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朱瞻基便也没有迟疑,前往了翰林院,寻找解缙。
解缙是明初大才子,聪明多智,他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所以,朱瞻基即刻出宫。
等从宫中出来,先前的那些锦衣卫便又偷偷地跟在了身后,这一次朱瞻基也没有在乎他们了,而是直接来到了翰林院的门口。
翰林院,与其他各大机构一样,都在皇城之中。
所以,很容易找到。
站在一块牌匾下面,上书翰林院三个大字,朱瞻基直接走了进去。
“解先生,解先生。”
此时,大院内空无一人,朱瞻基连续喊了好几句,才终于有一个人从房间内走了出来。
“原来是长孙殿下,您怎么来了。”
那位红袍官员,朝着朱瞻基笑着拱手。
朱瞻基也看见了对方,正是杨士奇。
他这才想起来,杨士奇现在还在翰林院中,不由笑道:“杨先生,过些时日我爷爷可能会著一部大典,到时候或许会请你当编撰。”
“你也就扬名天下了。”
著大典?
杨士奇摇了摇头,笑道:“长孙殿下玩笑了,皇爷若真想著大典,应该会是想和我们翰林院说的。”
朱瞻基哑然失笑。
自己这算不算提前泄密了?
不过没关系,朱瞻基继续道:“我来找解先生的,皇爷下旨,要将大世子赶出东宫,所以想请他帮忙。”
此话一出。
杨士奇当即眉头一皱。
“殿下,皇爷如今登基,您不该再喊大世子,该喊大皇子了。”
“还有,大皇子乃未来储君,众望所归,皇爷岂能将其赶出东宫,这岂不是给了宵小之人机会?”
杨士奇话语铿锵,言语间对皇爷的做法颇为不满。
朱瞻基便笑着道:“宵小之人,杨先生说的可是我二叔?”
杨士奇闻言,神情尴尬:“不是,但皇爷绝不可将大皇子赶出东宫,此事大为不妥。”
“还请殿下放心,我等群臣必将为大皇子书,为大皇子言,无论如何,请皇爷收回成命!”
话罢,他扭头进了房间。
不多时,从房间内,便出来了许多红袍官员。
这些红袍官员都是翰林院的清官,是清官,那就代表学识渊博,代表了纯正的文脉!
而当今皇爷有三子。
大皇子生性善良,存量病后,为人谦恭,按照大明立长立嫡的规矩,若要立太子,那势必是他!
至于二皇子朱高煦,成天打打杀杀,虽然作战英勇,可在文官们看来,那就是下一个残暴的朱棣。
三子朱高燧,那就更没份了。
可未来最名正言顺的太子爷,竟然被赶出东宫了,这能行吗?
文官们当然会急眼了。
于是纷纷鱼贯而出。
一共十多名翰林院清官,未来也皆是大明朝的栋梁之材,在杨士奇的带领下,走到了朱瞻基的身边。
“长孙殿下放心,我等这就入宫,劝谏皇爷。”
“长孙殿下放心。”
“太子之位,只能是大皇子的,谁都夺不走,也带不去!”
他们立场坚定,哪怕是走到皇爷的面前,立场也绝不改变!
朱瞻基连忙拱手还礼,只觉头皮有些发麻。
这一大群文官跑去皇宫,只怕爷爷要被他们烦死了。
不过,有这么一大群文官替老爹出力,这感觉还真不错……
待这一大群文官乌泱泱离开,从屋里这才缓缓走出来一人。
正是解缙。
如今的解缙,可是自己的师父。
于是,朱瞻基便笑着给解缙行礼。
解缙望着这群文官的背影,不由哈哈大笑:“鲁莽,他们都太鲁莽了,长孙殿下,您跟我进来吧。”
朱瞻基便跟着解缙走进了房间。
书房内,解缙的案台前,摆放着一幅画。
这幅画乃是一大一小的两只老虎,大老虎怒目圆瞪,自有一股丛林之王的气息,而那小老虎则有些迷茫,被大老虎依偎在怀中。
解缙拿起这幅画,看向朱瞻基道:“殿下,您看这幅画如何?”
未来的明宣宗朱瞻基,自然是书画大家,可现在他年纪还小,只能摇头道:“我看不懂。”
解缙呵呵一笑:“这幅画,是好画,花了微臣半月心血啊,您看其上一大一小的老虎,惟妙惟肖啊。”
“还请殿下稍待,我在这幅画上题诗一首,您再交由大皇子亲自呈给皇爷,事情就可以解决了。”
话罢,解缙提笔书写。
朱瞻基在一旁安静地等待着。
待解缙写好,这才将画卷起来,递给了朱瞻基道:“还请殿下收下吧。”
朱瞻基便收下画卷,抬头看向解缙:“先生画的可是舐犊之情?”
解缙闻言,心中一惊,再看向朱瞻基的眼神已耀耀生辉:“殿下天生聪颖啊。”
“没错,正是如此。”
顿了顿,他笑着道:“大皇子已经住进东宫,就断然没有让宵小之人抢夺的机会!”
“先让杨士奇他们去闹一番,让皇爷明白群臣到底支持谁,这并非坏事。”
“当然,这可能会惹起皇爷怒火,所以就需要这幅画卷让怒火化为柔情了。”
……
解缙很聪明。
他和杨士奇等人不同。
杨士奇等人不畏强权,而解缙则心心念念的都是仕途。
所以他才没有和杨士奇等人同去,生怕被皇爷记住。
但这并不妨碍他暗中支持大皇子。
这一点,朱瞻基看出来了,杨士奇等人也看出来了。
所以,杨士奇等人与解缙虽同为翰林院之人,但解缙与他们向来不是同类人。
一大群翰林院的文官,匆匆入宫,在来到了御书房外后,便立刻要求要见皇爷。
朱棣听闻是一群文官来了,顿时头都疼了,宣布不见,让他们都滚。
可是以杨士奇等人为首的文官,却根本不惧,呼啦啦跪了一地。
“皇爷,关于大皇子被赶出东宫一事,我等绝不同意!”
“大皇子乃未来储君,岂能轻易被赶出东宫,哪怕他做错了什么,也不该如此!”
“皇爷,还请皇爷收回成命!”
一阵又一阵的呼喊声,让朱棣在御书房里面彻底不耐烦了。
御书房的门终于被打开。
从里面劈头盖脸的丢过来一本书。
狠狠地砸在了其中一个文臣的脸上,顿时砸的鼻青脸肿。