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这才是春秋战国
  4. 第45章 悲催的鲁国(下)
设置

第45章 悲催的鲁国(下)(1 / 1)


庆父虽死,他的子孙却一直在鲁国当高官,跟叔牙的子孙、季友的子孙一起,成为鲁国政坛举足轻重的势力,后来更是完全把持了鲁国的朝政。因为这三兄弟都是鲁桓公的儿子,所以这三大家族被合称为“三桓”。

前面说过,国君之子被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为公孙。这三桓的子孙当然也都是公孙,可是,三家的子孙都称公孙,到底谁是哪一家的很不容易分清,这就必须立一个氏了。于是,庆父因为三桓中的老大,是鲁庄公兄弟四人中的老二,按照这时的排行称法:伯仲叔季,老二称为仲或孟,因此其子孙就称为孟孙氏或仲孙氏,或简称为孟氏;老三叔牙的子孙就称为叔孙氏;老四季友的子孙就称为季孙氏,简称季氏。

季友因为有拥立鲁僖公之功,他当上了鲁国的执政大夫,辅佐鲁僖公十六年而卒,政绩也还说得过去,鲁僖公把汶阳之田和费邑赐给了他,因此季氏在三桓中实力始终最强。

季友死于鲁僖公十六年。季友死时,鲁僖公已把鲁国的权柄牢牢地抓到了手里,他是鲁国少有的真正有实权的国君。

季友死后,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卿、大夫死了,他的嫡长子不一定能继承他的官职,但是一定能继承其大夫爵位。如果他是卿,其继承人甚至不一定能继承其卿位,这要看其家族势力是否足够大,但是至少一个大夫爵位是一定会有的。如果他干得好,将来再升到卿位也非常有可能。

季友的嫡长子是无佚,季友死时他们家族还未以季孙为氏,故称为公孙无佚。这个公孙无佚,史籍上对他的事几乎没有什么记载,很可能死在他父亲之前,或者继承他父亲的卿位没多久就死了,因此,在季友之后,史籍上紧接着出现的季孙氏家族的家主就是季友的孙子,无佚的儿子季孙行父。

季孙行父继承了其祖父的卿位,但是刚继位,才能品德都还没有显现,鲁僖公当然不可能用他为正卿。因此,执政大夫得另选贤能之人,鲁僖公选定的人就是自己的哥哥公子遂!

这公子遂是鲁庄公的次子,名遂,字仲,他死后得到的谥号是“襄”,又因为他的家在曲阜东门里,他的家族便以东门为氏,故史书上称他为“东门襄仲”。

在鲁僖公时代,正是一代霸主齐桓公逝世,他的几个儿子互相残杀,走马灯似地上位,被杀,上位,被杀。齐国陷入多年的内乱,霸权衰落。宋襄公企图乘虚而入,继齐桓公之后成为中原诸侯们的老大。无奈,美梦被楚国人无情打碎。楚国势力大举进入中原,北方的晋国也已经崛起成为了一等强国,晋楚开始争夺霸权,而东边的齐国,齐桓公那几个不成材的儿子,夺得君位之后,就以欺负鲁国为能事。

必须说,鲁僖公和东门襄仲政治手腕是高超的,他们小心翼翼地在晋、楚两大恶霸间走钢丝,搞平衡,同时还要巧妙地(多数时候是屈辱地)应付齐国这个小恶霸,使得身处三霸之间的鲁国,遭受的不幸反而比郑国、宋国还少!

不过,这样做也是有代价的,有一阵子,鲁国为了对付齐国就投靠了楚国,联合楚国攻打齐国。鲁国在文化上是华夏文化的标杆,跟蛮夷楚国混到了一起,令一些中原诸侯对它大失所望,声望严重受损。杞国的国君甚至派人去把鲁国责备了一通。

鲁僖公顿时火冒三丈:“老虎不发威,被当成了病猫,我堂堂大国,只因温良恭谦让,你们就看扁了我,阿狗阿猫都跑来说三道四,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即命东门襄仲领兵出征,把杞国教训了一番。此战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军事成果,但多少也显示了东门襄仲的军事才能,使他在鲁国国内的威望更上层楼。后来他又奉鲁僖公之命,领兵讨伐邾国,邾国跟杞国一样,属于三流小国,这样的战争,鲁国当然能占便宜,这又为东门襄仲加了分。

晋文公称霸后,鲁国马上转变风向,抱上了晋国的大腿,而代表鲁国出使晋国,跟晋国人搞关系的,又是东门襄仲,所以,东门襄仲在诸侯中也有宽泛的人脉,这无意中也增强了东门家族的势力。

东门襄仲执政十七年后,在位三十三年的鲁僖公去世了,他的儿子姬兴继位,就是鲁文公。

鲁文公明显没有他父亲强势了,而政治上的事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和谐共处永远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国君势力减弱,大夫势力就增强,这是必然的。

但是,东门襄仲要做到一手遮天也不容易,他碰到了有力的挑战者三桓!

季孙氏家族因为第一任家主季友名声很好,又曾领导鲁国人民反对庆父,并拥立了鲁僖公,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很得鲁国人拥戴,现任家主季孙行父为人谨慎,厉行节俭,步入政坛已有多年,政治上也已逐渐成熟了,因而声望很高;叔孙氏家族的现任家主是叔牙的孙子叔孙得臣,他善于骑射,有一定的军事才能,鲁文公很器重他,而且鲁文公也怕东门氏势力过大,会完全压制公室,因而也有拉三桓分东门氏之势的想法,所以故意让叔孙得臣当了太子姬恶的老师;孟孙氏家族因为其第一任家主庆父臭名昭著,是三桓中声望最低的,不过,经历了鲁僖公三十三年的统治,庆父之事已渐渐被人民淡望,因而,现任家主孟孙敖(庆父之子)也颇受鲁文公器重。

三桓的家主,都是鲁国的卿,所以三桓的势力本就比其他大夫家族强,奇葩的是,三桓的第一任家主虽然并不怎么团结,季友反对庆父,并逼死了叔牙,但是他们的子孙却比较团结,他们很明白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虽然偶尔互相之间也有小小争斗,但在大政方针上,总是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对外。而且这种团结还能一代代地保持下去,差不多一直保持到鲁国灭亡,这种情况在其他诸侯国是很少见的。

三桓如果拧成一股绳一致对付东门襄仲的话,也够东门襄仲喝一壶的了。而三桓见东门襄仲势力越来越大,也确实有了联手对抗他的意思。还好,东门襄仲比较幸运,关键时刻,孟孙敖掉了链子,因为一个女人。

孟孙敖娶的老婆是莒国公室的女子戴己,当时戴己出嫁时,也按照惯例带来了一个赠品,就是她的妹妹声己。孟孙敖对戴己非常满意,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戴己年纪轻轻死了。孟孙敖显然因为戴己的缘故对莒国女子情有独钟,好上了这一口,再次向莒国求娶女子。

按照礼制,卿大夫一般为一妻二妾,孟孙敖已有过正妻戴己,再娶的女子只能为妾,但莒国因为已给了他一个女子(声己)为妾,不愿再把女子给他为妾,就辞谢了。

孟孙敖遗传自庆父的邪劲上来了,莒国人越不肯给他,他越是非要弄到手才罢休!自己求婚不成,他就改而对莒国人说,他是来为东门襄仲求婚的。

莒国没有理由拒绝东门襄仲,再说鲁国又比莒国强大,只得答应。于是孟孙敖就代东门襄仲到莒国来迎娶莒女,结果发现,这女子太漂亮了!这家伙还真有庆父的邪劲,色令智昏,把莒女带到鲁国之后,竟不往东门里送,而是直接拉进了自己家,关进了自己的房,天塌下来暂时不管,先享用了再说!

这种事情岂能瞒得了东门襄仲!东门襄仲气歪了鼻子,当即向鲁文公请求要发兵攻打孟孙氏。鲁文公一时拿不定主意,但是三桓是同气连枝的,季孙行父和叔孙得臣马上出来劝阻。东门襄仲倒也不是很在乎一个女人,主要是被人当幌子使的感觉实在令他不爽!因此,在叔孙得臣的劝说下,鲁文公阻止了襄仲用兵,并委托叔孙得臣去调解此事。

这莒女都已经被孟孙敖用了好几天了,还怎么调解?再还给襄仲?襄仲心里不堵吗?叔孙得臣还真有小聪明,既不把莒女给东门襄仲,也不把她给孟孙敖,他叫孟孙敖把莒女送还了莒国。

但是,孟孙敖色心不死,不久之后,天子周襄王驾崩了,鲁文公命孟孙敖去王都洛邑吊丧。结果,身为鲁国朝廷重臣的孟孙敖居然不顾国家赋予他的使命,并且毅然抛弃了自己的家族,半路开溜,带着去奔丧的礼物,逃去了莒国,找那莒女去了!

孟孙敖一出逃,孟孙氏家族的这个卿位就算没有了,当然,只要季孙氏和叔孙氏的势力不倒,总有一天能帮孟孙家把卿位弄回来,但至少眼下是绝对不可能了。因此东门襄仲乐见其成,三桓里去掉了一桓,实力大减,季孙行父和叔孙得臣知道已不是襄仲对手,立即转变态度,开始跟襄仲合作,服从襄仲的领导,襄仲的权力于是稳如泰山。

正当东门襄仲春风得意时,齐国又发生了政变。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