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弄好从里间往外走,就听到小话痨又开始小嘴儿叭叭了:
“二哥,你终于叠好啦!我都等好久啦!”
“二哥,我好饿呀!”
“二哥,妈啥时候回来呀?”
突然也很想问一个某乎上看过的问题了:
全世界的小孩儿,都是如何做到在天使和魔鬼之间自由切换的?
惹不起的时候怎么办?
只能微笑满足了。
不确定母亲还要多久才能回来,这边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家伙,今天就干脆自己把早饭做了吧。
等会儿家里人回来也能马上吃上热乎乎的饭,三个人不知道在外面冻了多久了,真的是不容易。
自己这身体是没有单独做过饭的,都是打打下手。但是自己在现代会做一些家常菜,不过没有做过这个年代的早饭,不确定早饭该做点啥。
考虑到做第一顿饭估计要多废一点时间,于是对小妹说道:
“小妹,今天的早饭二哥给你做行不行?”
小妹估计没见过自己做饭,毕竟每天都是母亲在家做,她表示很疑惑?
“二哥,你会做饭吗?好不好吃呀?”
“小看人了吧,今天二哥给你露一手!”
“不过第一次做,可能要多花一点时间。二哥给你拿一块桃酥,你先到里屋一边吃一边等好不好?”
“好呀!吃桃酥最开心啦!”
“我肯定会乖乖的!”
得,又是一个被一块儿点心收买的小吃货,以后的格局必须得给她打开,至少也要两块以上才行!
安排好这位小祖宗,准备开始做这个年代的第一顿饭。
先把已经放凉的药给喝了,一股奇怪的味道在嘴里散开。要不是为了有个病好的理由,真心不想喝。
茶缸留着吃完饭一起洗,在屋子里找了一下能做早饭的食物,发现了几个窝窝头还有高粱面的馒头,还挺惊讶的。
看剧的时候,除了每家都会出现的玉米面窝窝头,阎埠贵家提到的白薯,还有贾家标配的白面馒头,好像再没有看到其他的主食了,就还以为只有玉米面和白面、白薯供应呢!
涉及到吃饭问题必须重视,赶紧详细回忆了一下这时期国家关于粮食的相关管理制度:
自1953年起,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自建国以来产生的粮食危机问题,国家决定改变只依靠市场收购粮食的办法,实行全国统购统销政策。
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严禁自由经营粮食,由中央统一管理,地方分工配合。
国家将粮食供应标准划分为南方、北方两种。
南方以大米为主食供应,北方以杂粮、面粉为主食供应, 四九城明显属于北方供应范围,所以剧里这时期好像没有看见谁家吃过大米饭吧?
国家还规定城市(镇)居民口粮按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进行等级划分供应。
四九城居民每个月的粮食定量,按规定标准被细分成了100多个小等级,当时人们最羡慕的首钢炉前工每月是60斤。
可以总体归纳为九等:
一、特殊重体力劳动者,50~60斤。
二、重体力劳动者,40~49斤。
三、轻体力劳动者,29~39斤。
四、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他脑力劳动者,27~32斤。
五、大、中学生,29~36斤。
六、一般居民和十周岁以上儿童,24~28.5斤。
七、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周岁的儿童,18~23斤。
八、三周岁以上不满六周岁的儿童,12~17斤。
九、不满三周岁的儿童6~11斤。
到了1959年,由于发生自然灾害,四九城粮食调入困难,为此城市居民响应国家号召,在原来口粮定量供应的基础上逐渐减少了每月定量,最困难的时候每月折半供应定量。
同时还调整了各种粮食的供应比例:
其中面粉供应调整为占总定量20%,大米占10%,其余供应粗粮(玉米面、白薯干、高粱面、鲜红薯等等)。
了解完基本情况就不慌了,看了一下家里确实还有一些红薯,几颗鸡蛋,还有玉米面、高粱面、白面,都是昨天自己排队然后和母亲一起买回来的。
看着这些粮食感觉有点难受,这算是原身用命换来的粮食吧?可是现在他却吃不到了。
哎,希望他下辈子顿顿白米白面吃到烦吧,到时候说不定还会想吃粗粮了。
算了,多想无益,做饭去。
给小妹蒸个鸡蛋羹,其他人就煮红薯稀饭,热一下窝窝头和高粱面馒头。
至于菜嘛,看到的就是白菜、土豆、萝卜了,不过屋里放的量都不多。估计是怕温度高了会放坏,所以留够几天吃的就行了。
先把红薯拿几个出来放在盆子里,这时候没人舍得削皮的,所以只能端着盆子去外面水池仔细洗干净了,毕竟家里没有那么多水。
享受了一把冬天的刺骨水温,觉得自己购物清单上又要加上一双胶皮洗碗手套了,平时母亲洗洗刷刷真是太辛苦受罪了。
回屋子里烤了一下手,拿出菜刀把红薯滚刀切小块儿,一起冷水下锅,上面再放上蒸格加热窝窝头和馒头。
拿了一个干净碗,敲一个鸡蛋加点凉水,再放极少的盐搅拌,蛋液放一边儿静置一会儿,等锅里水滚开了再放上去一起蒸十来分钟。
趁空隙时间拿了一颗大白菜稍微摘了一下烂叶子,剥下来一半儿洗干净放一边儿控水。
现在的大白菜一般都不怎么包心,很松散蓬松,应该是没有用化肥的原因。
这也算是吃上真正的绿色环保有机蔬菜了!
现在炒菜自己说实话有点头秃,缺油少调料的,自己以前都是用热油爆香辣椒段炒白菜的。现在不知道咋炒能好吃又不浪费油了!
哎,还是再来点家里的酱菜预备着吧!万一炒菜翻车还能有个合口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