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磷酸酸铵可是一个好东西。它含量磷又含氮,是一种很好的化肥。
只是很可惜司马枫眼下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折腾化肥。
现在为了得到红磷,他的把磷酸铵用油浴加热到160度,就得到了红磷。
这种方法获取红磷的效率,自然是比收集“黄金液”加热还原的办法要高上很多倍。
于是乎他就有了批量的白磷来制作拉火线。
为了提高可燃性,他还用之前剩余的金属锑和硫磺加热得到了硫化锑。
如今司马枫已经可以完整按着后世火柴的配方制作拉火线了。
拉线的上现在用的是硝石硝酸钾作为氧化剂;用软锰矿得来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而用硫磺粉作为引燃物。
在点火皮上用的是红磷作为发火剂,三硫化二锑作为易燃物,玻璃粉作为增加摩擦的物质。
经过反复的实验,现在正常情况下,来火线的单次点燃率已经超过了95%。
有了可靠的点火装置,加上已经批量生产的梯恩梯,司马枫终于搞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相对于司马枫之前折腾的两斤多重的手雷,重量轻了一半。
以往手雷的投掷距离一般在20-30步,现在手榴弹的距离达到了50-60步。
虽然重量减少了,但因为用了更好的炸药和预制破片,杀伤的半径不降反升,达到了8-10步。
结合着新兵的到位和新式栓动步枪步枪装备,司马枫对蓝营后军进行了改编。
现在黄州蓝营后军的1800人,编为了1团。
司马枫自己担任团长,而副团长为宁文德,参谋长为于大江。
一团下辖1营为火枪营,营长宁文德兼任,下属3个火枪连。
2营为突击营,营长由于大江兼任,下属2个侦察连和1个骑兵连。
3营为支援营,营长由刁万勇担任,下属警卫后勤连、通讯连和工兵连各一个。
一团除了上述三个满编营以外,还有司铁民的炮兵营,下属2个炮兵连。
金忠的警卫督导连营,下属2个警卫督导连。
而富川那边蓝营后军,也扩编到了1400人。
为此司马枫专门抽了几天时间过去了一趟,和赵四一起把这些人改编为了2团。
并且挑选了,过往表现不错了2人齐良胜和龙一文为赵四的两个副手。
2团编制为3个营,突击营包括侦察连1个和2个火枪连。
而火枪营和支援营的配置和一团差不多。
当然现有的人员和武器,2团也不可能配备炮兵营和警卫督导营。
司马枫在黄州忙个不停,然而大顺新朝的局势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在盛京东王朱昌海,上书要求册封自己为九千岁的奏疏。
看到这个奏疏后,李湘林气的推翻了桌子,只是很快他便冷静下来,对那奏疏留中不发。
与之相应的是李湘林自己的很多圣旨,到了礼部也都被扣留了起来。
这样的结果就是,现在大济朝堂是一片混乱。
正式的朝会已经办法举行,天帝和东王往往都是小范围召集几人,安排着各项事宜。
在东边太宁军拿下了松江府,不过对于洋租借,他们并没有进行干预。
据说是圣库已经和西洋人也开始了贸易。
这里面有南王和户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干王李仁轩的影响。
新封的干王,是李湘林同族的堂弟。
早些年跟天帝一起在花城求过学,只是后来这李仁轩对西洋的器物乃至风土人情更感兴趣。
于是乎,他跑到西洋船上当起向导和通译。
再后来,更是跟着西洋船去到了西可可岛游历了一番,直到几个月前才回来。
在西江口的珠城,得知自家的堂兄成了天帝,这李仁轩就前来投奔。
一番秉烛夜谈后,李湘林对堂弟西方游历的见闻及思索大为震惊。
第二日,李湘林便正式册封自己的堂弟为干王。
当下诸多的军国大事,都是李湘林和干王二人商议,之后再找其他文臣武将通达落实。
而现在东王朱昌海,日日在东王府内歌舞升平。除了紫营、礼部及黄营的柯勇一部外,其他人员跟他也甚少往来。
当下大济的江南大营,面对紫营的回防,对盛京是围而不攻。
而江北大营黄荣对浔州的攻势,被黑营挡了回去。
大顺新朝眼下形势最不利的是岳城。
罗时华纠结的三万湘军往东绕开了罗水,从东南的山区步步为营逼近岳城。
为此石天启派出了蓝营前军进行袭扰,却是没有办法阻止对手不断地靠近。
在江州见到事不可为的石玉成,下令5000多人的蓝营前军撤离岳城。
于是乎,岳城的蓝营前军在水师的掩护下,从水陆两路撤往了江州西南的江夏。
而在蓝营前军撤离前,冷水铺营造司的1000多名工匠已经分批撤离到了黄州。
至此太宁军占据了一年多的岳城,又被大济夺了回去。
这当然也有收缩放松的考虑,毕竟现在江中一带太宁军兵力并不占优势。
整个蓝营在江州内外不过1.5万人,要防备西和北两个方向朝军及团练的偷袭。
其余的无论是岳城、黄州乃至蕲州,都只有3000-5000人的队伍,坎坎能够自保。
若浔州失守,石玉成给司马枫的信里已经有了,撤离蕲州的红营至黄州的预案。
因此相对于各地的风起云涌,司马枫在黄州折腾的新政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这其中当然也有水火二王,及南王户部的掩饰。
在岳城和江州,持续的经历了一年多的拉锯战,石玉成对当下江中的形势也有新的认识。
经过战火的摧残,太宁军共田分营的折腾,附近的百姓已经是民不聊生。
在江中一带,游民和苦丁早被动员加入到了太宁军。
商贾和富户要么被太宁军抄家灭了门,要么早已逃离。
而留下来有两亩薄田的普通百姓,大多对太宁军并没多少的好感。
因此无论是在岳城还是在江州,甚至在黄州太宁军的兵源补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