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这就是那些世家,干的事啊!”
隋文帝不由感叹道。
由于没有东晋世家那种左右皇权的能力,现在的世家能做的,只能是不断地试探,试探再试探。
对于一些他们想要做的事,只要他这个皇帝表态没有那么强硬,那他们就会放开地去做。
所以,虽然如今世家不敢不从他的话,但是他还是感觉比较累。
究其原因,就是要防住各方面的试探,不给他们乱搞的机会。
否则,要是他稀里糊涂通过了一项决议,到后面发现实际执行起来,不是他所想像的那样,他还没有办法追责。
毕竟当初,就是他通过的决议,其它人只是按照自以为的标准,进行执行而已。
其实隋文帝有一个梦想,那就是:
他下的命令,其它人都能够完美地执行,不会出现曲解意思等事情。
当然,这也只能是梦想了,在梦里想想就够了。
现实当中,恐怕无论哪个朝代,都实现不了。
唯一区别,大概就是不同的朝代,像这样刻意试探的事情,会有所不同。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第二年就死了......
难怪他们敢这样,原来是看咱快不行了么?”
朱元璋的声音当中饱含着寒意。
不过,旁边的朱标,直接忽略了这一股寒意,反而有些焦急道:
“爹,你还是不要这么累了,有什么事,交给我,就行了。”
不过,朱元璋却是不以为意道:
“能活到七十,咱已经很满足了。
咱只恨,没有杀尽这些乱臣贼子!”
“爹,那些乱臣贼子,交给我来杀,你看着就行。”
朱标继续劝道。
然而,朱元璋却是撇了撇嘴道:
“你来?那更加杀不尽了!”
这个大儿子的性子,朱元璋十分地清楚。
虽然不像扶苏那样无原则地仁慈,但在他看来,至少可以说是,手段不够硬。
就比如,当初胡惟庸案爆发的时候,朱标的态度也是十分坚决的,支持肃清胡惟庸的势力。
但对于朱元璋搞株连,把有点关系的,都杀了,朱标却是不赞成的,觉得有些滥杀无辜。
而这样一来,很有可能会为未来埋下祸根,令那些乱臣贼子“春风吹又生”。
至于那些无辜受害的人,反正在朱元璋看来,并不无辜。
否则,也不会与这件事牵扯上。
正是这个原因,朱元璋还不是很放心让位给朱标,想要把朝中这些祸害都除尽再说。
以这些年来,他干的种种事来说,朱元璋已经可以想象未来的人,会给他扣一个“暴君”的帽子。
对此,朱元璋内心当中,并没有多大的想法。
他只希望能够除更多的人,等到朱标上位之后,就可以安心地当自己的“仁君”了。
“这......”
望着父亲那种坚决的表情,朱标也不由暗叹了口气。
他也知道父亲决定的事,恐怕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但他是真的担心父亲的身体,都六十好几的人,还天天处理政务到深夜,看起来十分地劳累的样子。
若是父亲现在能够退位当太上皇,安享晚年的话,凭借着父亲早年南征北战锻炼的身体,应该不至于像电台说的,只活到70岁。
更让他忧心的是,自从电台出现之后,可能是知道后面是一个外族皇朝,也可能是“人口税”的原因,反正父亲变得更加忙碌了。
这样下去,能不能活到70岁,恐怕都是一个问题。
不过劝是劝不住了,他能做的,只有做更多的事,替父亲分担事务了。
朱标不知道的是,在他担忧父亲的时候,还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与父亲。
旁边的朱允炆,同样也在忧心着朱标的身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朱标在忧心朱元璋的身体,殊不知,自己的身体更需要被担心。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死得比朱元璋还要更早。
具体死因并不清楚,不过朱允炆看着朱标那肥胖的身子,他估计和肥胖脱不了干系。
所以,他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办法帮朱标减肥。
这个任务,可一点也不简单。
毕竟古代讲究“能吃是福”,女子肥胖或许会被说“丑”,男子胖点,真没有多大关系。
好在的是,朱标已经过于肥胖了,走路走久了,都要喘的那种。
他可以从这个角度,想办法劝说朱标减肥。
不过即使是这样,同样有些困难。
对此,朱允炆也很无奈。
其实,他很想当一个咸鱼来着。
但眼前这两个人,若是没了,他估计也当不了咸鱼了。
唉,他太难了!
......
画面继续。
【那么他们是怎么作弊的?】
【其实很难说他们的行为,是作弊。】
【像朱元璋令人彻查,结果也没有查出问题来。】
【最后只有把死去十来年的胡惟庸拉来鞭尸,以此定罪。】
【所以,从程序上,是根本上挑不出问题的。】
【但是,录取的都是南方人,肯定又是有问题的。】
【虽然由于南方经济比北方好,并且北方战乱不断,所以在此之前的明朝科举,一直是南方人比北方人多。】
【但好歹还是有北方人的,并且这个时候,明朝已经发展了将近三十年,北方也缓了过来。】
【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北方突然无人中举,这明显不正常。】
【之所以能够做到录取的都是南方人,很大可能是因为文风。】
【由于地区差异,每个地方的文风都有所不同,但刘三吾又恰恰是南方人,熟悉南方的文风,所以在看到熟悉的文风,就自然会给高一点分。】
【又加上北方整体确实不如南方,被这一偏袒,于是就成了都是南方人中举的局面。】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不同地方的文风,确实不同,这个是真的可以看出来。”
诸葛亮点了点头,认同道。
一方土地,养一方的人。
同一块土地上面的人,往往拥有相似的经历,其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类似。
所以,看到老乡写的文章,往往会有亲切感。
这一点,诸葛亮是深有体会。
在隆中隐居的那会,面对着不同的书信往来,来自于徐州同乡的书信,他常能感到一些熟悉感。
而后面,在荆州待久了,与荆州的本地人交流久了,他的文风也开始有些变化了。
现在困守蜀地,再看荆州方向的书信,同样会有一些熟悉感。
按理说,如果针对各个地方的文风,进行特别训练,确实可以大致辨别出某篇文章,是哪个地方的。
而且根据电台来看,这个刘三吾本来就是南方人。
他只需要觉得文风熟悉就够了,完全不用辨别来自于那个方向,这样就更加简单了。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这......”
听到如此清新脱俗的“作弊”方式,房玄龄也有些愣住了。
根据文风来辩人,这该怎么防?
总不能每个地方都选一个考官,再求平均分吧?那得是多复杂?
而且考官一多,估计更容易出乱子。
一时之间,房玄龄也想不到什么办法。
此刻,他只觉得脑袋有些疼。
果然,青史留名的工作,没有那么好做。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这要让咱只做江南的皇帝,不做全国的皇帝啊!
要知道,连元朝的科举,都有北方人。”
朱元璋怒道。
即使是不怎么重视科举的元朝,并且录取的大半都是蒙古人,但同样会将一些名额给汉人,南北都有。
而到了他大明,北方人中举的名额都没有了,连元朝都不如了。
对北方人来说,汉人统治下的科举,竟还不如蒙古人统治下的科举,这让他们怎么想?
恐怕他们会想:还不如投蒙古算了!
这种行为,往轻的说,是舞弊。
但往重的说,那就是在分裂华夏。
“这群乱臣贼子,就是一群祸害!”
最后,朱元璋如此道。
他的内心当中,已经升了很重的杀心。
趁着仅剩的八年时间,他要好好把这些祸害给除掉!
......
画面继续。
【朱元璋心里估计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刚开始仅仅只是要求补录一下北方人。】
【毕竟,这个时候的科举,可不仅仅只是选拔人才,还有笼络读书人,维护平衡的作用。】
【要是中举的都是南方人,那么平衡就打破了,北方肯定会不干。】
【所以,为什么都是南方人中举的隐藏原因,就呼之欲出了。】
【就是江南某些文官集团想要垄断官场,借此来试探一下朱元璋的态度。】
【没有想到的是,平时大杀特杀的朱元璋,这个时候竟然只是要求补录北方人。】
【这些文官顿时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得寸进尺,硬找理由,说北方人的试卷不佳,多犯禁忌,录不了。】
【本来朱元璋大概真的因为老了,不想追究了。】
【可这些人给脸不要脸,公然抗命,这还得好了?】
【朱元璋还是那个朱元璋,直接挥起了屠刀,杀了一个人头滚滚。】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对这样的人,就不能留手!”
刘邦深有体会道。
若不是当初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留手”,封了“异姓诸侯王”,那么如今也不会到处有叛军了。
他常在想,若是当初,他强硬一点,少封,甚至不封“异姓诸侯王”,结果又会怎么样?
或许会有人不满,选择造反,最终被他直接镇压下来,后面就没有这么多的事了。
当然,也有可能镇压不住,天下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当初“留手”的行为,刘邦心里是有些后悔的。
他当初就应该硬一点,这样现在就能少许多的事。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果然是这样的!”
隋文帝一副我猜对的表情。
毕竟这套操作,世家门阀玩了许多次了,他是熟悉得很。
非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世家以血缘为纽带,关系更为亲近,也更加团结。
而这个文官集团,是以地方,或者说籍贯为纽带,关系差一些,相比来说,可能松散一点。
这么一来,皇帝更容易控制他们,其对皇权的威胁,也要比世家门阀低一些。
......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这些文官,竟然敢这么玩?”
赵匡胤有些诧异道。
他以为他的“黄袍加身”,已经够“兵不血刃”了。
结果这些文官做的事,似乎更加“兵不血刃”。
要不是有个狠人皇帝在,他们凭一个科举,就差点要垄断官场了。
到时候,做什么事情,还不任由他们说得算。
这一刻,赵匡胤开始重新审查起文官来。
他发现在文官“人畜无害”的外表下,似乎暗藏着令人想不到的力量。
文官,并不一定比武将更为安分。
武将可以“黄袍加身”,文官同样可以“杀人不见血”。
所以,均衡双方势力,让两者互斗,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当然,由于大宋建立之初的形势,“杯酒释兵权”,压制住武将“黄袍加身”的想法,也没有错。
只不过,不能这样一直压下去。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呵呵,真以为咱老了,就不杀人了么?”
朱元璋不由冷笑道。
随后他又似想到什么,出声道:
“刘三吾那个时候,也八十好几了,吧?
他莫非以为,咱和他一样,老了就心软了?”
不可否认,随着年龄的增长,朱元璋确实慢慢感觉到了身体上的力不从心,没有年轻时候的那股干劲了。
但要说,他心软了,不会冒出杀人的心思了,那纯属以己度人。
对“开局一个碗”的他来说,“心软”就在他的词典里面不存在。
正所谓“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敢小瞧他的人,一定会付出惨重代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