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你不可不知的美国史
  4. 第九章 反法西斯战争
设置

第九章 反法西斯战争(1 / 1)


——欧洲战场

打开登陆欧洲的大门

1943年1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聚会,决定在北非战局结束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目的是占领该岛,以保证同盟国在地中海航线的畅通,同时引苏德战场上的德军西调,并迫使意大利投降。这次战役代号为“哈士奇”,由盟军驻北非部队负责实施,总司令为艾森豪威尔。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上最大的岛屿,是意大利的属地,整个岛屿呈三角形,与意大利本土的卡拉布里亚市只有一条狭窄的墨西拿海狭相隔,整个岛屿易守难攻。当时,盟军已经肃清了北非战场,丘吉尔曾说:“傻瓜都知道,下一步进攻方向将是西西里岛!”德国和意大利当然也对此看得很清楚,在西西里岛部署了30万重兵,等候盟军的进攻。

为了隐蔽登陆西西里岛的企图,美英做了一些动作,例如让希特勒看到假的作战文件、制造进攻希腊的假象,等等,这些措施成功骗过了希特勒,使德军的主要力量转移到了撒丁岛。7月1日,盟军共出动4000架飞机对西西里岛上的机场和设施进行了轰炸,迫使德意空军的1400架飞机撤到了意大利南中部,盟军获得了西西里岛的制空权。

7月9日,天气骤变、狂风怒号、恶浪滔天,德意军因此放松了警惕。10日凌晨2时40分,盟军的空降部队首先发动攻击,美军第82空降师和英军第1空降师的5400名官兵搭乘366架运输机和滑翔机从突尼斯出发,以空降登陆开始了西西里战役。

卡萨布兰卡会议中的英美两国元首及其参谋人员

3时45分,巴顿和蒙哥马利指挥的16万美英登陆大军分乘3200艘军舰和运输船,在1000架飞机掩护下,在西西里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实施登陆。海岸意军士气低落,仅进行了微弱抵抗,至中午时分,巴顿和蒙哥马利的部队顺利地登上了各自的目标滩头,并保持着攻击态势,西西里岛守军在意军古佐尼中将指挥下开始反击。

由于希特勒在判断盟军登陆地点时的严重错误,德军装甲师的反击被盟军粉碎,意军几乎未加抵抗便仓皇撤退,海岸防线很快被摧毁。8月10日,德意部队退到墨西拿附近,由于盟军没有切断墨西拿海峡的计划和行动,4万德军和7万意军用6天7夜的时间,完成了向意大利本土的敦刻尔克式撤退。

巴顿不甘心让蒙哥马利独唱主角,盟军向墨西拿的进军变成了美英两国军队的赛跑,8月17日上午6时30分,美军先遣部队进入墨西拿,10时30分,巴顿乘坐指挥车率领一个摩托车队驶进城里。1小时后,一队英军也吹吹打打地进了城,一位英国军官走到巴顿面前,同他握了握手说:“这是一场有趣的竞赛,我祝贺你成功。”当天,岛上的一切抵抗均告停止,西西里岛登陆战结束,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从此在地中海往来无阻,打开了登陆欧洲的大门。

此役,美、英军伤亡约24000余人,德、意军损失约16万人,另有10万人撤到意大利本土。西西里岛战役是盟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在敌领土上实施的一次重要战役,盟军不仅在军事上获取了直接进攻意大利的跳板,而且在政治上强烈震撼了已经动摇的意大利政府,导致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为盟军打开从南部登陆欧洲的大门。在此战役中,盟军首次实施大规模空降,也为以后的诺曼底登陆提供了经验。

巴顿与蒙哥马利在前线

登陆诺曼底

1941年9月,在德军的进攻下,苏军节节败退,为了减轻德军对苏联的压力,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向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但是,当时美国尚未参战,英国自顾不暇,根本无力,也无意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略登陆作战。丘吉尔认为,来自苏联的这个建议是“极其愚蠢”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英国只是派出小股的部队,对德军占领下的欧洲大陆实施偷袭性的骚扰,结果这些偷袭都以失败告终。不过,这些行动也为后来的诺曼底登陆摸索了一些经验。

英军炮兵的反击。在隆美尔灵活多变的战术面前,英军的战术显得既单一又保守。

1942年初,苏德战场形势继续恶化,苏联红军在德军凶猛的进攻下损失惨重;而英军在北非战场也被德军悍将隆美尔打得一败涂地;在太平洋战场,刚刚投入战争的美国无法应对日本的强大攻势,东南亚各国相继沦陷。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再次向英美两国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认为有这个必要。当年6月,英、美、苏三国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谅解和共识,但具体的登陆计划并未落实。

一贯对苏联怀有敌意的丘吉尔心中另有盘算,虽然,共同的敌人使英国不得不与苏联暂时联手,但是,解苏联之急并不是他的首选。丘吉尔以大规模两栖登陆的复杂与危险必须谨慎从事为理由,坚持要求推迟在欧洲大陆的登陆,而主张先解决北非的问题。在丘吉尔的坚持下,作为折中,罗斯福同意先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而把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推迟到1943年8月。

1943年,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的胜利,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战争的主动权已经转入到同盟国的手中,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了尽快打败纳粹德国、早日结束战争,当年年底,英、美、苏三国的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会晤,并通过了在法国实施登陆作战的决定。此次在法国实施的登陆作战计划代号为“霸王行动”,由艾森豪威尔任战役总司令。

实施“霸王行动”的前提是气象因素,登陆时间必须选择在高潮来临之时,经过缜密研究和查阅大量历史气象和水文资料,艾森豪威尔将行动时间确定在1943年6月6日。按照计划,盟军投入这次战役的总兵力为47个师,另有9000余艘舰船以及12000架飞机配合,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希特勒对英美在法国开辟第二战线早有防备,他在面对英国的海峡对岸建立了一条号称“大西洋壁垒”的防线,配备了43个师,由号称“沙漠之狐”的德军名将隆美尔负责指挥防守。要说这43个师与前来进攻的盟军也差不了多少,可是,守军的任务是法国北部将近500公里的海岸线,因而过于分散。而且,要命的是,在海空军方面,双方实力悬殊有如天壤之别,德军只有400余艘舰船以及500余架飞机,对即将实施渡海登陆的盟军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总的来说,德军处境不佳。

希特勒认为,美英在西线的登陆未必不是使德军转败为胜的绝好时机,如能将英美联军的登陆部队一举歼灭,那么,在今后很长的时期内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使德军有可能从西线抽调主力到东线去抗击苏军的进攻。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盟军到底会在哪里登陆。在盟军掌握绝对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德军只有迅速集中一切可能使用的兵力于盟军的主攻方向,以便在盟军一开始登陆就立即发起决定性的反击。

对于在何处登陆,盟军也是煞费苦心,在由荷兰至法国瑟堡之间近500千米的海岸线上,真正适合登陆作战的只有两个点:诺曼底与加莱。其中加莱的距离最短,是最容易实施登陆作战的地方,但正因为如此,德军在加莱地区部署的兵力也就最强。要想达到出其不意,艾森豪威尔最终选择了诺曼底。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从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续到11月3日。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于1942年8月取代了克劳德·奥金莱克,成为了由英联邦士兵组成的英国第8集团军的总指挥官。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使纳粹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和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了。这次战役结束了非洲军团的攻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在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

诺曼底登陆成败的关键就在于登陆的最初两周里,能不能顶住德军的反击,并建立起巩固的登陆场。登陆之初,盟军只能够运送12个师,虽然德军在诺曼底只有6个师,但在三天里,就可以从各地调来25个师投入反击,在这种情况下,盟军很难取胜。为了阻止德军对诺曼底的增援,艾森豪威尔双管齐下,一方面利用强大的空军全面轰炸诺曼底周边的铁路和公路,彻底封锁住通往诺曼底的交通;另一方面,展开战略欺骗,使德军统帅部相信,盟军在诺曼底只是佯攻,而真正的登陆地点是加莱。

为了骗过德军,盟军在加莱对岸设立了一个由巴顿指挥的“第九军团军”,还制作了大量的假兵营、假医院、假坦克、假飞机、假仓库,由它们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影子部队”,同时,盟军对加莱地区进行的侦察、轰炸也要远远多于诺曼底地区,总之,一切迹象都表明,盟军的登陆点是加莱。德军统帅部当然急于要知道盟军的登陆地点,他们通过自己设在英国的情报网收集情报,不过,德国的情报员也被骗了,他们送回去的情报都是盟军精心设计出来的。

隆美尔随即抽调23个师组成第15集团军,全部压在加莱这片狭小的区域。而在诺曼底地区,只配备了6个师,直到盟军在诺曼底发起登陆作战时,德军统帅部还确信不疑地认为,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只是佯攻,盟军真正的攻击目标是加莱。因此,部署在加莱地区的19个精锐师在接下来的6周里,始终在原地守株待兔,等着把盟军赶下海。

天气预报称,6月6号天气恶劣,隆美尔因此断定,盟军不可能在这一天开始渡海作战,于是离开前线,回到德国的家中去给妻子过生日。由于排除了盟军登陆的可能性,德军在那一天连例行的侦察航行都取消了。然而战争就是这样,往往在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时候发生。1944年6月6号凌晨,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近16万部队在数千艘军舰和上万架飞机的掩护下,从朴次茅斯启航,横渡英吉利海峡,以排山倒海之势抢攻登陆诺曼底区域的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等五处海滩,从而拉开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序幕。与此同时,2万多名伞兵空降在诺曼底四周的交通要道上,以阻断德军对诺曼底的增援。

在两个月前,希特勒曾经判断诺曼底是盟军的登陆地点,要求加派兵力。隆美尔根据这一指示,将原驻在圣洛的德军第352步兵师调到了诺曼底,正是这个新调来的精锐师,给在奥马哈滩头登陆的美军带来了灭顶之灾。美军在奥马哈的抢滩登陆异常惨烈,在6个小时的登陆过程中,阵亡了2500人,平均每9秒钟就有一名士兵倒下。所幸的是,这以后德军没有再向诺曼底地区增派任何精锐部队,因为隆美尔接到了新的指令:巴顿的大军即将在加莱展开登陆!

美军在诺曼底奥马哈海滩登陆

由于登陆时间选择得当,盟军的登陆部队借着涨潮顺利冲上滩头,一举突破了德军的滩头阵地,各登陆点很快联结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宽30千米、纵深15千米的登陆场,在诺曼底牢牢地站稳了脚跟。这时,德军精锐部队的23个师正在离诺曼底200多公里处的加莱地区死守!等到德军最高司令部终于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时,被隆美尔预言为决定性的24小时已经错过了。

诺曼底登陆场景

6月7日,希特勒将西线5个装甲师的指挥权交给隆美尔,隆美尔决心凭借这支精锐部队对盟军的登陆场大举反击,可惜这支装甲部队从200千米外赶来,一路上在盟军猛烈的空袭下,根本无法投入作战,即使零星部队到达海滩,也在盟军军舰炮火的轰击下伤亡惨重,再没了往日的威风。就这样,6月7日整个白天,在盟军海空军绝对优势火力下,德军无力发动决定性的大规模反击。

盟军的制空权保障了登陆部队的空中安全,使他们顺利登陆和保证登陆场的扩大、巩固。在登陆的第一天,盟军出动14000架次飞机覆盖整个登陆地区上空,当天德军能抽调的飞机为350架,但只出动了250架次,以至于德军惊问:“德国空军哪里去了?”在第一批登陆部队上岸前,盟军空军对德军实施了强大的火力压制,登陆地段平均每千米投弹达100吨以上。第二天,虽然德军有600架战斗机飞临战场,但遭到了盟军空军的猛烈打击,根本无法实施支援任务。

从6月6日登陆开始,到7月24日战役结束,盟军占领了宽100千米、纵深50千米的登陆场,登陆部队已超过百万,同时,运送过去的大批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质,为下一步的作战,提供了兵力与物资上的保障。希特勒将盟军聚歼海边,借此扭转战局的愿望彻底落空了。战争比的是实力,其实,当盟军的登陆大军铺天盖地而来时,坚守在海边的德军将领就相信,德国的战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诺曼底登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在这次战役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此次登陆战果虽然不大,但为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从此陷入了东西两面受敌的困境之中,每况愈下,最终对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起了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市场花园”行动

1944年9月8日,英国首都伦敦面临一个可怕的突发威胁——德国的“复仇天使”V2导弹的出现,使战况又出现了新的危险与恐惧。在这种怪异的武器面前,英国人感到惊恐万分,导弹爆炸后所引发的火灾也让英国的生产力急剧下降,到战争结束时,为躲避导弹的打击,有145万英国人被迫离开了伦敦。

由于V2导弹的发射基地设在荷兰境内,为了消除它的威胁,蒙哥马利元帅提出了一个行动计划——“市场花园”行动。该计划是以美国第82空降师与101空降师及英国第1空降师组成第1空降军团,先行空降敌后,占领横跨莱茵河上的5座大桥,然后等待与装甲部队的抵达,会合后横扫鲁尔工业区,一举掐断德国的经济命脉,这样,战争就可以提早结束。

这个计划刚一出台就遭到了美军将领们的激烈反对,布莱德雷认为,这个计划太冒险了,简直不像是出自极端保守的蒙哥马利之手,艾森豪威尔也对这个“市场花园”行动存有疑问,他认为在后勤补给困难的情况下,实施这一计划实在是凶险莫测。但是,来自高层的压力,使得艾森豪威尔还是同意了这个计划,乐观的盟军高层人员不知道,他们的决定将使千万名盟军士兵走向地狱。

美国B-26轰炸机

自从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上下都普遍认为德国已经土崩瓦解了,德军在溃败,胜利指日可待。尽管有情报表明德军的装甲部队在该地区集结,但并没有得到盟军的重视。实际上,此时的德军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仍然很强。对于一心只想快速取胜的盟军高层来说,进行一场纵深突击,虽然有点冒险,但为了速胜,也值得一试。

在遭到了1944年夏季的巨大损失之后,德军此时已经匆忙组建了10个装甲旅,这些部队被派往预计中盟军将发动进攻的地段进行防御,豹式坦克的炮塔上甚至还没来得及喷涂上编号,德国人就出发了。1944年9月中旬,德国坦克的轰鸣声打破了荷兰埃因霍温与阿纳姆之间的宁静,人们被巨大的引擎声所吓呆,德国人来了。所不同的是,这次德国人不是慌乱不堪地向德国溃退,而是向相反方向——艾德霍芬进军,那里就是“市场花园”行动的主要空降地区。

盟军情报部门一直认为,在荷兰的德军是由老人和孩子组成的,没有什么战斗力,也没有装甲师,虽然也有人向他们提醒过荷兰的德军有装甲师,但箭在弦上的“市场花园”行动已经不得不发,面对着想象中的诱人前景,最高统帅部显然不想错过这次机会。9月17日上午,英国机场上空风和日丽,是一个飞行的好日子,在1130架战斗机的护航下,盟军1545架运输机从英格兰南部的24个机场凌空而起,庞大的机群保持着整齐的队形,向荷兰飞去,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空降行动开始了!

按计划,将有3个空降师外加一个波兰的空降旅在荷兰的腹地空降,他们将控制住荷兰的桥梁,只需坚守2天,盟军的地面部队就能到达。此次行动一开始就十分顺利,虽然在白天空降,但并没有遭到德军的打击,但落到地面后他们才发现,德军显然和他们想象的并不一样。对盟军空降部队来说,“市场花园”行动是一次灾难,原计划让英国第1空降师只需作战两天就可以等来地面部队。而实际上,他们孤立无援地坚持了10天,在两个德军装甲师的攻击下,英国第1空降师在阿纳姆几乎全军覆没。

诺曼底是盟军空降的胜利,而“市场花园”行动却是盟军空降的惨败,历时10天的“市场花园”行动,让盟军的空降部队共损失了17000人。对盟军士兵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德国人离被打败还差得远着呢!

这次战役表明,德军仍然很有战斗力,他们不仅可以成功地防守住战线,还可以发动令人吃惊的强大反击。正如英军第1空降师的一位指挥官面对那座他们永远也未能到达的阿纳姆大桥哀叹的那样:“那些看上去近在眼前的桥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

“市场花园”行动的彻底失败,使盟军想在1944年结束战争的希望彻底破灭。

疯狂的阿登反击战

1944年12月,欧洲的盟军士兵们在风雪中企盼着圣诞节的到来,阴冷的天气使空军无法出动,巴顿的装甲部队在缺乏空中掩护的情况下推进缓慢。与巴顿的焦急相反,德国B集团军司令官莫德尔元帅正为这恶劣的气候叫好,他将利用这一机会实施元首一直在期待的大规模反击。

战争进行到1944年秋天,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已经是气息奄奄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迅速向东开进,连续解放了巴黎、安特卫普等重要城市,逼近了德国本土。东线的苏联红军也在全线反攻,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相继解放。盟军已从东西南三面向德国本土逼近。

不甘心坐以待毙的希特勒,为了迫使盟军从德国本土撤出、重新夺回西线战场的主动权,亲自设计了一次命名为“莱茵河卫兵”的反击作战计划,主要内容是:从东线抽掉部分部队到西线,借以形成德军在西线阿登地区的局部优势,突破该地区美军第1、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之间85英里宽的薄弱防区——那里只有5个正在休整的美军步兵师防守。希特勒认为,只要从那里突破盟军防线,强渡马斯河,夺取盟军的主要补给港口安特卫普,就能切断盟军的补给线,从而一举歼灭盟军的有生力量,彻底扭转西线的被动局面,然后再把西线兵力转移到东线去对付苏军。

根据阿登反攻计划,由28或30个德国师(包括12个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组成的2个坦克集团军,从蒙绍和埃希特纳赫间发起突袭,第7集团军发动突击掩护南翼,在列日与那慕尔强渡马斯河,再迂回攻占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切断突破地段以北盟军的退路,并把盟军歼灭。

阿登战役中的德军正在顽守阵地。希特勒希望德军此役能够集中优势兵力,突破盟军防线,从中切断盟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然后逐一消灭。

这个“莱茵河卫兵”的作战计划简直就是1940年曼斯坦因计划的小型翻版,这是一个天才的计划,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德军当前的实力远不能和4年前相比,当年突击阿登的德军可是百万精锐,而现在,能凑出几十万人就烧高香了。而盟军也不是4年前浑浑噩噩的法军,美军第1、第3集团军都久经沙场,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美军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都是名将,他们可不会像当年的法军统帅那样,遇到打击就惊慌失措,而最主要的是,德军的此次反攻反击无力,而盟军的后援却是万分雄厚。

经验丰富的德军参谋部对希特勒的反攻计划深表忧虑,其认为,按照希特勒的计划,要发动纵深达200多千米的大反攻,仅靠30个师显然是不行的,以现有的兵力,不宜大战,只能把战役限制在小范围内。

参谋部的老派军官们满嘴都是“失败主义”,按照他们的逻辑,只能是投降,希特勒可不会让自己的计划因为他们的反对而停止,他要孤注一掷。为了保证“莱茵河卫兵”计划的迅速实行,希特勒一面任命自己信任的莫德尔元帅担任指挥,一面从东线调来了大批部队,在阿登地区一共集中了25个师的兵力,坦克1500辆、飞机3000余架,这已经是希特勒所能凑出来的全部家底了。

1945年1月3日,当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和B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元帅两人从希特勒的特使约德尔上将手中接过“莱茵河卫兵”详细作战计划时,看着上面希特勒“不得更改”的亲笔签字,便知道命运已经决定了。

这次行动的成功与否,除了必须出乎盟军的意料之外,还取决于恶劣的天气能够持续多久,只有恶劣的天气,才能使盟军所向披靡的空中力量受到限制。根据计划,德军在反攻方向的突破将由步兵师来进行,趁着美军惊慌失措和混乱,德军装甲部队应快速向西推进。

问题的关键是,德军的装甲部队向马斯河推进时,千万不能让油料问题拖垮。让龙德施泰特和莫德尔头痛的是,德军的油料非常短缺,只够战役初期使用,希特勒对此开出的药方是:“后期从盟军那里去夺取。”

德国装甲部队计划是打到默兹河畔去夺取美军的油库之后才能够抵达布鲁塞尔和安德卫普。把作战用的油料寄托在敌人的油库之上,这真可算是疯狂之极的想法,就算一切按预计进行,谁又能保证美军会把油库完好地交到德军手中呢?可当时的德军处境就是这样艰难。

尽管德军的将军们谁都不相信阿登反攻能成功,但他们还是竭尽全力去完成它,因为这是德军最后的机会。只要充分利用盟军毫无防备的有利因素,在盟军飞机无法起飞的恶劣气候下发动突袭,迅速突破盟军的防线还是有指望的。

集结完成,准备出征的德国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部队已经是德军最后的战略预备队了,但是他们还是非常强大。第五装甲集团军将在冯·曼托菲尔上将的指挥下攻击布鲁塞尔,武装党卫军在大将迪特里希的第6装甲军团指挥下直指布鲁塞尔,这2支部队共拥有1500辆各种装甲车辆,其中就包括当时强大无比的虎王坦克以及各种猎豹坦克歼击车。

希特勒这边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反击行动,盟军那边却毫无察觉。尽管盟军例行的空中侦察已经发现德军庞大的装甲部队正向西线开进,法国地下抵抗组织也向盟军汇报说德国人正在阿登修建弹药仓库,但盟军最高司令部还是想当然地认为,希特勒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燃料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此时统领英国军队的蒙哥马利乐观地认为:“目前敌军在所有战线上都在打防御战,他们的处境已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了。”不幸的是,他只说对了一半。只有巴顿对德军的异常调动有所觉察,他曾提醒欧洲美军总司令布莱德雷:第8军处境十分危险,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但布莱德雷并没有听从巴顿的意见。

在进攻开始之前,特种兵的战斗就已经打响了。德军精心挑选了2000多名会讲英语的士兵,让他们穿上美军的制服,换上美式武器和吉普车,在开战前一周就渗透到了盟军的后方。

这些德军特种兵尽可能地制造混乱和破坏,他们占领桥梁以及交通要道,切断盟军的电话线,更改路标,甚至还伪装成宪兵将增援阿登的美军部队指向完全错误的方向。

1944年12月16日拂晓,2000门德军大炮的呼啸声打碎了美军第8军的好梦,希特勒寄以全部希望的阿登反击战正式开始了。德国3个满员的28万人集团军在龙德施泰特元帅和莫德尔元帅的指挥下,潮水般向美第8军扑来,其中,迪特里希率领的第6装甲军团为突破列日向罗谢姆狭口和艾森伯恩山脉进攻;中路曼托菲尔率领的第五装甲军向巴斯托尼和圣维特这两个有极重要战略地位的道路汇集点进攻;在南部,布兰登贝尔格的第7军团向卢森堡推进,以保护侧翼不受盟军攻击。

布莱德雷将军

到17日,美军第106师的两个团7000多人被德军包围后投降,残余部队则被围困在巴斯托尼等几块狭小的地域,岌岌可危。这是美军自从诺曼底登陆以来所遭遇到的最严重的失败,战场上的一切似乎预示着希特勒的计划将要获得成功。

盟军统帅部在刚刚接到德军在阿登地区发起攻击的消息之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他们的感觉中,一直节节败退的德军根本不足为惧,充其量不过是一场困兽之斗,直到17日,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急忙派出两个装甲师火速增援阿登山区,以稳固盟军的防线。此时,德军已经突入美军的防线,形成一个宽约100千米、纵深30千米?50千米的突出部,德军先头部队司令冯·曼托菲尔声称:“在德国坦克和安特卫普之间,只有一个障碍,那就是巴斯托尼。”

盟军战机飞过德军阵地

18日,中路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的先锋第47装甲军逼近巴斯托尼,盟军最高指挥部也急调美军第101空降师火速增援巴斯托尼。先到一步的德军原本有机会在美军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占领巴斯托尼,可惜的是,他们低估了巴斯托尼美军的抵抗力,只是让战斗力不是很强的第26民兵师顺道去占领它,而主力却绕道它行,继续向纵深挺进,结果错过了占领巴斯托尼的最佳时机。

19日,美军101空降师在代理师长麦考利夫准将的带领下赶到了巴斯托尼,101师的顽强抵抗使德军的进攻屡屡受挫,这时,德军统帅部才意识到巴斯托尼不但成了整个战线的“钉子”,而且直接威胁着德军的后勤供应,才另调主力前去参战,但为时已晚。接下来的3天中,101师和城内守军一起,挡住了德军3个装甲师的猛烈攻击。盟军最高司令部很快就得知了巴斯托尼的苦战,艾森豪威尔一方面命令出动运输机给第101师空投急需的食品和弹药;一方面严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迅速增援巴斯托尼,一定要保住这个交通要地。

22日,美军的防线一度濒临崩溃,在巴斯托尼,101空降师的士兵们顶着德军的炮火,趴在满是积雪的散兵坑里坚守着阵地。德军将领把一封劝降信送到巴斯托尼城中,交给了坚守在那里的美军第101空降师,希望他们能够投降,但麦考利夫准将给予的则是一句简短而有名的回答——“呸!”

这时,右路进攻的德军第6党卫装甲集团军的先头纵队“普佩战斗队”已经抵达并占领了马斯河的渡口,但是,这支纵队迅速插向斯塔佛洛时,对近在咫尺的存有250万加仑汽油的美军的燃料库及重要桥梁竟没有能够及时夺取,以致美军的增援部队利用其设置障碍,燃烧汽油,炸毁桥梁。严重的交通阻塞和缺乏油料妨碍了德军的进一步推进。与此同时,巴顿将军正率领美国第3集团军向巴斯托尼驰援而来,艾森豪威尔只给他下了一道极为简短的命令:“快!”

12月22日早晨,美军第3集团军在巴顿的指挥下,面对着德军的阻截和恶劣的天气,在短短的几天内从萨尔地区快速调往阿登山区。23日晨,天气终于放晴了,盟军的飞机又重新遮蔽了战场的天空,毫无制空权的德军被炸得人仰马翻。猛烈的轰炸迫使德军的装甲部队无法在白天活动,至此,德军进攻的势头终于被扼止住了。

到24日,美、英军已有24个师、共60万人投入了战斗。巴顿命令的坦克部队甩开步兵,从德军防线的一个缺口中插了进去。25日,在圣诞节那一天,巴顿的第4装甲师与德军第2装甲师在塞勒斯展开激战。德军阵亡2500人,被俘1050人,所有坦克损失殆尽,美军第4装甲师由此获得了“活动地狱”的绰号。

26日,在空军的掩护下,美军第4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强行在德军的防线中杀开了一条血路,冲进了被围困中的巴斯托尼,与那里的美军第101师会合,身体疲惫却精神饱满的第101空降师代理师长麦考利夫准将连连称赞巴顿麾下“铁轮地狱”的速度和力量。随后,大批的美军也陆续赶到,德军占领这座小城的希望就此彻底变成了泡影。面对美军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英国首相丘吉尔不禁称赞道:“毫无疑问,这是美国人在战争中最伟大的一役。”

戈林与其他纳粹将领

战斗进行到这一天,德军原本就不多的石油储备几乎消耗殆尽。眼看着阿登反击战败局已定,龙德施泰德和莫德尔都劝说希特勒结束这场战役,保存所剩无几的实力。但输红了眼的希特勒哪里听得进去,他命令空军掩护装甲部队向阿尔萨斯地区发动进攻。1945年1月1日,戈林拼凑出了最后的空军力量,大约900架次的徳军轰炸机空袭了比利时境内的盟军机场,200多架盟军飞机被击毁在了地面上,德军地面部队趁机向阿尔萨斯北部发起了进攻。

1月3日,盟军也发起大规模反攻,巴顿的第3集团军和坚守阿登地区的美第1集团军同时出击,展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经过整整5天血战,德军损失惨重。与此同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还向斯大林发出了求援电报。尽管苏军还没有做好大规模进攻的准备,但苏军统帅部还是命令红军在东线发动全线进攻,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希特勒无奈之下,被迫把准备派往阿登地区的后备兵力6个装甲兵师调往东线。这使得德军再也无力在阿登地区继续维持进攻了,在美军的攻势下,1月8日,希特勒终于下令全线撤退。

1月16日,德军又回到了他们一个月前出发的防线,希特勒最后的希望——阿登反击彻底失败了。在这次反击战中,盟军伤亡8万余人,德军伤亡近10万人,损失了包括80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在内的技术兵器。希特勒用光了他最后的战略预备队,本指望着这场战役能够重现1940年席卷英法军队的情景,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西线盟军踏上了直捣柏林之路。4个月后,纳粹德国战败投降。

“疾风之鹰”

由于臂章上有一个正在嚎叫的鹰头,美国陆军第101空降师被称为“鹰师”或“嚎叫的鹰”,它是隶属于美国陆军的一支空降师,其作战和训练是为空降突击行动服务。二战结束后,在越南战争期间,第101空降师被整编确立为空中突击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师一直保留了“空降兵”这个标志符。

第101空降师的历史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于1918年7月23日正式组建了第101步兵师,但该师未及出征战火已停。二战期间,美国陆军于1942年8月16日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克莱伯尼训练营正式组建第101空降师,其人员装备主要来自第82摩托化步兵师,威廉准将出任第101空降师的首任师长。威廉准将向他的新部下宣布刚成立的第101空降师虽然没有历史,但他却受命于危难之时:“我们将要执行重要的军事远征,而且我们要经常性地完成各种任务,我在这里要提醒你们,我们的徽章是一只美国最伟大的雄鹰,这贴切的徽章预示着这个师将会像从天而降的闪电一样击垮一切敌人。”

1942年10月,第101空降师开始在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是十分艰苦的。士兵们不仅要学会基本的步兵技能,还要学习新的战争法则。在整个秋冬两季,威廉将军都致力于建立一套崭新的空降作战战术。当年夏天,第101空降师在第二次陆军机动演习中证明自己已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1943年6月底,第101空降师完成了所有的训练任务。8月,全师正在进行建师周年纪念活动时,该师的先遣小组却悄悄奔赴英国,为部队赴欧参战打前战。9月,全师开始陆续登船开赴英国。在英国基地,第101师继续进行各种训练,这期间,威廉师长因病离任,刚刚参加了意大利战役的82师炮兵指挥官泰勒将军调入,接掌了指挥大权。

1944年3月,美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演习,英国首相丘吉尔、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以及许多的军政要员观摩了这次演习。第101空降师作为演习的美军新武器登场,因为泰勒新到部队不久,他便让师炮兵指挥官、陆军准将安东尼·麦考利夫向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简要介绍部队的情况,演习的结果是美军的空降部队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和尊敬,并奠定了空降部队在后来的诺曼底登陆的地位。

1944年5月,和101师接到了参加诺曼底战役的命令,全师官兵个个兴奋不已,等待了两年之后,他们终于得到了驰骋云天、为国建功的机会。在这次战役中,第101空降师的任务是在瑟堡半岛犹他滩头的敌军防线后面空降,肃清该地域内的德军,控制盟军登陆场后方地域,配合地面部队登陆,在那里他们要清除路障,为第4步兵师打开前进道路,还要阻止任何敌军向犹他滩头的增援行动,并夺取后方杜佛河上的桥梁及其他要地。

第101空降师在诺曼底登陆日的前夜,即6月6日,全师所属部队计8个营全部进行伞降作战,空降到诺曼底德军阵线的后方。第101空降师6000多人搭乘C-47运输机飞到了法国上空,在接近伞降场时,他们遭到德军高射炮火的猛烈射击。许多运输机为了躲避高射炮火,把伞兵撒得到处都是。师长泰勒将军最初只能集合起100多人,并且大多数是军官。在带领他们去夺取通往犹他滩头的堤道时,他不无幽默地说:“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受这么多人的指挥。”

在此次空降作战中,第101空降师浴血奋战5昼夜,赶走了德军第6伞兵团,占领了卡朗唐,一直坚守到美军装甲部队从滩头赶来。在这场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中,第101空降师连续激战33天,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该师由此一举成名,101空降师的一些部队被授予“优异部队嘉奖令”。

1944年8月25日,该师成为第18空降军的一部分,并编入第一联合空降军。作为该军的一部分,该师参与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和最为大胆的空降作战行动——“市场花园”行动。被投入德军后方的他们在3天里击毙了德军300余人,俘虏1400余人,开辟了一条数千米的安全地带。第101空降师成功地击退了德军的反扑,解放了荷兰的几个城镇,有几次的战斗接近残酷的白刃战,空降军的英勇战斗为盟军向安特卫普的进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8日,美军第一艘补给船驶入港口,巴顿将军亲自入城为官兵们颁奖授勋,艾森豪威尔将军也亲自向第101师颁发总统嘉奖令,他说:“在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支陆军师因为自己的优异战绩得到战争部以总统的名义授予的嘉奖,今天的事情标志着美国陆军的一个新传统开始!”第101空降师随后接到放假休整的命令,但不久,德国人的阿登大反击打断了士兵们宝贵的休息时间。

1944年12月16日,德国军队以13个精锐师的兵力发起了阿登反击战,他们的目标是占领比利时和法国接壤的阿登森林地区,使向西进攻的盟军陷入瘫痪,然后转向东线全力对付苏联红军。德军最初的进攻十分顺利,盟军陷入了崩溃状态,德军几乎突破了所有的盟军防线,并向纵深推进。

12月17日,第101空降师接到命令,全力增援北部重镇巴斯托尼。巴斯托尼位于阿登东部公路网的中心,德军在西线的胜利取决于击败第101空降师和占领巴斯托尼。巴斯托尼的战斗是极其激烈的,德军进攻的欲望和盟军死守的决心一样强。12月20日,巴斯托尼被完全包围,第101空降师面对德军5个师的轮番进攻,始终坚守阵地。

直到12月26日美军第4装甲师突破德军重围进入巴斯托涅,战斗才停止。随后,第101空降师和第3步兵师一起清剿了阿登地区的德军,结束了德军的占领。保卫巴斯托尼的第101空降师赢得了“优异部队嘉奖令”,在美国陆军历史上,全师获得这一荣誉这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西方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曾这样评价过麾下的这支部队:“无论何时,只要你说明你是第101空降师的士兵,那么,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在大街上、在城市里,还是在前线,都会对你寄予绝对不同寻常的期望。”

盟军士兵强攻鲁尔地区,盟军在战斗中使用了威力强大的火焰枪。

在巴斯托尼的围困之后,第101空降师向鲁尔地区进发,在接下来的鲁尔包围圈之战中再次大出风头。有一个完整的德国集团军驻扎在鲁尔,它是德军唯一一支未受重创的部队。从1945年4月开始,美国第1和第9集团军开始对鲁尔发起进攻。德国人用尽一切手段和盟军作战,但由于他们严重缺乏补给,最终无法抵御美军的强大攻势。4月末,整个德军集团被消灭,美军俘虏了32万德军。

第101空降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次战斗任务是攻占希特勒的休养地贝希特斯加登。这次它再次与美军第3步兵师合作,顺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随后,它就驻守贝希特斯加登,并在那里接受了德国党卫军第13师等部队的投降。

1945年11月30日,第101空降师在欧塞尔退役。自1942年创建以来,101空降师屡上疆场,身经百战,创下了一个个辉煌战绩。

巴顿死亡之谜

在卢森堡哈姆小镇幽静的茂林中,有一处美军陵园,陵园中整齐地排列着6000个质地、大小和规格都完全一样的十字架,每一个十字架下面长眠着一位美军第三集团军的烈士,就像当年整装待发的部队,而他们的总司令乔治·巴顿将军的墓就在最前面,面向着他的部下。离巴顿最近的墓地是来自底特律的上等兵约翰·赫齐瓦恩。

巴顿将军(中)在西西里岛部署作战。

乔治·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盟军中最敢作敢为的装甲兵将军,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20世纪的拿破仑”。阿道夫·希特勒曾称巴顿是“疯狂的牛仔将军”,而埃尔温·隆美尔则认为巴顿达成了“机动战中最震撼人心的成就”,至于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处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大将更表示“巴顿是美国的古德里安”。

巴顿有句名言:一个士兵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但他本人却不是死在对德战场,而是在二战硝烟散去后的1945年12月21日,死在德国海德堡医院,肇因是12月9日他在德国曼海姆所遭遇的一场车祸。

12月9日,那是一个星期天,准备次日离开欧洲回国的巴顿和他的参谋长霍巴特·盖伊少将去打猎。军士伍德林开车,盖伊少将坐在左后座,巴顿坐在右后座,车上就是他们三人加一条猎狗。另一个军士乔·斯普鲁斯开着一辆吉普在前边领路。

巴顿显得怡然自得而神态安详,与盖伊漫不经心地聊着天。大约在上午11时45分,一辆军用卡车突然从对面开来,离他们的车不到6米时突然转弯撞了过来,巴顿的司机伍德林只顾听身后的巴顿说话,等他踩刹车时已经晚了。

这次相撞并不严重,盖伊和伍德林只是受了点轻微的震荡,都没有受伤。但巴顿的头部重重地撞在司机座后面的隔板玻璃上,他全身无力地倒向盖伊的怀里,鲜血从他前额和头部的伤口涌出来。宪兵很快赶到现场,急救车把巴顿送往最近的海德尔堡第130驻军医院。被送进手术室的时候,神志始终清醒的巴顿只是说:“我的脖子痛。”经诊断,巴顿的颈椎断裂,也就是说,他的颈部以下完全瘫痪。

一位在对德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上将出了严重车祸,从杜鲁门总统到艾森豪威尔将军都表示关切和慰问。但在同时,各种说法也冒出来了:车况正常,路况正常,为什么突然撞车?撞车力度大吗?若大,为什么盖伊少将和伍德林都没有前仰后翻?若不大,巴顿何以受了这么重的伤?那辆领路的吉普哪里去了?按常理,他开过去并不远,不至于没看见也没听见身后那么大动静的撞车吧,难道他都不回头去救助长官?

巴顿最初伤势恢复的情况是令人满意的,到了13日,他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在巴顿夫人的建议下,打算把他送往家乡附近的医院治疗,这个意见得到了主治医生的赞同,美国当局也希望让巴顿回国治疗。事实上,直到12月19日的下午,巴顿的病情一直如公报所说“有着十分满意的进展”。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医生精心救治后,巴顿情况有了很大好转。很快,他的一条胳膊变得有力,一条腿也有了一些较为微弱的知觉。在巴顿受伤住院一周后,医生们认为他已经脱离危险,至少是性命无忧了。

然而,就在准备动身回国的前一天,20日下午,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巴顿突然呼吸困难、脸色灰白,但他仍然和床边进行护理的医生和护士互相逗趣,努力安慰忧心忡忡的妻子。实际上,那一整天他的病情都十分危急,出现了心力衰竭的迹象。21日下午2时,巴顿睡着了,6时,安然沉睡的巴顿停止了呼吸。医生得出的结论是:巴顿死于急性心力衰竭。

第二天早晨,世界各地的报纸都发表了社论,向这位二战中的美国名将致哀,《纽约时报》的评价最为令人感动:“历史已经伸出双手拥抱了巴顿将军,他的地位是牢固的,他在美国伟大的军事将领中将名列前茅。”

在一个细雨蒙蒙、浓雾弥漫的早晨,按照巴顿将军“与我的人埋在一起”的遗愿,他被葬在卢森堡哈姆区的卢森堡美军公墓,与第3集团军的6000名阵亡将士们永远待在了一起,他坟墓上朴素的白十字架上镌刻着最简单的墓志铭:乔治·S.巴顿,第3集团军上将,军号02605。

巴顿的死引起了人们的猜疑。巴顿将军死后几小时就有传言,说他不是死于事故,而是死于谋杀。巴顿的不少部下、亲属听到噩耗,第一个反应就是:“他被害了!”因为有太多疑点:吉普车里坐着三个人,只有巴顿一人受伤身亡,其余两人安然无恙;肇事司机汤普森在车祸发生后不久就神秘地失踪了;更令人费解的是,对于这样一位重要将领之死,没有任何官方的调查记录,也没有对有关人员进行任何正式审讯。在巴顿的卷宗中,有他服役期间的全部文件,可唯独没有关于他遇难情况的材料;而且,巴顿此前在一个月内遇到至少三次可疑车祸,均侥幸未受伤。

在1945年6月,巴顿最后一次回家,尽管他被美国民众当成英雄来欢迎,他却对家人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他了——“我的气数尽了,我不知道将会怎么发生,但我是一定会死在那边的。”可当时欧洲战争已经结束,他回欧洲也不再是投入生死厮杀。

是谁要对巴顿置之死地而后快?性格粗鲁直率的巴顿得罪最多的就是他的上司,有许多人因为巴顿的死而欢呼雀跃,因为他当时正准备说出许多足以毁掉他们前程的事情。至少,如果巴顿说出他想说的一切,艾森豪威尔将不能成功竞选总统。

此外,还有人认为巴顿之死与黄金有关,当时传言,美军在德国一处地下矿井发现了德军埋藏的大批黄金,一些高级将领偷走了这批黄金。巴顿闻讯后十分恼火,亲自领导此案的侦破,下令逮捕这些将领,可就在这时,他突然命丧黄泉。

巴顿夫人后来也对丈夫的死感到怀疑了,曾雇了几个私人侦探调查死因,结果没有发现能证实那些传言的证据。多年来,围绕其死因可谓众说纷纭。美国情报局服务的神枪手巴扎塔声称,他曾参与了美国情报首脑比尔·多诺凡指使的刺杀巴顿行动,因为巴顿干扰政客们的大计,还威胁要披露战争期间的种种丑闻。

巴扎塔说,车祸发生时,有人向巴顿射出一颗“非穿透性弹丸”,造成巴顿脸上V字形创口并打断他的颈椎。巴扎塔称,计划中并不打算让巴顿丧生于车祸,而是在医院里用一种“可以引起血栓、心脏衰竭之类的氰化物提炼药剂”要巴顿的命。

巴顿将军的死是二战的一个长期的谜团,自二战以来大量被严格保密的档案都开放了,唯独关于巴顿的部分无从验证。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罗格特·威尔科斯出版的一本名为《目标,巴顿》的书中披露,美国二战名将巴顿是遭暗杀身亡的,由于他威胁要披露盟军领导人的失误而惨遭灭口。

没有人能确凿证明巴顿将军是遇刺身亡,至少凭目前的证据还不能,然而可以确认,针对巴顿,有人策划过多次暗杀。巴顿到底因何而死?他的死又和什么有关?在没有定论的情况下,恐怕依然是一个谜。

从二战名将到冷战总统

艾森豪威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西欧盟军最高司令、美国第34任总统。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第一:晋升“第一快”;出身“第一穷”;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唯一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1890年,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他选择军人职业,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愿,而是与家境有关。别看艾森豪威尔在二战中指挥盟军打败了德国,其实他自己可是德国人的子孙,先祖乃流落美国西部的德国移民。小时候他家里挺穷,上中学时就得打工赚钱,后来之所以报考西点军校,其原因之一就是上西点军校不用花钱。

艾森豪威尔像

艾森豪威尔在校期间并非模范学员,学习成绩中等,注重交际,热衷于橄榄球运动,可以说,正是军校体育运动培养和发挥了他的组织领导才能,因西点军校1915届毕业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58人晋升为将军,故人们称之为“将星云集之班”。1915年,艾森豪威尔毕业后,曾在驻巴拿马美军中担任参谋职务,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两年后晋升为中校,随同麦克阿瑟前往菲律宾。

德国入侵波兰后,艾森豪威尔返回美国,1941年升为上校,出任第三军参谋长。因在一次大型军事演习中调度有方,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当年被升为准将。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艾森豪威尔调任作战部,1942年2月晋升为少将部长。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

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歇尔却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马歇尔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国进行实地考察。艾森豪威尔来到伦敦后,立即受到媒体的热捧。英国人觉得他身材健美,谈吐不凡,乐观幽默,坦率潇洒。艾森豪威尔的交际和协调能力确实很强,他使尽浑身解数让美军和英军搞好关系,虽然这种工作不如打仗那么刺激,但对盟军赢得战争至关重要。

在军事生涯并不辉煌的背景下,他的迅速晋升得益于他卓越的组织才能以及乐于接受意见的品质。他给所有的人留下了友好、谦逊、乐观的印象,从而得到了人们的喜欢和信赖。1942年7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中将,受命指挥盟军在法属北非实施“火炬作战方案”,这是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

艾森豪威尔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艾森豪威尔知道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坚持原则。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自信心极强,一直跟艾森豪威尔争统帅权,可是艾森豪威尔协调得非常漂亮,蒙哥马利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最不驯服的将军,但是在你面前我不得不承认我的错误。”

艾森豪威尔军事生涯中指挥得最著名、最经典,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军事行动是代号为“霸王”的诺曼底登陆。1943年秋,“霸王”行动实施在即,然而这次最重大的军事行动的最高指挥官却还没有确定下来,人们一直认为将会由一名英国将军担任这一职务,而丘吉尔也许诺将由英国的总参谋长布鲁克斯将军挂帅。但美国人不同意,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霸王”行动的主力不是英军,而是美军,因此,最高指挥官必须是一名美国将军。

在1943年11月开始的德黑兰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再次明确表示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决心,苏联则希望尽快确定此次作战的盟军最高司令人选。1943年12月7日,罗斯福总统告诉斯大林,决定委任艾森豪威尔负责指挥“霸王”行动。至此,指挥欧洲大陆进攻战役的盟军最高司令人选最终确定,艾森豪威尔超越了他前面366名比他资历老的美军高级将领,成为美国远征欧洲的最高统帅。

·易北河会师·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了最后一年,苏联军队和美、英军队均在各自的战场上作战,没有碰面的机会。但是在进入德国本土之后,双方就开始准备会师了。1945年4月25日,美国第一军的一个侦察小分队和苏联第一军的先头部队在德国易北河的一座小桥上相遇,双方士兵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它标志着盟军的两支主要军事力量会合在了一起,将德军拦腰截断,希特勒的覆亡之日不远了。

1944年新年伊始,大批的美军和物资源源不断运到英国,庞大的300万盟军将从这里出发,实施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向欧洲大陆进发。6月6日,“霸王”计划开始实施,艾森豪威尔不顾天气恶劣下令渡海,在上万架战机的掩护下,9000多艘舰艇和百万大军渡过英吉利海峡,扑向法国的诺曼底。盟军5个师的先头部队在海空军的火力掩护下在诺曼底海滩建立起了登陆场,随后横扫布列塔尼,在法莱斯形成对德军的包围,在12天的作战中,德军被俘5万,死亡1万,诺曼底战役至此结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成功登陆,导致了德军防线全面崩溃,盟军开始向法国内陆推进,到9月份,法国全境解放。整个战役中德军损失约40万人,盟军损失约20万人,由于战功赫赫,艾森豪威尔被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盟军司令部成员(左起):布莱德雷(美)、拉姆齐(英)、泰德(英)、艾森豪威尔(美)、蒙哥马利(英)、利·马洛里(英)和史密斯(美)。

第二年,已晋升为五星上将的艾森豪威尔指挥盟军粉碎了希特勒在阿登战区的最后反扑,继而越过莱茵河,在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消灭德军32万,顺利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这时,英军统帅蒙哥马利主张向柏林快速突击,先于苏军抢占柏林,艾森豪威尔则坚持按雅尔塔会议的规定,把攻打柏林这个巨大荣耀交给了苏军,为此,蒙哥马利和丘吉尔把官司打到罗斯福那里,但罗斯福支持艾森豪威尔,事实正如艾森豪威尔所判断的那样,苏军在攻打柏林的战役中,有30万将士倒在了胜利的前夜。

1940年,艾森豪威尔还仅仅是个上校,仅仅4年就成了五星上将,晋升之快,在美国所有五星上将中绝无仅有,就连马歇尔走完五星上将之路还用了近20年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6月归国后,接替马歇尔为陆军参谋长。1952年,艾森豪威尔退出军界,参加总统竞选,曾连任两届美国总统。1961年退休后,他定居葛底斯堡农场撰写回忆录,先后出版了《授权变革》《争取和平》等书籍。

超级空中堡垒

提到世界上最成功的轰炸机,很多人肯定会想到美国研制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B-29取得了非凡的战绩,正是因为它,美军才能以较少的伤亡迫使日军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了太平洋战争。B-29轰炸机先后对日本多个城市进行了轰炸,时间长达15个月之久,空袭次数达380次以上。另外该型机还向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彻底地摧毁了日本帝国的持久战梦想。

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是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生产的4引擎重型螺旋桨轰炸机,在美军服役的B-29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陆军航空兵在亚洲战场的主力战略轰炸机。它不单是二次大战时各国空军中最大型的飞机,同时也是集各种新科技的先进武器。远在日美开战之前,美国就在太平洋作战计划中确定要研制一种可以从远距离基地出发袭击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机,1940年1月开始绘图设计的B-29就担负着这一重要任务。

1942年9月,B-29首次试飞成功,1944年美国成立了装备B-29型150架的第20航空队。乌尔夫被任命为司令官,由陆军航空总部直接指挥。B-29的最大时速为600千米,航程可达6600千米,最大载弹量近10吨,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续航力最远、载弹量最大的战略轰炸机,由于威力巨大,被称为美国“空中王牌”。

B-29轰炸机及轰炸(广岛)后的场景

B-29典型的机组编制11名,在战争后期有时由于增加两名操作雷达和电子对抗装置的雷达和无线电报员,机组增加到13名。它是首架全部依靠遥控自卫武器并应用中央火控系统和全增压乘员舱的生产型轰炸机。B-29在二战中是专门用于对付日本的武器,很好地完成了美国陆军航空军“让战火在敌国的领土上燃烧”的战略轰炸意图,摧毁了日本的战争基础,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结束。

二战时美英等盟国的主要作战目的是击败纳粹德国,最初美陆军航空队计划将B-29投入到欧洲战场,但由于B-29在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盟军在欧洲战场的推进速度要比预计快,该计划搁浅。1943年5月之后,盟军决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根据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二战态势的研究,盟军决定要“不断地对日本施加压力,以达到不断削弱日本军力,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目的”。

1944年6月15日,从中国成都起飞的美国“超级空中堡垒”B-29型重轰炸机63架,轰炸了日本九州岛八幡钢铁工业中心,这是以中国为基地的美军远程战略轰炸机B-29型“超级空中堡垒”首次轰炸日本。由于B-29在中国日占区进行了长时间飞行,机群抵达时,八幡市因为预先的空袭警报已经实行了灯火管制,目标区一片黑暗,并且笼罩在钢铁厂产生的烟雾中。只有15架B-29进行了目视轰炸,其余32架依靠雷达轰炸,只有一枚炸弹投到目标区附近,炸毁了一个发电厂,八幡市的小仓兵工厂和其他一些工厂建筑遭到轻微破坏,钢铁业没有受到实质性损失,B-29损失7架,其中一架被击落。

虽然实际上日本的损失微乎其微,但美国媒体将这次行动描绘成一个伟大的胜利,因为这是自1942年杜利特轰炸东京后对日本本土的又一次打击。从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期,日本轰炸机就在太平洋地区耀武扬威,把罪恶的炸弹投向南京、武汉、重庆,投向珍珠港、马尼拉、新加坡,有多少无辜平民在日机的轰炸中丧生,现在,日本人也终于尝到了炸弹的滋味。

从成都上空出动飞机轰炸日本的消息立刻在中国各地传开,以往经常发布武汉日军飞机来袭消息的播放塔,如今发射出空袭日本战果的电波,各家报社发行号外,茶馆、饭店的客人们大声议论着空袭日本的话题,曾被空袭的人们变换了角色。第20轰炸机集团司令官奥尔菲准将对中央通讯社记者发表了讲话,称赞成都50万农民为建设空军基地所付出的努力,他说如果没有50万离开家园建设机场的爱国的中国人,此次的空袭是不可能的,今后为了尽快打倒日本,还要继续以四川省为基地对日本实施空袭。

为了保证B-29执行轰炸任务所需的各种大量物资,1944年2?10月,通过“驼峰”空运给B-29基地的物资达18000吨,相当于1942年5月?1944年10月美机飞越“驼峰”运给中国陆军物资的总数。在这个时期,中国关内的制空权已转到中美空军之手,B-29型远程轰炸机经常出动,大编队隆隆地飞过高山大河,到日本本土和中国东北,轰炸重点为钢铁工业与飞机工厂。

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日本横滨上空投放炸弹。

1945年初,美军开始根据日本空袭中国城市的经验,使用烧燃弹对日本的城市进行大范围的地毡式焦土轰炸。1945年3月9日晚,334架B-29对东京进行了轰炸,这些B-29投下了重达2000吨的炸弹,把东京烧了大半,成为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一次轰炸,有8万多人死亡,100多万人无家可归,而B-29的损失为14架。到了战争最后的数个月,B-29动辄以500架编队,对日本城市进行连续的空袭,目标由大型城市渐转为中型城市。

B-29轰炸机共生产了4000架,其中被击落500余架,被击伤累计达3000架,被击毙的机组人员达3000余人。在二战期间,空袭日本的B-29轰炸机累计达35000架次,投下的炸弹和燃烧弹合计达17万吨以上。

B-29轰炸机确实是一种专门制服日本的兵器,组建美陆军航空队第20航空队的阿诺德将军始终认为:“因为B-29的空袭的确造成了日本的较大损失,而且日本内心已经对空袭产生了恐惧感,空袭摧毁了日本的生产能力,也摧毁了他们继续抵抗的意志,所以日本才不得不投降。”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B-29亦曾在朝鲜战争中出动超过2万架次,投下20万吨的炸弹。后来随着喷气机时代的来临,B-29开始退下前线,当B-36开始服役后,B-29由重型战略轰炸机改变为中型轰炸机,随后B-29多数转为执行辅助性质的工作,例如搜救、电子侦察、空中加油、气象侦察等。20世纪50年代波音公司生产的B-47喷气轰炸机和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开始服役,B-29正式退下火线。

与其他二战飞机不同,B-29没有出现在战后剩余物资的倾销市场上,以后也没有卖到民间。1960年6月,最后一架B-29退出美国空军现役,“超级空中堡垒”在天空中销声匿迹了。当年叱咤风云的“超级空中堡垒”现在已经在人们的视线中彻底消失,现在仅存的一架在英国杜克斯福德帝国战争博物馆里,成为人们缅怀昔日战争的“明星”。

“空中野马”

P-51战斗机,绰号“野马”,是美国陆军航空队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有名的战斗机之一,也是美国海陆两军所使用的单引擎战斗机当中航程最长、对于欧洲与太平洋战区战略轰炸护航最重要的机种,P-51“野马”战斗机一直使用到朝鲜战争为止。

P-51“野马”也许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战斗机,“野马”的生产数量庞大,其中美国生产了15000架、澳大利亚生产了100架,仅次于P-47雷电。美国政府定购了头两批超过600的“野马”战斗机,并依照租借法案供应给了英国空军,美国参战后,有相当一部分的“野马”转交给了美军。

P-51“野马”的研制带有传奇色彩,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以惊人的速度向北欧和西欧进击,与欧陆一海之隔的英国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和危机。1940年春,英国派出一个飞机采购团向美国订购战斗机,此时美国所能适时提供的仅有P-40型,即英方所称之“战斧”式,此机性能虽逊于英制喷火式及德制梅塞希密特Bf-109战斗机,但其构造坚固、火力亦佳,极适地面支持作战,以及低空对抗敌机。

英国军事采购委员会准备购买寇蒂斯公司研制的P-40战斗机来对抗德国的Bf-109战斗机,但北美航空公司认为P-40这种飞机已经落后,不愿意再生产,建议以同样的发动机设计出一种更好的飞机,并许诺在120天内即可拿出试验机供英国选择。果然,经过120天的研制,10月11日样机制成,10月26日试飞成功,新机服役编号定为P-51,英国人给它取名为“野马”。

P-51“野马”战斗机设计没有特别之处,但它将航空新技术高度完美地结合于一身,航程达到1400千米,足以掩护B-17轰炸机进行最远距离的攻击。英国订购大量P-51“野马”战斗机后,飞行员反映它是美国最出色的战斗机。美国陆军了解到这一情况并研究了北美航空公司的样品机资料后,也大量订购了这种飞机。

英国“喷火”战斗机

P-51“野马”战斗机属于轻型战斗机,其机体尺寸与英国的“喷火”战斗机、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和德国的M-109相差无几,但总体性能要优越一些。该飞机的最大时速为630千米,飞行高度9600米,每分钟爬升1000米,创造了当时战斗机的最快的爬升记录。P-51“野马”战斗机的武器系统强大,它的机翼两侧前缘装有四挺勃朗宁13毫米机枪,各备弹350发,机翼下可以携带2枚230千克炸弹或是8枚火箭。

美国P-38“闪电”战斗机

美国研制的这批“野马”在英国“骑手”的驾驭下开始竞逐蓝天,英国空军利用P-51“野马”战斗机实施“零高度攻击”(在10米高度以下飞机高度表指示为零),猛烈打击德军地面部队和运输线。1943年秋,战斗性能大大超过A型机的P-51B型机问世,它首先装备了美国陆军航空兵第354战斗机大队。

1942年,北美航空公司和英国罗罗公司合作,对P-51“野马”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包括采用轻重量机体、新型螺旋桨、全视界塑料座舱盖、新型翼型等,使其性能和机动性进一步提高,最大速度达每小时780千米,航程3900千米,所带武器包括6挺机枪,并可外炸弹挂9000千克。

在P-51“野马”出现之前,英国战斗机的航程实在过短,而重量级的P-47及P-38在护卫任务上不尽理想,因此轰炸机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航程必须在没有任何飞机的护卫下,顶着德军地面部队的枪林弹雨和德国空军战斗机的追杀维持队形进行轰炸,在所谓的“黑色星期四”中,在出击的330架轰炸机中甚至有高达100架被击落。有了P-51“野马”的护卫,轰炸机可以减少来自德国空军战斗机的威胁,而专心对目标进行轰炸,进而给德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赫尔曼·戈林在战后接受访问时曾说:“当我看到P-51战斗机在柏林上空飞行时,就知道大势已去!”

“野马”战斗机被盟军广泛用于亚洲和欧洲战场,不仅用于空中格斗,还用于护航、截击、对地攻击,还曾改装成侦察机。1943年10月17日,首批“野马”战斗机抵达中国云南省昆明的巫家坝基地,首先装备了美国在华的第14航空队,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出现的“野马”战斗机,第二年,中国空军也换装了P-51“野马”战斗机。在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两年中,中美飞行队的“野马”战斗机以广西、湖南西南部地区为依托,先后参与豫西、鄂北及湘西会战,并出击武汉、南京、上海、杭州、南昌各地敌军机场及重要军事据点,在“野马”战机的冲击下,日本空军渐渐地失去在中国的制空权,一直到战败投降为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51“野马”战斗机立下了显赫的战功,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欧洲战场上,P-51战斗机就出动14000架次,投弹5700吨,击落敌机5000余架,击毁地面敌机4100多架,被誉为“歼击机之王”。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美混合团第5大队的6架P-51“野马”战斗机将一架日本百式运输机押解到湖南芷江机场,日本洽谈投降代表、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在那里正式向中国军政当局投降,P-51“野马”战斗机与“芷江受降”一道载入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册。

“曼哈顿计划”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成功爆炸,这便是著名的“曼哈顿计划”,人类社会从此拉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

早在1939年,物理学领域里的原子分裂实验就已在德国取得成功。二战前夕,为逃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担心德国抢先造出原子弹,他们推举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利用核裂变来制造一种超级炸弹。罗斯福总统虽然对此半信半疑,但还是接受了科学家的劝说,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员会,并拨款6000万美元进行研究,当然,这与最后总投入的20亿研制费用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才开始真正意识到原子能武器的重要性,1942年6月,美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正式启动,命名为“曼哈顿计划”。该工程集中了美国最优秀的核科学家,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实验室设在新墨西哥州人迹罕至的一片沙漠中,前后共有10万多人参加这个历时3年、总耗资20亿美元的工程。当时,“曼哈顿计划”的保密措施是空前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自己正在从事原子弹的研制,那里所有的邮件都要经过检查,所有电话都受到监听,所有家属只知道一个通信地址:美国陆军邮政信箱1663号。

在1942年以前,希特勒完全把赌注压在了闪电战上,德军从战争的实用需要出发,一开始就把研制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仅从1937年到1940年,德国陆军在发展大型火箭方面就花费了5.5亿马克,而“铀计划”的经费只有100多万马克,这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的经费相比还不到千分之一。

科学家正在观察核反应堆中的可控链式裂变反应情况。

对于德国情报部门,“曼哈顿计划”做到了绝对的完全隐身,不仅它的研究计划和进度未被对方察觉,甚至于其存在都未被发现。有趣的是,当时的国会议员杜鲁门听到了一些关于“曼哈顿计划”的传闻,为了弄清纳税人的钱花得是否值得,他曾试图调查工程区内那些神秘的巨大建筑里到底在干什么,得到的回答是:“杜鲁门先生,最好停止您的调查。”这一秘密对他一直保守到罗斯福去世而由他继任总统的那一天。

1945年7月初,也就是希特勒自杀后的两个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上,一座高达30米的铁塔竖立了起来,原子弹爆炸实验就将在这个架子上完成,大卡车装的就是供第一次核试验使用的原子弹“大男孩”。这次试验的代号为“复活日”。

当原子弹实验准备就绪的时候,杜鲁门总统正准备去德国参加波茨坦会议。这次会议原定于7月1日召开,为了借助原子弹爆炸抬高美国的地位,杜鲁门特别建议,将会议推迟了两个星期,以便在会议期间取得主动和优势。

7月16日5时30分,一位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按动了传送器的开关,一刹那,黎明的天空顿时明亮无比,一根巨大的火柱顶着烟云直冲云霄,在万米高空形成了一朵硕大的蘑菇云,爆炸核心的铁塔瞬间被高温蒸发得无影无踪!世界首枚原子弹成功试爆!爆炸当量相当于2万吨TNT,超过了实验室主任奥本海默的预期。

潘多拉核魔盒被打开,人类从此进入了核时代。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面对核爆炸的巨大威力,引用了印度古诗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如果一千个太阳在天空一起放光,人类就会灭亡,我似乎成为死神,成为世界万物的毁灭者!”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有关核爆炸的备忘录被专程送往波茨坦,向杜鲁门做了详细汇报。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使美国在波茨坦会议上握住了一张绝对制胜的王牌。英国首相丘吉尔知道了美国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美国终于有了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工具。

7月24日,杜鲁门告诉斯大林,美国已经制造出了具有极大威力的武器,不料斯大林只是很冷淡地说,那很好啊,希望能用来对付日本。其实,尽管此时苏联还没有研制出原子弹,但斯大林在1943年初,就从一位参加“曼哈顿计划”代号为“伯修斯”的物理学家那里掌握了美国的核研究情况,并一直密切关注着美国原子弹研制的进程。可以说,他对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比杜鲁门知道的还要早。

1945年7月30日,日本正式拒绝了同盟国提出投降条款的最后通牒。波茨坦会议结束后,杜鲁门在乘美国军舰回国途中,向军方下达了命令:“去投掷那颗大炸弹吧,现在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1945年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放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3天后,又向长崎投放了名为“胖子”的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顺利结束。

广岛和长崎的核爆成为一个有争议的历史话题,很多人谴责美国政府使用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屠杀平民,摧毁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污染了生态环境,贻害无穷。也有许多人质疑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必要性。但杜鲁门放言:“原子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物,他并没有为使用原子弹而感到内疚。”这位总统向记者解释的时候提到“对珍珠港理无可恕的攻击”,他说:“当你和野兽打交道的时候,你必须当把它当作野兽来对待。”

杜鲁门坚持要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投掷原子弹,迫使日本在苏联对日作战前投降;即使苏联参战,美国也想通过原子弹贬低和削弱苏联参战的作用和意义,抬高美国在战胜日本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虽然投降了,但奥本海默对广岛和长崎所遭到的巨大灾难深感内疚,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位被人们称为“原子弹之父”的科学家成了反对核武器运动的积极倡导者,爱因斯坦也为他的签字感到后悔:“如果当时我知道德国不可能制造出原子弹的话,那我连手指头都不会动一动。”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他提出的一系列理论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科学研究。

1949年8月29日,苏联首次试爆原子弹成功,美国为维持其核垄断的地位,杜鲁门总统在一片反对声中下令制造氢弹。1952年10月31日,美国首爆氢弹,当量约1000万吨,把核武器的威力一下提高了500倍!次年8月12日,苏联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57年5月15日英国也成为拥有氢弹的国家。随后几个核大国又研制成功能飞跃数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的运载火箭。原子弹、氢弹与远程运载火箭相结合,构成了战略核武器,人类从此被笼罩在核毁灭的阴云之下。

最危险的世纪间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时,随着一朵蘑菇云直入云霄,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一种武器——原子弹,横空出世。在美国军事史上,这项代号为“曼哈顿计划”的庞大核武器研制计划,凝聚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上千名科学家,其中一位便是英国物理学家克劳斯·福克斯。美国人没有料到,这位英国的物理学家还有另一个身份,他同时也是苏联“原子间谍网”的成员。在随后的两年间,福克斯不断把他所掌握的美国原子机密,毫无保留地透露给了美国后来的对手。

从外貌上看,很难使人相信福克斯是一位间谍,他属于漫画家笔下那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宽宽的额头,戴一副夹鼻眼镜,镜片后面是一双警觉的眼睛。所有见过他的人,包括他在英国爱丁堡研究核理论时的恩师和同事博恩教授,都对他那凝视的目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恩教授记得,福克斯上大学时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小伙子,一双大眼睛透着忧伤。可一谈到理论物理,他马上像个孩子一样兴奋,目光变得炯炯有神。

克劳斯·福克斯,1911年12月29日出生于德国黑森州一个教徒家庭,他父亲是一位神学教授。福克斯天生聪颖,在中学时期数学和物理学的成绩就特别优秀。1930年,他在莱比锡读大学,然后转到基尔大学。1932年,他加入了德国共产党,并成为基尔大学共产党支部的领导者。

希特勒上台后,为躲避纳粹,福克斯移居英国,开始在英国从事理论物理研究,25岁就获得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40年,福克斯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原子弹研制实验室工作。两年后,他获得英国公民身份,并被获准参与英国秘密的“埃诺尔莫兹”计划。

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福克斯决心把有关原子弹的技术情报传递给苏联,然而,他并不知道如何与苏联情报机关建立联系。就在这时,他的德国老乡、社会学家于尔根·库钦斯基把自己的妹妹鲁特·维尔纳介绍给他认识。

在一般人眼里,鲁特·维尔纳不过是一位家住牛津、有着两个孩子的性格恬静的母亲。实际上,她是苏联在英国最重要的间谍之一,在苏联的特工名单中,鲁特·维尔纳的代号是索尼娅。从那时起,维尔纳就常骑车到林子里和福克斯接头,然后把福克斯交给她的情报藏在自行车的坐垫下面。就这样,福克斯窃取的绝密情报,通过维尔纳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了苏联。

福克斯在原子能理论领域所具有的声望,使他被吸收进入英国的科学家小组,因为当时纳粹德国正在对英国本土进行轰炸,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一项协议,同意将核武器研制工作转移到美国进行。

公文箱式的窃听探测仪

1943年,英美联合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在美国开始实施,福克斯也因此进入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那里一共有4.5万名文职人员和数千名军人,来自美国和欧洲的12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参加了第一枚原子弹的研制。但即使在他们当中,克劳斯·福克斯也因其学识渊博而引人注目,他被任命为解决最重要物理课题的负责人,因此有机会接触大量绝密的原子弹研制资料,使他能够继续把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有关情报不断地报告给苏联。

福克斯没有受过任何谍报工作的训练,也不肯学无线电密码或用微型照相机拍照,需要的资料他要么复印一份,要么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后,凭着过目不忘的强闻博记能力复写出一份。传递情报的手段也简单得令人吃惊,情报一律都是他亲手转交的。以谍报人员的眼光衡量,可以说是稚嫩,倘若反谍报机构的人在一旁冷眼监视的话,这会是送上门的礼物,所幸的是,当时并没有人对他产生过任何怀疑。

苏联研制原子弹是从1943年初开始的,伊戈尔·库尔恰托夫为苏联原子弹项目负责人。与美国人的白手起家不同的是,伊戈尔·库尔恰托夫手上已经掌握了福克斯弄来的西方核研究的精髓,间谍们将这些秘密资料送往莫斯科,然后转送到距莫斯科400千米的萨鲁核武器制造场,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苏联的科学家开始仿制原子弹部件。

福克斯所传递的情报对于苏联核武器的研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苏联缺乏足够的铀矿,因此美国人曾经预言:即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苏联在1952年之前是造不出原子弹的,但福克斯提供的情报迅速改变了苏联原子弹研制的进程,仅他在1943年为苏联情报部门提供的几条重要情报,就使苏联研制原子弹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是不用铀,用钚也能制造出原子弹;二是在反应堆的天然铀中能直接提取钚;三是不仅是重水,石墨也能作为中子减速剂,于是苏联科学家迅速改变研究方向,苏联原子弹研制的时间被大大缩短了。

对苏联情报部门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美国核武器研制的进度,而这个任务被福克斯和其他间谍提供的情报成功地解决了。

1945年2月,苏联驻纽约情报机构二号人物列昂尼德·克瓦斯尼科夫向中央报告:“情报网基本上是相当有工作能力的,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大部分间谍为我们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基于对我国的友好态度。”1945年6月初,苏联情报人员与克劳斯·福克斯再次接头,得到了关于美国第一枚原子弹构造的详细文件资料。克劳斯·福克斯向苏联侦察员透露,美国将于1945年7月试验第一颗原子弹,这些非常重要的情报被以特别报告的形式报告给了斯大林。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位于新墨西哥州沙漠的阿拉莫戈多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福克斯就在现场,他从试验场窃取了原子弹“小男孩”的尺寸、炸弹的引信结构装置、所有的数学计算、设计图纸等重要情报,随即转给了苏联,送到了斯大林的办公桌上。仅仅8天后,英、美、苏三国在波茨坦举行了会议,会议期间,杜鲁门总统故弄玄虚地向斯大林暗示美国已经发明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时,斯大林并没有显出吃惊的神色。

1946年,美国的一次原子弹爆炸实验在比基尼环礁上进行。几艘旧的战舰被布置在附近地区,并对爆炸的威力予以评估。

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成熟掌握原子弹制造技术的国家,美国的国际军事垄断地位是可想而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美国不愿意与任何国家或个人分享核武器技术,甚至其主要盟友英国也不例外——尽管英国科学家为研制原子弹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英国政府决定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当时的英国首相艾德礼认为,如果英国没有原子弹,那么将完全依赖华盛顿。艾德礼指示组建一个绝密机构,负责计划和建设核弹药生产设施,并为实施此项目拨款1亿英镑。作为优秀的英国籍科学家,福克斯再次参与其中,被任命为哈维尔原子能科研中心物理学组组长,而苏联由此又得以掌握英国研究核武器的情报。

1949年8月29日,苏联在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个惊人的消息立即报告给了杜鲁门总统。美国人不相信苏联人能这么快就研制成功,怀疑其中一定有间谍参与。杜鲁门总统立即召见了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要求他调查美国核武器项目是否泄密的情况,调查重点是曾经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核试验室工作过的科学家。

1949年9月,美国联邦调查局成功破译了苏联驻纽约情报机构的一些电报,其中提到了克劳斯·福克斯是苏联情报部门的间谍,但此时福克斯已经返回英国了,于是,美国特工部门将此情况通报给了英国的反间谍机构军情五处,后者立即开始对克劳斯·福克斯进行审讯。

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没有受过特工专业训练的福克斯最终还是栽到了简单的心理把戏上。英国反谍报机构看出福克斯这人极重友情而不怕盘问,于是请核研究所的副主任哈韦尔出面。哈韦尔是福克斯的好友,他直截了当地问福克斯有没有这回事。英国人这着棋没算错,面对朋友的追问,福克斯难以撒谎,支吾了几句后便哑口不语,这等于是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苏联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

福克斯被捕后,他的联络人维尔纳逃出英国,回到了东柏林,后来被称为共产国际的功勋女间谍。晚年时维尔纳还写了一本书,名字叫《索尼娅的报告》,将自己的间谍生涯公之于世,轰动了整个谍报世界。2009年,维尔纳去世,享年102岁。

1950年3月1日,伦敦中央刑事法庭开始审理克劳斯·福克斯间谍案,当地媒体称其为“最危险的世纪间谍”。对于间谍行径,福克斯供认不讳,他陈述的“泄密”理由与几十年后斯诺登宣称的理由异曲同工:“这不是对国家是否忠诚的问题,而是对世界和平是否负责的问题。”福克斯认为,因为原子弹的可怕威力,核技术应该属于全人类。最后,福克斯因违反“政府雇员保密法”,被判14年监禁。

福克斯对谍报这一行完全无知,他甚至没想到搞清楚会受到什么样的惩处,当法官问他知道如果被判有罪会是什么下场时,他回答说:“我想是死刑吧。”因为他以前不知从什么地方读到过,间谍都是被判死刑的。当时法官对他说:“错了,是14年徒刑。”他听后不禁长舒了一口气,才知道自己不会死,还有出狱的一天。

审判之后,美国国会原子能委员会委托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搞到了克劳斯·福克斯的全部供词。在对供词进行仔细分析之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克劳斯·福克斯不仅向苏联提供了美国的科学研究工作结果,还提供了在太平洋艾尼威特克环礁进行的铀-钚弹试验结果的详细资料。美国科学家们估计,克劳斯·福克斯的情报使苏联得以大大缩短了原子武器研制时间,并在氢弹的研制方面超过了美国。

克劳斯·福克斯从始至终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间谍,他说:“我不明白为什么对苏联保守原子弹的秘密符合西方的利益。像这样具有难以想象的巨大毁灭潜力的东西,所有大国都应该有。一方倘若可以挟这样的威力威胁另一方的话,我觉得是很可憎的事,跟巨人在小人国里为所欲为没什么两样。我从没觉得把制造原子弹的秘密告诉莫斯科是什么大逆不道的行为,我倒觉得不这样做反而是不可饶恕的玩忽职守。”

福克斯因在监狱中的模范的表现,在坐了9年牢后提前获释。出监后的他拒绝了在英国继续从事科学工作的建议,只身前往东柏林,定居在德累斯顿。48岁的时候,他结了婚,有了一个家庭,并在东德核物理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后来成为东德科学院院士,曾荣获一级国家奖金和卡尔·马克思勋章,还被授予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88年2月28日,克劳斯·福克斯在德国去世,享年77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