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亭县驶出的船先是返回了位于三沙堡的海道衙门,此处对于李旦来说现在主要是用以操练军士。
八百名铳骑兵的训练依旧如常,装备和马匹上也进行了更新与改进。
另外两百人的近战部队,如今也是扩编到了八百人,兵员大多是福宁州的本地生人以及月港那边慕名而来的人,其中不乏江湖游侠之类的人物前来投奔李旦,都是听了李旦在各地的赫赫战功,想来投效搏个前程。
在步兵的训练上,徐渭针对现有的八百人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改进,其中包括装备、分工、阵型等多个方面。
单就练兵而言,徐渭绝对称得上人才,这也是因为其当年在胡宗宪手下的时候身边有两位练兵达人。
其中一人是戚继光,一人是俞大猷,二人都是极善练兵的将领。
在此基础之上,徐渭又有二者不具备的优势。
那就是背后的财力与装备供给。
相比于之前戚继光练兵的时候抠抠嗖嗖的窘境。
李旦这一块则要大方的多,无论军饷还是装备,全都是开绿灯。他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要砸出一支小而精的精兵。
这一支精兵是整个军队的军魂,中流砥柱。
也许战场上数量很重要,但是关键时刻,质量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李旦安排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水兵的操练。
之前李旦都太疏忽水兵的操练了,直到博鳌一战,李旦才深刻意识到海上优秀的炮兵有多么重要。
相比于陆军,水军的训练就更加纯粹,优秀的炮手就是靠弹药喂出来的。
因此李旦专门空出一艘大帆船用作训练船,由普鲁诺担任教官,在三沙堡附近寻找了一片滩头空地专门进行水兵的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是炮击和操船两项,训练所用的炮弹与火药,李旦则会想办法让月港那边源源不断的运来。
每定期一段时间,都会有船只往来于两地,一方面也是给手下士兵一个回归社会放松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补给物资。
在三沙堡这边安排妥当后,李旦又等了几日,直到从南京来的船抵达了,李旦才准备启程。
来人一共四人,分别是一位中年人,以及三位相对年轻的人。
这四人,是李旦托李言恭帮自己找的,毕竟现在李言恭在南京可谓是风头正盛,他想要找人,自然是没有找不到的人。
来人的老者见到李旦,便是跪地一拜。
“老朽郭同茂,见过大人。”
“郭师傅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李旦带郭同茂坐下,又是问向他身边几人。
“这三位是老朽的弟子,年长者是我大儿,名叫郭顺,这位是老二郭济,年纪最小的是我收的弟子,叫方弼同,至于其他的弟子,都不愿意离开南京。”
郭同茂说着摇摇头,但对此李旦也是理解的。
眼前这四人其实都是船匠。
而且不是一般的船匠,而是如今全大明朝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最大的造船厂,龙江造船厂的船匠。
不仅如此,郭同茂还有一重身份。
他们郭家祖上五代人,都是船匠,其太祖父郭路春,更是当年宝船厂的十一位大师傅之一。
被收录于永乐大典之中的宝船图纸,也同样被郭家作为传家宝,世代流传了下来。
不过到现在这个年代,几乎没人再提当年宝船的事了,郭同茂也觉得宝船不会再重见天日了。
直到前段时间,来自临淮侯府的人找上了他,问他愿不愿意出山造一艘宝船。
这句话一下便是击中了郭同茂心中的最大的软肋。
作为世代船匠,郭同茂的毕生梦想就是将尘封于家中图纸上的宝船再一次变成实物。
于是郭同茂很快便与自己的各位弟子商议,但最终除了自己的两位儿子之外,其他人大部分人都不愿舍弃自己造船官匠的身份。
但即使如此,郭同茂仍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与唯一愿意追随自己的弟子方弼同,来到了现在的三沙堡。
很快,李旦带着人启航,此行除了四位船匠之外,李旦只带了贴身的几人,其中包括徐瑛、李二狗、顾宪成还有缇娜与她的顾问团,所有人坐着鹦鹉号开始返回月港。
当然,月港不是最终目的地。
李旦将东番岛造船厂与月港造船厂最优秀的船工提前召集到了这里,加上顾问团里的亨德森,以及他联络各家商会后续赞助的三名洋人船匠,林林总总近三十名船匠聚集到了一起。
他们来只为一件事,因为李旦即将宣布一项惊天动地的计划。
因为他打算把幻想付诸现实,他要造一艘船,全世界最大最好的船,为此,他搜集了大明朝最好的船匠与西洋船匠,他想在宝船的基础上糅合进西式帆船的优点,从而打造出一艘全新的巨大帆船。
李旦为此还取了个名字,叫做“新宝船计划”。
他打算建立一个专门的造船厂用以研发建造这艘新宝船,至于船厂的地点,要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材料供给的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安全。
对此,近三十名船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个充满东西思想碰撞的环节必不可少,东西方对于造船理念的不同,重视的技术环节不同,必然会造成意见上的碰撞。
李旦亲自参与此事,就是为了当这个裁判员。
讨论是为了进步,而不是为了抬杠结仇。所以李旦秉承的思想就是求同存异,尽可能多地让双方达成共识。
最终双方率先达成共识的是材料。
无论是亨德森还是郭同茂,他们都认为现有的大明朝的常用材料并不适合制造新宝船,作为长期在大洋上飘着的大船,新宝船制造的最佳木料就是柚木与橡木。
而问题是,这两样木料大明正好都缺,其中橡木主要产自寒带,在奴儿干都司的北边或许有橡木,但是那里距离李旦的大本营也太远了,运过来不太现实。
而柚木在明朝境内也少,不过在南洋,这类的木料倒是不少见,在婆罗洲的勃尼国、西南面的阿瑜陀耶王国与东吁王国,都是盛产柚木的地方。
这个信息是从一位洋船匠口中得知的。
目前位于吕宋马尼拉的西班牙帆船厂,大部分的木料就来源于这些地方。
不过,很快又有一位船匠也开口说道:
“柚木我在老家也见过,不过那是我小时候的事情了。”
“你老家是哪的?”
“琼州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