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千古枭雄朱元璋
  4. 第21章 乱世雄1
设置

第21章 乱世雄1(1 / 1)


他总是心灵平稳,心无旁骛地去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为达到目的他可以不顾死活,勇猛直前,其胆识和气势常常会超出一般人。

56、

1356年初,迅速壮大的红巾军在刘福通的指挥下,兵分三路,全线向元军出击。元军被刘福通进攻的无力他顾,各路趁机而起的义军,有的忙于巩固地盘,有的忙于称王称霸,有的则忙于享受作乐。

朱元璋审时度世,也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拼命在南方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先后派兵攻占了镇江、广德、长兴、江阴等地,势力范围得到迅速扩展。1356年4月,他亲率部队顺江而下,来到南京南门外仅三十里处的辛远镇安营扎寨。朱元璋不仅趁此天赐良机最大限度的扩大了自己的地盘,他还要趁此攻打南京,夺下这虎踞龙盘之地,作为自己争霸天下的大本营。

长江下游的四月,正是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的美丽季节。清晨,彩霞伴着朝阳在江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送过江面,小鸟在温煦的春光中自由歌唱。

春天来啦!朱元璋在心里呼喊。他正当壮年,精力充沛,浑身有着用不完的力气。虽然,他连夜匆匆地赶了一百多里路,却并无半点倦意。十二万士兵,正在安营扎寨,挖灶生火。迎了朝阳,朱元璋一马当先,一路狂奔冲上江边的一座小山堡。徐达、常遇春、冯国胜等几十位猛将良臣,紧随其后,七千名彪悍的勇士,两旁护卫。

在众人的簇拥下,朱元璋举目前方,望着那并不高大的南京城,心中豪情满怀。想当初,进入濠州城时,他带了十二对元兵的耳朵,跟在他身后的只是俩和尚师弟;可现在,事情隔了仅仅只有三年,他不但拥有了濠州、定远、滁州等二十几个州县、上千万臣民,而且还拥有了跟在他身后的十二万生龙活虎的军队。

这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上,权力的拥有,需靠武力,谁拥有最强大的军队,就意味着谁最有权力。朱元璋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军队是他的胆量,也是他的权力。如今有了这么多的军队,若大的南京城,在他眼里也看得很小、很容易夺取。

“各位将军,我们要多久才能进驻南京?”朱元璋挥鞭一指南京扭头问道。

“三天内我们把她拿下来。”胡大海说。

朱元璋开心地笑了,从和县渡江后,这一路往东北,水陆齐进,确实令人振奋,简直是所向披糜。更令朱元璋欣慰的是,这一路的百姓,都是非常地欢迎和支持他的。元朝的统治太过腐朽,已完全失去人心。朱元璋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也比较地明白自己该怎么去做,才能够对自己更为有利。

这么几年来,他打的绝大多数是元军,除了必争之利,他尽全力避免与义军发生冲突。这念想的建立,除了朱元璋自己的悟性,还有赖于冯国胜的引导。他虽然非常穷困,没有人来培养或是教育他。但是,凭了直觉,他知道,一个人要做成一些事情,就必须有一些方面的经验与知识。而要得到这些经验与知识最简捷的路,就是拿起书本来学习。书本就是以前的智者的经验和知识的总结。有了这样的认识,朱元璋在成功地学会了乞讨之后,就决心回到寺院去学习。由于元军的一把火烧了寺庙,他只得又进入了军营。但这个时候,他已经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再也不愿意放弃学习。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些许空闲,他就会抓紧时间读书学习。这结果,使他比别人懂得更多,对现状也看得更加清楚。他非常清醒地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谁发展的最快,成长得最强大,谁才能活到最后,成为唯一的胜利者。除此之外,他还非常清楚:

这场战争打到最后,只能留下唯一的胜利者。朱元璋渴望成为这唯一的胜利者,因此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在取得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的时候,他却没有丝毫满足,只把目光盯着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对手。警告自己说:努力,赶上去,不然我会被他吃掉!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朱元璋对未来虽然信心百倍,但对于每一场战争,却是异常地谨慎,小心翼翼。这次攻打南京,他虽有必胜的把握,但还是往最坏处想,不断地提出问题来问自己。这儿毕竟是南京啊!达鲁花赫福非等闲之辈,况且有四万多守军。想到这里,朱元璋看看徐达与常遇春,又看看冯国胜,又一次问道:

“你们看要多长时间能拿下南京?”

徐达与冯国胜相对一望,又都把目光投向常遇春。

“我们争取半个月拿下南京!”常遇春说。

冯国胜与徐达赞同地点点头。

“好,一十五天内拿下南京城,传令下去,第一个登上南京城头的人官升三级。”朱元璋说完掉转马头:

“走,回营议事,攻占南京!”

57、

一路尘烟,浩浩而来,荡荡而去。南京守将曹良臣赶到城上,只能见到那一路滚滚的黄尘,慌忙下城去与鲁达花赫福商议。

鲁达花赫福虽为元朝文臣,但熟读兵书、禁怀坦荡,忠爽义气,对于同族的腐败官员,也常是痛心疾首,现闻报朱元璋反贼正在南门外安营扎寨,还率千余骑远处眺望,虽知自己无力回天,但还是抱定拼死到底的勇气。

“反贼朱元璋自得巢湖水师,聚汇和县之兵北上,一路夺采石肌,取太平城,败陈先也……势如破竹,而今以三倍于我军扎寨城南,待他们准备就绪前来攻城,恐怕凶多吉少。”曹良臣说。

“将军何出此言?”鲁达花赫福说:“我守军足有四万,反贼也就三倍于我,兵书有曰‘五倍于敌方可攻城。’只要我们坚守城池,反贼又奈我何?”

“大人有所不知。”曹良臣说:“军战杀伐,在士气不在兵多少。如今东西南北,大元朝军队均在溃败,我军斗志衰竭、士气不旺,而反贼一路北上,节节胜利,士气空前,实可以一当十。”

这些道理鲁达花赫福当然知道,可是事已如此,难道我们只有坐已待毙?他转动着眼珠,开始想办法。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定能克敌制胜’,如今反贼一路攻来,节节胜利,将骄兵傲,而又疲惫异常,今日刚到扎营安寨,忙乎一日,自持兵多将勇,只思明日如何攻城,绝不会去想如何防范,我们如果趁此良机,大胆倾巢出兵夜袭,一来斩杀反贼一万两万,烧其军营;二来灭其斗志振我军威……想到这里,鲁达花赫福下了夜袭的决心,曹良臣听了,思之良久说:

“看来也只能如此,就让我率兵前去,你亲自上城督促守军。”

“危难之时,方见忠良,只是反贼朱元璋诡计多端,且手下有勇有谋之士不少,将军此举,可要慎之又慎。” 鲁达花赫福感动地说。

在曹良臣与商议时,朱元璋率众将回到刚搭好的帅营里,在帅椅一坐说:

“刚才我们看了南京城,确是个好去处,有了它,我们便可成大业。可是,我军只有十二万,而守军有四万,且鲁达花赫福与曹良臣,都是元朝一流的文臣武将,不但对元朝忠心耿耿,而且也属颇有谋略之人。要夺南京,大家可要细细谋划,方可万无一失。”

“元帅,南京守军既有四万之众,鲁达花赫福与曹良臣既忠心又有谋略,会不会作困兽斗,趁我军立足未稳,今夜前来偷袭?”李文忠说完看着朱元璋。

其实朱元璋已经料到这一点,而今看到李文忠也有这想法,不由非常高兴,这个李文忠,北上以来,他夺关斩将,屡建战功,今后是可以堪当大任的。这么想着,只不知其他人对此有何看法,于是又问:

“诸将看法如何?”

徐达与常遇春点头赞同,朱元璋以目视问冯国胜。

“李先锋说的极是。”冯国胜说:“依我之见,今天午夜之后,鲁达花赫福必领军来袭。相信元帅早已在考虑如何应对之事罢?”

“如何应对鲁达花赫福的偷袭,还要请各位发表看法。”朱元璋把要讨论的问题又推进了一步。。

“请元帅给我一万人马,伏于营帐之前,元兵但来,拦住截杀,元军无论多少,知我有备,必然败退,我军乘势掩杀,定可伤其大半。”胡大海说。

“元军夜袭,志在必得,出动一定不少。”汤和说:“依末将之见,可能会有其兵一半,如能围而歼之,灭其有生力量,来日攻城时定会减少许多麻烦。”

“我很赞成汤将军的看法,敌人出动的人马一定有一万多人,我军必须出动五万。”常遇春说:“一万伏于城下,候敌人出来,便封锁城门,阻止敌人出城救援,另有四万,四面埋伏,待敌人入圈,骤起攻之,全歼敌人。”

听着将军们的想法一个比一个更高明,朱元璋并不满足,这时,在几位将军的启发下,他自己心里已经朦胧地产生一个好想法,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不想就说出来。他看看冯国胜,又看看徐达,因为他知道,这一直金口未开的俩人一定有更好的想法。

“众将军的分析,很有道理,给我启发很大。”徐达说:“我们今夜应该全军出动以待袭兵,设陷埋伏,围而不攻,逼其投降,这样不但削弱守城敌兵一半,又可多出四倍于敌的兵力来攻城,果能如此,则南京唾手可得。”

“好,好好!”朱元璋大为高兴,徐达这么一说,他刚才的朦胧也变得明白起来,心里对徐达更多了一份信任。心想:诸将如此迅速成才,南京已是囊中之物也。于是决定让冯国胜坐阵营中,自己率主力正面迎敌。命令胡大海、邓友德、沐英率兵一万伏于城外,待夜袭军出,负责封锁城门,阻击援军;常遇春、汤和率兵二万从左面包围;李文忠、郭英率兵二万从右面包围;徐达、丁德兴率兵三万从后侧切断退路……

58、

午夜时,曹良臣点足一万五千兵马悄悄出城,鲁达花赫福送至城外。他们怎么也料不到,这一切都被潜在城外的沐英和胡大海看得清清楚楚。沐英想趁此时移军再靠近些,胡大海不同意,说:

“莫慌,现在关键是莫让城头知道我们的动静,听到后面喊杀声起,我们再冲过去去不迟。”

曹良臣带领着元军,在夜帘下向前挺进,离南京城越来越远,离朱元璋大营离得越来越近。

一路非常安静,曹良臣有点奇怪,想到派出的探子一个也不见回报,不由全身一热,吩咐副将说:“快,传令下去,暂停前进,原地待命。”

就在这时,有探子踉跄奔到曹良臣面前:“将军,前面……埋伏……”探子话没说完,就倒地死去。曹良臣翻过他一看,只见这探子背后有一把匕首插得很深很深,曹良臣臣顿时全身冒汗,大声喊:

“快,快传我命令,后队作前队,撤!”

可已经迟了,随着一支火箭射上天空,东西南北四面喊杀声突起,朱元璋的部下犹如从天而降的励鬼一队队地冲杀过来,曹良臣率领的元军吓破了胆,再没有勇气反抗,一个劲地往里缩,直缩到一处崖地里,再也缩不动了。朱元璋、常遇春、徐达、李文忠,各率一部将其团团围住,高声喊道:

“驱逐鞑子,还我中华。丢下刀矛,都是中国人,一个不杀。”

元军有人丢下武器。曹良臣看着大势已去,自己再无回天之力,不由得仰天长叹一声,举起利剑,抹向自己的脖子。他的副将张克福见了,立即大声喊道:

“曹良臣已死,我们降了罢。”

一万五千元军、除了自相残踏死了几千人,全部都丢下武器。第二天朱元璋让人找来曹良臣的尸首,厚厚安葬,然后与冯国胜来到降军营中,想好好地安慰安慰这些降军。他要鼓起他们的勇气,让他们打头阵去攻占南京城,结果发现降军个个诚慌诚恐,惊惧不定。朱元璋很是担心,回营就跟冯国胜商量说:

“这样的部队怎么能去打仗?”

冯国胜说:“我认为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对我们存有戒心,害怕我们随时会杀了他们。因为他们过去只要抓到义军,都杀了完事。”

“这可怎么办,我可是真心不想杀他们。”朱元璋说。

“我看我们现在只有先增其给养,使之丰衣足食,以示爱护;颁布条例,升降褒奖如同我军,以示重用;然后在花些时间让他们信任。他们一旦信了我们,才可能去替我们上阵杀敌。”

“可是,攻城就在旦夕?”朱元璋远眺沉思,突然双眼一亮,左手向前猛力一挥说:

“既要他人信任,必得先信任人,有了生死考验,一切就好办了,我看就这么……。”他附耳冯国胜,说出自己的想法。冯国胜听了,也睁大眼睛,他认为这办法好是好,只是风险太大,见朱元璋执意要这么做,便坚决要求同往。

傍晚时分,朱元璋与冯国胜来到降军营中,给降军的十几个头目讲了增其给养、升降褒奖一视同仁等有关事情,然后吩咐说:“我今晚与军师就睡在这里,你们现在都回到自己军中,每人挑选三十个勇士来给我们作保卫,到时人人有赏。”

张克福等人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个大惑不解地离去,不一会便带来五百骁勇健壮的勇士。朱元璋与冯国胜走上去迎接他们说:

“我与军师今晚就住在你们这里,还请你们象保卫曹良臣那样保卫我们。曹良臣是个忠义之人,只可惜身在腐败透顶的元朝之中,你们如今投奔小明王麾下,同我们一起去追求光明,前程一定远大……”

说完与冯国胜入内,倒头酣然大睡,直到天大亮时才醒来,走出营外一看,只见张克福等人晨风中伫立,泪流满面,见了朱元璋,倒头便跪。这些元兵,当初投降也是为了保命,投降之后,又担心遭杀身之祸,时时提心吊胆,如今见朱元璋这么信任,不由感动得流泪,一个个掏心掏肺,当场表明自己将死心踏地跟着朱元璋,再无二心。

得到降军之心后,朱元璋心情为之一畅,对冯国胜说:“你这回可要好好行使亲军督指挥使之职,攻占南京一事,可就交给你与徐达、常遇春等诸位将领了。”

冯国胜很不明白,值此关键时刻,朱元璋为何要他来出面指挥,他自己要去干什么?再三追问,朱元璋只是笑而不答。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