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疏勒城——那年在西域的一场血战
  4. 第7章
设置

第7章(1 / 1)


大军开会时,窦固说到了班超,让大家向他学习,为国家建功立业,做民族的大英雄。

不知为什么,听了班超的故事,耿恭一方面觉得班超了不起,另一方面也有些暗暗地不服气。

他问范羌,你说,要是让我们去做使节,会不会和班超一样?

范羌说,我可没有想过这个事,只是觉得他干的那个事,太让咱们汉朝人有面子了。

耿恭说,那你是不是觉得我会比不上班超?

范羌说,把他干的事交给你,你肯定不会比他差。

耿恭笑了说,可惜没法证明。

范羌说,英雄不问出处,可英雄会有早晚。

耿恭说,都想早点成为英雄。

应该说,在成为英雄青史留名这个事上,班超的运气似乎是比耿恭要好不少。

塔里木盆地中间有一个大沙漠(世界第二,比撒哈拉沙漠小一点),把西域通向西方的通道分成了南、北两条。北道有焉耆、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疏勒等国,南道有拘弥、且末、若羌、尼雅、于阗等国。因为有天山隔着,匈奴对这些国家的控制,不像对车师那么直接有力。而天山以南缺少大草原,也使得北匈奴没法在这里长期驻扎军队。只要这些小国家不和他们作对,每年给些东西表示顺从就可以了。这些国家,在西汉时,实际上都是跟着大汉的。只是这些年汉朝放弃了西域,他们为了生存才向匈奴称臣的。分析了这些情况后,汉明帝决定继续派使节去向天山以南的各国表明汉朝的想法,让这些国家重新投入大汉帝国的怀抱。

这个使节让谁来当呢?如果说,没有班超在楼兰国干的这件事,大家的意见不会是一致的。有了刚刚发生的这件事,那就用不着多费心思了,这个使节除了班超再不会有第二个合适的人了。

于是班超在成功降伏了楼兰国以后,朝廷又给他压上了更重的担子,让他再次代表朝廷出使西域各个国家。

考虑到这些国家这些年实际上成了汉朝的敌人,有大臣建议让班超多带些兵马以应付不测。连汉明帝也问班超想带多少兵,并表示可以满足他提出的要求。

可班超再三思量后,决定还是只带跟在他身边的三十六个武士。他说,出使西域,重要的不是人的多少。人再多,一旦发生冲突,要用武力,再多个几百人、上千人,也不会有用处,只不过死更多人罢了。再说了,带那么多兵,也容易造成误会,以为我们是要用武力相威胁,显得缺少诚意,反而不利于沟通交流,达成有利真心归顺的协议。

听班超说得有理,朝廷皇上和窦固不再坚持让班超多带兵马。只好带着一些担心和更多的期望,送班超和他的三十六名勇士踏上了向西的古道。

班超上路了,耿恭也上路了,只是他们上的不是一条路。

班超去南边的几个国家,代表大汉朝去联络情感,交朋友去了。而耿恭去干的一件事,却有些不便公开说。

不便公开说,不是耿恭去干什么不好的事,而是耿恭去干的事有点偷偷摸摸的。准确地说,是去刺探军情(用现在的话,就是从事间谍特务活动)。

汉军在伊吾卢把南呼衍王打败了,没有再继续往前走,而是在伊吾卢驻了下来,安排了一些士兵种起了地。

才刚刚打了一仗,还是胜仗,没有过瘾,天天盼着继续前进,好多杀几个匈奴兵,可等到的消息却一次比一次失望。

终于忍不住了,问窦固都尉。都尉说这个仗往下怎么打,他说了不算,他要听朝廷的号令。他还说,打是肯定要继续打的,只是什么时候打,还不能定下来。

这么等下去,耿恭实在受不了。他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理由,也许可以让他在这个时候,不用等得那么难受,可以去干一件还算值得干的事。

他给窦固说,既然肯定要打,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派人去前边看一看,了解一下各方面的情况,也为下一步大军进攻做好准备?

作为一个将军,当然知道情报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耿恭的这个提议让他不能不有所动心。

他认真看了看耿恭,问他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说出来。(作为军中司马,他也应该给将军出主意想办法。)

耿恭说,让我去车师国了解一下情况。

窦固说,这可是有危险的。

耿恭说,只要是和打仗相关的事,没有不危险的。要是怕危险,就不该从军。

窦固说,你打算带多少人去?

耿恭说,我只带一个人。

三天后,从伊吾卢城里走出了两个人,远远地看,就是两个商客。走近了一看,才看出,这两个人就是耿恭和范羌。

他们还带着弓箭和刀(那时的男人出门时都会带着刀,这和身份没关系),只是没有了披甲和头盔,没有了汉军的军服。他们穿着商人们常穿的亚麻织的衣裤。每人骑了一匹马,身边还各跟了一匹马,马背上驮着几捆货物(主要是丝绸和茶叶)。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