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丞相已经缄默不言,朱允也没再说话。
须臾,他才缓缓开口道。
朱允:" 朕年少时曾听母后提及"
朱允:" 舅舅当年才华横溢,连中三元,堪称是意气风发,入朝为官后更是时常为民请命,你最喜欢读的……"
他转过头,目光沉沉的看向文丞相。
朱允:" 便是《孟子》"
朱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朱允:" 舅舅,你还记得吗?"
时至当下,文丞相总算明白了他的用意,皇上带他来城外入目难民惨状,并非是在震慑他,如此推心置腹,倒像是在挽救他。
听闻朱允那一席话,他只觉恍惚不已,有种大梦初醒的不真切感。
年轻时前他也曾彻夜苦读,也知民生疾苦,可为官拜相多年,不说彻底泯灭良心,他也已经失了当年的初心,变得利欲熏心起来,眼下猝不及防的一幕,倒是让他想起了多年前的鸿鹄之志。
这么多年,他与司徒青云因着政见争执不休,以至于水火不容,也不过是他过于贪恋权势,醉心浮华,不如那个老匹夫能干实事。
思及这里,他轻嘲的扯了扯唇,重重的叹了口气,低声回应道:“臣,不曾忘却。”
然则,世间多少人,能共苦却不能同甘,他落魄时能思虑到的,等到站到高处,反倒抛之脑后了。
但他也并非十恶不赦之人,耳边听着孩童的阵阵痛哭声,他闭了闭眼,沉声请罪道:“皇上,臣有罪。”
朱允仍是那副波澜不惊的神色,甚至眉眼间还带了些笑意,温声问道。
朱允:" 舅舅何罪之有?"
“臣前些时日,未知全貌,便勒令人将进城的难民通通赶走,此为其一,直至今日,也不曾了解下县竟遭此灾祸,此为其二,老眼昏发被底下官员蒙蔽至今,也未能及时禀告于上,此为其三。”
他双手作揖,朝着朱允弯腰拘了一礼,再次说道:“还请皇上降罪。”
这次朱允唇边也有了笑意,连忙走上前虚扶住他,温和的说道。
朱允:" 此事朕已知晓,先不说罪过如何,舅舅认为,该如何安置那些难民?"
文丞相抬起了头,看向难民的方向,又转头看向高大的城墙,思索良久才接着说道:“臣以为,应当先统计灾民数量,再规划挪移城中或边县百姓空余房屋,来安置灾民。”
“灾民要详细上报身份户籍,官兵再记录灾伤情况,由官府下发赈灾粮。”
“后要派遣专人前往受灾地,进行抄札,若当地情况属实,便拨发赈灾款,减少税收,以待来日。”
闻言,朱允微微点了点头,唇边的笑意更甚,态度和煦的说道。
朱允:" 既如此,那便有劳舅舅操劳,此事刻不容缓"
瞧见文丞相惊讶的看了过来,他又笑眯眯的补充了一句。
朱允:" 戴罪立功,将功折罪"
朱允:" 舅舅,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未提及"
文丞相眉头紧皱,略一思索,紧接着便恍然大悟,与朱允四目相对,异口同声的说道。
朱允:" 处置当地官员"
“处置当地官员。”
……
作者说:" 文丞相的经历来说,剧里没有提及,是我根据这个逻辑线自己加的,虽然他不是纯粹的好人,但这里就当做他悬崖勒马了吧,也能为百姓做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