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32章 滑膛枪变线膛枪
设置

第32章 滑膛枪变线膛枪(1 / 1)


开完会时,天都要黑了,众人起身准备离开。

喊住方正卿,李俊摸出张字条交给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方公公啊,此次出去,您还有个任务。找到字条上的人,尽量都给带回基地来。这些人啊,对于我大明国的将来建立、成长、壮大,有极大的作用……”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

这时,赵天明火急火燎地跑进来,李俊只好停下跟方正卿说话。

赵天明见李俊看着自己,也就直接说事了:“太子殿下,经过我们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您那个加装膛线的方法不可行。”

李俊想了一下,含笑问道:“改造火绳枪枪管,你们有了好的方法?”

赵天明马上回答:“是的,大家一致认为,还是锻打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李俊马上示意赵天明坐下,转身对方正卿说道:“方公公,我不能送您出基地去了。看来,今晚得把赵大人这事解决了,兹事体大啊。”

方正卿也不再多说什么,立即告辞。众人也都跟随方正卿,一同离开了千户所衙门大堂。

众人走后,李俊给赵天明倒了杯水送他手里,“赵大人,你说,我听。”

赵天明喝着水,等李俊也坐下来,才放下水杯,开口讲道:

宋代的突火枪;元代的突火筒,都是青铜铸造。因为青铜的延展性大大优于当时低端的冶铁。

那时候啊,为了省事,有些人干脆用竹筒做枪管好了。

有明以来,大多数铁枪管都是使用卷管工艺:

先将铁片围绕一根圆形“钢骨”卷成筒状,然后烧红、敲打、让铁片结缝连结到致密结实,再抽出钢骨……

这样,一根简单的铁质枪管就算做好了。

这样做出来的枪管,其各种性能可想而知有多不可靠。于是,锻打法运应而生:

将缠绕在精钢骨上的铁卷,烧红、不断叠打,又不断添加上新的铁卷……

直到打成够厚的管壁,再抽出精钢冷骨。一根高性能的枪管,就算制作完成。

讲述到此,见李俊听得有些没了兴趣,赵天明便适时问道:

“太子殿下,您制作的那支盒子炮,枪管里有螺旋纹……那就是您说的膛线吧?”

这就让李俊立即来了精神,说道: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枪械,枪管之内都是光滑的,称之为滑膛枪。”

“滑膛枪发射铁粒或铅丸。”

“弹丸大了,填装不易。”

“弹丸小了呢,于枪管密闭性又不好。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泄漏,发射出去的弹丸动力不足,飞不远……”

“而且,发射出去的弹丸在飞行过程中,像个醉汉,不是摇摇晃晃,就是东倒西歪,飞不远又打不准。”

“赵大人啊,小时候玩过抽陀螺吗?”李俊突然问道。

赵天明一愣过后回答:“玩过啊。”

李俊即说道:

“陀螺不转站立不住;转速小了不稳定,东倒西歪;只有高速转起,才最是稳定,所以要不断用鞭子抽它,让它加速转动……”

“枪管里的这些螺纹,叫膛线。有了膛线的枪,自然就是线膛枪了。”

“线膛枪发射出去的弹丸,受火药燃烧产生的气流驱使,高速旋转。从而在空中稳定飞行,飞得远,还指哪打哪,听话极了。”

“哦!”赵天明狠拍双手,恍然大悟。

李俊继续讲道:

“隐藏在枪管内的膛线,凹下去的小槽叫阴线。凸起的叫阳线。两条相对凸起阳线之间的距离叫口径……”

“弹丸直径要比枪管口径稍大一点点,这叫过盈。只有合适的过盈,才能使弹丸嵌入膛线,出膛后高速旋转起来……”

李俊讲完,看着赵天明,等着。给他予消化、吸收的时间。

好一会儿后,赵天明才又接前述,讲了下去。

原来那些火绳枪,自发火铳的枪管,都是锻打法制作出来的。

现在李俊要求将口径缩小,还要内壁添加膛线。

赵天明将李俊的思路告诉了铁匠们,请大家考虑是否可行。

铁匠们第一时间就将李俊的方案给否决了,还讲出来很多弊端。

大家研讨后,一致认为可以先制造出表面有精致螺纹的精钢冷骨,再将老的火绳枪枪管破开肚子,烧红后垫入精钢冷骨,再行锻打。

这样,在收小口径的同时,初步锻打出管壁内的粗膛线,待枪管成型后再用刮刀法,或者钩刀拉削法,做出完美的膛线。

这样,不仅速度快,而且还进一步加强了枪管的强度,又使加工完美膛线变得轻松,容易。

“啪啪啪……”李俊拍手后说:

“果然是实际经验而得的智慧,永远胜过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

“我啊,也就是想当然了,所以瞎指挥!”

“赵大人啊,你回去先替我谢谢工匠师傅们。然后,马上试验,等做成功了,我到他们哪儿去摆酒庆贺!”

李俊真的很高兴,有这样的工匠师傅们,于大明的军工事业,完全可以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拥有领先于这个时代几百年的科技武器,用这些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必将天下无敌!

“太子殿下啊,目前来说,盒子炮的制造进展应该很顺利,因为有了你那致钢铁实样,又有熹宗皇帝的木雕组件做模型……”赵天明这时提起另一个话题。

李俊趁着兴奋,脑袋好使,便发散开了思维道:

“你也可以先将我的图纸,给木匠师傅们研究、用木头制作出一支样枪来嘛。”

“这样的话,来料简单,雕刻容易,速度很快。”

“等雕刻组装出来,我们再聚拢,一起探讨各部件尺寸、合理性,耐用性等等。”

“将木枪最后定型下来,你也就有了模样。按部就班的铸造、打制、组装、实验……”

“彻底定型下来,即可以组织、调配资源、人力、机器等,进行大规模生产了。”

“嗯!”

赵天明一挥手后说道:

“太子殿下啊,这样一来,我军器制造局目前就是生产一样,研发一样……真正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先进武器的制造基地啦!”

看着赵天明那兴奋样,李俊将心里的轻蔑收起,这样说道:

“赵大人啊,你军器制造局那些工棚,也太简陋了些,准备选址吧,咱们建工厂!”

“工厂?跟工棚有什么不一样?”赵天明真不懂一字之差的巨大区别嘛。

李俊不知该怎么给赵天明予解释,只好这么说道:

“比如,先将炼钢炉,从我呆过的那种铁匠工棚里,移出去。”

“我们建设专业的炼钢厂,一座炼钢炉一次熔炼的产出,都该是现在基地年炼钢量的上百倍。”

“像那样的高炉,一个钢铁厂,该要有至少十座以上,甚至更多……”

“妈呀!”赵天明当即跳了起来,狂舞一阵手脚,这样问道:

“那么大量铸造各种钢炮岂不是轻而易举!”

“哦……岂止是铸炮轻而易举!……于我大明国各行各业,不也是轻而易举吗?……”

其实,兴奋着的又岂止赵天明一个人啊?

带着这股兴奋劲儿,李俊回到天启熹宗皇帝纪念馆,在蜡烛光下写了一夜课本及其他文字。直到公鸡不停打鸣,提醒人要天亮啦,要天亮啦。

想到一会儿还要去挑选特制队员,李俊才倒床休息。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