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4. 第1443章 皇太后病逝
设置

第1443章 皇太后病逝(1 / 1)


康熙五十六年十月,康熙启程返回京城,并致祭天坛,因康熙染病体虚无力,难以行礼,便遣大臣恭代。

十一月,康熙帝因腿膝疼痛,又稍受风寒以致咳嗽声哑,决定赴汤泉调理数日,同时宁寿宫传出消息,皇太后病重,

这位皇太后是顺治帝的第二位皇后。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清世祖废后的堂侄女,努尔哈赤之子饶余郡王阿巴泰的外孙女。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顺治降元后为静妃,次年五月,她被聘为妃,六月立为皇后。十五年(1658年)正月,顺治以侍奉太后疾不勤,诏停其宫中笺表。

也就是说,皇后则因未精勤侍奉皇太后,顺治帝认为皇后有违孝道,下诸王大臣议论废后事宜。

皇后因此病倒。皇贵妃董鄂氏“五昼夜目不交睫”的照顾,直到皇后痊愈。

最后也因为董鄂妃的强烈反对,顺治想要再废一次皇后的事,最终不了了之。

玄烨继位后,尊这位嫡母为仁宪皇太后,居慈仁宫。

康熙生母早死,康熙幼年时期,多受这位嫡母精心照料,母子感情甚笃。

康熙五十二年,皇太后的亲妹淑惠太妃(淑惠妃)七十余岁亡故;这时候仁宪太后已年纪老迈发苍齿摇,心中不乐,对康熙语曰:“牙齿动摇,其已脱落者,则痛止,其未脱落者,痛难忍”

康熙宽慰她说

康熙:" 太后圣寿已逾七旬,孙及曾孙殆及百余,且太后之孙,皆已须发将白而牙齿将落矣,何况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辈,常言老人牙齿脱落,于子孙有益,此正太后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也。"

太后闻言欢喜倍常,笑曰:“皇帝此语,凡我老妪辈,皆当闻之而生欢喜也!”

由此可见康熙和这位皇太后虽然不是亲母子,但是感情却是非常深厚的。

也就是在这期间,,康熙于乾清宫东暖阁召诸皇子满汉文武大臣,谕曰

康熙:" 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近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倅,头晕频发,有朕平日所欲言者,今特召尔等面谕。"

康熙在这篇上谕里对平生做了自我总结;

帝王之治,必以敬天法祖为本。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制治於未乱,保邦於未危,夙夜兢兢,所以图久远也。朕八龄践祚,在位五十馀年,今年近七旬矣。当二十年时,不敢逆计至三十。三十年时,不敢逆计至四十。赖宗社之灵,今已五十七年矣,非凉德所能致也。齿登耆寿,子孙众多。天下和乐,四海乂安。虽未敢谓家给人足,俗易风移,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始终如一。〈歹占〉竭思虑,耗敝精力,殆非劳苦二字所能尽也。古帝王享年不永,书生每致讥评。不知天下事烦,不胜其劳虑也。人臣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犹得抱子弄孙,优游自適。帝王仔肩无可旁委,舜殁苍梧,禹殂会稽,不遑宁处,终鲜止息。洪范五福,终於考终命,以寿考之难得也。易遯六爻,不及君主,人君无退藏之地也。岂当与臣民较安逸哉!朕自幼读书,寻求治理。年力胜时,挽强决拾。削平三藩,绥辑漠北,悉由一心运筹,未尝妄杀一人。府库帑金,非出师赈饥,未敢妄费。巡狩行宫,不施采缋。少时即知声色之当戒,佞倖之宜远,幸得粗致谧安。今春颇苦头晕,形渐羸瘦。行围塞外,水土较佳,体气稍健,每日骑射,亦不疲乏。复以皇太后违和,头晕复作,步履艰难。倘一时不讳,不得悉朕衷曲。死者人之常理,要当於明爽之时,举平生心事一为吐露,方为快耳。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综细务。朕不谓然,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谨,即贻百年之患。朕从来莅事无论钜细,莫不慎之又慎。惟年既衰暮,祗惧五十七年忧勤惕励之心,隳於末路耳。立储大事,岂不在念。但天下大权,当统於一,神器至重,为天下得人至难,是以朕垂老而惓惓不息也。大小臣工能体朕心,则朕考终之事毕矣。兹特召诸子诸卿士详切言之。

在这篇上谕的最后康熙明言

康熙:" 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

此时的康熙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因为皇太后的病,康熙帝日就羸瘦,足痛加剧,艰于步履。不久,康熙帝足背浮肿,周身沉重,中心烦躁,不能成寐,稍寝即醒,醒时头晕,至五鼓始寝半刻。

十二月初四,皇太后病势渐增,康熙此时也已经病了七十多天了,双脚浮肿得几乎走不动。他就用手帕缠裹双脚,乘软舆来到宁寿宫,跪在嫡母榻前,双手捧着嫡母的手说道

康熙:" 皇额娘,儿臣在这儿呢。"

此时,皇太后身体极弱,已经不能说话了,她只是一手握着皇儿康熙帝的手,久久望着他,嫡母眼神里充满了生命最后一刻,对于康熙帝无限的眷恋与感激之情。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皇太后病逝,走完了七十七年的人生之路。从十二月初四日太后去世的前两天,直至康熙五十七年正月初三的一个月里,康熙帝都住在苍震门内,未回寝宫。十二月十五日,他亲自赴宁寿宫奠酒致祭。往事历历,物在人去,康熙帝悲不自胜,还未开始读祭文,已痛哭失声,祭文读毕,仍抽泣不止。

太后去世之后,康熙号恸欲绝,坚行割辫之礼(割辫原仅用于帝丧)以尽哀思,不亚于当然孝庄太皇太后死的时候。

仁宪皇太后崩逝后,大臣们开始拟定谥号的时候,后面没有加上顺治的谥号,遭到了康熙帝的强烈指责,大臣们第二次上谥,又未带有生前的徽号,再次上谥,最终经雍正帝和乾隆帝加谥,全谥为: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这时候有大臣迎合康熙的意思,上奏说康熙生母孝康皇后升祔以久不宜迁动,而欲以孝惠皇后、孝康后神主一并尊祔于太庙。

结果大学士王掞曰:“陛下圣孝格天,曩时太皇太后祔庙,不以跻孝端上,今肯以孝康跻孝惠上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陛下是个大孝子,当年太皇太后祔庙的时候,都没有把排位,排在嫡皇后孝端之上,现在又岂能让生母的排位,在嫡母之上?

后来那位大臣果然遭到康熙训斥,康熙下旨令改正,以嫡母神主加于生母之上。

孝惠皇后葬于世祖顺治孝陵之东,曰孝东陵,世祖、孝康皇后、孝献皇后同葬于孝陵,

然而康熙帝仅上顺治的谥号“章”字于生母、嫡母,并称章皇后,同祔太庙,皇后,

与之相对应的是,孝献皇后则仅能于孝陵祭祀,在康熙年间不知是否因顾虑昭圣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仁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的缘故,康熙于孝献皇后(董鄂妃)生辰祭日均未派遣使节祭陵。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