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这天,盖房子正式动工,为了赶进度,每天中午供应一顿午饭,人手忙不过来,金妍只好把五奶奶请来帮忙,一天开二十文工钱,大冷的天,干啥活都不容易,可不能让人白忙。
繁琐的事儿真多,盖房子可不是个简单的工程,好在有五爷爷,金妍不用太操心。
几天下来,院里布局已经有了大致的雏形,基本符合金妍的要求。
自从上次下完雪,天气一直放晴,温度略微升高,对冬天盖房子来说,也算老天爷帮忙。
这天中午大家吃完饭,坐在院里的大石头上晒太阳,享受短暂的午休时光。
“妍丫头家的房子盖起来得是咱村里最气派的了,光是这些材料,就不少花银钱。”刘二柱说道。
刘二柱是个工头,下面的人多数都是常年跟着他在外面做活的,为人豪爽实在,从来不少别人一分工钱,还是很有号召力。
“那可不,谁能想到人家从金家出来,日子过得这样红火,那金老头跟陈氏估计悔得肠子都青了吧。”人群里有人跟了一句。
提到金家,这两天那真是像唱大戏,一场比一场热闹。
“听说孙氏又在家闹腾,陈氏这个当婆婆的真的算掉进钱眼里了,拿孙氏不当个人,亏得孙氏还帮她家生了两个孙子。”
“媳妇算个啥?亲孙子孙女她不一样不待见,也幸亏刘氏带着妍丫头她们分出来单过,不然哪有今天的好光景。”
金老二就是个没主见的,被杨寡妇灌了一碗迷魂汤,回去添油加醋在陈氏面前一顿夸,那么多的嫁妆,可不是小妾该有的排场。
本该一顶小轿抬进门就完事,在金钱的驱使下,硬生生变成了平妻,这对陈氏来说,金老二可是给她抱了个金疙瘩回来。
“孙氏你可要知好歹,这杨氏进了门,虽说是平妻,还是要矮你一头,你得懂得谦让,女人啊,最要紧的就是要大度,既然杨氏不愿意住后面的老屋,你就委屈几日,等她进了门,再商量。”
陈氏并不需要低下头跟孙氏过问,然而这段时间孙氏情绪一直不好,陈氏也不想让她见天的鬼哭狼嚎,惹人心烦,走起了温情路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娘,能让老二娶她进门,我已经让步了,咋还这样欺负人,连我住的地方都要抢,这还有天理吗?”
孙氏死活不依,寻死觅活,拿根绳子要上吊,气得陈氏直跳脚,一想到杨寡妇带着白花花的银子,冷着脸骂道。
“想死你就去死,啥道理都不懂的下贱玩意儿,你不愿意搬你就不搬,你住南房,她住北房,让阳哥儿搬到后院住,也就你这个当娘的狠心。”
无论陈氏怎么说,孙氏就是不走,儿子她也不管,铁了心不让杨寡妇如愿。
老宅的事情金妍很少过问,直到听说杨寡妇跟孙氏要挤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金妍觉得陈氏能这样安排不足为奇,她从来不管别人死活,自私一辈子,就连金老头也排在她身后。
现在的卤货间临时搭在姚二婶家,就连娘三个也借住这里,晚上的菜金妍全包了,每天让金姝去小卖部打些酒,让姚二叔陪五爷爷喝上几杯暖暖身子。
洗漱完姚二叔去了暖棚,这几日他晚上都住暖棚里,顺带帮着看管建材,零零散散的东西也不少,有人照看一下比较稳妥。
姚二婶跟刘氏坐在炕上,拿出针线活,晚上她俩也没闲着,帮几个丫头做过年的新衣服,金妍原本是想着找个村里的裁缝给她们做,姚二婶不同意,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反正也不急着穿,花那冤枉钱不值当。
“姝儿,你跟顺哥儿去帮我把李三婶子跟墨小子喊来,就说我有事找他们。”金姝跟姚顺正在炕上翻绳子玩,听到吩咐,麻利的跳下炕跑了。
“这点都该休息了吧?啥事不能等明天。”刘氏说道。
“哪能这样早就睡觉了,白天我也不在家,耽搁一点时间没事的。”大家到金妍家做事刚好一个月,下午在店里她就盘算着回去把工钱给发了,有钱才能让大家更有动力。
农村的妇人习惯大致相同,白天做完活,晚上还要缝缝补补,劳碌命。
李三婶子手里拿着鞋底子进了屋,墨小子跟在身后,一手拉着金姝一手拉着姚顺。
“叫得这样齐整,都赶上咱村里开大会了。”李三婶子定睛一看,除了两家的老爷们,基本算到齐了,笑着说道。
“对,三婶子说的没错,咱们刘氏卤货店第一次开会。”
“哎呦,金老板,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墨小子歪着头,用手挠了挠后脑勺。
“别紧张,咱们开会可不一定就是因为不好所以要挨批,也可能是我们做得都很好,今天要表彰的。”金妍也不想太墨迹,大家不仅手里有活,而且天也确实不早了。
“咱们店从开业到现在也已经一个月了,很感谢各位辛苦的付出,今天我把工钱给大家发一下,如果有什么想法呢,也可以跟我说,什么事情敞开说最好。”
大家都没说话,原本她们一整个冬天也就是忙点家里的零碎活儿,没事的时候东家蹿到西家,刚开始来就想着帮忙,倒也不是冲着所谓的工钱。
不谈别的,自从在这里做事,金妍没少给两家分些卤菜,冬天农户人家一般吃些咸菜疙瘩,熬个白菜豆腐都算改善生活。
却没想到还的还有工钱可拿,她们倒是不好意思起来。
“姚二婶跟李三婶一人七百文。”金妍说完让姚静帮着数钱,李三婶子吓一跳,忙摆手。
“这可使不得,咱就干那点活,咋能拿这样多钱。”
姚二婶子跟着点头,连说太多了,镇子上一个小店的掌柜,一个月也不过八百文钱。
“你们可不能推辞,这是你们应得的。”金妍把钱交到两人手里,不容她们拒绝。
“这是暂时的,以后咱们会分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