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七零跳河后,我被村里糙汉捡回家
  4. 第338章 大学生村
设置

第338章 大学生村(1 / 1)


张桂霞和张老头犯了难,端着碗,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子礼埋头扒饭,舀了一大勺子肉末豆腐,吃得嘴角全是米粒。

他疑惑地抬头看向张桂霞和张老头,有些不解:“张爷爷,你们怎么不吃饭呢?妈说了,不好好吃饭长不高。”

矮瘦的张老头和张桂霞哭笑不得。

他们倒不怕长不高,但是这饭菜……叫人忐忑。

孟玉英好心安慰:“你们吃吧,不是因为你们才这样的,平时咱们家就这么吃。”

张老头半晌才说:“你们村的日子看着真好过。”

唐晚吟笑道:“也就是这两三年的时间,之前也惨,虽然饿不死,但是每天都只有红薯吃。”

一天三顿,全是红薯。

吃到人发慌。

看到红薯就怕。

话说开了,气氛活跃了,张老头跟张桂霞两人才放下了紧张的心理,开始吃饭。

子清的手艺很好,张桂霞再三叮嘱自己在人家家里不要多吃,结果还是被唐晚吟他们劝着吃了两碗饭。

唐晚吟左看右看,都觉得张桂霞应该是没吃饱:“你平时在家吃几碗饭?”

张桂霞脱口而出:“我们家不吃饭,喝粥。”

“啊?”

张桂霞一张脸都红了。

她就是下意识说了实话,但感觉说这个不太好。

张老头苍老的脸上浮现出无奈来:“没法子,我们山上不让种粮食,我就巡巡山,拿个工分。”

但是像张老头这样的,人家只给他算八个工分。

成年男子是十个到十二个,女人八到十个。

老人、十五六的孩子,只有八个工分。

这点儿工分,要供祖孙三人吃饭,确实不太够。

煮干饭太奢侈了,所以家里习惯了喝粥。

往粥里面多加一些豆子、菜干,能混个肚儿圆。

唐晚吟心说难怪,虽然是收养的,可这祖孙俩都是一样的干瘦。

唐晚吟对这样的情况心里有了底,就问张桂霞:“你是被河港大学录取的吧?”

张桂霞点点头。

唐晚吟问:“那路费生活费什么的,够吗?”

张桂霞犹豫了一下,才小声说道:“我想走着去。”

“走着去?”唐晚吟惊呆了,“你知道从这里去河港市有多远吗?”

盘溪村去镇上还好说,一两个小时,怎么也走到了。

但是盘溪村到河港市,坐车都得两个多小时,一两百公里啊!

这怎么走着去?

张桂霞腼腆一笑:“没事的,从山里出来也要走五六十里地,一两百公里,也就两三百里地吧,我带上铺盖跟干粮,四五天也就尽够了。”

唐晚吟把自己惊讶的话语咽了回去。

这种情况下,再说什么都显得自己有点儿不知人间疾苦的感觉。

吃完饭,张桂霞祖孙就要回去了。

他们天不亮就出发的,现在吃过晚饭了,得抓紧时间,才能在天黑之前回去。

不然山路走到一半天黑了,那就不好办了。

唐晚吟沉思片刻,让子清子敏给张桂霞装点儿东西带着,然后自己把张老头请到一边说话。

“老爷子,你实话跟我说,张桂霞这上学,家里能供得起吗?”

张老头叹息道:“没法子供了,我跟我老伴不拖累孩子就算是好了。我们都瞒着她的,老伴腿疼得不行,这几天都是咬牙忍住的,不想当着孩子面叫疼。”

但实际上,只怕张婆婆的风湿已经很不好了。

跟唐晚吟估计的情况差不多。

要不是真惨的人家,也不会被一个邮递员给随随便便截下了录取通知书。

这就是最底层最贫困的人的困境。

他们每走一步,都要比别人辛苦、艰难很多。

唐晚吟想帮他们一把。

唐晚吟掏出了二十块钱:“老人家,多的我不给,这二十块钱你拿着……别推辞,桂霞是个姑娘家,姑娘家读书本就不容易,你跟张婆婆心善,才会供她念书,支持她考大学。”

“她争气,你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但是她都已经考上大学了,总不能让她读不下去。”

“城里不比乡下跟山里,连一根草一棵白菜都是要钱的,这些钱也不多,你拿着,让她毕业之后还给我就行了。”

张老头浑浊的眼睛里有泪光,哆嗦着手,良久说不出话来。

“恩人,你放心,我一定让孩子还你,孩子还不上,我拼出去这把老骨头不要,也是会还钱的!”

唐晚吟笑道:“没关系的,只要她能好好读书就行。”

多一个人读书,祖国的发展就会快那么一微微微微点。

未必能够落到某个人身上。

但是将来,各行各业,科技金融农业商贸……一定都会因为一微微微微点而改变的。

唐晚吟还指望着自己老年的时候能够抢着享受一把网购快递外卖呢!

送走张老头跟张桂霞,这边唐晚吟也要开始收拾东西了。

何云平的录取通知书也在河港市,不过是河港市农业技术学院。

孟宇祁说出钱给孟玉英在城里租个小房子,方便她跟何云平陪读。

但孟玉英拒绝了。

她笑着道:“小祁,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但是你放心,云平不是那样的人,我跟他在一起也好多年了,连冬冬都这么大了,不必要天天黏在一起。”

孟宇祁的心思被看穿了,也有些不好意思。

“我也不全是担心这个,我就是觉得夫妻之间,要是能常常在一起就好了。”

这话是说孟玉英跟何云平,也是说他跟唐晚吟。

他有工作在身,所以没办法跟唐晚吟一起去沪市。

但是内心当然是想去的。

孟玉英现在也没有正经工作,自然可以去。

孟玉英笑道:“不用折腾!云平都跟我说了,每个星期都回来,放假也回来,我们准备专门拿出一头猪的收益买车票,提前预算好了,花着不心疼。”

孟宇祁见状,也就不再勉强了。

到了三月,各所大学陆续开学。

唐晚吟跟何云平都要准备报道去了。

聂源专门给组织了一次欢送会,欢送大学生离开家乡,去别的城市求学。

村民们十分配合。

原来是相信聂源,毕竟聂源带着他们挣了不少钱。

现在都已经是七八年的春天了,做生意终于管得不是那么严格了。

听说有些地方已经开放了个体经营,就是不知道这股春风什么时候吹到坪山乡这里来。

但即便还没有开始搞个体经营,盘溪村的大榕树集市也已经出名,挣了不少钱了。

尤其是高考过后,整个坪山乡,一共录取了一百多个大学生,盘溪村一个村子就有十来个。

立马远近闻名。

别人现在都不叫盘溪村的本名了,都叫“大学生村”。

村民们也与有荣焉。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