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会面正常进行,穆兰也有幸见到了大领导,面容严肃,嘴角上扬时却有如和煦阳光。
之后几天,穆兰陪同两人前往京城中有黎国学生的技术学校参观访问。当然穆兰属于随行人员,对接的自然是负责教育部门的官员。
学校环境优美,是专门针对读完高二参加完高中毕业考试、而无意高考的学生。技术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教习各种实用技术的学校,重操作。在这里,第一年是通识类基础课程,第二年开始分科,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一门专业进行学习。
黎国学生能进入技术学校,是必须要在国内通过华语考核的,至少能保证基本的生活交流、简单没有问题。经过第一年的通识类学习,语言也就不是问题了。
布巴这次来,主要是因为需要扩大来华学习名额和范围,或者华国能派人前往黎国建立学校,若是能建立高等学府就更好了。黎国现在最高学府就是中学,相当于华国高中一、二年级的水平。
李华这样的人,他们还需要更多,否则也不至于让曾经学机械的李华在政府部门工作。他们希望能开放更多的专业,比如政治、经济方面,或者基础学科。
华国不是不愿意开放基础学科,这事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现在黎国和世界的差距太大,若从基础学科开始研究,那么将走太多的弯路。
基础学科,会逐渐加入黎国孩子们的学习内容。来华国学习的学生都差不多是成年人,他们需要更快速的学会和世界接轨,学习使用现在的科学技术,而不是从最基本的原理去一步步琢磨,如何建造。
这些学生中如有个别确实有天赋、也愿意下苦功学习的,华国也给了他们进入华国的高等学府的机会,在华国继续深造后,再回到自己的国家,可以担任工程师之类的职务。
穆兰在旁边听着布巴和教育部门人员的交流,也不由思考起来。黎国在华国帮扶之前,除了极少数能去欧洲接受教育的贵族,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都类似千百年前处于战乱的华国,甚至可能还不如。
黎国国内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如同原始社会,极少数的贵族,所有的奢侈生活都来自底层民众的牺牲,他们在黎国过着比欧洲上流社会还奢侈的生活。
欧洲贵族的奢侈生活很多时候源自于财富的时代积累和先进的科技,而黎国贵族的奢侈生活来自于人力的堆积。底层的民众的平均寿命甚至还不到35岁,一条人命大约还不如百斤粮食。
来的这两个人,虽然他们都希望在教育方面获得华国的支持,但实际上,他们的观点是有分歧的。布巴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进入华国学习生活,回到国内,增加国内的精英阶层,建立国内的中层人群。或者就在国内建高等学府,只是这个比较难,也比较慢。
李华,从名字上来看就知道,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华国名字,他对华国有一种崇拜,也有一种要追赶偶像的情怀。他更希望华国能帮助建立更多的初级学校,也建设专业学校。
毕竟国家能派遣出国学习的人,是非常少的,因为哪怕华国在学费和生活上给予再多优惠,这些来学习的成年人也使家庭失去了劳动力,也要承担路费,黎国给的补助并不能完全覆盖。
李华还希望在国内建立的学校有更多专业,不仅仅是技术类的,也开设一些其他的专业,比如师范、比如商业,比如互联网,这些都是能让国内极其需要的专业。
当然最好还能有那个什么类似思想的专业,他不知道这个具体应该称作什么,他想让人们能了解和世界的差距,但不是被打击,而是有希望,有信息。
就穆兰自己来说,穆兰是比较倾向于李华的想法,差距放在那里,别太急,底层民众已经生活在最糟烂的地方了。
前二十年多年,华国先花了几年功夫帮对方改进了农业生产,将粮食产量提高了,底层民众多少能吃上饭了,再建学校,教他们识字看世界,又帮他们做基础建设,这就是一步步稳扎稳打的来。
黎国的学校建立了十多年,儿童识字比例也不过30%,成年人的识字率更是不到10%,虽说和以前几乎底层民众全员文盲比是好了些,但还不够,初级小学是要继续建设,帮助成年人迅速识字脱盲的速成班也是要建的。
这些民众不是华国的民众,两国的文化渊源和发展背景不同,华国千百年来,底层民众对读书都有一种执著,就是这样,在八十年前,华国还有80%的民众是文盲,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才将识字率提升到95%以上。
而黎国的底层民众,一直处于衣食无着落,整日被奴役的生活,他们还意识不到读书识字有什么意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能饭都吃不饱,就想着起飞吧。高等学府,还没有基础建立,否则能去高等学府上学的人,就还是原来的贵族阶层。
穆兰想着,又回头看两位黎国人,布巴是在法国留学的,举手投足也能看出其出生必然是很好的,他家是贵族,他算是家中的异端,从法国回来就想着要改变黎国,不愿意再如家人一样不将家中的奴仆当人。
李华,作为第一批华国建校的学员,他的家庭情况穆兰也在资料里看到过,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家里人口众多,生活艰苦,其中一个姐姐是在他出生前死了,是华国帮助粮食增产后,家里才没再饿死人。
穆兰陪着两人在技术学校待了大半天。上午参观,穆兰为教育部门的负责人的介绍做翻译。中午和黎国留学生一起吃饭交流,李华说的比较多,而且很多时候都在用华语交流。穆兰的作用不大。
下午两人和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交流了很久,穆兰一直帮助布巴和教育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翻译,李华则是直接用华语交流。
晚上送两人回到住处时,穆兰感觉到两人之间似乎有点儿小情绪,不过两人不会表现出来,穆兰也就只做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