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33章 左家人种植报国
设置

第33章 左家人种植报国(1 / 1)


天刚麻乎乎,还没怎么大亮。左超然就已经开始在规置、整理他安家的窝棚架子了。

前天到达潭柘寺镇,一家人又被带来这里,被安排住进潭柘寺后院,一间原杂役们居住的土墙房。

然后,方国梁手下又遵方国梁手令,带左超然出寺院后院门,走过数块地头,指着块有三亩多的地,对他说道:

“这块地,现在归你家耕种了。方大人交代我告诉你,这地你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不能出卖,不准摎荒。”

真是一块好地!

不知经多少代人耕作,地块平整,土壤翻熟肥沃。

而且,地块旁就是潭柘寺之倚仗的龙泉水,于不远处冒出,从地块旁朝潭柘寺后院流去。

看舒缓流淌的山泉水,清澈俊秀,如玉液似甘露……启人般若智慧般地,竟让左超然想起个问题来:

“今是早春旱季,看溪水于地面相交如此浅显。若雨季来临,泉渀溪涌,启不淹了地面?”

方国梁手下俊秀青年笑道:

“龙泉似龙涎。怕神龙,哪来那么多口水!”

“你放心,一年四季,也不论外界天干旱涝,此龙泉水量千年不变。”

俊秀青年还说道:

“泉水恒温,喝上一口,保管你清凉透彻,解渴去烦。”

“也因此,此泉又岂止是潭柘寺千年来的倚仗!十多年来大明北方年年大旱,为我基地受这泉水滋润…~”

喝过泉水的左超然,此时都没再去聆听俊秀青年说什么了。

他对这地已经十二万分满意,随口就问起这个来: “地租呢?要交多少?”

“这个,方大人没交代。”方国梁手下说道:

“这事啊,方大人可能也做不了主。因为这周边所有的地,都是潭柘寺的庙产。”

“虽然说现在寺庙没了僧人,可地契还在那些僧人手里。”

“看来,只有太子殿下发话,这事才能定下来。”

“太子殿下?”左超然大惊。

前天听方国梁称那年轻人殿下,左超然也跟着喊了几声,可他就没往太子这两个字上去想过!

俊秀青年淡淡地说道:“算你一家子运气好,要不是遇着太子殿下,你能进来?现在还有房住,有地种……”

左超然站在地头呆住了。

他真没想到来这里,竟然与太子殿下相遇,而且还受太子殿下如此恩赐。

后悔呀,刚才还问地租,准备讨价还价呢……

真是地,习惯成自然了,恶习都要耍到太子殿下这儿来了!

如今有了地,只要把番薯育出苗来,土豆种培育多了,玉米给改良好了……栽种满这块地,自己还愁没银子交地租?

关键是三个孩子被太子殿下看中,都要进童子军营。太子还亲口说,他们都有好前程!

夫复何求,夫复何求啊!

报国有门,报国有门了啊!

……

回过神来,左超然问方国梁手下:“这里能买到木条,竹芭等搭建窝棚的材料不?”

方国梁手下有些不能理解地说道:

“都给你安排住房了,小是小了点,隔置,规整一番还是住得下你们全家。”

“你于这地里搭窝棚,难道怕庄稼被偷,你要居住这里看守?”

“你放心吧,我们这里,经过十几年的将原住民迁徙,潭柘寺、潭柘寺镇周边地区就只有基地人员了,没谁敢做贼……”

左超然赶紧解释道:

“看得出,现在太子殿下有困难,听殿下说这里还要来很多人。”

“我们一家都有地了,就不必再要住房啦。我想在这地头拢块埂,建个窝棚草屋,让家人有个遮蔽风雨、挡太阳暴晒的窝居住好啦。”

“ 那房子呢,留给后来需要的人家去居住吧。”

方国梁手下又是一笑,“呵呵,没看出来,你这么好心肠。”

左超然却是一本正经地,“哥们儿啊,我这是未有功先受恩,于心不安呐。”

“这样啊?”方国梁手下抓了把头皮。又说道:

“你看山上那么多树,你写申请,等方大人批准后,砍个十来根木头,再弄些篾芭,狗尾草……搭个窝棚嘛,简单。我帮你弄。”

“这样啊,我回去马上写申请,然后找你,麻烦哥们儿帮这事儿。搭窝棚什么的我自己弄,就不劳你驾啦。”

左超然说完,见人还矗着,就又开腔了:“我不问地租了,你请回,忙你的去吧,好好为太子殿下做事,前途大大的!”

赶走了俊秀青年,左超然赶紧回去。

回到土墙房,左超然立即将事情禀告了母亲。

老太太也是激动得不得了,猛地站起,两圆规脚站得不稳当,便将双手死死按在杵立棍上支撑着。

“我的儿啊,你们父子学识不够,连个童生都考不上。为这事,你爹时常感叹报国无门。”

“后来,他南下福建做生意,见识到了番薯种植,还带回来几个。他说,他要让这东西在我大明北方大放光彩。“”

“于是,他试种,结果没成功。”

“临终前,他交代,要你去学,一定要把种植技术学好再回来。”

“他还说,这东西一旦种植成功,大明的百姓就不饿肚子了。没了饥民,就没人造反,这是为国分忧!”

“这叫,种植报国!”

左超然点头,泪水涟涟,“娘啊,儿子去了福建一年,亲自种了一茬番薯。一亩地,收获的番薯都堆满了儿子住的那屋子,有几千斤!

可是,儿子回来了,大明却亡了……”

老太太听到这儿,将杵路棍举起,要打儿子。失去了支撑,让她几乎摔倒。

左超然赶紧扶住娘,可他娘就近给了他两棍子。说道:

“儿啊,你给娘记住!我大明太子还在,我大明就没有亡!”

“ 我们一家,无功却已承太子殿下如此恩惠,我儿当以死报之!”

“三亩地算什么,你还问地租!快育番薯苗吧,先把这三亩地栽上。来年,你要让这片山区所有的人都不饿肚子!“”

“ 刚才我还跟媳妇儿在商量,还要不要再给丫头缠脚呢。”

“太子殿下都发过话了,咋能够不遵从?”

“不缠啦,给丫头放天脚!让她参加童子军,将来做个花木兰……”

仨孩子就在一旁看着,听着呢。到这时,三双小拳头,个个握得紧紧的。

晚间时候,赵如雪来了左超然家,立即带走了仨孩子。

她这两天跑得脚不沾地,可……正愁没兵,怕被太子殿下责怪,方国梁的纸条送来了。

一路朝潭柘寺后院走来,她还想:难民的娃,一定是那种黄皮寡瘦的样子,还可能提起来是一条,放下去成一堆……

当三个健康挺括的孩子站她面前,她知道,自己这是捡到宝了。

左振明,左兴明,还有左家丫头,仨孩子都识字读过书;还都有报国杀敌的勇气;还都有报效太子殿下的决心和勇气……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长辈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植入了大明魂!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