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人体的极限
  4. 第 51章 长假过去
设置

第 51章 长假过去(1 / 1)


一直睡到上午十点才起床,简单去洗漱一下,推开门看它俩还在行功,发现它俩一根筋,告诉怎样就怎样,不会偷懒。

回厨房又开煮鸡蛋和稀饭,拿出几个黄瓜拍碎倒入生抽,麻油做个咸菜,半小时后叫它俩吃饭,这回煮一百个鸡蛋,可我们仨还是都吃光了,问它俩;饱了吗?

看到它俩点头放心了,打开电视让它俩去看,我给学校打电话问问情况,告诉我非常好,十一期间上午和下午各两大节补习,进步飞快,有十几个初一学生己进入年级前一百五十名,我也高兴,并表示一定兑现诺言,放下电话,还有两天就又上班了,上班后就没时间带它俩玩,今天去海边吧,抬头看它俩认真地学习,我心里美滋滋的,它俩每天都在进步,早己脱离普通狗了。

去物业取到的坐垫,买了三个,直径1.5米的特大加厚的,网店根本没有,道观寺经营的品店才找到,专业打坐垫。

取回来又把庭院整理一下,玫瑰花已经长高了,杏花树也有两米高了,都被诸大爷修剪过,整理出专门一位置把垫放置这里。

回房间找到自己的泳衣,穿试一下,还好,于是装些水果叫上它俩出发。

今天有些风大,海边人并不多,正好,问它俩;我们游泳怎样?

它俩点点头。

泳衣己经在家换好,脱掉外衣,摘掉眼镜叫它俩一起下水。我的游泳技术一般,只会蛙泳,这个季节己经凉了,但对我们仨来说没有影响,它俩第一次下水,我也第一次下海水,在大学时也时常游泳,只是每七八分钟就得站着喘着气,但它俩很快适应了,跟着我左右一起游,我不敢离岸太远,只在离岸五十米内顺海来回游,我发现半小时了依然不知疲惫,只好继续看看自己能坚持多久,二小时了依然没有疲劳感,觉得无趣了,看着它俩的样子,只好继续,三个小时了还是如此,只好回到岸上,琢磨了一会,问它俩;累吗?它俩摇摇头,看样子几个月的修炼效果很好,路过的行人吃惊地停下看着我们,这么冷的天不感到凉吗?

拿出三个苹果我们仨开始吃了起来,一边和它俩说着话,一小时后穿好衣服回家。

打开电脑,点开黄帝外经内腑篇再次翻看,一小时后沉思了一会,想通了,内脏每强化百分之一,身体机能将强化十倍,尤其我现在身体里己经有了阴阳之气,对强化内脏大有好处,它俩的阳之力吗?

让它俩过来,我站起来,先让巴克把两前肢搭在我双肩上,用手压在它的腹部和胸部慢慢移动并感受着,能感到巴克内脏的变化,明显变更有力。

然后检查哈力,哈力的内腑明显更强一些,仔细感知它各个器官的变化,看来我们都已经进入了正轨,可极限在哪里?

一定要找个时间去奔跑,看到底什么时候才感到劳累。

让它俩继续看电视,我则坐在电脑前把几个重点章节复读,其实当时也理解了,只是没经历过怎能真正的理解?现在才知道那只是浅理解,当时也难为我了。

如;老子说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仰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他认为;天道的特点就是减少有余而给不足,而人道则反之。

这一命题对后世有重要影响,慢慢学者把这句话引为现实社会中,当然我也一直这么认为,可现在想到老子是修行的老祖,怎能这么简单?从修行的角度去理解则豁然开朗。而没经历过修行过的学者去解释只能跑偏,这也并不奇怪,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怎能真正的理解?

再如;黄帝内经中素问篇中有句话;生之本,本于阴阳。意思是阴阳之气是生命的根本。

这句很好理解,当时并没有深入挖掘,其实当时想深挖也根本办不到,只有现在真正感觉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阴阳之气才能更深入。

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意思很好理解;人的前阴之处是众筋汇聚之处,也是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的交合之处。

可若不运转行功体会谁又能真正的理解?若说也是肤浅的。

这两天都在家仔细地重温看过的书籍,随着修炼体会更加深刻,也更好理解了其中含义。我这人看书抓住重点和根本点的习惯给我带来巨大的好处,少走弯路,不走弯路,也节省了大量时间。

比如;巴克和哈力,我能抓住它俩表情和行为的细微变化来推断它俩的想法,用我的举止和表情引导它俩而不是跟顺它,这样才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若把聪明的动物当普通去养也只能永远普通,若训兽师有了技巧它肯定表现与其它狗大不相同,但很少有真正的训兽师,只是比别人多些技巧和方法而已,最根本的东西并没有抓到。类似于;一语道破,一句顶一万句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但实际做到又很难。

五天长假一晃过去,明天将去工作,是否又将忙碌?

可人为什么要去工作呢?记得问刘阳时他说;大家不都是这样吗?神回复啊,面对这样一个小儿科的问题竟然让他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是为了生活?为了活下来?可不需要工资的人为什么也要去工作?不记得谁说过;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是工作让我们生,让我们活,让我们有滋有味生存这个世界上吗?其实人的很多苦恼来自工作,薪水不满意啦,晋升没希望啦,上司不支持啦,同事不配合啦等等,可为什么就不愿放弃,是把工作也当作修行吗?为提升心志,修炼灵魂而工作?尽管工作占去了我们一生最多的时间,但在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却是不得不干的必要之恶。

记得稻盛和夫先生说过一句话;工作的目地在于;提升心志,造就人格,扭转人生。

只是每个人经历的不同,文化程度的高低及家庭教育的强弱都会带来不同的解释,这并不只是站在角度的不同,而是整体综合的体现。

很多论断和话题是这些年来专家学者不断争论的话题,看这个也对,看那个也有道理,最后感觉那个也不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