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沉默了一会儿,十分有礼地喊了院子里的几人一声师兄,然后转头,对着一脸得意,正等着他喊师兄的曾元恺,“小胖子。”
“哈哈哈。”
“小胖子”一出,众人纷纷笑了起来,就连曾馆长都笑得前俯后仰的。
气得曾元恺小脸通红,捏紧拳头狠狠道:“你给我等着。”
李青禾也跟着笑起来,只是有些好奇曾馆长自己这么魁梧,怎么把儿子养得胖嘟嘟的。
也不知道是看出了她的疑惑,还是单纯想说说话,曾馆长道:“我这儿子从出生的时候身子骨就弱,他奶奶把他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不肯让他跟我习武,后来我瞧他越来越胖,便强硬着让他跟着一起,能强身健体也好。”
李青禾点点头,心想原来如此,难怪打不过小武。
交了二两银子,把小武留下就自行离开。
没两天,铁匠铺就把订做的饼铛送到,李青禾付了钱之后,就让冯全帮忙送到厨房,在底下烧上火,用一小块肥肉烫了一遍,再用一把昨日剩下的白菜在上面来回炒几下,就算是开锅了。
在上面抹油,用刮板刮成薄薄一层,打入一个鸡蛋,用刮板将鸡蛋均匀地涂在面糊上,片刻之后把饼翻个面,在上面刷上酱,因为是临时做的,没准备太多材料,只放了些香菜葱花,和一些卤猪头肉。
卷起来用油纸包裹着,递给一旁的方桃道:“娘,你先吃,看看好不好吃。”
早在摊面糊的时候,方桃就闻道香味了,又是鸡蛋又是黄豆酱和猪头肉,不好吃才怪,不过吃上一口才知道有多好吃。
混合着油脂的薄饼有一些韧劲,很香,黄豆咸香中带着一点甜,猪头肉被卤得十分入味,加上香菜和葱花,各种香味在舌尖上充斥着。
吃了一口还想吃一口,在她还没发觉的时候,这煎饼就被她吃完了,有些意犹未尽,“真的太好吃了。”
李青禾笑笑,又给每人摊了两张。
冬至和孙二在外面吃得一脸幸福,看得食客们都不自觉地咽了下口水,道:“你们吃这是什么饼,有卖吗?”
这饼皮很薄,看着十分酥软,跟平时在家家里煎的饼截然不同。
冬至嘴里塞得满满地,正要说话,就被孙二抢先一步,道:“这是煎饼,今天没有,要到明早才开始卖。”
李青禾特意让他们俩在外面吃,就等着食客们上钩。
客人们得到答案,想着明日一早,定是要来尝尝。
次日,食铺刚开门,就有食客前来,说是要昨天他们吃的那个煎饼。
秦氏从容地开始摊饼,昨日李青禾让她练习了很多次,已经非常得心应手。
里面的配料加了油渣,还有各种卤味、腊肠、香肠等供客人选择。
客人们把煎饼拿到手,一口咬下去,香酥咸香,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豆酱,安逸得很。
林义他们已经找好了一个办作坊的地方,那里原先是做染坊的,地方很大,能容纳不少工人。
他们请人来把作坊打扫清理干净,然后按照李青禾的要求置办了很多工具器械,还去在县城及周边预订了很多羊肠和猪肠,接下来就等着雇人来做事。
陈氏特地跑了一趟上溪村跟竹林村,除了自家兄弟家的侄子侄孙,还雇了些敦厚老实,勤奋肯干的人。
上溪村里一些人纷纷赞叹,说李青禾一家挣钱了也不忘提拔一下乡亲们。当初开食铺,只雇了冯家的老三夫妻,不少人心里都羡慕,也有嫉妒的,不过没办法,谁让陈氏跟冯家交好呢。
如今又雇了不少村里的年轻人,这个时代,给人一份活计,相当于给人一条生路,于是不少村人感念李家二房心善。
不过也有愤愤不平的,凭啥不雇自家的等等,这些人开始在编排李青禾她们一些不好的话。
被村正听到了,严厉地呵斥:“你们也不想想为啥不雇你,就光怪别人了,自家的田地杂草丛生,也懒得去除了下,光在这里说三道四,人家是雇人去干活的,不是雇人去说闲话的。”
“村正,你这就不对了吧,乡里乡亲地,怎地就厚此薄彼了呢?”,何氏最是看不得陈氏过得好,她们家不仅开了店,如今还办起作坊来,恨得一晚上没睡着,就算自己是秀才的奶奶,一时也没她有风头。
“对啊,不会是你家老二跟老三都能去那里做事,就开始帮她们说话吧?”,又一个妇人忿不平。
田村正义愤填膺道:“何氏,就不说你们大房的人如何,先说一下你这些年跟她们的关系,还妄想人家雇你们家的人?
还有孙发家的,你家是什么德行自己心里没数,每年就你们家的稻子收成最差,插得迟,还懒得去放水,有这个闲功夫,还不如想想如何让自家今年的稻子收成好些。”
田村正说完,一甩手就走了,真不想跟这些长舌妇费口舌。
村里如何,李青禾不知道,她制定了一份员工规则,小文还在她的要求下写了几十份字契,让雇来这些人一一画押。
李青禾站在作坊的最前面,看着排得整整齐齐的工人们,道:“刚才这字契也读给你们听了,若是违反,轻则解雇,重则送官。”
陈氏看人的眼光向来准,雇来的都是老实的人,纷纷点头,心想这可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好差事,工钱比做短工多,又比做搬运轻松,每个人都十分珍惜这个机会。
再说眼前这个李青禾,虽说是他们种很多人看着长大的,但现在的气势不输旁边的三个男人,让人下意识不敢忤逆她的意思。
简单地开了个动员大会,就把这些人分成几拨,分别叫他们做肠衣,灌腊肠等。
李青禾跟林义等人,还讨论了许久作坊的名字,最后决定跟李青禾的食铺同名,一来禾食记在清石县有些名声,借助这些名声,腊肠也比较好卖,二来嘛,除了李青禾,这三人肚子里都没啥墨水,想不出更好的名字。
之后又租了个小铺子,等香肠做好后,就放在铺子上卖。
十几天之后,这个作坊逐渐步入正轨,作坊生产的第一批腊肠也阴干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