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之祸
“五侯”掌权以后,胡作非为,与梁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党羽遍布朝廷和各郡县,搞得整个社会一片黑暗。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事件”就在这时发生了。
当时,除了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集团的相互斗争外,还有第三股力量,即士人集团,主要由名士和太学生组成。这个士人集团当中的名士,是一批士族地主出身的官员,他们对宦官掌权十分不满,主张改革朝政,罢斥宦官;那些太学生主要出身于中小地主阶层,因为社会黑暗腐败,政治前途渺茫,便要求改革。这些人批评朝政,对飞扬拔扈的宦官及其党羽深恶痛绝。
165年,陈蕃做了太尉,名士李膺做了司隶校尉。他们都是读书做官、操行廉正又看不惯宦官弄权的人,因而太学生都拥护他们。
李膺做司隶校尉的职责是纠察京师百官及附近各郡县官吏。有人向他告发大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做县令时,横行不法,虐杀孕妇,事后逃到张让家躲避罪责。李膺打听到张朔藏在张让家空心柱子中,亲率部下直入张让家中,“破柱取朔”,拉出去正法了。
·农奴的悲惨生活·
汉朝土地私有化加剧,大量农民在土地兼并中破产,不少人沦为大庄园的农奴。大庄园一般有农民达万人,他们租种庄园主的土地,收获后要交大量的地租。此外,还要无偿为庄园主服劳役。奴婢是庄园中地位最低下的人,他们不仅失去土地,也失去人身自由,属于庄园主的私人财产。他们从事繁重的劳动,终生为庄园主服务。
张让马上向汉桓帝哭诉。桓帝知道张朔的确有罪,也没有责备李膺。
李膺执法公正,刚直不阿,轰动了京师,受到士人和百姓的推崇。
过了一年,有一个和宦官来往密切的方士张成,从宦官侯览那里得知朝廷即将颁布大赦令,就纵容自己的儿子杀人。杀人凶手被逮起来,准备法办。就在这时,大赦令下来了。张成得意地对众人说:“有大赦诏书,司隶校尉也不能把我儿子怎么样。”这话传到李膺的耳朵里,李膺怒不可遏。他说:“张成预先知道大赦,故意叫儿子杀人,这是藐视王法,大赦轮不到他儿子。”就下令把张成的儿子处决了。
张成哪肯罢休,他与宦官侯览、张让一起商量了一个鬼主意,叫张成的弟子牢修向桓帝诬告李膺和太学生,罪状是“结成一党,诽谤朝廷”。
汉桓帝接到牢修的控告,便下令逮捕党人。除了李膺之外,还有杜密、陈蕃和范滂等二百多人,均在党人之列。朝廷出了赏格,通令各地抓捕这些人。李膺和杜密都被关进了监狱。捉拿人的诏书到达了各郡,各郡的官员都把与党人有牵连的人申报上去,有的多达几百个。
第二年,有个颍川人叫贾彪,自告奋勇到洛阳替党人申冤叫屈,汉桓帝的岳父窦武也上书要求释放党人。李膺在牢里采取以守为攻的办法,故意招出了好些宦官的子弟,说他们也是党人。宦官害怕,就对汉桓帝说:“现在天时不正常,应当施行大赦。”汉桓帝对宦官是唯命是从的,马上宣布大赦,把两百多名党人全部释放了。
党人被释放后,宦官不许他们在京城居留,打发他们一律回家,并把他们的名字向各地通报,罚他们一辈子不得做官。历史上称之为“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实质上缘起于东汉士人与宦官专权之间的斗争,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党锢之祸”发生后不久,汉桓帝死了。窦皇后便和窦武商量,从皇族中找了一个年仅12岁的少年即位,这就是汉灵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