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38章 十六岁出李家寨
设置

第38章 十六岁出李家寨(1 / 1)


李俊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然而,你出身世家,祖父做过万历朝的大理寺左少卿,治《易经》、《礼记》等,著述富宏。”

“你父官至崇祯朝湖广巡抚,通医学、地理、军事。著有《全边略纪》、《周易时论》等书,后世都有为其立传。”

“所以,你自幼秉承家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

“这也就蒙蔽了你的心智,不能真正看清国家命运、民族前途、难以找到自己人生目标。”

“你将希望寄托在崇祯皇帝身上,渴望得高位,有权利,予实现心中理想。”

“然而,现实无情地给了你当头棒喝。明亡了,你去哭嚎,有用吗?”

“说实话:你的坚强,令人敬佩。可是,你的顽固执着,凡智者却不敢恭维和苟同啊!”

“思维不发散、思想不开化……哪怕你去到南明宏光朝廷,仍然不可能得展你所学和抱负。”

“这就是你的一生:空有一身报国志,上下求索不知途,碌碌无为度艰苦,最终绝世惶恐滩……”

“太子殿下……您……”

方以智涨红了脸,喊过一声,挣扎着要从病床上下来,却被薄珏一把按住,说道:

“曼公先生别激动,太子殿下之言,我俩该慢慢受用,这才是大餐!”

“听过此番言论,令人茅塞顿开!也许我们的命运,就此将要踏上明途……”

“子玉!你……你都被他这种暴民思想给蛊惑啦!”

提醒过薄珏,方以智继续嚷道:

“之前,听了陈医士将他抬得老高,吾以为他真是学识渊博一天启太子,必将有中兴我大明胸怀、智识、魄力和担当。”

“现在看来,他混迹于贼军之中,所中流毒至深……连大明该亡这种暴民叫嚣,都当口头禅了……”

“他不知从何处稍微了解到我方以智祖、父官职著述,却不知我父与贼战,八战八捷!”

“我桐城方氏一族,世代明臣,誓跟流贼不两立!至我辈逢此时,定要以复明中兴为己任。”

“只可惜……”

“天哪,我大明皇家,怎么会生出如此大逆不道的子孙!”

“不过想想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想当年东林党人为维持正统,跟万历皇爷对抗到底,方才有泰昌这脉皇嗣继承大统;移宫案助天启帝登基……”

“可是,后来的天启皇帝之作为……我不妄言评说,后世文人当要记著于史书!”

“我要说的是:先辈们错啦!若没有那般执拗,偏要跟万历皇帝争什么国本。也许福王一脉登大宝,或许我大明就不会亡。”

“……可惜呀!泰昌帝继位不足一月,吞红丸致驾崩,将帝位留给天启……”

“如今,再看这天启遗嗣,更甚天启!纵一时获势,必成我大明朝罪孽!逝去之后,无面目见列祖列宗矣。”

“所以,他这么个人:不足以成君、不值得伺奉,甚至不够格与吾辈言语!”

“子玉,扶我起来,我们离开这非明之地,远离这群非明之人……”

说完话,方以智就要再次挣扎而起。

可是,李俊上来,替换了薄珏,伸手将方以智按住。

以方以智力气,怎么能够摆脱李俊一支手按着的控制?

再说,薄珏都感觉方以智这时失智,才有对天启太子如此言语,就更不可能帮助方以智去对抗李俊。

薄珏自己退开站立,还看着李俊,等等着接收更多新鲜信息。

“是,我在大顺军中有过几年时候的生活、历练和战斗。”

“但我不觉得是中了什么流毒。相反地,我认为就在这几年中,我才真正看清了大明朝;懂得了世道、民众、人伦……”

“也由此学会了些做人、做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的皮毛。”

“算是入门汉吧!”

“所以,有资格给你方以智予一些分享。”

本就有备而来的李俊,这样说道:

“你不是说,大明朝值得你,乃至你方氏一族效忠吗?……大明王朝帝位,如是落到朱常洵一脉手上,大明可能不会亡吗?”

“咱今天就给你讲讲当初的我,怎么从一个安分的大明子民,成为坚定的造反战士的。”

“故事从我跟随李岩从河南杞县李家寨出来开始,到大顺军破洛阳,杀福王、杀吕维祺结束吧。”

“仔细听着,这故事对你曼公先生太有帮助啦!”

时年十六岁的李俊,是被养父李春霖按李岩的要求,严格圈养着的:读书、习武、做个铁器打制好徒弟,从来不问人间其他事……

当然,直到来此基地,证明了自己什么身份,才理解了李岩当时的用意,这且不谈。

那是崇祯十三年腊月,父子俩熄了铁匠铺子烧铁炉子,准备过年。

养父跟李俊说去县城采买年货,要求李俊在家晨练武、晚读书、中午去李岩送给的地里挖土块,抗晒、冷冻病虫害……

千叮铃万嘱咐:切不可去李家寨寨子里,跟纨绔们厮混。

因为布置下有如许任务,养父回来是要检验的,李俊当然听话,认真照做功课了。

十天之后的下午,李俊在李家寨后半山坡翻地,歇气时看向朝李家寨来的大路,就看见大路上开来大队人马。

估计都有二三千人:各执兵器,部伍整肃。

领头者那身段样,李俊认得,就是李家寨寨主,举人老爷:李信。

尽管在此生活了十几年,可是于李家寨中几千人众中,李俊也只与李信兄弟熟识。

原因就是被养父严格看管。就连平时前来铁匠铺,订制各种器具的顾客,李春霖都是不让李俊跟与其接触、说句话什么的。

只有李信、李牟兄弟常来看望李俊,于文学、武功都要予指教一番。

交往愈多,感情愈深,熟悉愈甚。对于十几年,唯仨亲人,李俊远远望到他们,仅凭身形,都是绝不会认错的……

当认出来了李牟、李春霖,李俊自然惊奇、羡慕于仨人怎么都成了骑高头大马,领军的将军,那般的威武。

但是,这时的李俊,赶紧回去了铁匠铺子,做好晚饭,等着养父回家。

李春霖回家,闷头吃饭,直到饭后,在李俊渴望眼神的驱使下,李春霖才说出来真相:

今年,河南大旱愈甚。入冬以来,杞县县城中涌来大批逃荒难民,逼近年关,难民中已有众多病饿死者。

作为举人,李信上书请求县府放赈,以让幸存难民不至于大量死于华夏传统佳节中。

所请不允之后,李信将家中存粮运去百石,个人赈济难民。

这就让李信仇家抓住了把柄,状告李信私自放赈,为收揽民心,图谋煽动民变。

状文还将李信年前,曾被造反女贼红娘子掳去军中,然后平安回来这事,说成是李信勾结贼军,欲要造反。

于是,县衙抓了李信收押,上报府衙、巡抚,将李信罪名坐实,判明年秋后问斩。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