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千古枭雄朱元璋
  4. 第67章 成寡人1
设置

第67章 成寡人1(1 / 1)


君与国,成为忠臣的全部,或许他心里有过不满有过不平有过恼懊……却从无取而代之的心,可惜为君者不可能这般想,因为人总爱将心比心。于是,他成了功高震主,必须除之而后快的人。

199、

1378年的秋天,一个狂风怒吼的日子,风吹动着乌云,掀翻起滔滔的巨浪,数十只大船从东赢乘浪飘来。不一会,一个个挎着弯刀的倭寇从船上走下来,象狼群一样,扑向沿海的村庄。在一声声撕裂肺府的惨叫声中,健壮的男子倒在血泊里,老人与小孩被一个个杀死,只留下一些年青的女人,连同他们家的所有值钱的东西,被这些挎了弯刀的倭寇掳上船去。象这样的烧杀淫掳,在这一年中,频频发生,沿海的村民苦不堪言。消息传到南京,满朝的将军,却找不出一个适合去抗击倭寇的领军元帅。朱元璋思之再三,终于想起了汤和。

我大明皇朝建立时,汤和就跟随徐达,北攻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建立不少军功。1372年,汤和因战功被封为征西将军。不久亲自领兵攻打四川重庆,一举消灭了夏国。接着他又先后三次北伐,消灭元朝残军。其军事才能、功劳业绩,仅次于徐达常遇春。更何况汤和与朕又是同乡,从始至终跟随朕,一生转战全国,经历了大小数百战,屡建功勋,对朕忠心耿耿。朱元璋想到这里,自言自语地说:“汤元帅,应该是朕最可信赖的人!”

于是,朱元璋令人将汤和召来,问寒问暖一阵之后,对他说:“汤元帅,你如今虽已老了,朕却还要请你统兵。如今倭寇骚扰沿海,朝中又找不出一个适合的人来。朕想到了元帅,想请元帅替朕再去一趟沿海,把那些倭寇赶到他们该去的地方,以解救沿海受苦受难的百姓!”

汤和是个“沉敏多智谋”的人,但“颇有酒过”。原来,因为他与朱元璋感情太深,也不怎么注意,偶尔喝酒误一点事,朱元璋也不怎么深究,常常只是一笑了之。后来,汤和看到雄才大略的朱元璋,自取得天下后,猜忌、刻薄,随意杀人,不免做事小心谨慎起来,连一生嗜好的酒也不敢喝了。特别是胡惟庸被杀之后,随着自己一道打天下的乡亲、战友一个个被牵连进去,惨遭杀戮,汤和心里非常郁闷。他与常遇春、徐达三人是患难之交。十多年来,跟随朱元璋刀光剑影,攻城掠地打得了大明皇朝的天下。常遇春在胜利之时病逝了,汤和与徐达有幸享受了胜利。可是,这胜利后的两员猛将,却随时都在遭到猜忌!随时都有被屠杀的可能!他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大哥,皇上,你为什么要如此?有我们在,谁翻得了你的天?我们把你看成亲大哥,有怎么会翻你的天?为什么?曾经是这样豁达大度,重情重义的大哥,现在变得这么多疑,这么小心,这么薄情寡义?!两个有幸享受着胜利的将军,心里都常这样问自己,就是不愿说出来,更不会说给任何人听。后来,得悉朱元璋欲解诸将兵权,心中大惊,闭门苦思数日,自请解职归里。没想到在家里安心地休息了不到一年,朱元璋又来相请。虽说此时汤和已年过花甲,皇帝有命不得不从,何况抗击倭寇,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更是一位将军的使命。于是汤和领命,率领三万军队,迎着秋风,前往沿海而去。

汤和不负皇上的厚望,一去就赶走了倭寇。却不因此而即刻回军,他在沿海巡视一番以后,立刻想出了很好的办法。命令军士,在江浙沿海一带筑城59座,又从百姓中征得五万余兵勇,对他们进行训练,又适当发给一些钱粮,使他们在倭寇来犯时,能够有力量来依城自保。这一招果然有效,待汤和回到南京后,又有倭寇来犯,结果被汤和组织起来的兵勇依靠筑就的城池,有效地阻止了倭寇的进攻,为明朝南方边境的安稳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知道后,对汤和大加赞赏,加封汤和为信国公,还赏赐了许多物品。对此,汤和并没有半点喜欢,反而更加闷闷不乐。他将所得赏赐,全部分送给自己的部下。看到仆人在挂“信国公”的扁牌,也不免心中感慨不已。本不想挂出此牌,奈何又是皇上的封赏。汤和闷闷不乐,为人更加恭敬谨慎。这日听说皇上又杀了人,在府中来回走了一会,竟然信步出门,来到老朋友徐达处。老战友见面,相对而坐,久久不能言语。还是徐达口直,忍不住先开口说:

“听说皇上今日杀了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

汤和点点头,说:“我看连李善长恐怕都难免。”

“他与胡惟庸谋反能有什么关系?”

汤和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李善长与胡惟庸谋反绝对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到这里,不由慨然长叹一声,说:

“文官,看来是杀得差不多了。”

徐达听了,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文官差不多杀没了,那么就该轮到武官了?徐达不想讨论这个问题,大声地咳起嗽来。夫人青清出来,忙着给徐达抹胸捶背。汤和见了,劝说几句保养身子的话,坐了一会,见徐达仍咳嗽不已,只好起身告辞。

目送汤和离去的背影,徐达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爱妻诉说皇帝哥哥可怕的话,心里非常沉重。自己从1353年跟随朱元璋,转眼已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对大明皇朝的建立,战功赫赫,无人能及。没想到功成名就之后,还要担心受怕?

想到这里,徐达不由得长长地叹了口气。

200、

信国公府,本是早先元朝一位大臣的府地,信国公汤和住进来以后,只稍微改建了一下。汤和喜欢山水,便引来钟山上的清泉,在府中也造了些假山溪流。每日早早起来,汤和总喜欢到这些假山溪流边,随意地走走。看看水中悠闲自在的游鱼,又回头瞅瞅那些原本就有略显苍老了些的雕栏玉砌,常常会生出一些感叹。

汤和这日到徐达那儿转了一圈回来,心事更重。自己已过花甲之年,还去替皇上去平定了沿海的扰乱,立下大功,却总是高兴不起来。这个朱元璋借了胡惟庸一案,大开杀戒,一口气杀了三万多人。如今,又来搞什么文字狱,差不多天天都在杀人,真让人想不通!

原来,就在最近,不知为什么,年过半百的朱元璋突然莫明其妙地生出许多忌讳来。只要有人犯了他的忌,他就会毫无留情杀人。朱元璋出生很苦,早年做过几年和尚,这时竟然为此荒唐地忌讳“光”、“秃”等字眼,甚至对“僧人”的“僧”字也非常反感。结果,竟然发展到凡是与“僧”字读音差不多的字,朱元璋都非常反感。又因为朱元璋曾隶属小明王刘福通的麾下,只要听到有人说“贼”、“寇”,或是与“贼”、“寇”读音相近的字,朱元璋也同样反感。仅仅是反感似乎没有什么,只是朱元璋一反感就要杀人。这就使得不少的人,竟然仅为口中吐出一个“光”、“秃”,或是“贼”、“寇”之类的字来,就要因此送命!

浙江府学林元亮,在给海门卫官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帝宪”这么一句话,其中的“则”音同“贼”。杭州府学徐一夔,在他的表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样的话,结果,都被朱元璋拉去砍了头。更让汤和摇头的是,这年元旦时,朱元璋外出看灯,见有则灯谜上画一个手抱西瓜的女人,坐在一匹马的背上,这匹马的蹄趾特别大。朱元璋看了竟然也大怒,认为这特别大的马蹄是讽刺他的大脚马皇后,下令将作灯谜的人活活打死。

汤和想到朱元璋诸如此类的许多事情,不由长长地叹了口气。这究竟是为什么?汤和坐在府中的假山溪流边,低头沉思着。他又想起了徐达的咳嗽,不免摇了摇头。

“徐达也是为这些事情,心中不快,而又不敢吐真言啊!朱元璋已经杀了那么多功臣,如今连一些不相干的人也要杀,到时候不知他还要杀什么人?”汤和在心里说。他虽然读书不多,却也听说汉高祖杀功臣的事。想到这里,汤和不由得浑身冒出了冷汗。

“不会,皇上不会这样对我们!”汤和对自己说。象是为自己壮胆,又象是为自己担心。他又想起了很久以前,他与朱元璋相处象兄弟一般,有什么话,都是大胆的直言。现如今朱元璋之所以如此,无非是他拥有的太多,怕我与徐达这样的人,来夺了他的权。这又怎么可能?谁又愿意去干?唉!他要怀疑,也是理所当然。徐达他重兵在握,如果他真心要反,确实也会让皇上为难。汤和想到这里,他记得徐达小他几岁。大家都是老头子了,这把年纪,谁愿重兵在握?我相信,让徐达手握重兵,镇守北平,其实也非他所愿。就如同这次派我去沿海,若不是因为皇上的命令,若不是因为沿海的百姓在遭难,自己打了这么些年仗,早已经打够了,谁又愿意领兵?谁又愿意去征战?汤和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眼前突然一亮:

“对啊,徐达要戌守北平,欲罢兵权不能,我汤和如今已平息了边患,还要兵权,岂不是……”

第二天,汤和一大早起来,穿戴整齐,走进皇宫。朱元璋正在闭目养神,刚好还没进入梦境,听说是信国公汤和来了,双眼顿时睁开。朱元璋与汤和,俩人虽说都在金陵,可也有好些时候不见了。朱元璋微笑着等汤和进来,见了他点点头,汤和要跪下行礼,被他一把拉住,让汤和在自己身前坐下来。

“礼,就免了,坐下说话。”

汤和遵命坐下,随即又站起来,双手一揖说:

“微臣今来,有一事禀报。”

朱元璋微笑着点点头,眼睛望着他。

“近来,微臣颇感精力欠佳,恳请皇上容我解职归里,安享晚年。”

朱元璋闻言,满心欢喜,上前一步执着汤和的双手说:

“我们都拼杀了一辈子,现在回家养息,实在是福气,我给你多拨些银子,把你在凤阳的府第修建得漂漂亮亮的,好好安度晚年。”

汤和跪下谢恩,朱元璋又连忙双手扶起,非常认真地说:

“其实我在心里羡慕你,我就没这命,注定这辈子要辛劳一生。”

汤和再跪,十分诚恳地说:“求皇上保重龙体,以保我大明江山永固万年。”

朱元璋点点头,走下御座,亲送汤和。

汤和衣锦还乡后,为人处世,更加恭慎,对于朝事,从不外泄,得到的赏赐物品,大多分给了乡亲,深受凤阳乡亲的尊重。1395年农历正月初一,汤和上朝给朱元璋拜年时,得急症,不能言语。当天,朱元璋遣人把汤和送还凤阳故里。

1396年,汤和病重,当年八月二十八日,汤和死去,年70岁。朱元璋追封他为东瓯王,谥襄武,埋葬在凤阳曹山汤和墓中。这是后话。

201、

汤和从徐达家离去后,徐达立即住了咳嗽,想想刚才汤和的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

“文官是杀的差不多了,就一个孤臣李善长,年近七旬,他又能做什么?”

几天来,徐达都在颇为苦恼地思考这个问题,终是越想越陷入苦恼之中。这日,徐达听说汤和主动交了兵权,还乡养老的事,更是感慨万千,坐在豪华的魏国公里,往事一幕幕闪过脑海:

早在1352年,徐达就跟着朱元璋,取定远、渡长江、下南京等一系列的硬仗、大仗中,皆为先锋。徐达从取滁州、和州等地后,表现得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从此位于诸将之上。后从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太平,俘元万户纳哈出。1357年,率军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阴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军西进。1361年,率军取江州,一路先行,迫陈友谅退兵武昌,并追至汉阳,升中书右丞。1363年,率军从援安丰,败张士诚部将吕珍,移师围庐州,旋又从援洪都。在鄱阳湖之战中,徐达冲锋陷阵,败陈友谅军前锋,杀1500人,任左相国。1365年,率师东向,进攻张士诚,由太湖进围湖州,数败张士诚军,迫守将李伯升、张天骐以城降。至1367年九月,率将士破平江城,俘张士诚。师还,封信国公。 十月,徐达奉命以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师25万,北伐元军,连战皆捷,迫元济南守将朵儿只降,占领山东全境。1368年五月,乘势直捣元都。大败元军于河西务进破通州,迫元顺帝北走。又两次大败扩廓帖木儿俘元王公、将领以下8.6万余人,因功授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

这以后,徐达奉命镇守北平。他徙民实边,大兴屯田、善抚军,严号令,士卒皆乐为用。由于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长年在外征守。正因为如此,徐达不能如汤和那样交出兵权,告老还乡。况且,与汤和比,徐达小6岁,此时还刚50出头。如果此时就告老还乡,还真有些说不过去。然而,如果不告老还乡,皇上能放心我吗?徐达这么问自己。他是个熟读史书的将军,李善长曾将徐达比作朱元璋的韩信,可昔日的韩信终落了个什么样的下场,不是被刘邦杀了吗?想到这里,徐达不由得惊出一身汗来。又犹豫了三个多月,徐达终于回到金陵,去拜见朱元璋。

这位有着“谋勇绝伦”之誉的开国第一功臣,与朱元璋又有布衣兄弟之称的徐达,如今他跪拜在朱元璋的脚下,想的却是如何才能使自己能有一个平安的晚年。君臣之礼后,徐达认真简扼地汇报了北平的防务情况,然后似乎难以启齿地望着他的皇上。

“你想说什么,不妨直说。”朱元璋微笑着望了望徐达,心中感到有些惊诧,他不知为何,他的万里长城,对他怎么会显得有些害怕,便温和地对徐达说:“我们虽为君臣,也是兄弟,你有什么话都可以说。”

“我想,我征战了一生,如今感觉很累,很想歇歇了,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你,想歇一歇?”朱元璋非常吃惊地望着徐达。

“是的。”既然话已出口,徐达当然不妨索兴都讲了,也省得皇上误会。

“我这一向身体不太好。”徐达说:“特别是背后长了一个疮,从来没有好过,常揽得我连觉也睡不安稳。”

“你怎么不早跟朕说?”朱元璋慎怪地望着徐达。

“这点小事,也不敢惊动皇上。”

“还说是小事,为了这疮,都想歇一歇了。”朱元璋尖刻地说。

徐达听了心中一紧,说:“不仅是这疮,还……”

“请御医看过了吗?”朱元璋打断徐达的话,问道。

“先后请了许多医生看治,都没有什么效果。” 徐达回答说。

“回头朕让御医去给你看看。”朱元璋说。

“不用,我已经请医生看过了。”

“还是让御医再看看。”

“谢陛下!”徐达感激地说。

“你如果歇下来,镇守北平一事,交给谁为妥?”朱元璋肃然地问道。

“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通韬略,严治军,又善交儒士,如果让他镇守北平,定可万无一失。” 徐达回答说:

朱元璋不说话,只静静地望着徐达,好一会才缓缓地说:“你既然有病,先不忙去北平,养好再说,至于请辞一事,待我考虑之后再说。”

徐达起身告退,朱元璋没有象以往那样站起来送他,只是冷冷地盯着他的背影。徐达做梦也没想到,他的请辞,让他走上了不归之路。

202、

皇帝既然是弱肉强食的产物,是凭武力而争得的,因此所有的皇帝都有一件最可怕的事情,这就是担心有人来夺了他的皇位。这样,每个皇帝在对外部防备的同时,都会尽全力来对内部进行防备。打探他的部下,对他是否忠心,这是每个皇帝都要花大力气来做的事情。朱元璋当然也不例外,在这件事情上,他做得比任何皇帝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元璋刚打得天下,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了解他部下的情况,他将朝庭内的特务政治机构建设得非常宠大。朱元璋将这些特务组织分为“厂”与“卫”两个部分。厂,又分为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卫,指的是锦衣卫。合称厂卫。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下领有十七个所和南北镇抚司。1382年成立的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又让他们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的权力。在锦衣卫的下面,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而且不要经过司法部门,直接听命于朱元璋。厂与卫职权基本相同,但锦衣卫为外官,奏请需用奏疏,不如东厂等太监亲近皇上,故厂的势力大于卫。锦衣卫侦伺一切官员,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内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由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整套侦察特务机构体系。厂卫均可不经司法机关,直接奉诏受理词状,逮捕吏民,用刑极为残酷,致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有了厂卫,朱元璋要想知道的事情随时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有一次,宋濂上朝,朱元璋当着众人的面问宋濂:

“昨天在家喝酒没有?”

“喝了。”宋濂大惊,老实地回答。

“请了哪些客人?”朱元璋又问。

宋濂惊吓得出一身冷汗,不知有什么事发生,只好把昨晚喝酒的几个朋友名子一一都说了。没想到朱元璋听完哈哈大笑,满脸得意地说:“你果然没有骗朕,是个坦荡的君子。”

宋濂这才松下一口气,忙磕头谢恩。

由于朱元璋自己是个趁乱打出来的皇帝,他不但亲眼看到了那么宠大的一个蒙古帝国突然坍塌,更看到了各路义军内部之间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就是他朱元璋自己,不也是因为借刀杀了郭天叙,才迅速地扩充了地盘与实力吗?朱元璋从自己走向皇权的经历中体会得十分深透:这人世间的一切仁、义、礼、忠都不过只是表面的东西,唯有实力方可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为此,他必须铲除一切拥有实权或者可能成长为拥有实权的人。

对于徐达,朱元璋的心里竟管也相信他的忠诚,但徐达太过智慧,又是这样拥有实权的人物,自然是防着一点为妙。如今的朱元璋,已一改原来的冒险性格,凡事以稳妥为好。他只要遇到有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事,就一定是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于是便宁可错杀三千,也不可放走一人。这些,成了朱元璋的行为准则,当他遇上认为有嫌疑的时候,就会反过来考虑:杀了他,对我能有什么害处呢?结果,大量的无辜就这么产生了。正因为如此,对于亲如兄弟的徐达,朱元璋还是早就派人进行严加监视。就连前不久汤和拜访徐达一事,朱元璋也非常清楚,甚至他们谈话的内容,朱元璋都知道。后来汤和来请求辞官归故里,朱元璋感到非常欣慰,因此很好地安置了汤和。然后,朱元璋开始重点考虑徐达,因为在他看来,现如今最有力量威胁他天下的就只有徐达了。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徐达怎么忠心,他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么多年的战争告诉朱元璋:

权力不是靠忠心可以维持的,权力可以改变人的忠心,关键是他们有没有能力,能不能办到?

其实,朱元璋对他大明朝的第一功臣,他大明朝的“万里长城”,他的患难兄弟徐达,还是非常有感情的,他不准备象对待那些个文官那样来对待徐达。朱元璋不想,也不忍心来杀害徐达。朱元璋只是想慢慢地削弱他的军权,让徐达变得没有能力,就是有什么想法也办不到。可是,徐达自己却来提出请辞归乡这么一个请求。

这说明什么?朱元璋心中蹦出的想法是:徐达对朕有了诫心。若不其然,还仅仅五十出头,为什么就要请辞归故里呢?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徐达,你为何要这样?!朱元璋在心里愤怒地问道。一个臣子,对皇上有了诫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背叛!徐达,你我相交了这么几十年了,到头来,你为何要背叛朕?朱元璋这么想着,越想越感到徐达不能容忍。朱元璋愤怒了,龙颜一怒自然要杀人。

朱元璋开始考虑诛杀徐达的方法。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朱元璋希望能不为他人察觉地杀了徐达。

203

经过详细了解和周密安排,朱元璋召来御医去给徐达看病,临行前,朱元璋望了御医良久,直到御医胆颤心惊起来,这才开口说:“徐达是朕的好兄弟,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你此去看病,一是要万分地仔细,望、闻、问、切,弄清元帅的病情;二是要问明治疗方法。这些都给我仔细了,然后来告予朕知。若有一样不问明白,小心汝的狗命。”

御医听了,连连点头。来到徐达府上,御医反复详细地询问徐达的病情,看到徐达背上的疽疮发黑,不由又问:“不知元帅现在用的是什么药?”

徐达听了,坦率地回答说:“是用葵花籽烧了,研成细末,然后调之以麻油,涂于患处。另外,再用六十克鲜花,用美酒合煎至沸,尔后每日服服。”

御医听了想道:若是让我来用药,也是这样,坚持三个月,疽疮一定可以痊愈。想到这里,忙又问道:“不知给元帅医治这疽疮的,是何处良医?”

“这位医生,姓伍,名壮云。就在我军中,常年为军士治疗刀棒抢伤。”

御医听了,再仔细地观察徐达的疽疮,又问了些其它的许多事情,这才告辞准备离去。徐达的夫人张氏见了,忙上前一步拦住御医说:

“先生是宫中名医,为我家元帅看了这么久,又问得这般详细,为何不开一剂药方,留下一些药就要离去。

御医闻言,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请夫人恕罪,臣此来,全是奉了皇上的旨意,待臣此番回去将元帅的病情禀明了皇上,定会再送药来的。”

“皇上又不是医生,为何你这个医生不直接给我家元帅开药?”张氏更加奇怪,仍然拦住御医。

“皇上说了,元帅是他的好兄弟,又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因此务必要特别小心。”

张氏听了,不那么相信,望望御医,又望望徐达。

“让他去罢!”徐达说。

御医走后,张氏拉着徐达的手说:“不知为什么,我心中很怕,很是担心,怕是皇上要做出什么对我们不利的事情。”

徐达用手捂住张氏的口,说:“夫人不要乱猜疑,若是放在以前,我也是有些担心,可如今我已对皇上言明要交兵权,他绝对不会对我会有什么不利。”

张氏听了,长长地舒了口气,只是到了夜间,还是做了个噩梦,吓得大汗淋漓,醒来时对徐达说:“元帅,我还是担心!”

御医回到宫里,详细地向朱元璋汇报了徐达的病情,告诉朱元璋说:“徐元帅的疮,正长在他左后背,是一种极为凶险的背疽。因为距心脏不远,弄不好,是会死人的。”

“怎么是弄不好?”

“譬如说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还有……”

“什么是不该吃的?”朱元璋打断太医的话。

“蒸鹅之类。“

“吃了就会死?”朱元璋很感兴趣地问道。

“一定会的。”御医十分肯定地回答。

“这些,你都告诉徐丞相了吗?”朱元璋问。

“都说了,我都详细地告诉他了。”

“很好,你做得不错。”朱元璋温和地说。

“不过,陛下不用担心,徐元帅现在用的药,很对劲,他一直这么敫用下去,用不了三个月就会痊愈的。”

“这样?”朱元璋转动着眼睛,冷冷地一笑,向御医挥了挥手。待御医走后,朱元璋传来心腹马升云,说:“现在,你就去送一只蒸鹅请魏国公吃。”

马升云惊呆了,愣愣地望着朱元璋,一个太监走过来,喝斥他说:

“还不快去!”

马升云这才清醒过来,一头冷汗地去了。朱元璋冷冷地望着他的背影,一动不动地对那太监说:

“你也跟他一起去。”

徐达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前赴北平。他们夫妻俩刚听完御医的介绍,知道了原来病中的徐达竟有这么多的事情需要注意,正在感叹嗟嘘,有人来报,有皇上的亲信马升云与宫里的太监来了。看到一只黄酥酥的蒸鹅,徐达的妻子怒了,冲过去要掀掉它,被徐达制止了。

“你跟我们的儿女,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徐达说。

“不!”妻子大喊起来。

徐达心知肚明,皇上这么做,只是不让他一人活下来,他的家人是不会遭罪的。于是接过蒸鹅,大口地吃起来。

“不!”妻子再次扑过来,被徐达挡住,他握住她的手说:

“只能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

第二天,徐达“病逝”,朱元璋非常伤心,流了许多泪,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武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