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康二人向太守府赶去。
此时东莱郡太守府中,太守唐川与长史李数,郡尉刘高正在议事。
“如今流民四起,可如何是好?”唐川着急的问二人,他的官职乃是买来,胸无点墨,并无太多能力。
如今虽然开设粥棚,但东莱的粮食储备也不多,唐川不敢多设,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长史李数和郡尉刘高都是本地大族出身。
刘高为人残暴,“乱民为匪,直接抓起表功。”
原来之前官府悬赏的贼子是五万钱一人,在流民遍地走的现在,赏钱已经降到了五百钱一人。
刘高家中的族兵,此时一部分居家防御,一部分在外捕捉流民。
唐川皱眉,现在的郡城大牢已经人满为患,他不愿意再抓捕这些,之前还是流民的贼寇。
并不是因为他良知发现,而是贼寇太多容易产生暴乱,一旦暴乱倒霉的还是自己。
长史李数幽幽说道:“不若赶到北海国,派遣郡兵赶走流民。”
唐川反驳道,“那他们不会再赶回来吗?”
李数不言,对他而言,流民暴乱并不会影响什么,家中根基深厚,流民突破不掉。只要不死在他门前,他都不会管。
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态度。
身处于郡守的唐川,自然是想让郡内没有暴乱,而身为大族出身的李数二人,则更多的关心自己家族的利益。
在他们看来,流民爆不爆乱没有关系,之前还管一管,低价买入田地,使他们做为自己家中的佃户或者长工。
当自己家中的土地已经有人种之后,他们也放任不管,当农民成了流民,他们的田地因为没人耕种也逐渐荒芜。
这也就是农民产生的一个死循环,发生天灾,官府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农民只能被迫出卖自己赖以维生的土地。、
幸运的可以在地主家做佃户或者家奴,悲惨的就只能沦为流民,等待官府的救助。
唐川无奈,手下二人也不言语,其实李数二人有解决办法。
他们家中都有数个粮仓,城中的粮店也有他们两家开的,只需要协助官府施粥,稳定住这些流民,再等待京城的赈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他们也知道,如果自己家族出粮,粥棚变多,那流民问题确实解决。
但如果京城的赈济没有发下来,那东莱的粮仓肯定不够,自己等人将要负担流民的吃喝拉撒,否则聚集在一起的流民,真的可能发生暴乱。
公孙康在路上,也缕明白了这些问题,所以他的目的,就是劝说李数,刘高等人,放出一部分粮草,让流民能够有希望坐船到辽东。
这就是他此行的目的。
在府中呆坐的三人听闻有人求见,称能解决流民之事,唐川大喜,忙叫其入府。
唐川见来的是公孙康二人,笑容一滞,“你们两个掺和什么?”
公孙康弯腰:“为流民一事而来。”
刘高嗤笑,“黄口孺子,大言不惭。”
公孙康没有生气,“刘大人,汝为齐悼惠王之后,汝叔祖荣公在世之时,一钱太守的称号名传天下,贤名远扬,怎么到你这里,对百姓怎得心冷至此。”
原来,东汉末年有两个刘宠,其一为陈王刘宠,这个后文咱们会着重写。
其二则为一钱太守刘宠,乃是刘岱,刘繇兄弟俩的叔叔,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后人。为人清廉朴素,乃是东汉一大贤臣。
至于一钱太守,则是刘宠被征召任将作大匠时,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每人拿着百钱,送给刘宠。
刘宠安慰他们说:“各位父老何必这样呢?”
老翁们回答说:“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白天黑夜不断,有时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宁。
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见狗叫声,百姓看不到官吏。我们年老难得逢此太平盛世,现在听说您要离开我们而去,因此我们特意来奉送。”
刘宠推脱不掉,于是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刘高面色一红,他乃刘岱之兄,他们家也是汉室宗亲,刘宠在世之时也约束家人,但十年前刘宠病故后,东莱刘家在刘高的带领下,家族实力不断扩大。
“叔父教育之恩自然是不敢忘,你先说说你的计策。”刘高不知如何解释,因为刘宠做的太好了,至今东莱人还以刘宠为荣。
“家父已经升任辽东郡郡守,如今青州大旱,但幽州所受影响不大,流民四起,若送往辽东,可解流民之患。”公孙康朗声说道,少年的眼中充满了自信。
“若朝廷得知我们两郡迁移流民之事,我怕,他们怪罪下来啊。”唐川担忧的说道。
“那敢问太守大人,如果持续下去,流民暴乱该如何?如今已经有多家富户被劫掠。”郑益不卑不亢,接过话来。
“流民问题解决,不发生暴乱,赋税交够,当今天子不会怪罪。”公孙康进门之后,一直没说话的李数一针见血的说道。
唐川放下心来,转身问公孙康,“需要我们做什么?”
公孙康道:“家父哪里我已去信一封,他们想必已经派人在对岸接应,我们只需将流民集中过来,安排船只送他们渡海。”
李数不愧是能做到长史,“那他们的粮食怎么保证供应。”
“渡海能保证他们渡海到岸即可,后续粮食辽东方面会提供。”公孙康早已想到这一点,他今天来的目的就是从他们手中抠出粮食。
刘高还是舍不得家中储存的粮食,但是又怕被公孙康拿自己的叔叔说事,毕竟自己内心也对叔叔敬佩不已。
李数也沉默,他在盘算利益得失,唐川则是盘算如今有多少流民。
“救助流民所需粮食,我们刘家出一成。”门口传来声音,原来是去年被公孙康几人救下来的刘韪,也就是解救刘韪时候,公孙康认识的太史慈。
刘高见刘韪发话了,也是不再犹豫,他虽是族长,但是刘韪乃是他亲叔叔,自然要尊重叔叔的意见。
李数也表明自己家中出一成,至此,计划可以实行,官府出两成,其余大族共出六成。
唐川开始安排任务,开设粥棚,令官吏安排流民住宿,以及迁移问题,至于暴乱的流民,则需要刘高率领郡兵平定。
东莱郡共有五十五万人口,此时已经成为流民的约有五万,更多的人舍不得自己的土地,在家中忍饥挨饿。
正是这些挨饿的人,最终的归宿要么是北上逃离到辽东,成为公孙度的治下子民,要么成为百万黄巾军的一员,要么就会死于黄巾的屠刀之下。
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之后,青州黄巾军持续活动了将近三十年,直到207年司马俱,徐和等人被剿灭,青州才彻底恢复秩序。
但是将近三十年,对青州生产力的破坏是巨大的,公孙康想的是趁现在还有时间,能送到辽东就送到辽东。
虽然辽东苦寒,但是也可勉强度日,公孙度这一年也囤积了不少粮草。
汉末时辽东灾祸相对而言较少,要不然公孙家历史上也不会拥兵将近十万,这已经接近蜀国的兵数了。
当然具体兵数并无记载,晋书虽记载收辽东之后摁扣只有二十余万,但辽东四郡,玄菟,辽东,乐浪,带方,西汉时期就已将近八十万,东汉末汉民北迁,总不能越迁人越少吧。
话题又跑偏,言归正传,至此,公孙康算是走出了改变了这一世界的第一步,让东莱的流民有了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