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曝光觉醒年代,震惊诸天帝王!
  4. 第99章 试图破解治理军队的要领
设置

第99章 试图破解治理军队的要领(1 / 1)


与此同时。

大唐王朝。

贞观四年,三月中旬,阳光洒进太极殿内。

唐太宗李世民坐于龙椅之上,龙袍华服显得威严而庄重。

正在认真听政之际,突然,有人急匆匆地进殿跪下,禀报令人振奋的消息:

“陛下,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活捉了颉利可汗,已经在赶往京师的路上,不日便可抵达!”

唐太宗的双眸闪烁着兴奋之色,立刻站起身,扬声大笑:

“天佑大唐啊!必须向太庙报告此事,朕终于俘虏了突厥可汗!”

众人闻言,齐声恭贺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万福!”

大殿内热闹非凡的时候,看到鲁讯写文章纪念柔实的一幕,唐太宗感慨万千:

“朕就想要找鲁讯这般的文人,来写文章纪念功勋颇高的功臣,一起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必须有人落于笔端,使得朕的爱将流芳千古!”

大臣们闻言,顿时跃跃欲试,眼中透着野心与渴望,都希望自己能名列其中。

随即,他们听说鲁讯,最后没有把陈庚的英雄事迹写出来,唐太宗惋惜不已,微怒道:

“他这是不肯担当责任吗?文采斐然的话,岂会在乎有没有代入感?不能写得生动入心,起码也要编排出几场歌舞戏!可以在皇宫内外传播开来!”

长孙无忌站了出来,恭敬地建议道:

“陛下,大唐人才济济,定能选出合适之人,陛下只需确定好功臣名单即可!”

兵部尚书李靖也附和道:

“陛下说得极是,鲁讯要写的,也不外乎是戏文一类,他这是太在意世人对他的评价吧,倘若功臣们像陈庚那般,毫无保留地讲述亲身经历,如实记录便可激荡人心!”

宰相房玄龄,却心怀担忧,凝重地说道:

“臣以为,鲁讯的顾忌倒是可以理解的,没有上过战场的人,理解的场面过于主观意识,也过于片面化。”

“即使听得再详尽,也只能理解一二分,断然写不出能臣们的精神!所要表达的内容,也会逊色许多!”

唐太宗听房玄龄如此一说,倒有几分理解了,便点头下旨:

“此事暂且搁置一下,还需从长计议。不过,画师可以先物色人选了!北周时期的功臣画像,着实传神灵动!朕初次阅览,便心动不已!”

于是,大殿内群臣议论纷纷,唐太宗却琢磨着如何尽快储备天下的文才,必须做到用人唯贤,不问出身,让降臣也能成为一代名将。

……

与此同时。

大清王朝。

康熙二十四年,京城正是秋高气爽的景象,显得宁静而祥和。

然而,康熙皇帝正在养心殿听政,突然传来急报:

“俄军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雅克萨城!”

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激起了清朝廷的极大愤慨。

康熙帝怒不可遏,毫不犹豫地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有力的反击!”

随即,清军两千多精锐部队,迅速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勒令俄军立即投降。然而,俄军的守将坚守在城内,对清军的围困视若无睹。

待清军攻城后,在激烈的战斗中,一举击毙了俄军的将领——托尔布津。

一时间,俄军陷入了混乱之中。

然而,俄军的副将,仍然负隅顽抗,不肯妥协。

康熙帝早有预料,提前部署了作战计划,及时派出了援兵。

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还在城西河上,派遣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的一切希望。

就这样,清军如铁桶一般,将俄军围困得死死的。

城内的战火硝烟弥漫,刺鼻的硝烟味充斥在空气中,俄军伤亡人数众多,只剩下六十六名士兵。

俄国摄政王索菲亚见状,急忙向康熙帝求饶,第一时间派遣使者,商定边界的事情,以维护两国的和平。

就在使者抵达紫禁城之际,看到鲁讯与陈庚大谈战役的一幕,康熙皇帝顿时来了兴致,开口阻拦道:

“先让使者等候一下,朕要先把这一段看完!”

将领萨布素,低声提醒道:

“陛下,怠慢使者的话,恐会引起对方的不悦!”

康熙帝斜睨他一眼,不悦地说道:

“休要多言!”

都统彭春走上前,试图圆场说道:

“无妨,他们是求着大清朝廷的,正好杀杀他们的锐气!”

康熙帝完全没理会他俩的举动,瞪圆了双目,惊叹道:

“红军的战斗,仅凭喊杀声就可以喝退敌人,那得是多么勇猛无畏啊!”

此话一出,立即吸引萨布素和彭春的注意,康熙帝继续说道:

“莫非是人手一个火铳?”

萨布素摇头反驳道:

“非也,说的是肉搏战,边拼杀边大喊,就让敌人缴枪投降,着实是不简单啊!”

彭春拔高嗓音,惊讶道:

“他说是军号一响,士兵们就冒着子弹冲出去,双方的装备竟然如此悬殊,敌人是有火铳在手的,却怕红部署大刀,莫非人人都是关公转世?”

然而,康熙帝没有听进他俩的话,却重复着陈庚的话,反复研究着:

“白刃战寒光闪闪,喊杀声惊天动地,吓得敌人呆愣在当场,顾不上躲闪,就被放倒了!这样的军队,是如何训练出来的?怎就不怕死,还骁勇善战呢?”

随即,康熙帝大声地叹息道:

“你们二人好好学习一下,这陈庚管理军队的确有一套,还能让军民关系和谐融洽,他是如何在打仗之余,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的?”

这番言辞,让两人深感羞愧。

尤其是萨布素,他自诩英勇出色,此次出征还砍下敌将的首级,可是与陈庚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康熙帝补充道:

“此人一定是文武双全,老妇人能主动掩护伤员,陈庚一定是每到一处征战,都不忘收拢民心。如此一来,哪怕征战过后,既可以在当地屯田,还可以加强当地的防务工作。”

“这样治理的方法,甚妙啊!”

正当康熙帝陷入对陈庚军事指挥的思考时,俄国使者在暖阁中,焦急地等待着。

使者们忧心忡忡,唯恐康熙皇帝改变主意,不肯在条约上让步。

殊不知,殿内的三人,早已将使臣抛之脑后,而是咀嚼着陈庚的每个字句,试图破解治理军队的要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