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仔细查看后,才发现空间里的冰山流出一条溪流,直入果树林。她忍不住欢呼起来,以后再也不用亲自浇水了!
苏宁打算追溯溪流的源头,可她刚走到山脚下,就再次被蚀骨的寒意逼退了。
指示牌出现了,上面写着:每赚取500两银子,就解锁一个冰山技能!
苏宁不以为意,清月茶楼一个月的分红就有500两,完成升级任务还是很轻松的!
但她定睛一看,指示牌的右下角还有一行小字:仅限果蔬收入!
苏宁皱了皱眉,且不说前期栽种的成本,就说果蔬还没种下呢,要攒够500两岂不是猴年马月了?!
这个新规定激发了苏宁赚钱的欲望。翌日天刚蒙蒙亮,她就跟着村民去地里撒生石灰了。
苏宁穿着束脚裤,脸上蒙着手绢,在人群里分发手套和手绢。
“等会儿大家一定要戴上这个手套,用手绢护好口鼻,不要吸进去生石灰!”
大家摸着滑溜溜的手套,打趣说:“这不是猪殍吗?这玩意儿咋往手上戴啊?!”
有人认出这是猪尿泡,别的人也附和起来,“这又臭又腥的,还是不戴的好!”
苏宁看见有人将猪殍扔到地上,连忙跑过去捡起来。这可是她用冰山溪流漂洗了一晚上的猪殍,又用晾晒药材的货架烘干过,一点也不腥!
“乡亲们,这个我洗了很多遍,是没有味儿的!虽说它戴着有点松垮,但是用绳子捆好了,也不会耽误大家干活!”
有人拿着猪殍手套放到鼻子底下,小心的闻了闻,大声喊道:“真的没有臭味儿!”
“还真是!”
苏宁趁机科普道:“要是不戴这个手套,生石灰撒多了,是会侵蚀手部肌肤的!”
李大郎之前用生石灰给鸡窝消过毒,也站出来力证,“我之前撒的时候没戴手套,手都被生石灰烧红了,没几天就脱了一层皮!”
大家瞅着李大郎举起来的双手,手心和指腹上还是没长好皮的红肉,看起来皱巴巴的。心里都不落忍了,纷纷按照苏宁的演示戴上了猪殍手套!
从县衙里过来的农官也凑到苏宁身边说:“苏姑娘,这个猪殍手套是咋做的?能不能教给我们,回头也好给别的县准备一些。”
苏宁前几日就跟郑县令汇报了工作进度,他听说苏宁要用生石灰给大雨浸泡过的田地消杀,便派人过来学习。
苏宁也不藏私,大方的说:“把猪殍洗干净了,再晒干,按照人手的大小缝合在一起就行了!”
猪殍在肉市上随便捡捡,做法也简单,人手一只还是没问题的!想到这里,苏宁又说:“若是能找到羊肠子,按照此法,也是能做出手套的!”
羊肠子更服帖薄透一些,不过羊肉很贵,乡下地方很难获取原材料罢了!
农官将苏宁说的话,一一记录在簿,想着回去后又是大功一件!不过,这也是苏宁的功劳,他也就是跟着沾点光而已!
苏宁见他记得认真,又多传授了一个小技巧。“这几天光忙活猪殍了,手绢遮鼻也是仓促之举。”
“要是做的细致一些,可以用绢布裁成方形,再在四个角上缝根带子,戴在脸上就更牢固了。”
苏宁说完,摘下脸上的手绢,在四个角上虚拉了几下,又示范了捆绑步骤。
农官看得目瞪口呆,不仅是近距离观看苏宁的美颜,还惊叹于她脑子的奇怪想法。“苏姑娘是怎么想到这些妙用的?”
苏宁重新戴上手绢,笑着说:“穷人家东西少,都是逼出来的办法!”
农官听后,撇了撇嘴没说话,心想:现在谁不知道您已经是紫霞镇的新贵了,居然还跟我们哭穷!
说话间,杨大哥已经捶打好生石灰粉了。大家从他那儿领了石灰粉,便到地里撒用了。
苏宁边撒边嘱咐大家,“别撒太多了!撒个薄薄的一层就行了!”
若是苏宁不说,大家还真是有多少撒多少了,都以为这是越多越好呢!经过苏宁提醒,大家都减少了用量,也加快了投放的速度!
不到午时,大家撒完了生石灰,就都回家了!等到用过饭,就会拉着自家沤的肥过来。
县衙沤肥成功后,郑县令就将沤肥的办法张贴在城门处,又逐级给乡正、里正下发了文书,命令他们将沤肥之法教给自己的村民!
只是,村民们养牲畜的少,收集的粪便较少,沤出的肥力没有那么高。
等各家撒了沤肥,苏宁又将自家后院的沤好的肥,均分给村民们。
大家见苏宁分发完生石灰,又分发沤肥,都表示:“我们拿钱买!不能总占苏先生的便宜!”
苏宁见状,忙说:“不着急!等你们种出果蔬了,还是要卖给鱼铺的,我挣得钱比这个多多了!”
大家还是坚持要给钱,苏宁给杨大哥使了个眼神。杨大哥冲着人群说:
“现在各家刚刚能吃饱饭,妹子也不好收钱,等果蔬丰收了,咱们低价卖给鱼铺就是!”
乡亲们这才安心用了苏宁的沤肥。
农官心有疑惑,又跑到分肥的地方,细细查看了一番。看完后,跑到苏宁身边,问道:“苏姑娘,你沤的肥怎么这么臭?还这么黑?”
这比县衙沤出的肥还臭,想来肥力丰足,也得问个仔细,必须记下来好回差事!
苏宁想到那将人熏得睁不开眼的臭气,擦了擦鼻子,才说:
“我是用马粪、牛粪和鸡粪,还有鱼塘底下的淤泥沤出来的。牲畜的粪便充足,肥力也更高!”
农官还是不解:“我们用的粪便也多,可味道也没有这么冲鼻!想来是鱼塘里的淤泥起了效用!”
苏宁没想到这农官很是机灵,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鱼塘里的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是可以直接用作肥料的!
“要不你回去给郑县令说,让各村都挖个鱼塘来养鱼!鱼养大了可以拿到肉市上卖,鱼塘里的污泥清理出来可以沤肥。”
农官闻言大喜,这可是利民利政的大好事!这件事办好了,别说他了,就是郑县令一年的政绩也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