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这个,李世民就想起了那天看到这个悼文的时候:“这个悼文确实很感人,但是......”
很多人也疑惑了,这个悼文有什么出奇之处吗?
杨羽也是贴出来了:
惟黄初七年五月十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
......
独郁伊而莫诉兮,追顾景而怜形。奏斯文以写思兮,结翰墨以敷诚。呜呼哀哉!
弹幕们大概看了几眼,确实很感人,但是不是有点奇怪了。
直播间冷清了一会儿,为什么居然这么奇妙的感人,没什么威胁吗?
杨羽说道:“这个祭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曹植与曹丕与关系,说不上很好,也不是特别坏。”
或许有各种理由反驳,但确实曹丕没有杀掉曹植。
接着有人问道:“如果他们的关系还可以,那么为什么有七步诗这种存在呢?”
两晋的很多皇帝都懵了,司马炎说道:“什么七步诗?”
连司马睿也说道:“七步诗,曹植以前写过这种诗吗?”
杨羽说道:“七步诗,这种诗大概率是假的。”
“假,假的,那我们这些年都听了什么?”
“可是各种教科书基本都是这么写的吧,总不能他们也认错了吧。”
......
杨羽回答道:“首先,所谓七步诗只在《世说新语》里面出现,而这本书我之前就说过了,史料价值一般,三国志里没有记载过七步诗,无论是陈寿还是裴松之都没有。
还有,曹丕与曹植这两个人都是诗人,曹植没有必要要让曹植干这种事甚至还产生了愧疚,以曹丕的性格,愧疚是不可能的。”
曹丕也是抓住机会,直接问道:“有没有一种可能,曹植的七步诗已经遗失了,所以三国志无法记载,而两晋的文人又考据出来了,毕竟这种事其实很常见。”
这也是一种解释,直播间的观众们也陷入了纠结的状态。
同时,杨羽反驳道:“曹植可是自己整理过自己的文集的,里面也没有七步诗。一直到隋唐时期,人们谈论七步诗的时候还是把这首诗的出处认为是《世说新语》而不是《曹植集》。即使考虑曹植不敢把这首诗放在自己的文集里,但是一个两百多年后的寓言故事怎么会知道的,这两百年没有人发现吗?”
这下彻底没人说了,紧接着有人问道:“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编撰这首诗呢?刘义庆是闲的了吗?”
杨羽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这就是魏晋风骨的一种体现,不过这个要之后再讲了。七步诗这故事,塑造了一个文采横溢且敢于讽刺暴君的形象,这非常的符合古代文人的想象。”
“唉,古代文人。”
“魏晋风骨,不就是一堆五石散嗑多了的人吗?有什么好说的。”
..........
这下要到了乐子时间了,杨羽接着说道:“在说曹丕的政治之前,先说一下为什么会轮到曹丕与曹植来争夺继承人的位置。
曹丕命好,但凡曹昂这个嫡长子(曹昂是曹操正室丁夫人养大的,丁夫人没有孩子只有曹昂这一个养子,视若己出)活着,压根就没他什么事,曹昂不仅有年龄,出身的优势,品德还非常仁孝,为了救父亲而死,曹昂的死让丁夫人直接和曹操决裂回了娘家,这才让曹丕的母亲之后上位成为正室。(曹昂的死就要怪罪他的父亲曹操了)
聪慧的弟弟曹冲是曹昂死后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本来是曹丕又一个巨大威胁,结果天资聪颖的曹冲却英年早逝,曹丕又躺赢,到最后他的对手只剩下了曹植,但曹植综合实力比不上曹丕,曹丕又是当时曹操的所谓“嫡长子”,就剩他年龄最大了,最终曹操还是选了他当继承人。”
弹幕们一看:“不对呀,这么说,曹丕就是个‘备胎’喽,怪不得曹丕的一些举动看起来有些怪异。”
“曹丕才是真主角,幼年打仗大哥给他让马让他跑,青年娶甄宓,简直是意气风发, 他不像曹植那么浪,非常稳重而且认可他的是贾诩和司马懿 ,这俩人的眼光最毒。”
曹操神秘的说道:”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冲的死亡对于曹丕曹植二人的很有益处吧。“
这种差异也体现了一种问题,对于曹丕的生平的评价差异其实也是非常大的。
杨羽说道:“有人说曹丕对于夷陵之战的处理是极其糟糕的,是不是这样?”
很多弹幕也是这么看的:“趁着孙刘火并,曹丕直接南下就可灭了一方,但是,哎!。”
曹丕苦笑道:“若是可以就好了,可惜我们打不下东吴。”
杨羽直接说道:“这个其实很不好说。
曹丕对吴蜀相争的态度,恐怕是等他们分胜负,然后就是谁赢了打谁。
第一,魏国的势力强过吴国和蜀国中任何一方,所以只要单挑,就一定能赢。麻烦的是以一敌二。
第二,如果出兵,吴蜀必然立刻和谈,然后团结起来对抗魏国。这种事情其实是有先例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什么要攻打赢的一方,因为输的一方不可能出兵,刚打了败仗,没有能力出兵,而以北方的能力打一个南方割据势力没有任何问题。
222年闰六月,夷陵之战打完。
222年十月,曹丕就征吴了。
孙吴甚至没有喘息的机会,但是......”
这个但是一出,再结合真实历史,就已经很明确了:曹丕最终打不过长江,然后就撤军了。
说白了,曹丕误判了长江,打不过人家之后才发现,原来曹魏单挑其实也灭不了东吴。
弹幕们也是露出来了苦涩的笑:“简直是笑话......”
“不是说东吴的军事很差吗?”
..........
原来是这样,那确实不能怪曹丕了,毕竟伐蜀的难度与伐东吴的难度大差不差(?),都是易守难攻的地方。
当然也有人问:“为什么曹丕不在夷陵之战的时候插进去,把孙刘的军队都灭了,这样的话,他们的力量损失这么大,也有利于曹丕的下一步动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