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难忘的知青岁月
  4. 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老知青聚会
设置

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老知青聚会(1 / 1)


原金宝屯胜利农场浙江知青 张光文

张光文 男,1950年8月出生于浙江慈溪。1969年6月支边到内蒙古金宝屯胜利农场,先后在三营、四营工作,曾在农场五七大学学习。1974年转场吉林省洮儿河五七青年战校,同年8月返回胜利农场。1978年11月回到慈溪原籍。1979年起在慈溪庵东供销社西三分社工作,任经理;1983年起在慈溪二商公司工作,任业务股长;1992年起在浙江海通冷冻集团任行销总监;1997年起,在慈溪从事餐饮服务行业至今。

在浙江慈溪的原金宝屯胜利农场三站老知青,有开展联谊活动的很好基础和传统。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每隔一段时间要搞一次聚会,知青朋友轮流做东。2012年6月该轮到我请客了,我特别希望等到在天津工作的张立民夫妇回来时相聚。我向建业了解立民的行踪,建业告诉我立民夫妇6月底来慈溪,他还说在北京工作的王宪举最近也要回来。

立民夫妇要来我是早就听说的,宪举也要来是个意外的好消息,我高兴极了。以前我们聚会人从来没有这么全过,尤其是立民、宪举、赵英他们在外地工作的知青朋友能在慈溪老家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这可是一个天赐的良机!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承办好这次聚会。我马上打电话与邵桂华联系,桂华是我们知青联谊活动的核心,大家有事都愿意与他商量。桂华给我出了许多办好聚会的主意,并建议把聚会时间定在7月1日,他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的纪念日聚会更加有意义。

2012年7月1日中午,经过精心策划和筹备,我把这次知青聚会办在了慈溪市新城大道北路的新天渡海鲜城(原喜来登大酒店)。那里的饭菜特色以象山的石浦海鲜为主,我一共办了两桌,男士、女士各一桌,我和妻子周丽婷早早就来到酒店迎候知青朋友。出席聚会的有邵桂华、陈建业、潘鸣耀、赵建、陈建英、茅忠耀、周鸿奋、蔡企棠、胡家达、齐爱贞、干华芬、沈桂珍、俞书英、顾月珍、冯美芬、陈燮瑶等,还有远道而来的王宪举、张立民和赵英。那么多金宝屯胜利农场知青朋友聚在一起,大家互相问候,在一起聊退休后的生活,聊养生与保健,聊孙儿、孙女……

席间,大家的那种高兴、愉快、幸福的劲儿就甭提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酒过三巡,立民向我示意他想说几句话。只见他站起身来,不慌不忙地从包里拿出一份资料,开始了他的发言。他向大家提出一个倡议:在2014年6月我们下乡四十五周年时,发动原胜利农场广大知青参与,编撰出版一本我们知青自己的书,把金宝屯的那段知青岁月记录下来。看来立民是有备而来,他滔滔不绝地从编书的意义讲起,说到书的基本结构和框架,还客观地分析了编书的有利条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应对的办法……他充满信心地表示:“只要我们目标明确,下定决心,通力合作,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立民的讲话充满了激情,非常煽情,把大家说得心里热乎乎的,餐厅里一时热闹起来,大家都在议论和讨论立民的倡议。

过了一会儿,桂华站起身来说话。他非常支持立民的倡议,很赞成扩大编书的代表性和涵盖面,表示他将会通过多种渠道尽全力去联络各地的知青朋友,当好一名“联络官”。同时他也表达了一个担忧:胜利农场的老知青分散在全国各地,知青生活的记忆已尘封多年,大家的写作水平又参差不齐,在短时间内要编出一本高质量的书来,行吗?

宪举接过桂华的话茬说,这个问题的确存在,但只要我们组织得好,把知青中的“文人”和“笔杆子”发动起来组成一个强有力的编委会班子,相信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不会太难。宪举还表示,他本人还在工作岗位,虽然很忙,但他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积极参与,并要充分利用好他的优势和资源为本书编撰、出版效力。

建业、鸣耀、赵建、忠耀、鸿奋等也发了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大家都纷纷表示一定要积极参与,多出主意,多写稿子。本来一个半小时可结束的聚餐,一直延续了三个多小时,经大家一致推举,成立了以张立民、邵桂华、王宪举为骨干的编委会筹备组。最后立民再次发言,他深深地为知青朋友们的激情和友情所感动,表示将竭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

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知青聚会结束了,虽然编书的宗旨、任务、知青的联络等工作都有了眉目,作了初步分工。但我心里一直提着,放心不下。因为,桂华在会上提出的担心也是我的最大担心……

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在三位主编的组织、领导和广大知青的积极参与下,经过编委会的团结合作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本书的编撰任务按原计划所定的进度要求圆满完成了,不久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我的心里非常激动,这本书所记录的不仅是我们胜利农场知青的历史,也是整个知青运动的一个缩影。这本书所倡导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正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的!

马年新春伊始,桂华给我打来电话,感谢我为《难忘的知青岁月》编撰立了首功。我听了感到很惭愧,因为我没做什么工作,只是抓住机遇请大家吃了一次饭,没想到无意中竟促成了本书的诞生。

《难忘的知青岁月》之所以能如期保质保量出版,最辛苦的是编委会,尤其是三个主编。他们为此殚精竭虑,付出和奉献了许多许多,他们才是《难忘的知青岁月》的真正功臣!

2014年春节,写于慈溪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