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里世子的内院,朱小桃着人过来问了好几次,世子今晚在哪里歇下?
世子跟前的侍从尴尬一笑,世子妃跟前的大丫鬟,他也不好得罪,只说世子有要事要忙,让世子妃先行安寝。
如今外头大街小巷都在看国公府的笑话,他们王府也跟着受无妄之灾,更何况,话题中心的二人,还是跟世子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世子心里不痛快也是能理解的,这样的名声,传出去怕是要臭大街了。
世子妃这会怕是还没听到传闻,不过侧面也证实了,王爷管辖下的王府,确实是铁桶一块,王爷不想传进来的消息,谁又敢多嘴多舌!
在各路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国公府被言官们联名弹劾一通,李广陵更是被当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申饬一通,可谓是面子里子全砸在了地上。
憋了一肚子火的李广陵气冲冲的回了府,请来了族中长辈,当着亲娘的面,把二房这一家子分了出去。
李广坤自从知道自己得了脏病,就要命不久矣,整个人的精气神就跟气球似的,全泄了干净,府医开了方子,只说暂时压制住病情,但想痊愈,几乎不可能。
林氏已经被关进柴房,等待她的也只有病亡这一条死路。
国公府老夫人也知道疼爱的小儿子已经没有指望了,只能含泪送走二房一家子。
李婵衣牵着弟弟,低垂着眉眼,眼底闪过慌乱,想着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
她只不过是让人在浣衣房给林氏的衣服放了些致痒的药粉,可为何最后会是这么个结局?
难道真是林氏这后娘不检点,自己染了病不自知,又把病过给了她爹,若真是这样,那就与人无尤,是他们自己活该遭了报应。
亲爹变成这样,这上京他们姐弟是待不下去了,正好江南的外家就母亲这一个女儿,外祖父和外祖母肯定不会嫌弃他们姐弟。
加上母亲留下的嫁妆,这辈子他们姐弟两起码能做个富家翁,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平平淡淡,代替母亲照顾好外祖父母,承欢膝下,安然过好这一辈子。
牵紧弟弟的手,李朗星眼神灼灼的看着轿子里半死不活的生父,眼中冷漠凉薄,唇角勾出满意的弧度。
……
这事没过几日,凤梧就收到了林氏病死的消息,又把消息特意让人传给了朱大郎。
姬长生有些哭笑不得的揉了揉怀里的宝贝媳妇,“小凤凰,要不我把大郎直接送过去见那林氏最后一面,给你出气,好不好?”
凤梧:“……呃……”莫名心动怎么办?
“哈哈哈……媳妇,你小心眼的样子真是可爱迷人!”姬长生把怎么都稀罕不够的媳妇抱进怀里,心里溢满无限柔情蜜意。
凤梧汗颜:“……”得得,这家里还有个比朱大郎病的更严重的恋爱脑。
墩墩则捂着眼睛不去看过于恩爱的父母之间的互动,摸了摸挂在腰间的琉璃罐,小大人的叹口气,“一只墩墩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只墩墩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三只墩墩……”
凤梧:“……墩墩,一个人不能去水里游,要不你爹就罚你抄一百篇大字!”
姬长生也严肃脸,“外加扎马步两个时辰!”
墩墩,墩墩表示很累,不想再爱了,他还是陪着小侄女绣鸭子吧!
……
除夕夜,宫中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皇帝病重,风伯贤冒着大雪上门,把又私自离开的阿九从朱家宅子里提溜出来。
看着风伯贤一脸严肃的样子,就知道皇帝这次病重,几位王爷和太子之间会有一场龙争虎斗。
阿九作为太子嫡长子,自小却不得太子重视,太子妃风颜妍在生下阿九不久之后,病亡,阿九就更加成了小可怜。
皇帝却极为疼爱这个嫡长孙,孩子刚满周岁,就被立为皇太孙,皇帝的庇护,也是阿九还能活着的原因之一,阿九为数不多在意的人之中,就有他的皇爷爷。
而风家一直忠贞不渝的保皇派。
凤梧见抱在一起哭的稀里哗啦的两兄弟,想了想,还是拿出一颗生机丹给了郎君,“这药能保老皇帝十年无余,你把药给风伯贤,至于给不给老皇帝用,就是他的事了。”十年后,阿九二十多岁了,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那个位置,比起心胸狭窄,口腹蜜剑的太子,他们家阿九更适合做一国之主。
东西给了,夫妻俩就不掺和那些尔虞我诈的争端了,依旧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全上京全城戒严,家家户户关门锁院,整个上京,充斥着一股肃杀之气。
勤王的将士已经在离城不足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随时准备冲进皇城,营救皇帝。
贤王的军队被冲进皇宫的禁军全部缴了械,还想奋起反抗的王世子被禁军首领当场砍断了右臂,满宫室都是世子痛呼的惨嚎。
皇帝踉跄着步子,被风伯贤扶着出现在大殿之上,贤王也彻底死了心,扔掉了手里的火铳。
他这会再傻也明白了,他以为的那批不得了的火器,早就被人掉了包,他们居然拿着无用的兵械冲进了皇宫,威逼还在病中的皇帝,更改圣旨,立他为帝。
成王败寇,到了这一步,是他棋差一着,输了也没什么好怨的,不过太子这次肯定也讨不着好就是了,想全身而退,他爹这个皇帝也不是纸糊的老虎。
最后,贤王一族被幽禁在贤王府,而贤王府也由之前的门庭若市变成如今的门可罗雀。
皇帝就是再冷血都没有动过杀子的念头。
奈何太子担心贤王起复,走了一招昏棋,竟在大殿之上,直言不讳贤王狼子野心,请求皇帝赐死贤王。
皇帝再次震怒,狠骂太子枉顾人伦,阴狠毒辣,连犯了错的亲兄弟都容不下,将来又怎么会是个仁爱百姓的好皇帝。
太子被禁足在太子府,虽然皇帝没有夺了太子的印玺,但百官也都看的出皇帝怕是厌弃了太子殿下。
至于为何不废了太子,百官大臣看着恭谨站于皇帝下首高大俊朗的少年,心里有了了然。
倒了太子,不还有太孙在吗?太孙比起太子,更得皇帝看重,又有皇帝的亲自教导,这位怕就是未来储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