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辰时。
崇祯裹紧了身上的棉氅,走出了乾清宫宫门。
现在的崇祯不习惯被人用轿子抬着,便踩着雪向军令司走去。
大自然酝酿了两百多年的小冰河,在崇祯朝开花结果。
而令崇祯感到棘手的并不是气候。
按照历朝历代的生命周期,两百年到三百年的这一百年,是覆灭高危期。
土地兼并,吏治腐败,积重难返。
行将就木,内斗不止的大明,对上一个崛起上升,目标一致的女真。
这让崇祯在穿越以来的这几个日夜中,没睡过一顿安稳觉。
倘若能以一人之力,掰赢历史的手腕。
就不会有二世的靖康,五世的南京。
这让崇祯不禁想像,老天爷和历史是不是赌桌上的两个赌徒,老天爷怎么都想赢一把历史。
可能老天爷见输了五次,产生了和皇太极一样的想法。
后世之人穿越是没错的。
可穿越后的身份错了啊!
什么将军、实业家通通都错了!
然后就不知道给了历史什么好处,要了皇帝的身份。
“老天爷,迟早上天将你揍一顿!”
崇祯边走边骂,走到了军令司。
李标、孙承宗、王洽、李邦华、周延儒五人都在军令司内坐等皇帝到来。
昨晚接到内监通知时,五人内心都顿感疑惑,这勇卫营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军令司中王洽是最先到的,后来的人都一致问了一个问题:“勇卫营的事情你兵部知道不知道?”
而皇帝此举明显又是一次绕开朝堂的行为,王洽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只能回复一句不知道不清楚。
这勇卫营进一步加深了众人对崇祯未卜先知的印象。
而众人中,以周延儒感受最为震动。
周延儒此时在思索着,皇帝到底还在朝堂中布下了多少颗棋子,这些棋子最后又会造成什么的局面?
周延儒心中隐隐觉得,战后的大明朝堂将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陛下驾到!”
曹化淳的声音打断了几人的思考。
众人都连忙起身迎接圣驾,齐声道:“臣等叩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朕安!”
崇祯坐下后,也不急着带众人去广渠门,而是先行汇总昨日条陈的工作进度。
“少司马,京营那边如何?”崇祯看向李邦华问道。
李邦华出列拱手回道:“回陛下,英国公与臣昨日领旨后,已开始就空额、占役等京营弊事进行整顿,目前正重新厘定花名册。”
“京营整顿牵涉甚广,有没有什么人在暗中使力阻挠妨碍?”崇祯淡然问道。
京营涉及总理勋贵、协理文官、监军内监三方蛋糕,整顿起来没有阻力才是不正常的。
倘若放在以前,李邦华可能还要顾虑会不会得罪什么人,言辞上要考虑些婉转,奏疏上还要用些春秋笔法。
但现在在得知昨天皇帝条陈的具体内容后,心中顾忌大减,况且皇帝还直接找了英国公和自家尚书大人,底气比以往只多不少。
心中敲定,不再犹豫,拱手回道:“昨日英国公与臣到京营驻地,宣读旨意后,便有人阳奉阴违,不配合英国公进行兵员核定,后来只能请出尚方宝剑,底下的人才有所收敛,配合办事。”
崇祯闻言,只端起茶喝了一口,语气依旧淡然:“都是哪边的人?”
“成国公。”李邦华直截了当。
“曹化淳。”崇祯高声道。
曹化淳在门外拱手回道:“奴婢在。”
“叫王应朝去把朱纯臣请到乾清宫!”
“奴婢遵旨。”
众人纷纷侧目,面露惊愕。
皇帝对朱纯臣不以国公称呼,而是直呼其名,可见皇帝内心不满。
崇祯没有整顿内廷二十四衙门之前,整个皇宫就是个四处漏风的筛子,谁都可以买通几个小太监,暗通内外,压根没有秘密可言。
朱纯臣自然是清楚王应朝是乾清宫的侍奉太监。
崇祯派出王应朝,先给朱纯臣一个下马威的政治信号。
至于朱纯臣怎么想,崇祯也不在乎。
崇祯继续说道:“京营自成祖设立以来,一直是明军野战精锐,然到如今却糜烂如此,人人都说京营十万兵,可都是纸上之兵,卿等都清楚真实可战之人有多少,不必朕说。
但如今建虏寇边,京营之事关乎皇城安危,整肃势在必行,谁都不能挡路。
王卿,李卿,尔等可明白?”
王洽听到皇帝点名,心中自然清楚皇帝要兵部这边不能干扰李邦华,随即出列和李邦华拱手齐声道:“臣等明白。”
随后,崇祯看向孙承宗问道:“孙公,接管之事如何?”
王洽和李邦华退回班列后,孙承宗出列拱手回道:“回陛下,五城巡城御史公署、五城兵马司、巡捕营都已安排锦衣卫人手驻留,戒严之事也已在昨晚进行。”
“和京营一样,有无阻碍?”
“仰赖陛下天威,接管之事一切顺利,暂无阻碍,不过……”孙承宗吞吐道。
“不过什么?”
“臣遵旨意,明日便要动身前往蓟州,这京城治安戒严之事还需陛下安排妥当之人接管。”
孙承宗这个问题,崇祯早就安排,看向孙承宗说道:“孙公,李阁老,你们看旧任稽勋司郎中孙传庭如何?”
孙承宗和李标闻言,相互对视一眼。
李标出列拱手道:“陛下,此人可用。”
孙承宗拱手附议。
“好,孙伯雅(孙传庭字)已经在来京路上,待他到京,李阁老就安排下去吧。”
“臣遵旨。”
皇帝的话一出,再度搅动众人心境。
什么叫“已经在来京路上”?
皇帝事先到底做了多少事,喊了多少人?
孙承宗默默退回了班列,他心知接下来的才是重头戏。
此时班列中的周延儒,在官服上悄悄擦了擦双手的汗,努力平复自己忐忑的心情。
李标没有退回班列,等着崇祯把周延儒叫出来。
给景皇帝朱祁钰议封的事情,无疑是给礼部扔去了一颗深水炸弹。
南明的弘光帝之所以能顺利地给朱祁钰上庙号,是因为这时候没了半壁江山,大明变成了小明。
为了收拾人心,抗击清军,扶正朱祁钰的皇帝身份自然是个好方法。
但是崇祯二年的礼部,乃至整个大明朝堂,谁又能知晓未来事。
而且,崇祯二年的礼部官员,也远比弘光帝的时候要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