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39章 李岩造反的理由
设置

第39章 李岩造反的理由(1 / 1)


李牟多方活动无果之后,寻来红娘子军,欲破杞县城关,救出李信。

深知此举后果的李牟,从去寻红娘子之时已决定反叛大明朝廷了。可是他又担心李信被救出,未必会反。

于是,他在红娘子军来杞县路上,告诉了红娘子他的担心。

两人合计后,决定拉上李家寨家丁武装参与破城。

这样一来,李信出狱之后,不想反都不行了。

所以,李牟快马加鞭,回来李家寨,瞒着嫂子,将李家寨里,像李春霖这样的能战之人,尽数带去与红娘子军汇合。

之后,两拨人马,共同攻破杞县县城,杀了县府官吏、救出了李信。

这样一来,李信作为李家寨寨主,也就不得不反了。

这一反了官府,相当于就是自绝于大明朝,归为大明乱臣贼子之类:成则王侯,败则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孽。

就在从县城返回李家寨的途中,李信当即依其字伯言,改名李岩,另起字:林泉。

其意志奋搏一番,无论将来成败,若有幸活着,则遁入山岩、林泉间隐居,度过余生。

也就是居于如此理想,李岩不愿独成一军首脑,欲投此时在河南境内驰骋,声名大震的李自成,以帮助他建立一个清明新朝为目标。

“你也十六岁了,跟随李岩兄弟出去闯荡吧!”

对于李春霖此说,李俊一是不想,二是不舍。

读书愈多,受制于书籍给予的思想愈深:忠君,为天下子民第一要务,做个乱臣贼子,最是大逆不道……

被养育了十几年,哪怕铁石身躯,也是该被养父温暖的心给捂热了……

“留在李家寨等死吗?李岩兄弟这一反了,还要带走寨子里所有壮丁。”

“我被留下,是要带领老弱、妇孺离开故土,去后山沟里改名换姓,开垦贫瘠之地,以求苟活。”

“若官军进击而来,李家寨会被夷为平地。再寻得线索追击去到藏匿之地,李家寨老幼人口,将被斩草除根……”

“你也知道,历年以来,李岩兄弟对于你的成长,寄予山大样厚望,此去奋搏也有几多原因在你这里……”

“所以,无论你愿意与否,他们兄弟是一定要将你带在身边的。”

于是,李俊无可抗拒。两天后,只得拜别养父,跟随李岩兄弟踏上了前去投奔李自成军的征程。

一路之上,李岩一直将李俊带在身边,主要就是给予李俊讲述其必定会造反的原因。

一,由于大明朝开国太祖,他设定的大明基本治国制度,延续至今,已使大明王朝无可挽救地,必然走向灭亡。

(1)军户制度至明末,已经名存实亡了,各地卫所军官的各种克扣、压榨、掠夺……

致在籍百万军户全部破产、穷困潦倒,力弱体衰……

到崇祯朝时,竟然抽不出几万可用之兵,去对抗农民起义军。

哪怕对抗满清军,都是朝廷不断加征辽饷,压榨大明子民,予不断输送银子,豢养辽东军阀们的私人武装……

(2)皇权高度垄断,致皇帝跟与官宦统治集团割裂,互为拉锯争夺权利。

至明末,皇帝集团,官宦集团已经几成对立。

整个朝廷供职人员里,文官只贪财,武官不出力。

哪怕皇帝欲振奋,奈何独木难支,王朝必将要垮台。

(3)家国不分,吃垮大明。朱元璋的养猪(朱)计划,欲将后代朱姓人数极速扩大化。

他料想至百代后,要举国朱姓,大明王朝就可至万世姓朱啦。

于是,朱元璋制定了如下举国力,养育子孙的奇葩规则,要求历代大明帝王遵照执行:

皇帝的儿子,除嫡长子为皇储,其余儿子皆封亲王,放外就藩,每年发给禄米一万石。

藩王之子,除嫡袭封,其余皆封郡王,每人年禄米是二千石。

郡王长子袭封,以外的子嗣皆封镇国将军,禄米一千石。

郡王孙是辅国将军,禄米八百石;曾孙为奉国将军,禄米六百石。以下后代还有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禄米最低都有二百石。

还有女的呢:从公主,郡主,县主到乡君,一落地就都有禄米。

由于朱元璋还规定,皇族成员不能从事任何社会职业。

于是,游手好闲的一般皇族成员也就专注造人,予增加收入。

因为多生一个孩子,大明朝廷就按登级多发放一份俸禄。

呵呵,朱姓皇族由此迅速繁殖:从朱元璋首次分封二十多个儿子为亲王时,领取这种俸禄的四十九人始,到了崇祯元年时,已达二百多万之巨!

其实,从明中期开始,各地方官员就惊慌于:财政收入已不足以支付所在地皇族成员们的禄米发放了。

以嘉靖年间的京师地为例:全国每年运来京师粮米四百万石。而在京宗室应得禄米,就需发放八百五十万石。

山西,年陈留米有一百五十二万石。而需给皇族禄米,却要三百一十二万石。

河南年收八十四万三千石,却要支付给当地皇族一百九十二万石……

全国各地,哪怕借令公输,都是不能支付皇族禄米了。政府开支、吏禄、军饷又哪里去寻得?

于是,各级官员,先不说清廉与否,还不加紧对普通百姓的盘剥力度啊?

所以说,大明朝必亡!

不是亡于流民造反,而是亡于宗藩吃空了举国财政!

二,大明历代帝王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只为独裁也就罢了,还个个贪财,与朝廷、民众争夺财富。致国家穷弱、民不能活。

疾入骨髓,再不能医治的大明朝,必须要推倒,方能救民于水火,拯救华夏于崩毁边沿!

(1)历朝历代,因时而变,方有愈加稳固与繁荣。

而大明从开国之初,朱元璋制定的官吏低俸禄政策,致官员仅靠领俸禄不能维持家庭生活,只好铤而走险,贪污受贿,盘剥百姓。

哪怕朱元璋无情杀罚,终不能杜绝官场腐败。

到明中期,已成官场风气的腐败,谁还能实施反腐倡廉行动?

哪怕皇帝豢养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对举国官员、臣民进行全方位监控。可是,就是这些机构人员,也都积极地融入腐败大军,甚至比各级官员更凶狠!

看看,大明朝廷,皇家,上上下下都已烂透了,怎么医治?

(2)皇帝带头囤积大量土地。

皇庄建立,始于明宪宗。朱见深是在之前皇帝们遗留下来的,众多宫庄基础上,不断圈地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到了明孝宗时期,只在京畿就有皇庄数处,新圈地一万多顷。

武宗登上皇位一个月就建立皇庄七处,最后增加至三百多处,将皇庄田扩展到二十多万顷规模……

按理说:皇帝是大明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他们却还热衷于强夺民田建皇庄,交给太监们经营管理,获得巨量收益。

为了无限扩大收益,皇帝还经商:开矿、开当铺、放高利贷、甚至拿国家物资谋取暴利。

去京城、保定、真定、宛平等等城市看看,各种皇店林林总总。经营绸缎、百货、药材……皇家粮店甚至拿国家储备粮出售,获无本之利……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