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干流特有的“几”字形河道,使它所流经的河段气温的差异明显。
“几”字形顶端,河流冬季结冰早而春季解冻晚;“几”字形低端的河段,冬季结冰晚而春季解冻早。
春末,黄河上游积雪融化,黄河在“几”字的左侧河段集聚了大量河水,在流经“几”在顶端封冻河段,冰块和河水一起流动,造成河水无法顺利向下游流淌而堵塞,从而导致黄河决堤。
帝乙十一年,发生了一次大范围的黄河决堤灾害。
决堤造成大商北部五十多个诸侯国受灾,鬼方诸侯之长,也就是大商的三公之一的九侯,向大商申请救灾。
但是大商自从帝乙即位以来,国力衰微、国库空虚,没有多余的钱粮提供给鬼方的九侯。
九侯也无可奈何,只好任由灾区人民自生自灭。
而灾区难民唯一的去处,就是远离故土,南下前往朝歌。
多达二十万的灾民涌向都城,给大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饥民叩商”。
后世污蔑大商腐败造成灾民流离失所,却不曾考虑黄河决堤的巨大危害。
都城也无法容纳这么多的灾民,所以帝乙只好下令紧闭城门,并让城北的城卫军大统领建丰对灾民进行驱赶。
二十万灾民围城,一时民怨沸腾,朝堂之上愁云密布。
要知道,整个朝歌城的百姓,也仅有七万余人,连城卫军、戍武卫、侍卫营全加上,也才十三万人啊!
帝乙一筹莫展,早朝之上,环顾众臣:“诸位卿家,如今灾民众多,如何应对?”
比干提议:“当务之急,需得开仓放粮,避免大批灾民死亡。”
大王子子启当即否定:“这可是二十万人啊!开仓放粮的话,三个月就让他们吃光了,然后呢?”
满朝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方案。
南仲将军进言:“我这里唯一可以保证的是,坚决保护王都安全!杜绝灾民乱城。”
太宰商容沉思了很长时间,上前一步道:“大王,如今之计,唯有将他们分流到各个诸侯国,以分摊压力。”
不能不说,商容的策略还是最切合实际的。
每个诸侯国分流五千人的话,四十个诸侯国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帝乙像是抓住了什么似的,赶紧吩咐:“太宰,这件事就由你全权处理,务必在三天以内见到成效!”
太宰却是一个头两个大,心中抱怨:这,我能负责得了吗?
分流灾民,这又不是分钱,哪个诸侯国肯接收啊?
朝廷硬派,搞不好弄得矛盾激化。
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益交换,可是大商拿什么东西和诸侯国交换呢?
就算要交换,我一个太宰,虽也是九卿之一,但这个我说了能算吗?
“大王!倘若各诸侯国提出苛刻条件,臣下该如何应对?”
太宰赶紧说出自己的难处。
帝乙显然已经不耐烦:“商容,你乃百官之首,这些事还要孤家来帮你想办法吗?”
商容哑口无言,痛恨自己干嘛要提什么建议呢,这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帝乙示意太监,太监随即高呼:“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商容没办法,只好召齐内服官,分派此事。
商朝官职分内服和外服,内服可以简单理解为文官,外服可以简单理解为武将及诸侯。
按照帝乙大王的意思,商容起草国书,分发给朝歌周边的近百个诸侯国,要求各诸侯国接收灾民。
商朝时期诸侯国众多,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可知当时的诸侯国至少有八百多个。
《史记》记载,西周伐商的总人数为四万五千人,而西周就有一半人,也就是二万多人。
八百诸侯合计只有二万多人,难道除了西周,每个诸侯国只有几十人?
所以八百诸侯会盟当然是《史记》的刻意抹黑,表明天下皆反的意思。
诸侯或是世袭,或是为大商建立功勋之人,岂会如此泛滥?
遍阅史书,能从文献中找到的,商朝诸侯确有其名的,也仅仅有不足三十而已,当然有一些小的诸侯国没有记载,但也绝对不会夸张到八百!
回过头来说商容,在发出国书之后,接连几日,都没有收到回音。
没有回音,其实就是回音:不愿意!
也有不少的诸侯国,迫于朝廷威压,违心接收一千两千的灾民。
总人数也刚刚凑够两万人,这里可是还有二十万人!
帝乙在朝堂上耐不住火气:“这些诸侯,平日里,孤王待他们不薄,关键时候都不肯为国分忧!”
有火气,但也没处发啊!
因为诸侯都不在跟前,你还能说,没来的诸侯,都给我跪下!
又过了几日,城外灾民因饥寒交迫而死去的人数逐渐增多,迫于压力,帝乙命建丰将军设赈粥棚,赈济灾民。
到了第八日,一则徐城回讯让满朝文武为之一振。
徐城三王子,表示愿为大王分忧,愿意为国分忧,可以接收十万灾民!
子受明白,要成为强国,基础是什么?
是人啊!没有人,怎能强大?
徐城一城百姓就有二十万,而其他的六城,总人数还不足七万,有着很大的缺口。
别说是十万,二十万全部接收,子受也毫无压力!
帝乙龙怀大慰,击案大笑:“不愧为我王族子嗣,此为诸王子之楷模!吾大商后继有人了,有此子,可保我大商百年昌盛!”
太史官在一旁高呼:“帝乙十一年夏初,大王欲立子受为继承人。”
大王金口玉言啊,满朝的保守派目瞪口呆,无从辩驳。
帝乙一想,只是“欲立”,写到史书里面也没啥,欲立就欲立吧。
从朝歌迁徙到徐城一带,步行需要一个月,子受提出,朝廷需要将人送到徐城。
这也需要不少的粮食,但也没别的办法,总不能让徐城送粮来吧?
建丰的城卫军奉王命,全程护送百姓到徐城。
而在商容的一番运作之下,威逼加利诱,各诸侯国又消化了三四万灾民。
围在朝歌城外的灾民总数仅有五万。
而这五万人,一直在城外靠朝廷施粥度日,硬是熬了两个月!
进入夏季,很多的灾民开始返回鬼方故土。
帝乙勒令九侯妥善安置好灾民返乡的工作,这场“灾民叩商”的危难才正式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