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大夏的君臣不答应,大夏的百姓也不会答应的。
我们这个民族善良但不软弱。
若是答应了北狄的无理要求,将来周边的国家和大夏挑起战争,都学着北狄。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丢了土地城池,就派使者来求和。
哭一哭,卖一卖惨,就能把战争中丢失的土地城池要回去。
所以要和谈撤军可以,条件得由大夏来提。
否则没得谈,你们就在沙漠边上住着吧。
皇上和太后决定,明天到朝堂上去商讨这件事情。
回到镇宁侯府的冯三下马后,把缰绳扔给门口的小厮,就抬脚进门,往自己的院子里去。
镇宁侯叫住了他。
他只得和镇宁侯一起去了书房。
算了,本想着自己能解决的事情,没必要让家里人跟着操心。既然父亲要问就告诉他吧。
和镇宁侯一起到书房的冯三,把之前跟荣王说的话,又跟他父亲说了一遍。
镇宁侯思忖片刻,给冯三身边又增加了些暗卫。
冯三原本要推辞,他觉得自己手里的那些人手,在自己的地盘上,对付一个外来的北狄二王子足够了。
镇宁侯瞪他一眼:“小心驶得万年船,多备些人手总没有错。
你,老子不担心。
老子是担心你那媳妇。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流之辈,虽说荣王也会安排人手保护她。
但我们还是要格外小心。别出了纰漏,你小子哭都来不及。
你爹我跟北狄人打交道半辈子了,算是非常了解他们的。
这二王子敢单枪匹马,来大夏京城求和,不会没有倚仗。“
冯三听了他爹的话,这才又重视了几分。
看来,他回京城这几个月,京城的安逸,已经让他忘记了边关军营里,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的警觉了。
该死!果然富贵乡是英雄冢。
镇宁侯看着冯三变幻的脸色,认真且严肃地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你的对手。这是你爹给你的忠告。”
说完抬腿出了书房,徒留冯三在那沉思。
几日后冯三无比的庆幸,他今日听进去了他父亲的话。
第二日早朝,大夏的君臣们就在朝堂上讨论北狄求和一事。
而端玉贵太妃,却是用过早膳之后,带着翠羽和紫衣、红绫一起乔装打扮出了宫。
她决定先去新鲜出炉的秦王府看看。
毕竟那里就是她以后的家,长期住的地方。
最好还是去看看,让工部的人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来修缮。
哪怕朝廷拨的银子不够,她自掏腰包贴补,都要一次性到位。
不要到时候住进去了,又看着这里不好,那里不顺眼。要重修,那才是麻烦。
端玉贵太妃穿着寻常贵夫人的衣裙,翠羽她们三个都作丫鬟打算。
不过她们脸上,都让紫衣做了伪装。
原本姿容绝色的端玉太贵妃,现在就是个容貌普通的夫人。
三个丫鬟也化丑了些。这样走在人群中就会泯然于众人。
哪怕碰到哪家贵夫人,也不会有人认出她。
毕竟还在先皇的孝期内,她名义上作为先皇的贵妃,不好叫人知道她往宫外跑。
太后宽容不管她,她也不好让人诟病皇家。
她自己是无所谓,儿子的脸面总要顾及一些。
一行人坐着低调的马车,出宫后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秦王府。
紫衣亮出身份令牌。守门的太监赶紧开了王府大门,将他们迎了进去。
进了王府大门,端玉贵太妃就从马车上下来了。
一个白净脸的中年太监,带着软轿小跑着上来见礼:”奴才喜顺见过端玉贵太妃娘娘。
娘娘,奴才给你备了软轿。娘娘要参观王府请上轿让奴才们抬着参观。
王府太大,娘娘自己走着怕是吃不消。”
端玉贵太妃还没有说一句话,那个叫喜顺的太监,就一脸谄媚地说了许多。
端玉贵太妃看了他一眼,也没有说坐还是不坐那软轿。
那太监等了半天,等来端玉贵太妃一句:“你叫喜顺?你是负责哪一块的?”
“回娘娘,奴才是这秦王府的总管。”那喜顺恭敬地说
“总管?本宫还不知道,秦王府何时有了总管,是王爷任命的还是本宫任命的。
你这奴才莫不是以为,本宫年纪轻轻便糊涂了。或是王爷年幼好说话,便来糊弄我们不成。”
那喜顺噗通一声就跪到地上:“回娘娘,奴才是内府那边指过来的,做这宅子的总管有三年了,平日里说习惯了,一时嘴快忘记了,还请娘娘恕罪。”
端玉贵太妃看着别处,也不说话。
实则是在等着,听那喜顺心里在说些什么。
那喜顺跪在上,见玉贵妃不说话,急了。
【吴总管那个老阉货,说好的秦王年幼好糊弄。
爷爷我才使了半辈子的积蓄,换来这秦王府总管的位子。
还说什么就我那点银子,在王府总管的位子上一年就能捞回来。
可他没告诉我这贵太妃这么难缠呐。
爷爷这回看样子是鸡飞蛋打了。这个老阉货,看我回头找他算账去。】
玉贵妃听的面色一冷。这帮狗奴才,欺负到她儿子头上了,当她是个好糊弄的。
看本宫回头怎么收拾他!
玉贵妃轻飘飘地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喜顺。
“内府安排的啊,那你就且先管着吧。”然后没再说什么,就上了软轿,逛起了王府。
整个王府主要大殿,都集中在王府中路。
前殿是王爷接见幕僚,和办公的地方。后殿是王爷起居的地方。
再往是后院。占地也很大,大大小小的院子十几个。
还有个很大的花园,花园是围绕着一个很大的湖一圈的。
大致看了一下格局,跟工部官员提了一下自己的要求,端玉贵太妃就带着翠羽她们离开了。
离开前叫那官员如果银子不够,进宫去找她拿。那官员喜笑颜开。
这位主真是太好说话了。
他在工部多年,帮不少公侯府邸修缮过房屋。多数都是朝廷出一千两银子,他们却要求工部照着两千两来办事。
最后为难的总是他们。只有这位娘娘,还给补贴银子。
心想,听说这位娘娘外祖家,是江南豪富,果然是个不差银钱的。
离开王府坐着马车到了朱雀大街,就感受到了热闹。
街市上的各种声音传进马车,引得端玉贵太妃下了马车,步行起来。
站在朱雀大街上,看着来往行人,听着各种叫卖声,端玉贵太妃心潮澎。
她已经十多年没有见过街市的热闹,听过街市的叫卖声了。
这对于平常人来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景象和声音,对她来说却是极为稀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