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难忘的知青岁月
  4. 知青“驿站”
设置

知青“驿站”(1 / 1)


原金宝屯胜利农场天津知青 田惠民

田惠民 男,1951年12月出生于天津,籍贯山东文登。1969年6月15日下乡到内蒙古金宝屯胜利农场,在场直属单位基建连工作。1980年返城后,在天津市第一金属制品厂劳资科工作,期间1981年—1986年在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学习。1986年—2011年,在天津市房地产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任科员、经营科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技术职称:政工师。

我的第二故乡——金宝屯胜利农场坐落在内蒙、吉林、辽宁三省区交界地带,位于东西辽河的交汇处,是内蒙古东大荒的腹地。它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几乎在地图上都不好查到。

胜利农场场部距离平(四平)齐(齐齐哈尔)铁路金宝屯火车站约有三十公里的路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受当时历史和经济条件限制,这里的公路全部是土路,载货卡车、轮式拖拉机、大马车是当地的主要交通工具。胜利农场向四周辐射十几公里范围内有六七个下属分场和单位,场部建有邮局、商店、银行、招待所、医院、学校、公安派出所等机构,颇具乡镇规模,是全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69年6月15日,一批天津知青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来到了这里。我们二十名男知青有幸被分配在场部直属队,直属队的知青是清一色的男“光棍”。直属队位于场部的中心地带,分布在场部机关大院的周边,下设有基建队、砖瓦厂、粮油加工厂等单位。直属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各分场知青往返火车站的必经之路。直属队起着知青“中转站”的作用,名正言顺地成为知青心中的“驿站”。

每年春节前后是直属队最忙碌、最热闹的时候,因为各分场的知青大多要在这段时间回家探亲和探亲后返回农场。南来北往的知青在各分场搭乘拖拉机、马车或小毛驴车赶到场部,然后从场部倒车去金宝屯火车站。胜利农场“春运”的重担义不容辞地落在了知青“驿站”的肩上,我们在直属队工作的知青自然就成了义务接待员。

记得有时候扎堆一来,就有十几个知青。当时的物质条件非常有限,吃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吃饭时间到了,首先发动大家在宿舍各个角落找饭盆、饭盒。即使把宿舍翻个底朝天,餐具还是不够用,急得大家团团转。活人不能被饿死,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物多用,发明了用洗脸盆打菜、打饭。把洗脸盆拿到宿舍外的沙土地上抓上一把细沙土,再和上一些井水擦拭,就可以把洗脸盆里里外外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再用压把井水反复冲刷几遍,原本脏兮兮的洗脸盆立马变成了干净如新的大饭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沙土和井水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免费洗洁精和消毒液,好在大家身体结实,“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买饭的工具总算是解决了,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端着大洗脸盆去食堂买菜、买饭。排队买饭的人会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连食堂的炊事员都笑话我们这些能吃的“大肚汉”。饭菜打来了,大家围坐在热乎乎的土炕上,有的用饭盒,有的用饭盒盖,有的则干脆用喝水的水杯当餐具。大家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高粱米饭、玉米碴子,就着炒土豆丝,喝着白菜汤,一边唠着家常,吃得津津有味。昔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饭菜胜似如今一顿营养过剩的美味佳肴。

当夜幕降临晚上睡觉的时候,第二道难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男知青在一起还好说,大家挤一挤凑合了。被子不够用,我们可以两人盖一床棉被,打通脚睡。若遇到有女知青来这里中转,那么我们就得张罗着去场部或一营(二分场)找女生宿舍,安排女知青借宿。大家聚在一起,滔滔不绝地讲着各自的“故事”,其乐融融。不知不觉间东方就泛起了鱼肚白……

第二天天刚亮,我们直属队的知青穿着棉大衣,戴着皮帽子,顶着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一路小跑地去场部和机修队,帮助联系去火车站或去金宝屯送公粮、拉货的大卡车或轮式拖拉机。当我们忙得一身是汗,把知青朋友送上车时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当汽车发动时,插友们挥手告别。目送汽车渐行远去,我们的眼里也噙着泪花,唤起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

当年接待知青朋友的情景,如今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作为知青“驿站”骨干的我,心里至今还荡漾着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为自己能帮助知青朋友办点事而高兴。通过这件事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知青在当时艰苦的环境里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那份淳朴、真诚的友谊和感情。这种情谊是在患难与共的知青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弥足珍贵!

青春真好!哪怕贫穷、艰苦,可是因为有梦,因为有追得上梦的青春躯体。可是青春如今已经离我们远去,一去不可逆转。那个虽然一穷二白,却有着魂牵梦绕般的青春岁月,现在对我们只剩下了美好的回忆。青春啊,多么美好!我们知青在那风华正茂、青春飞扬的时候在金宝屯相遇,并肩战斗,同舟共济。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在付出辛劳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幸福和成就。

四十五年弹指一挥间,返城后高考、进修、招工、创业,当年的知青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但相同的是如今大家都已年过花甲,正在走向古稀。昔日一千多名胜利农场知青现在分布在祖国各地,有的去了国外定居,还有的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想起逝去的知青朋友我们的心里就非常难过,我们应该汲取他们的教训,努力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锻炼好身体,善待自己,善待生活,过好快乐的每一天。

我期盼着大家能够经常见面,聊聊天、叙叙旧,共享愉快的退休生活;我由衷地祝福胜利农场的知青朋友们健康幸福,永远年轻!

2013年11月,写于天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