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在笑,手串已经开始画炊事班全家福。
她用滑石画了圆月,画了满天星光。
就着岩壁的坡度,她用泥石画下了土窑。
她用赤铁矿给火膛、火眼、烟筒画上鲜红火焰。
她用孔雀石在土窑边,山坡上,火膛前画上五个人。
她在火塘里挑了块木炭,把火膛前那个人脸涂黑。
几个又是一阵爆笑。
“还有胳膊,胳膊也涂黑。”
彪子笑着说。
族人也都围了过来,大家乐滋滋的看着两幅壁画。
“太好玩了”,有人发出爆笑。
“太好了”,有的发出赞叹。
欢笑和赞叹过后,彪子被松果叫去抓鱼。
石头他们四个商量下午去干嘛。
“我们去河边找小石籽做手串吧。”
手串的提议丝毫不出人意料。
“附议!”
小芳点头认同。
“石头,你想去干嘛?”
大树问石头。
这对话似曾相识。
“我想去爬山。”
石头说道。
“这哈怂山有啥好爬的吗,山上全是石头,山顶全是风,半山腰全是树,爬上去还挺费劲。”
大树不解的说。
“我想去山上看看有啥好吃的。”
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看山里山外的地形。
大山里真发生战事的话,熟悉地形,掌握地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山上能有啥好吃的?”
手串问道。
“去看看呗,万一碰到呢。再说了,河边的石籽你都挑遍了,挑来挑去也就那几种。跟石头去山上转转,没准儿能找到新鲜的石籽。”
石头努力劝着手串。
“这么说的话,那咱们也去山上看看?”
手串征求小芳的意见。
“去看看呗,反正也好久没去过山顶了。”
小芳表示同意。
手串同意了,小芳基本就会同意,小芳同意了,大树干啥都乐意。
所以,在做通了手串的工作后,今天下午去爬山的提议,大伙一致通过。
几个人上山,沿着小路蜿蜒向上。
越往上爬,风越大。
越往上爬,树越稀疏。
越往上爬,石头越多。
这一路上,小路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时而平缓,时而陡峭。
有的地方,四人要互相拉扯着才好上去。
离山顶大约三百米,四人看到一个山洞,就在一处峭壁边缘。
大树说那是先人最早居住的地方。
走出树林,前边是一片开阔的山顶平地,准确的说,这里应该是这座山的次峰。
除了主峰,这里应该是这座大山的制高点。
这里向西再爬两百米,就是这座山的主峰。
主峰其他三面过于陡峭,几乎是直上直下,只有经过这里西折爬东坡才能抵达。
说是平地,也只是相对山坡而言。
这里没有树,但有几块巨大的石头,最大的一块约有几层楼高,像一条巨大的象鼻,从西边的山坡长出。
还有一块大石头,有一层楼那么高,四四方方的,挂在平地一角。
从远处看,这大石头除了一个角嵌在山坡上,其他角都是悬空的。
“你们看这块儿像不像泥人二号?”
大树指着一块一米多高的石头说。
这石头确实很像人头,头下还有脖子。
“这是脖子,这是脑袋,这是耳朵,这是眼睛,还有这秃头,你别说,还真像。”
石头指着那块上粗下细的大石头说。
“我感觉像彪子更多一点儿。你看这俩大眼睛,这双大招风耳。”
手串表达了不同观点。
“真是哎,手串这么一说,我觉得确实更像彪子。”
大树笑着说。
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吧。
这次峰上除了石头,还有些平整的地方,只是被各种大石头隔的七零八落。
一块平地上长了一大丛龙葵。
石头过去摘,大树他们劝石头回来再摘,拿着东西爬山不方便。石头觉得有道理。
稍作休息,几人顺着东坡往主峰爬。
这一路就没有树了,草都没见几棵,全是石头,大大小小的石头。
东坡的坡度也不算小,只是跟其他三面峭壁比起来,坡度小一些。
而且,离山顶越近,东坡的坡度也越来越大。
差一步登顶时,山顶变成石台,需要爬上这个一米多高的石台才算成功。
石头和大树先爬上石台,然后把手串和小芳也拉上去。
这山顶呈东西长条状,也是高低起伏,勉强呈台状。
山顶长有几十米,宽五六米,上边光秃秃的,除了石头之外,啥也没有。
不对,还有风,这风也太大了,吹的人喘不过气,吹的手脚耳朵冰凉,吹的几个人拉着手才能站稳。
山顶景致是差了点,但这里的视野是真不错。
向大湖一侧望去,能看到对面大山的山顶。两山之间,一只老鹰在盘桓飞舞,时而拉高,时而俯冲,时而惊起一群飞鸟。
对面山的那边,还是起起伏伏的大山,有的似乎比他们脚下的主峰还要高。
仔细看,似乎还有一座火山。
大树他们望着对面,数说着虎族、水族和泥人的地盘。他们还说,对面山的那一边,还有很多部落。
向东,能看到刚才的次峰。次峰向下是一个山谷,山谷那边又是一座山,那山比这边主峰和次峰低一点。
向西,也能看到一条山谷,小溪在那里劈山而出,转而向北。
向北,可以看到一大块平原,一眼望不到边。
平原上,大多数地方长着草,少数地方长着树。
树林在草原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
小河在平原上再次转而向东。河沿岸,满是树木,像是小河仪仗队。
大体就是这样。
石头站在山顶观望,四下尽收眼底,很想吟上两句。
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比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可风太大了,石头被吹的直哆嗦,鼻涕泡都快出来了,实在诗意全无,大煞风景。
“你看,啥也没有吧?大伙都冻成这幅怂样子了,回吧?”
大树在那一边,声音颤抖着对石头说。
“回回回。”
石头赶紧说。
几个人从主峰撤下来,又来到次峰。
石头过去采龙葵。
“这个好吃是好吃,就是不解饿啊。”
大树边摘龙葵,边问石头
“今天换一个新吃法。”
石头对大树说。
大树跟石头采过花椒,知道再往下解释比较麻烦,也就不再往下追问。
手串和小芳就地取材,编了两个小篮子,之后也开始摘龙葵。
摘着摘着龙葵,石头发现了几棵很眼熟的植物,叶子长得像嫩玉米叶,植株不高,像一丛芍药。
有点眼熟,但实在记不起来。
石头过去捏捏叶子,闻闻味道,还是想不起来。索性拔了下,拔不动,用力拔了一下,根部仍旧纹丝不动。
大概率是根茎植物,石头心想。
山上这么薄的土,怎么会有根茎植物?石头也纳闷。
仔细观察了一下四周环境,这块小平地就像一座火山口,四周都是石墙,只有南面有豁口。
风在这里打个转儿,扔下了沙土,走了。
这里还有很多树叶,有的干枯,有的已经腐烂,它们堆在围子四角,停在植物根部。
这围子里边长得龙葵,就比其他地方茂盛些。这里能长根茎植物,也就不稀奇。
至于水,这里就更不缺了。春秋时节,这里时常烟雾缭绕。
至于这根茎植物是啥,石头决定动手挖一下。
他先用石头刨,用棍子撅,再用手薅,好不容易把那根茎给鼓捣出来。
抖掉泥土一看,难怪眼熟,这不是野山姜吗?石头老家那边很多人家种生姜,跟这个长得挺像。
这可是好东西啊,石头如获至宝。
有了这野山姜,不光多了种滋味,寒冬腊月喝上一口热姜汤,也会好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