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22章 何止生命被消亡
设置

第22章 何止生命被消亡(1 / 1)


涩涩地,孙世瑞回复方正卿道:

“方公公啊,经过赵家台一战,我天启火枪队……虽歼灭来犯满鞑子兵一千五百二十八名……”

“但是,火枪队员损失过半。目前还有可以战斗的人员,连我在内,共一百零二名。”

孙世瑞汇报完毕,举袖擦汗,然后挺挺胸膛,准备承受方正卿惩处。

“好!”方正卿吼出一声,还拍掌增加了喝彩气势。

孙世瑞先是被吓了一跳,随即弄明白了方正卿是在为胜利喝彩,当即就有些不好了。

以一百多人的牺牲,歼敌一千五,对战的还是满鞑子精锐。不是辉煌大胜是什么?

可是,这一场大胜,可是由如今的太子殿下策划,亲临第一线,参与拼死战斗才取得的。

战后,这个太子还差点于现场就被宰了……

若是方正卿了解到这些,方正卿还不杀人?

这一想啊,孙世瑞才愈怕被处罚的又何止于是生命的被消亡……身体都微微颤了起来。

“太子殿下,天启火枪对于我基地来说十分重要。各种枪械使用、保卫基地核心人物、秘密军火库、维持各方平衡等等,都离不开这支部队。”

方正卿这时这样对李俊说道。

“所以,基地扩军了,火枪队的规模也应扩大,请允许孙世瑞于新招兵员中去挑选队员,将火枪队以五百人以上规模去组建……”

“好吧,就依方公公之言执行!”

“啊?”

孙世瑞绝没想到李俊这么爽快就答应了,这时竟惊叫出口。

“啊什么啊,还不快去带好火枪队,准备挑选新队员!”

“是!”孙世瑞立即跑了。

人们都各自忙去了,屋子里这时就剩下李俊和方正卿。

关于父亲,母亲,李俊这时不愿多想了。

就在之前,外人眼里他的昏迷状态中,他感觉就和父母在一起。

他相信,那不是梦中,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

一家三口,幸福之家,生活过体验过也就够了。

目前,他要做的事太多太多。

可是,李俊不想,方正卿却要提起:

“殿下啊,这时候,我们俩应该谈谈。关于您的父皇,天启熹宗皇帝……”

李俊故意这样说道:

“有什么好谈的!一个昏庸皇帝,文盲天子。好做木匠活……”

“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朕已悉,汝辈为之。忠贤辈以是恣威福惟己意……”

这些话,听得方正卿目瞪口呆。可李俊还要说下去,他直接引用了《明史》里的一段话:

“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天启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放他娘的狗屁!”

方正卿都跳了起来,骂道:

“这是谁的言语,竟敢如此污蔑我大明圣君?”

“ 这些人!难道不知自有明一代以来,已有三个治隆高峰?”

“第一当属永乐盛世!”

“第二是仁宣之治!”

“第三就是万历盛世!”

李俊听到此,也是不服,“万历盛世?方公公,您这万历盛世的说法我不敢苟同!神宗皇帝可是开千古帝王之先河:数十年不上朝……”

方正卿抢过话去:“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无名之樸,夫亦将不欲。不欲与静,天下将自正。”

“庄子又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淵静而百姓定。”

“万历之治,致国力强盛。民间十钱斗粟,家给人足。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不是盛世?”

李俊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了解真实明史的机会,“依方公公如此说,为何又有萨尔浒之败?而致:从此明衰弱,清崛起呢?”

方正卿更是不服,“萨尔浒之战,我大明召集南方八万新兵,交予杨镐。还战前就将进攻路线,方式都明示给了建虏,还在天寒地冻时出击……”

这时该李俊跳了起来,“这八万新兵是罪犯?大明要借建虏之手灭了他们?若不是,有如此进行战争的吗?”

方正卿冷笑道:“殿下啊,我大明当时的朝廷,文臣、武将根本没有把建虏当回事。”

“总的思路就是要不费一兵一卒,直接吓得建虏投降!可谁知……”

李俊也是回馈给方正卿以冷笑,然后说道:“谁知建虏不管你明军几路来,我只奔着一路去,逐个击破……明军大败!”

方正卿这时转变了语气,“败是败了,可太子殿下你也是过分夸大了此战的效应。怎么就成明衰清盛的转折点啦?”

“也许吧,此战对于建虏来说是空前的大胜。而对于我大明,就是闹着玩的!”

“ 此战过后,当时还是太子的泰昌帝,力荐熊廷弼经抚辽东!”

“ 就此,也是说明光宗识人很准。只可惜啦,他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不然,应该也如您父皇天启帝,能够有一番作为!”

“方公公快说说,我父皇执掌大明,主要有哪些作为!”

此时的李俊,当然对这个最感兴趣了。

方正卿理了一下头绪才开讲:

“天启皇帝十六岁上仓促继位,初始仍不能掌控朝政。而经过移宫事件,文官集团因扶皇上登极有功,顺势把持朝政就成必然之势。”

“但是,皇上聪明啊!而且他还有敏锐的洞察力。”

“面对自万历萨尔浒之败后,一直到他登基这时,大明在辽东遭到的连续败局,果断启用老师孙承宗。”

“在孙承宗的建议、推动之下,对后金采取积极的防御战略。”

“这样,使我大明在辽东方面,一下子由被动变得主动了。”

“腾出手来,攘外必先安内啊!”

“天启皇帝看清了一个事实:当时的建虏,还远未构成对大明真正的威胁。”

“而最大的隐患来自于大明内部,东林党人、士绅的党争!”

“于是,天启皇帝先以引导其他各个党派跟东林党相抗衡。”

“效果不好之后,又用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才将整个朝堂及地方上的东林党人,打压了下去。”

“三年时间,就使得整个大明局势迅速好转。”

“天启皇帝的卓越才能,也就在这三年里,完美地体现出来了。”

“于是,东林党人一直在不断地抹黑您父皇,甚至在民间传扬:天启帝弱智,还是个文盲等等。”

“ 太子殿下啊,我身上这时就揣着天启皇帝,给袁崇焕上奏奏疏的亲笔批复、给内阁的训示诏。”

“这是这次进入皇宫,咱偷出来的天启皇帝诏书中,其中的两份。”

“我念给您听听!”

方正卿从怀里摸出奏疏,展开后念了起来:

“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守保,不至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托饶为之,亦善为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