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梧桐小院话八虎(三)
阎尔梅发出了十首感叹诗作后,接着问释觉方丈:“师傅,现在不知我那八虎兄弟近况如何?”
“他们都好着哩。”
释觉方丈给他吃了一个定心丸后,就反问他:“你对当今少年皇帝了解多少?”
阎尔梅实话实说:“不是完全了解,但从他一上任后就大赦天下,使汉满的仇恨一下子就冰雪消融和我在中原亲眼目睹他亲自巡察蝗虫灾情的情况上看,他是一代明君。”
释觉摇了摇头说:“你知其一不知其二,康熙皇帝是上苍委派下来的一代圣君,是华夏百姓之福。老纳深信,随着圣君执政地位的巩固,华夏百姓的生活一天要比一天富裕安康,如日中天。”
“啊!还请师傅举例说明。”阎尔梅有点儿吃惊地说。
雪儿不愧为旧朝贵妃,心系百姓,一听说百姓的日子会如日中天,她一下子就来了精神,连忙放下手中的茶杯说:
“贫尼也愿意洗耳恭听。”
“好的。”释觉大师说:“小件事儿就不说,单说他大赦天下,大力提倡满汉一家亲就是一个智慧的创举。”
“这个我们知道。”
释觉方丈对阎尔梅只看表面现象,不看本质的态度非常恼火,他批评他说:
“阿弥陀佛,老纳只所以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还不服气。你是一个典型的用满腔热血来愚忠旧主的偏执之人,不是一个洞察一切,洞若观火,洞烛其奸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阎尔梅虽然被师傅训斥得面红耳赤,但他还是谦逊地说:“师傅批评很正确,徒儿愿闻其详。”
释觉方仗见他态度诚恳,就跟他们讲起了清廷的近代史。
顺治有八个儿子,为什么不传位给嫡系(皇后之子)长子牛钮即位,而传位给三儿子(佟贵妃之子)玄烨接班呢呢?这里面主要有四个原因:
其一:玄烨自幼聪颖,喜好读书,深得顺治皇帝喜爱;
其二:孝庄太皇太后很喜欢和疼爱玄烨,着意扶他为帝;
其三:康熙母亲佟佳氏是正蓝旗人,母族势力很大;
其四:其次是玄烨年幼染天花未卒,而福大命大,使他获得了天花终身免疫能力。(在医学不发达的年代,这是少儿接班的必备条件。)
综合以上原因,可见顺治还是非常有洞察力如远见的。顺治病逝后。玄烨登基,改年号康熙。
八岁的康熙当皇帝岂非儿戏,康熙的奶奶孝庄皇后虽然疼爱这个孙子,但对他小小年纪执政,还是不很放心,于是开始垂帘听政,处处掣肘康熙。
少年康熙初显领导才华,在大赦天下和提倡满汉一家亲的问题上他就和奶奶意见不统一。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宏图和抱负,他巧妙地绕开奶奶的掣肘,使他这一深得民心的政策得以实施,起到了稳定江山的特殊效果。
“这不怕你们这些前朝旧臣不服,事实胜于雄辩。”一句实打实的话语,说得阎尔梅面红耳赤。
紧接着,康熙雄才大略,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治裁了三代元勋、不可一世的权臣鳌拜,大快人心。使朝野上下对他这个少年皇帝敬若神明,敬佩有加。连他的奶奶孝庄太皇太后也不得不退出政治舞台,安享晚年。
为了统一治理华夏,使朝廷能真正成为全国的政权力中心,他又接着作出了平定三蕃之乱的壮举。
所谓三蕃之难,是由平西王吴三桂领头,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仲明积极配合,遥相呼应地起来叛乱反清的军事行为。
“啊,师父!我知道八虎兄弟他们干什么去了。”
释觉方丈讲到这里,阎尔梅恍然大悟。
欧阳洵并没有领会释觉大师的核心内容,她问:“夫君,他们干什么去了。”
“追随河南总督赤明,一起去平定三蕃之乱呀。”
“聪明!”释觉方丈满意地脸上露出了笑容。
雪儿疑问:“为什么康熙不派其他的军队去平定蕃乱,而要从中原派兵呢?”
阎尔梅说:“贤妹问到点子上去了,少年皇帝精明过人,这是他的一石三鸟之计,是以汉治汉的具体体现。”
“啊!贫尼愿闻其详。”
阎尔梅分析说:“所谓一石三鸟,首先要从正蓝旗说起。正蓝旗是清廷八旗之一。现在是由多铎之子多尼统领,河南总督赤明是正蓝旗之一,其兵勇基本上是以汉人组成。其中康熙皇帝的母亲佟佳氏的势力范围最大。”
欧阳洵插话说:“啊!我知道了,正蓝旗军队是少年皇帝的嫡系部队,是对皇帝最忠心的部队。”
“聪明!”阎尔梅学着师傅,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啊,我也知道了,用蓝旗出面弹压三蕃之乱只是一鸟,另外二鸟分别是以汉治汉,壮大蓝旗声誉。可见少年皇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
“哈哈哈!”释觉方仗大笑着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阎尔梅问:“师傅,你还未讲我那八虎兄弟在战场上表现如何呢?”
他大有打破砂锅纹(问)到底之势。释觉大师见时间不早了,简略地说:
“他们啦,这还用问,八位个个现在是蓝旗总兵,统领着一千多人马,为平定三蕃之乱,人人都立了赫赫战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旌表。”
阎尔梅兴奋地说:“啊!他们有出息了,我作为大哥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释觉方丈玩味地说:“落伍实堪悲,你的兄弟都出息了,要不老纳也在赤总督面前举荐举荐你,重新谋个一官半职?”
阎尔梅斜视了一下雪儿,见她面无表情,他连连摆手说:“师傅,谢谢您的美意,徒儿是一臣不伺二主,何必让世人耻笑。”
释觉方丈见阎尔梅的骨头还是如此强硬,由衷地佩服这个才华橫溢的诗人,至于师徒嘛,那是后面的事儿。
“老纳就此别过,如果雪贵妃和阎施主今后还需要生活用品,就支会厨娘一声,她会料理的。”
“阿弥陀佛,谢谢方丈。”雪儿连忙起身送行。
“师傅慢走!”
阎尔梅夫妇陪同雪儿将释觉方丈送出大门后,见她们唧唧歪歪地去了雪儿的房间,他就踱进了书房。
他独自来到书房,见书架上有一本新出的康熙版《古文观止》,他信手拿出来,坐在太师椅上翻看着。他被二十四页选载《左传》《晏子不死君难》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
崔武子看到棠姜很美,就娶了她。后来齐庄公又和棠姜私通,崔武子愤怒之下杀死了齐庄公。
晏子闻讯赶来,站在崔氏的大门外。晏子左右的人问:“你要为国君之难而死吗?”
晏子反问:“他只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何要为他去死呢?”
他们又问:“要逃走吗?”
晏子说:“这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何要逃走呢?”
他们问:“那么,要回家吗?”
晏子说:“国君死了,我能回到哪儿去呢?做人君的,怎能只凌驾于老百姓之上?应以国家为重。为人臣的,怎能只图俸禄?要以扶持社稷为己任,所以国君为国家而死,臣子就要随同他而死;国君为国家而逃亡,臣子就要其他而逃亡。如果国君只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死,为了自己而逃亡,而不是他最宠爱的亲昵的臣子,谁敢承担这个责任呢?况且,人家是国君宠幸的大臣,却把国君杀死了,我只是一般的臣子,为什么要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呢?现在国君已经死了,我又能回到哪里呢?”
门开了,晏子走了进去,他把庄公的尸体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痛哭,又站立起来,跳跃了三次才走出去。有人第崔武子说:“一定要杀死晏子!”
崔武子说:“晏子是老百姓所敬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到民心。”
阎尔梅看完这则故事,若有所思。如果能对号入座的话,我就是当年的晏子,康熙就是当年的崔武子,他不杀我,他获得了民心,获得了天下。而我却是一只无头的苍蝇,四处碰壁。
特别令人可悲的是,我培植反清复明的骨干,其实成了维护清廷利益的卫士,我真的可悲,可悲到了极点。
他想到这里,又是一声苦笑。苦笑后,他振作起精神,挥毫泼墨,一首《艳歌何尝行》赫然显露在白纸之上:
何尝快,独无忧。无忧即已快,人生更何求?百年速,身易老。为乐不及,将同腐草。我欲东观沧海,西登太华;坐垂白珠帘,出驾紫龙车;车上载名姝,箜篌杂琵琶;相聚而观者千万人,不敢哗;椎肥牛,煮异酒,纳交得同心,不啻足与手;壮士在左,方技在右;纵云中之鹰,驰韩卢之狗。风起飞尘蔽天日,山岳摇动豺狼吼,杀尽单于俘日逐,直取金印悬肘后。忽然仰天泣下但长嗟,谓百年有尽,生死不能赊。磨练自贫穷,弃掷因繁华。不见北邙山下冢垒垒,王侯安在?髑髅如麻,竟以此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