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知道苏文景说一套做一套,苏陶也没办法拆穿。人家都知道自己错了,作为苦主都亲自来跟他赔礼道歉了,他还想怎么样?
他难道还能为了赵氏,为了赵家,难为这个好大儿吗?
要是传了出去,他的名声还要不要?
“文景,你快起来吧,”苏陶双手扶着苏文景起来,叹息一声:“是我识人不清,没有看清赵家人的面目,才让你受了这样的委屈。”
苏陶看向苏文景:“文景,你不会怪父亲吧。”
苏文景赶紧摆手:“不会,当然不会了,这件事和您没有任何关系,我怎么会怪您呢。”
苏文兰和苏文和站在一边,两人用愤恨的目光看向苏文景,要不是他非要把事情闹大,爹怎么可能这么生气?
要是爹不生气的话,娘也就不会被留在外祖父家了。
苏文景把他们两个的神色看在眼里,他知道苏文兰苏文和是记恨上自己了,便故意说道:“文兰文和,要不是我非要找到背后主谋,母亲也不会被父亲留在赵家,你们要是想恨我,就尽管恨吧。”
苏文兰苏文和的脸色更难看了,苏文景这是逼着他们表态啊。
苏陶冷冷道:“这件事根本就不关你们大哥的事,你们两个若是连这个道理都想不明白,那就白长这么大了。”
苏文兰苏文和低着头根本就不敢说什么,苏陶又说道:“还不赶紧跟你们大哥道歉,你们外祖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你们做晚辈的,跟你大哥道个歉是应该的。”
苏文兰咬牙说道:“大哥,对不起。”
苏文和也低声说道:“大哥,对不起。”
苏文景长叹一声:“该说对不起的是我,要是我不闹着找背后主使者,也就不会出这么多事情了。”
苏文兰紧咬着嘴唇,苏文和满脸不甘,可他们就连表达不满都只能紧紧低着头,不敢让苏陶看见。
苏文景和苏陶又表演了一番父子情深,然后才红着眼眶,拜别了苏陶。
苏文景刚走出家门没多久,苏陶的脸色就沉了下来。
经过今日在集市上的那一出,他哪里还不明白自己长子的真实性格,这个儿子从来就不是忍气吞声的人。
他早就猜到赵光赵明身后的主使者是赵氏和赵家人,然后就不动声色把赵家人扯进来,彻底坐实赵老大幕后指使的身份。
事情都结束后还亲自来自己这里认错,表演一番“孝心”,他做事滴水不漏为人小心谨慎,日后就算有人提起这件事,他也是没有任何错处,完全无辜的。
苏陶有些后悔,早知道长子是这样一个人,他说什么也不会让长子去做赘婿,留在家里培养多好。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已经晚了,苏陶心思转了几转,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要和长子打好关系,不能再用以前的那种态度对他了。
就算长子去做赘婿了,说到底还是自家的儿子,打好关系总归是没错的。
*
城远镇很大,比他们的镇子大多了。
城远镇人也很多,走在路上都能听到好几种不同的口音。
钱家学馆在镇子的中心位置,白墙青瓦朱门威严,门口放着两只威武的石狮子,门口上方挂着朱红的牌匾,写着“钱氏学馆”四个大字。
此时学馆门口紧紧关闭着,依稀能听见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
苏文景和孙容席云摆摆手,然后理了理衣裳,走上上前去敲了敲门,不多一会儿,一个仆人打扮的人推开门,上下打量了苏文景一眼,表情十分客气:“你找谁?”
苏文景拱手行了个礼,送上拜帖:“学生名叫苏文景,听说钱夫子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特来拜访。”
门房也是见多了人的,一听就知道苏文景是为了什么而来,收下拜帖后,又将门给关上了。
过了将近半个多时辰,门房才又出现,将偏门打开让苏文景进来。
学馆内有五间正房,左右各有两间厢房,靠近东厢的地方种着一棵梧桐树,这会儿枝叶尽落,光秃秃的一片。
苏文景微微垂着头,跟在门房身后穿过夹道,来到后院的花厅。
此时厅内已经坐了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脸颊清瘦,目光威严,颔下一缕山羊胡,穿着青灰色的交领长衫,端正严肃地坐在圈椅上。
苏文景心知这便是钱夫子了,因此进门后走了两步便作揖,说道:“学生苏文景,见过夫子。”
钱夫子摸着颔下的胡须,问道:“我看了你的拜帖,你想来我这里读书?”
苏文景点头道:“学生愚钝,还望先生不要嫌弃。”
钱夫子没多说什么,先询问了苏文景学过些什么,接着便开始考校他。
钱夫子出上句,苏文景立即就流利背出下面几句,随着时间增长,钱夫子面上的表情越发满意。
将近半个时辰后,钱夫子又让苏文景默了一段文章,最后点头道:“你这功底还算可以,可以入乙班。”
苏文景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被收下了,立即就跪了下去,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算是把师徒名分给定下了。
钱夫子又说道:“拜师礼就不必了,你什么时候来读书?”
苏文景道:“还要再等两日,将家中一些事情安排好,我便过来读书。”
钱夫子点头道:“可以。”
末了他又说道:“我性情严厉,既然做了我的学生,那便要守我的规矩。”
苏文景赶紧答道:“这是自然。”
*
席云和孙容等在外面,见苏文景出来都赶紧围了上来,问道:“夫君,怎么样了?”
“文景,夫子愿不愿意收下你啊?”
苏文景笑道:“云哥儿,小爹,钱夫子收下我了,我被安排在乙班,每个月束脩一两银子,学馆每月休息两天,我跟夫子说好了,等两天就来上学。”
席云:“为什么还要等两天,明日就来!”
苏文景笑道:“云哥儿,我舍不得离开你。等咱们找好了房子,把家搬过来,我再来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