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九尺,浓眉大眼,头戴银盔身披银甲,腰间一柄鲨鱼皮手柄的横刀古朴典雅,但又掩饰不住漫漫杀气。看装扮样貌就是典型的青年才俊,一出口不怒自威,
反观军帐副将名义上身处沙场,实际上既不能文,又不会武。仔细看就会发现,腰上悬挂的宝刀连刃都没开。要不是得了总参军校尉姐夫的便宜,连军官的大门都摸不着。
此人平生有两个爱好,第一是爱美人、第二爱拍马屁。
人不风流枉少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倒是无可厚非。善于溜须拍马的人不少,但真正从内心散发出热爱的,他算一个。
翻书就头晕,提笔如千斤。练武腿发抖,干活脚抽筋。唯独偏爱曲意逢迎这一套。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也是一门学问,他已经达到了学究的水平。
回望他的前半生,可谓是费足了脑筋和口水。什么谁是谁的姐夫,谁和谁是把兄弟,谁和谁幼年曾一起读过私塾。这些人爱好几何、近期可遇见什么难事......
怎么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只要能换取更大的官帽子,就是让他把三代单传的儿子送出去当仆人也划算!
本朝对于军队的统辖比较复杂,自太祖起彻底废掉了不掌实权的太尉,毫不掩饰的将所有兵符收拢到圣人手中。设兵部、军镇、边镇三级阶梯。
兵部直接传达圣上旨意,没有四品以上的官职,根本进不去兵部的大门,其中不乏兵法集大成者,理论上的天才;也少不了宦海沉浮审时度势的高手。由那几家长青不倒的铁庄稼杆把持着,一直处于六部前三甲。
军镇是近几十年才诞生的产物,源于王朝边疆的战乱。圣人亲政后,特设四大军镇,分管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边疆,故能掌控四方军镇的无一不是圣人的亲信。
东北军镇是圣上任琅琊王时的旧班底,各个唯圣人马首是瞻。西北军镇的统帅马守城。是圣人幼年时的至交好友,可谓是个武痴,性情耿直,胆子大到敢和阎王爷喝酒划拳。
那场改天换地的神武门兵变,就由此人发出第一箭。圣人手下绝对的死忠粉。马守城的大女儿又和圣人的三儿子接亲,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君臣、挚友、亲家。
西南军镇的最高长官,就是前文书曾提到负责征讨百越之地的睿端亲王,圣人同族的表弟。算得上是老牌的皇亲贵族,从爷爷辈起就驻守西南,枝系盘根错节。
圣人不吝惜的做了顺水人情,继续让此人驻守西南,封了大名头,给了亲王待遇。唯独有一条,未经圣旨召唤,永世不得入京。
东南军镇临海,步兵极少,多为战船、水兵。近年来倭寇骚扰减少,军镇的作用转换成维护海岸和护送外国商贸。由户部的老家伙们代管。
圣上手中掌握三只军镇,甚为满足。对名义上的东南军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枪杆子底下出政权,有这几十万的军队戳着,天下就乱不了,那些世家大族和自以为是的老家伙们不敢张狂。
边镇处于边疆最一线,由各地军帐和边镇组成。最开始只是临时的兵源集合点与军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口越来越多。为了规范秩序,设立了参军都尉一职,既管前线情报和新兵操练,又负责边镇的行政纠纷。
作为后娘生的可怜娃子,边镇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兵部和军镇永远高其一头。谁来了谁指示,挨了揍还得扮笑脸。
军帐里流传着一句话,生动的表达了他们的苦闷:脏活累活军帐干,功劳奖赏往上颁。
一辈子往上爬就混到个军帐副将的小人物,见到了军镇副将会是什么表情?各位看官可想而知。
或许有人会说了,按照军衔职务来看都是副将,平级相见,何至于此呢?在后世有一贤者,曾提出含权量公式理论,可以轻松解答这个问题。
军帐的副将有多大的权利呢?破格提拔刚入伍的小兵,施压所辖边镇,谋取点经济利益。能接触到的人也就是这一亩三分地,顶头就是军帐总参都尉。
军镇则大不一样,西北军镇共统辖九座军帐,一百七十二边镇,这还不算本身的军藩总镇,五十万人口在人家的直系管理下。不夸张的说,偏居一隅掌握生杀大权,比京都里的亲王还阔气。
除去西北统帅和十三将帅,能担任副将之衔的青年才俊仅有三十四。个顶个都是大好的前途,未来大炮一响,可不只是黄金万两,战功赫赫的将军就是封侯拜相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