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七零跳河后,我被村里糙汉捡回家
  4. 第114章 选拔教师
设置

第114章 选拔教师(1 / 1)


这院子是徐向前的一个堂表叔的,是个孤寡老人,后事是徐向前几兄弟料理的,为的就是分这个院子。

但是几兄弟打得不可开交,不愿意拿钱,又舍不得这院子。

最后竟叫这院子荒废下来了。

陈东托了好多关系,才从中说和,关系费花了三十多,买院子五十多,最后花了八十多块钱才弄下来的。

这事儿最后还有一点儿小插曲,徐向前觉得钱少,不同意。

陈东不愿意跑了这么久的事儿就卡在徐向前这儿了,所以低头认了,答应给徐向前家捡一年的柴火,才让徐向前答应的。

付月梅为这事儿,替陈东委屈。

但陈东看得开,说现在他们抢占了先机,弄下这院子来,还没什么人知道。

要是后头起心多了的,知青里叶文明他们有钱,同村的有关系有族人。

怎么都轮不到他们了。

未免夜长梦多,先答应徐向前,好歹先把房子弄到手。

所以,要是这会儿有人突然跳出来,说他出六十买这院子,价高者得,付月梅得气死。

陈东也是掰开了揉碎了给付月梅讲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说清楚了。

如果只有一个名额,那就是唐晚吟的。

要是有俩,陈东再去争一争。

付月梅这会儿就是来给唐晚吟吃定心丸的——陈东说了,唐晚吟是个有主意的,能做朋友就别做对头。

所以,这会儿付月梅就是听陈东的话来给唐晚吟示好的。

按陈东的说法,代课老师这事儿多半会落到唐晚吟头上,但是先跟她说一声自己不争。

人家念你这个情,以后肯定会有用处的。

付月梅这人吧,别的倒是没什么,但是肯听陈东的话。

唐晚吟知道付月梅什么性格,也就知道这话肯定是陈东让说的。

当下就回应付月梅:“行,我明白怎么做。”

果然,等人齐了,李山就宣布了——盘溪村决定重开村小,目前要在村里征集两名代课老师。

而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待遇问题了。

李山扫了唐晚吟一眼,说:“待遇就按照壮劳力,给十个工分,但一个人一天最高就十个工分,不管干几份工,不管做啥。”

唐晚吟一听就知道这是冲着自己来的。

她心里呵呵了一声,也没多说什么。

反正工分对她来说有一份,别让她下地就行。

至于工分分的那点儿粮食跟钱,她也不大在乎。

她要的是代课老师这个身份。

别管什么时代,老师多少还是受尊重的,她得给自己身上加筹码。

另外一个吧,孩子再多,那也还是骨肉,没人不在乎孩子。

唐晚吟要是当上了这代课老师,一面管着人家的鸡,一面管着人家的孩子,村民多半都要护着她一点。

这一点,兴许在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用的。

李山说完这些之后,大致说了一下村里的适龄孩子的情况,五岁到七岁的有二十六名,七岁到十岁没上过学的,有三十七名。

这都是第一批要上课的。

至于其他年龄更大的孩子,还有想认字扫盲的成年人,那都是后面的事儿。

李山说:“这么多孩子,年龄大小不一样,加上要教语文、算数、文体课,所以要安排两个代课老师,大家同意吗?”

“同意!”

“同意同意。”

这话还能有人不同意吗?

要说现在大集体就这点儿好,先前唐晚吟羡慕人家工厂有厂幼儿园,厂小学,就是因为现在这些支出都是集体支出的。

也就是说,这事儿不影响大家拿工资或者工分。

别说两个老师了,就是十个八个也都行。

当然了,李山作为大队长,也是要跟公社申请的。

按照公社的规定,这加起来六十多个孩子,三门课,两个老师也就够了。

唐晚吟目光扫过几个知青,大家都很是激动。

不管怎么说,他们总是比村里那些不识字的人要强不少的。

于是李山就宣布接下来进行投票。

村里投票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什么匿名不记名之类的。

就是李芳一人给发了一根扫把草的草杆子,一会儿听完候选人的演讲后,大家放到有资格竞选老师的人背后就行了。

这能有资格竞选的,除了十一个知青之外,还有村里四个读完了中学的年轻人,跟两个据说是民国时上过学的人。

不过村里这几个都不愿意当老师,是被李山硬拉着来的。

村小都关了好几年了,他们都没来当,显然是没什么兴趣。

竞选演讲的时候这几个人也是兴致缺缺的。

唐晚吟是来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还有竞选演讲的事儿。

再一看,好家伙,知青里面好几个手里都拿着纸片片在低头默念呢!

一看就是提前得到了消息的。

看来柴永兵跟程浩之前说李山偷偷去找他们的事儿是真的。

唐晚吟对李山这种手段简直嗤之以鼻。

当她没准备就讲不好了?

开什么玩笑,她好歹也教了子清他们几天,再说了,她空间里还有教具指导呢,这能难倒她?

唐晚吟低头不语。

李山站在排成一排的桌子那头,阴翳的眼睛露出了阴谋得逞的笑意。

准备时间很快就过了,李山开始念名字,然后介绍各位候选人的情况。

轮到别人的时候,李山那叫一个舌灿莲花,恨不得把那些个人都夸成才高八斗的状元。

要不是里面有他的侄女李芳,大家都还真信了。

就李芳那个水平,村里的老会计早就说了,能把账本上的个十百千万写全了就不错了。

所以李山在上面讲,大家就在下面笑。

轮到唐晚吟,李山淡淡撂下一句:“城里来的青年,念过几年书,现在在家带孩子,能治点儿兽病。”

唐晚吟:“……”

倒也没错。

到了个人演讲环节,村里的几个明显都是兴致缺缺,宁可把时间留着去折腾自留地,也不愿意当老师。

只有不愿意下地的知青们才对这个机会分外重视。

尤其是李山亲自点了的几位——也就是现在拿着小纸片的几位。

演讲起来,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学富五车。

恨不得把会的成语都用上,怎么文绉绉怎么来,怎么抑扬顿挫怎么来。

最后弄得不像是演讲,反倒像是唱戏。

唐晚吟忍不住笑,就这,村里人能认才怪。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