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23章 勤政导致了亡国
设置

第23章 勤政导致了亡国(1 / 1)


“这封奏疏,是天启元年六月十一,袁崇焕上奏给天启皇帝,吹牛逼:依靠在关外屯田,就能够让建虏投降。”

“这个袁崇焕,还对魏忠贤等大拍马屁: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太子殿下啊,我要说,天启皇帝这是识破了袁崇焕此人,就是一吹吹。连发六问,将袁吹吹的牛皮戳得体无完肤!最后还告诫袁:老老实实做好实事,少来这些大言不惭的把戏!”

“ 请太子想想:您的父皇,能够写出这样的批复,他是文盲吗?还弱智?”

“应该说,天启皇帝以其睿智,是将这个袁吹吹看穿了的。”

“ 然而,到了崇祯朝,袁吹吹继续向崇祯皇帝吹牛:五年平辽!”

“崇祯皇帝还真就相信他了,给他予总督辽东的大权。结果是什么呢?害国、害己、害人啊!”

方正卿停下说话有一会儿后,见李俊低头想过,又抬头看着他,则开始念起天启皇帝给内阁写的训示:

“上谕内阁:朕览登莱巡抚塘报,准平辽总兵毛文龙揭前事。为屡获活夷,实挫贼峰,其复辽之基,端在斯乎,朕心岂能不嘉悦。……传户工二部,并专督辽饷等官,详确毛帅如果缺粮乏器真情。并拨船及应用器械一并速发解去军前运用,不得迟滞。有误军机,责有所归。特谕。”

“太子殿下,这是天启皇帝对毛文龙塘报的反应,显示出他对毛文龙情报的高度重视。”

“ 对此上谕,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的反应,却是很麻木迟钝啊!”

“太子殿下,您听听孙承宗的回复:奴狡而计稳,必不出此。又恐关城谓虏由他道,便可缓防,以为声东击西之计。举世不言复辽,独我皇自为社稷远计,不忍高皇帝百战土宇,顿坏于逆贼。举世要省兵,省粮,而皇上特敕接济文龙,此恢复之大机也。”

“两相对照,太子啊,显然您父皇的见识比起他的老师孙承宗,还是要高明得多!”

“其实,天启皇帝对毛文龙在皮岛的屯住,于制止后金的发展有多重要看得很清楚。”

“而满朝,包括孙承宗,还对毛帅都多有抱怨。”

“最终,袁吹吹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都不经过崇祯皇帝、朝廷认可罪名就给杀了。”

“直到已己之变后,大明臣民才明白过来:毛文龙不死,首先就不会有已己之变。可能,清廷都不会壮大如斯,不可能入关……”

“最后,我来说说天启皇帝留给崇祯皇帝的,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 真的如有些人所说:大明气数已尽,崇祯那样勤政仍然无能为力吗?”

“其实,到天启七年,我大明已经被天启皇帝给盘活了”

“内无强逼之臣;无外戚专权;无藩镇割据,帝国税收正常运营;也无流贼作乱;辽东建虏已经被困,无法再向南推进……”

“只要我大明按天启皇帝的路线走下去,稳住自己,不待我大明出现问题,建虏也会出现内乱而瓦解。”

“您说这样一个局面,不要说有多好。可以说,任何一个具正常能力之人做皇帝,大明都不会崩溃!”

“当时的大明,还没有任何人会认为有亡国的征兆!”

“已己之变发生于崇祯三年。崇祯皇帝的无能,对国事的瞎操作……恶果在这时集中地爆发出来了。”

“我说,做我大明天子,不一定要勤政。能做到知人善任,足可以成为一代明君。”

“尤其是在我大明太祖设计的这套体制下,更是不需要皇帝勤政。”

“ 历史已经证明,在多数情况下,大明皇帝勤政,对于我大明朝廷,百姓不是好事。”

“大明皇帝们可以爱好斗蛐蛐;可以修道炼丹;可以修房造屋做家具……唯独像崇祯皇帝那样子勤政,对我大明来说,就是灾难!”

“都这种时候了,我就要说:崇祯皇帝他生性多疑而无能;刚愎又操切,还精力充沛……所以,成就为一位史诗级的亡国之君。”

“他掌控我大明朝廷十七载,更换五十四任大学士,十四任兵部尚书……走马灯般更换了比一个王朝还多的官员。”

“谁说这么多的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里面没有几个为大明效忠的人才?”

“是他朱由检个人的问题!刻薄寡恩,性格使然……任命的官员,只要有半点错误,他凭心情要么杀了,要么都关进他的小诏狱,最好的结局是离开朝堂。”

“我大明,从来不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贤臣良将!可直到李贼进入紫禁城,他崇祯的小诏狱里,还关押着二百多朝臣!”

“其他一众还占据各个岗位的官员们,之前明哲保身,这时大多都盼着新朝重用。

是啊,到了崇祯后期,越是做事的臣子,个个不是被杀,就是替崇祯皇帝背锅而死、被下狱、革职。”

“杀杀杀。在朱由检的无厘头杀伐之下,无作为者活得倒滋润了。于是,就剩下些不做事的官员。原本想做点事,施展抱负的,也不敢出头咯。”

“朝堂之上,整天打嘴仗,个个喜欢以“大义”相斗,斗得你死我活。”

“关键是他朱由检还就吃这一套。殊不知,他自己就被这大义给压死了。”

“呵呵,一个“倒行逆施,众叛亲离”之人,还知道大义二字。这是他作为一个皇帝,身上仅有的,值得后人尊敬的地方。”

“是的,我给他八个字的评价,就是:倒行逆施,众叛亲离。”

“ 到这时,就算把自古有之的所有谋士,如陈平,张良,诸葛亮,刘伯温……所有的名将,如孙膑,韩信,霍去病,常遇春……”

“ 把这些人,全都给他备齐了,五年之内,他们要么被杀,要么都进诏狱,成为好邻居……”

”一句话,大明在朱由检手上,不亡都没天理了!……”

“哥啊,不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论!”方国梁不知什么时候来的,这时阻止他哥说下去。

方国梁还说:“我大明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原因太多。比如天灾,整个北方农业颗粒无收好几年。比如瘟疫,造成城郭里面十室九空。比如流贼,从者如流……”

方正卿一挥手,阻断了方国梁继续说下去,“有这些因素!可是,往小了说,是他朱由检不具备做皇帝的才能,所以没有应对危机的能力,更不懂御有能之臣,去解决危机的方式方法……”

“往大了说,这是上天对他朱由检,有违天道,胡乱作为的惩罚!只是苦了我大明亿兆百姓……”

“哥啊,如今大明太子就在眼前,这些个,不该我等做臣子的多说什么,毕竟您不是太子老师,就算您想教授太子,您也不该……”

方国梁说到此,又被方正卿打断了。

方正卿说道:

“大明都成如此了,作为大明太子,该要明白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

“我这样做,这样说,太子殿下一直在仔细的听。说明太子殿下虚怀若谷,自会以聪慧明辨是非、对错。将来,必成一代明君。”

“方国梁,你再插嘴,小心我点了你的哑穴,使你开不得口!”

方国梁只得闭嘴。

接下去,方正卿又讲了许多,最后才拉着弟弟离开。

“太子殿下,给您讲了这么多,您需要时间沉淀,我们给您清静,让您好好想想。”

这是方正卿离开时给李俊的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