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平晏与甄丰、甄邯、孙建及王邑几人很快便指派着人,快马加鞭地将长安城中这些重要高官汇聚在了一起,开了一场关着门的密会。
听闻天降符命,众人惊疑。
“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再闻符石上所书内容,众人疑容尽去,恍然:“有人忍不住想推王莽上位!”
不管是为自身名,为利,或为民。
汉朝天下,刘家在他们心间的地位连他们也不知是何时动摇的,反正老刘家的皇帝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在场中人此时对于皇帝改姓没有人有什么抵触之心。
甚至早于刘欣在位之时,深受荼毒的这些官员中,有不少人曾于夜深人静之际也与刘秀一般,脑中生过若王莽为皇该多好的念头。
当然,这种冒风险之事,大多时候人们也只是想想而已。
但如今已经有人做了。
没有人怀疑这块石头是王莽所谋。
大起大落过的王莽,每次受赏总爱推辞,一直是简朴低调的生活,怎么看怎么都不像贪恋权势,又无敛财之行,大灾大难之际更是带头大捐,瞧着也不爱财。
他一直表现出来的圣贤之行,已然深入人心。
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有言语,很快便淡然的眼神胜过一切表态。
将众人眼神尽收眼底,没有一个眼神带着抵触之意。待大家无声交流一阵之后,平晏才开口正式地索要态度。
“诸位对符命天意可有异议?”
“得人心者得天下,安汉公天下归心。”
“以安汉公之贤才,当是圣贤明君,是天下之福。”
“既是天意,我等自不会违逆。”
“只怕刘氏诸侯生乱。”
于众人的七嘴八舌中,终于有人提出担忧。
平晏咳了咳:“以安汉公之贤德,自然是推辞不敢受命的。经过我等以情理苦劝,虽是为万民勉受,他却也要求只敢受个摄政皇帝之名。刘秀已与大司马王舜先行去太祖皇太后处请愿去了。另外诸位怕是忘了明堂合祭之盛况?”
无需解释太多,明堂合祭,以王莽之名号召并主持刘家各脉来长安祭祖,众诸侯几乎到齐,已然说明了刘氏各路诸侯对王莽的认可。
而且只是个摄政皇帝,若真有什么不妙的势头,也有的挽回。
再无异议,整场密会不到半盏茶功夫,众人便齐向未央宫而去。
百官齐至未央宫中,三公九卿入长信殿与刘秀及王舜一道跪在了王政君的身前不远处。
其余百官皆跪于长信殿门之外。
见着百官真的默契而来,王政君顿感心中无力回天。
‘难道真要江山易主?’
望着身前的官员,眼中极尽复杂的王政君,内心纠结之际,百官齐声请愿的声音响了起来。
“告安汉公莽为皇帝。请太祖皇太后顺天承命!以安汉公为居摄皇帝!”
“请太祖皇太后顺天承命!以安汉公为居摄皇帝!”
之前王舜故意没有提居摄皇帝一事,只说顺应符命。此时,一听百官呼请,居然是退而求其次的居摄皇帝。
‘居摄皇帝嘛,虽有皇帝之名,却也只是暂时居摄,这江山还是姓刘的。而且以王莽的年纪,待两岁的刘婴长大,他也差不多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了。’
心中那份无力的抗拒瞬间便好受了许多。
“既然诸位都以为安汉公适合以居政之名慑报天下,那便遂了你们的请求吧。你们自去知会安汉公,准备居摄之礼,便以下月起,改年号为居摄元年。”
久经风雨,她自然也知道留一手,直接定下了年号,以期让所有人都能长记得,这只是居摄。
剧摄元年(公元6年),王莽终于一只脚踩上了最高权力的台阶,百官与汉朝之民见他都要称一声“摄皇帝”。
他可以穿天子的礼服,戴天子的冕旒,于高台上接受臣子的朝见。
当然,天子之服也被他改成了红色,与她绣的锦囊一般的底色。这些年的习惯,他已经非红装不穿。
祭祀昊天上帝,迎春神,明堂行大射礼等等,忙得不亦乐乎。
忙的同时,他也没忘令人加强各处情报的收集,以防兵事。
与之前刘欣在位相比较,他可是让汉朝万民生活相对温饱安稳了许多,得到了民众的认可;让朝堂也安稳了,得到了长安百官的认可。而他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地与刘氏宗亲及各地官员以惠措示好,收买人心。
虽然百官们天天嘴上挂着天下归心,万民诚服。但王莽知道,人心复杂。
不论是真心向着自己的,还是明哲保身,亦或因为大势而顺的。所谓天下归心只能说明这汉朝天下的绝大多数人是信、服自己的,并不能代表全部。
如他所料,不过四个月便有人忍不住起兵抗议。
起兵之人是景帝刘启第八代孙,安众侯刘崇,其与国相张绍率数百人进攻宛城。
他原以为刘氏诸侯王们都是觊觎皇位的,都在等人挑头。而自己当了出头鸟,各地诸侯王们会践行白马之盟,群起响应。
成王败寇,谁都有机会的。
可令他与王莽都想不到的是,这场兵变刚开始就结束了。还没等王莽调动兵马前去平反,附近的刘家其它诸侯王居然便主动出手替王莽平掉了这场兵乱。
原来这些所谓的汉室宗亲,真的不太在乎谁当皇帝。反正自己当皇帝的概率太小,风险太大,既然皇帝不是自己,他们更在乎的便只是自己既得的利益有无保障。
要不是哀帝刘欣死得早,汉朝再乱下去恐怕便会真的义军四起,权力洗牌。幸亏有王莽稳住了局势,并一直有保障皇室宗亲各地诸侯之权与利的表现,他们是看好王莽的。
刘崇与张绍兵败,张绍的堂弟张竦和刘崇的叔伯刘嘉等人迅速赶到了长安,向王莽自首。
为了继续巩固刘氏宗亲们对自己的拥护,他在对参与平乱的诸侯论功行赏的同时,没有依现下之律追究株连刘崇与张绍的相关亲族,而是大方地赦免了他们,以致二人回去后主动替王莽歌颂功德,痛斥刘崇是叛乱贼子。
听闻风声的王莽,表扬了二人的大义不偏私之举,又为其封了侯。
在这株连畅行的年代,二人不仅未受株连,反受了封赏,王莽要的就是叫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在我这,没有株连之说,即使是你身边亲人造反犯罪,只要你不参与便无罪;你若举报,便有功可论。
避免因为一个人造反,一众亲族被迫同反。
刘崇的失败,让王莽确认了自己地位之稳固,起码原本最担心的诸侯群起并乱的局面不但没有,那些刘家诸侯王们更还主动帮自己平乱。
他开始思考如何进行下一步计划,顺理成章地将自己摄政皇帝前的摄政二字去掉。
好像符命这事挺靠谱的,借用天神的名义是真的轻松简单,但此事真的可一且可再吗?
然而,万事总有意外。就在王莽细思准备进行下一步之时,一个叫翟义的人又反了。
(大射礼为四种古射礼之一,大射礼是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拟定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