照这出杂剧发展,自然会有一个大团圆的美满结局。

可惜的是,这世事间,不如意者,总是十之八九。

女主人公到郎君家里住了五六年,这期间郎君的父母频频有怨言:三书六礼聘娶回来的才是妻子,才能够光明正大地主持家族的祭祀、祭拜祖宗神灵;自己跟着回来的只能是妾,没法主持祭礼。

不论是当时的习俗,还是《唐律》的规定,唐代婚姻制度都是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婚姻成立的最重要的位置。婚礼也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纳采(男方家长请媒人向女方家长提亲并送“采择之礼”,旧俗用大雁为礼);问名(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八字);纳吉(合八字后通知女方);纳征(男家送聘礼和聘书、礼书到女家);请期(双方讨论定下婚礼日期);亲迎(唐代并不要求新郎上门迎亲,明清时代要求新郎亲自迎亲,迎娶新娘之文书为“迎书”)。以上步骤是谓“三书六礼”。

婚礼的具体流程,丰俭由人,与时而变,但是婚姻成立的基本条件,在传统时代的中国,并没有太大变化。

就像是法治时代,必以登记领证为婚姻关系成立的最基本条件一样。亲 ,.愛.的 .讀 .者 , 此 ,頁 .面 .内 .容 ,.为 盗.版 , ,.請,.下 .载番 .茄 ,.小 ,说 ,.A p .P., .我 ,們,提.供正 ,版 .免 ,.费 .阅 讀.。,.且實时 更新.无.廣.告 .。,.下 载 地.址 ,.: ,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这位郎君的家庭,大约是比较讲究礼法与传承的人家。一位合乎礼法与习俗的正妻,对内可以名正言顺地主持家事、奉祀祖宗,对外可以光明正大地与同阶层的其他家庭进行社交。

郎君父母对女主人公的抱怨,很多时候,其实不能简单归因于他们个人的喜好,而更多的要归因于整个社会环境。

人是社会的动物。

要改变世界很难,更多的时候是改变自己。

女主人公在开头几年或许还能够依仗着两情相悦的甜蜜,对郎君父母的抱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浓情蜜意渐渐淡去,现实的压力却与日俱增,她越来越无法再这样自欺欺人下去了—她若是再留下来,可能会被迫眼睁睁地看着郎君娶回一位正妻,而她可能会成为郎君的妾侍,地位低微,仰人鼻息,而且,唐律规定“妾通买卖”,也就是说,妾侍连人身权利都是有限的。

这是为爱情而来的女主人公不能接受的结局。

敢于私奔的女主人公,本性中便有着一种刚烈决绝。

但是曾经热情如火、海誓山盟的郎君,在女主人公悲愤地夺门而出时,却默然无声。

是因为这五六年来周旋在父母与妻子之间积累下来的疲惫终于爆发?还是因为热情消退、理智复苏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女主人公在郎君的家里已经无处安身,决然出门后,又茫然四顾,不知该向何处去。

她的父母还健在,故乡亲朋满座。可是她自从跟着郎君私奔之后,就再没有与父母家人通过消息。若是她生活美满,等时过境迁、儿女满堂的时候,还可以悄悄地向父母家人报个平安。然而她如今这样的处境,羞愤不堪,又怎么敢再回到故乡的家中?那样岂不是徒然令父母与她一同蒙受羞辱?

前无去处,后无归路。

曾经热情浪漫、天真活泼的少女,身心俱疲,孤独无依地站在路口,回头向门内的郎君痛诉:“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为了你的那一份短暂的热情,却害了我的终身!

门内的郎君仍然沉默。

女主人公转过头来,告诫无数如她当年一般天真烂漫的少女:“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女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应当与《诗经·氓》之中的那个女子暗暗相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痴情的小姑娘呀,你千万不要被男子的情爱迷惑!男子可以从情爱中脱身,你却会深陷其中无从解脱!

这是白居易借女主人公之口,发出的沉痛的告诫:姑娘们,如果没有婚姻的保障,千万不要轻易将终身托付与人!亲 ,.愛.的 .讀 .者 , 此 ,頁 .面 .内 .容 ,.为 盗.版 , ,.請,.下 .载番 .茄 ,.小 ,说 ,.A p .P., .我 ,們,提.供正 ,版 .免 ,.费 .阅 讀.。,.且實时 更新.无.廣.告 .。,.下 载 地.址 ,.: ,

唐代是一个婚姻爱情相对比较自由的时代,当时的青年男女们,不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婚恋者,不在少数。

而且,唐代士人有漫游之风,商人常年奔走四方,其他普通民众也未必没有远行之时,在那个交通与通信很不便利的时代,理论上需要家里尊长同意的婚姻,现实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太多,如果严格按照“父母之命”来操作,很可能一桩婚事需要数年时间来完成。这对于女性十四岁便可以合法出嫁、政府十分鼓励早婚早育的唐代,其实也很不符合社会需求。

因此,《唐律·户婚》中有一条折中的法令,即《卑幼自娶妻》条:“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定婚,而卑幼自娶妻,已成者婚如法;未成者从尊长,违者杖一百。”也就是说,青年男子出门在外,家里尊长替他定了婚,但是男子在外自行娶妻的,如果已经成婚,则婚姻合法成立;如果尚未成婚,则以家里尊长定的婚事为准,如果这青年男子不肯遵从尊长定的婚事,则受杖刑一百。

这条法令,算是给青年男女的婚恋自主权开了一道口子。

《井底引银瓶》这个故事里,两个年轻人却没有去做这样的尝试,而是选择了一条没有退路的道路。

是因为他们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完全没想起来这条法令?还是他们本来就不知道有这条法令?或者是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正式提亲的话,双方的家庭都不会同意?又或者只是年轻人心中澎湃的热情等不及那冗长烦琐的礼节?

无论是什么原因,深陷情网的少男少女们,冲动之下为爱走天涯的现象,层出不穷。

但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在少数。

年轻人的热情,往往抵挡不住宗法伦理、礼教法令的围堵。

套一句话便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当热情退去后,年轻男女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这个时候,处境最尴尬、最无助的,总是那些曾经深陷爱河的女子。

她们在夫家没有合法地位,无处容身,又因为私自缔结婚姻,而失去了娘家的庇护。

这个时代,对独身女子并不友好,她们甚至很难独立养活自己。

便如同那坠入井底的银瓶、中途折断的玉簪,进退不得,绝望无依。

白居易写这首诗,虽然副标题看起来是要批判和阻止这种社会现象,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恐怕还是一颗焦灼的老父亲的心:看到那些天真烂漫、热情美丽的姑娘们,一个接一个地倒在这条开满鲜花的荆棘路上,让老父亲怎么不心急如焚?

他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只能写下这首长诗,用这个悲剧故事,苦心劝诫:姑娘们,你们千万不要和那些不可靠的年轻人私奔!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